02 奇瑞汽車海外銷售總經理是誰(奇瑞的公司叫什么 誰是總裁 創始人是誰)

时间:2024-05-20 03:10:24 编辑: 来源:

隊惟一一名30歲以下(28 歲)的主任科長,他激動地說:"我30歲時就可以看到我40歲和50歲時會是什么樣子。"

這支團隊組建后不久就接受了為奇瑞設計新車型的任務。他們隨后連續苦干了8個多月,設計出來東方之子和QQ。開發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原因是這些技術人員都憋了一口氣,于是大家沒有節假日,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工作。一位設計人員曾經創造了連續48個小時沒有睡覺的記錄。完成東方之子和QQ的設計任務之后,這個團隊又在"風云"的基礎上改進,設計出來"旗云"。奇瑞即將于2004年向市場推出的第一款SUV越野車T-11以及另一款A系列車的改型也是他們設計的。

2003年4月,這支團隊的全體人員曾經在一起吃飯慶祝新車型的設計和試產成功。酒酣之時,有人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還是在二汽,還是這群人,我們是否也能干出兩款車來?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干不出來!他們離開后,二汽原有的轎車自主開發能力基本不復存在。那么,二汽是否對他們的離去心疼?是否阻止過他們的離開?這個事實證明,只要不進行自主開發,設計工程師是沒有價值的,無論對外國企業還是中國企業都是這樣。

東方之子 正如那位團隊負責人所坦誠表白的:"我們要永遠感謝奇瑞。因為當我們原單位的領導認為我們不行的時候,奇瑞給了我們一個能夠證明我們自己的機會。當全部圖紙做出來后,別人不知道好壞,連我們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證,而奇瑞在這樣的關頭就敢于投下幾億元的資金將產品設計付諸實施。"一個自主開發的企業給了一批中國技術人員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而這批技術人員則為這個企業設計出來"震撼上市"的產品。顯然,自主開發企業和本土研發工程師是血脈相連,互為因果。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團隊并沒有在組織上加入奇瑞,而是與奇瑞成立專門進行汽車設計的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奇瑞占2/3的股份,其余的由來自二汽的人員持有)。原因不在于奇瑞,而是來自二汽的人擔心遇上第二個"二汽",所以選擇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到2003年年底,佳景公司的技術人員已經增加到60 人,新增人員以大學畢業生為主。雖然目前佳景公司的主要任務是為奇瑞開發產品,但從理論上講,它有可能向著專業設計公司的方向發展。

奇瑞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發展出自己的開發團隊。事實上,奇瑞已經開始組建汽車研究院,第一期投資是2.5億元,最終計劃投資10-15億元。研究院已經擁有500人的隊伍,希望在近期發展到1000人。按照公司的計劃,研究院到2006年達到3000人,最終規模要達到5000人。雖然研究院設在蕪湖,但計劃將來在北京、上海設分院,最終將其分支機構設到國外。現任院長是從美國歸國的徐敏博士(曾在通用和福特公司任高級工程師,發動機專家)。目前奇瑞人力資源副總的手中握有200多份中國在美國留學人員的工作申請。為什么他們選擇奇瑞而不是合資企業?就是因為這些高級人才只有在進行產品開發的企業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為了學習產品開發技術,奇瑞目前也在走國際合作開發的道路,而且力度很大。奇瑞已經委托意大利和德國的設計公司開發新車型,并明確提出要聯合開發。為此,奇瑞已經派遣了數十名自己的技術人員參與開發工作。在奇瑞的戰略構想中,國際合作是其發展自主開發能力的第二階段(以現有4個車型的開發為第一階段);第三階段則是要自己設計較小、較低檔的產品,然后向設計較高端產品爬升;最后要在第四階段完全達到自主開發。整個過渡期需要3-5年。

