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大宗貿易風險管理體系(大宗貿易是什么)

时间:2024-06-01 09:25:30 编辑: 来源:

受當天成交數據.

4.哪些證券不能進行大宗交易?

本所交易日的15:00前仍處于停牌狀態的證券,本所不受理其大宗交易的申報。

5.大宗交易的申報包括哪些內容?

大宗交易的申報包括意向申報和成交申報。 意向申報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證券代碼;

(二)股東帳號;

(三)買賣方向;

(四)本所規定的其他內容。

意向申報中是否明確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由申報方決定。

買方和賣方就大宗交易達成一致后,代表買方和賣方的會員分別通過各自席位(擁有本所專用席位的機構通過該席位)進行成交申報,成交申報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證券代碼;

(二)股東帳號;

(三)成交價格;

(四)成交數量;

(五)買賣方向;

(六)買賣對手方席位號;

(七)本所規定的其他內容。

買方和賣方的上述成交申報中,證券代碼、成交價格和成交數量必須一致。

6. 意向申報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意向申報應當真實有效。申報方價格不明確的,視為至少愿以規定的最低價格買入或最高價格賣出;數量不明確的,視為至少愿以最低限額成交。

買方和賣方根據大宗交易的意向申報信息,就大宗交易的價格和數量等要素進行議價協商。

當意向申報被其他參與者接受(包括其他參與者報出比意向申報更優的價格)時,申報方應當至少與一個接受意向申報的參與者進行成交申報。

7. 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如何確定?

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由買方和賣方在當日最高和最低成交價格之間確定。該證券當日無成交的,以前收盤價為成交價。

8. 大宗交易的成交申報是否能撤消或變更?

大宗交易的成交申報須經本所確認。本所確認后,買方和賣方不得撤銷或變更成交申報,并必須承認交易結果、履行相關的清算交收義務

9. 進行大宗交易的帳戶(證券帳戶和資金帳戶)是否應有足額的證券或資金?

會員應保證大宗交易投資者帳戶(包括會員自營賬戶)實際擁有與意向申報和成交申報相對應的證券或資金。

10.大宗交易的費用如何收取?

大宗交易的交易經手費按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下同品種證券的交易經手費率標準下浮(其中,股票、基金下浮30%,債券、債券回購下浮10%), 其它費用同集中競價交易。

11.大宗交易的信息如何披露

大宗交易收盤后,本所在指定媒體上公布每筆大宗交易的成交......>>

問題八:股票里說的大宗交易是什么意思 大宗交易,又稱為大宗買賣。一般是指交易規模,包括交易的數量和金額都非常大,遠遠超過市場的平均交易規模。具體來說各個交易所在它的交易制度中或者在它的大宗交易制度中都對大宗交易有明確的界定,而且各不相同。大宗交易針對的是一筆數額較大的證券買賣。我國現行有關交易制度規則,如果證券單筆買賣申報達到一定數額的,證券交易所可以采用大宗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按照規定,證券交易所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大宗交易的最低限額。另外,上海、深圳交易所的規定有所不同,下面是上交所的有關情況,深交所的情況可以查閱有關規定。

1、A股交易數量在50萬股(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3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B股交易數量在50萬股(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30萬美元(含)以上;

2、基金交易數量在300萬份(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3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

3、債券交易數量在2萬手(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20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

4、債券回購交易數量在5萬手(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50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

大宗交易的交易時間為交易日的15:00-15:30。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由買方和賣方在當日最高和最低成交價格之間確定。該證券當日無成交的,以前收盤價為成交價。買賣雙方達成一致后,并由證券交易所確認后方可成交。大宗交易的成交價不作為該證券當日的收盤價。