由于掌握發動機的重要性,奇瑞啟動了一個令中國汽車業界震驚的計劃:在2002-2003年期間委托奧地利AVL公司設計了從0.8到4.2升的18款發動機,全部達到歐4排放標準;與之相應,奇瑞汽車研究院發動機部件到2003年12月已經建立起一支多達200人的技術隊伍。這些發動機正在奇瑞擁有的10個世界一流的發動機測試臺架上進行測試,準備從2004年開始逐漸用在奇瑞的車型上。同時,奇瑞還與臺灣福臻公司合資建立了一個模具公司以逐漸掌握模具制造技術。奇瑞的發動機計劃和模具計劃正是其邁入高速增長的先期準備。可以預期,奇瑞的車型在3-5年內將會大量增加,其技術水平也將會大幅度提高。

2003年,奇瑞繼續高歌猛進,全年銷售汽車90367輛,銷售額應該至少在80億元以上。奇瑞實際上是地方政府投資的國有企業,不會受到短期要求回報的壓力。此外,據說安徽省政府還出面促成了中國農業銀行、光大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與奇瑞簽訂巨額授信擔保貸款。就贏利模式來看,奇瑞切入市場的車型比哈飛和吉利的檔次都高,贏利性應該明顯超過哈飛和吉利。在這樣相對有利的條件下,奇瑞的命運更加取決于在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和營銷方面的進步。

奇瑞雖然也應該算是起于草莽,但其領導人是從大型國有企業來的,在生產和管理上從一開始就比較規范,使企業很快就形成明晰的短、中、長各種不同目標,并有成型的企業制度安排去保證這些目標得以實現。

奇瑞的員工總數在2001年10月是2700多人,2002年年底是4000多人,到2003年年底已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齡23歲,沒有退休者。把這支年輕的職工隊伍變成訓練有素的勞動大軍是奇瑞面臨的一大挑戰(可以看出,奇瑞裝配線上的工人現在還不如一汽大眾裝配線上的工人那樣訓練有素),但卻不存在國有企業傳統弊端來阻礙奇瑞的努力。

雖然是國有企業,但奇瑞的體制卻完全是新型的。上至總經理,下至每一個普通工人,奇瑞全體員工都實行合同制,那些創業的元老們也只能與企業簽訂5年的合同。公司沒有后勤系統,干部員工自己解決住房。企業決策系統高度集中,令行禁止。

在奇瑞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拼命的企業,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根本就沒有節假日。尹同耀病倒后躺在醫院邊打點滴邊指揮生產是奇瑞人所皆知的故事。用奇瑞人自己表揚自己的話說,"奇瑞有一群不要命的領導,有一批敬業的專家,還有一支肯學習的員工隊伍"。而用一句從奇瑞的高層經理人到工程師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來解釋,正是由于可以去"造自己的車",因此令這個企業充滿了奮斗精神。

盡管仍然只能算是個新企業,但奇瑞在管理和技術裝備上都向高水平看齊。2002年5月,奇瑞成為中國首例側面碰撞試驗的成功者;9月,奇瑞成為中國首家通過ISO/TS16949國際標準的整車制造企業;10月,經過近一年精心準備的ERP項目正式上線。奇瑞擁有據說是世界最先進的5條涂裝線之一,投資7億元人民幣從德國最著名的專業廠家杜爾(DURR)公司引進。據說與此相同的生產線全世界僅有5條,3條分布在歐洲:其中大眾兩條,寶馬1條;兩條分布在亞洲:上海大眾1條,第二條便落戶在奇瑞。

[編輯本段]企業優勢

奇瑞的例子還清楚地說明,為什么自主開發不但不是閉關自守,反而是利用國際資源更有效的途徑。奇瑞廠房全貌

第一,與那些合資企業相比,奇瑞才算得上是全球采購,因為它不必看任何外方的臉色。就發動機而言,風云用的是自產的發動機,QQ用的是中國東安發動機,東方之子用的是三菱發動機,而旗云用的是寶馬-克萊斯勒發動機。然而奇瑞對自身設計的所有整車擁有設計確認權,因而無論采購了什么零部件,從風云到QQ、東方之子、旗云,都是中國車。

第二,奇瑞雇用了20多名外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包括德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奇瑞整裝廠的一條生產線名叫寺田真二生產線(東方之子的整裝線),此線的總長是原三菱的一位日本管理者,現在已經成為奇瑞的一員,被請來幫助奇瑞改進現場管理。

第三,奇瑞比其他任何中國汽車企業(包括合資企業)更加走向國際市場。就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奇瑞于2001年10月向敘利亞出口了第一批轎車。到2003年12月底為止,奇瑞轎車已經出口了14批總計1000多輛,車型包括風云、旗云、東方之子和QQ。雖然總數不算多,但卻占中國當年出口轎車總量的90%。據2004年1月19日新華網報道,奇瑞銷售公司總經理金弋波透露,2004年奇瑞計劃出口整車10000輛,而到1月18日為止就已經簽訂出口協議7000多輛,除了傳統的中東地區外,奇瑞轎車將首次批量出口中南美洲。

尤為甚者,奇瑞居然創造了中國第一個出口汽車整裝廠的記錄。從2001年7月起,經過對方9次實地考察,奇瑞公司與伊朗SKT公司在2001年年底雙方確立合作關系。SKT公司是伊朗兩家汽車制造廠的主要零部件配套生產廠家,近年來逐漸向整車業發展。經過一年多的報批、審核,此項目于2002年年底獲得伊朗政府的生產銷售許可證,也是近20年來伊朗政府第一個批準建設的整車項目。此后,奇瑞與SKT公司于2003年2月簽約,由奇瑞提供技術轉讓和工廠設計,在伊朗東北部馬什哈德省為SKT公司建立一個汽車整裝廠,包括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一期工程設計產能為3萬輛。2003年11月 26日,奇瑞與SKT公司又在蕪湖正式簽署了設備及CKD件采購協議。根據協議,預計到2004年6月,奇瑞公司將批量出口CKD件到伊朗進行組裝,主要生產奇瑞A11車型(即風云系列)以及后續改進車型。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這個整裝廠以中國國產設備為主。繼在伊朗合作建廠的項目成功實施后,奇瑞還將在委內瑞拉和巴基斯坦以CKD方式合作建廠。

奇瑞生產線·根據2007年3月全國乘用車各品牌銷量數據,奇瑞總共占據五個第一的位置: 奇瑞3月以44568輛的成績,躍居3月銷量第一,超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成為中國所有車企中銷售量最大的乘用車企業;與此同時,奇瑞3月份出口汽車10019輛,創造了國內乘用車企業單月出口之最;在SUV細分市場,奇瑞3月總銷量5321臺,成為國內SUV銷量冠軍企業,而且把SUV單月銷量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級轎車市場,A5和東方之子3月以合計12647倆的銷量使奇瑞榮登中級車銷量第一的自主企業,其中A5以10577倆的銷量位居自主品牌中級車單品銷售冠軍;在微型轎車市場,QQ系列3月以15294輛的銷量使奇瑞成為中國目前銷量最大的微轎企業。 由于奇瑞的搶眼變化,剛剛過去的3月份也是國產乘用車銷售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因為這次變化標志著本土乘用車品牌未來很可能會經常“顛覆”合資乘用車品牌所習慣的銷售排位。

[編輯本段]奇瑞的底氣

CSM汽車分析師張豫認為,奇瑞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主要基于三方面的成本優勢:零部件、人力資源以及研發成本。

一個可以考察的數字是,在中國零部件行業,汽車金屬件、汽車化工配件、電子產品都已達到國際標準,但其成本往往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30%-50%,以車門上的一個塑料件為例,美國市場的采購價格是每個10美元,而國內配套廠商可以做到5-6美元。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遠遠低于國外,這是公認的事實,當國外的汽車老板為員工每小時數十美元工資愁眉不展的時候,奇瑞汽車全廠月平均工資只有1000多元,他們的工作時間是每周六天,而且每天到了下班時間時,正常下班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

事實上,還有許多人沒有注意包括奇瑞在內的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的研發成本。

在研發經費方面,奇瑞每年投入銷售收入的10%至15%。2005年奇瑞的研發投入是14.5億。占公司銷售收入的13%左右。在國外,開發一個新車型大約需要10億-20億美元,如果按照這樣的投入,奇瑞的這點錢估計連一個車轆轤都研發不了,但是奇瑞2005年一年卻向市場投放了6款新車,此外還包括包含18款發動機的ACTECO發動機系列。

多方面的因素構成了包括奇瑞在內的中國本土汽車的成本優勢,而這種成本優勢正在轉化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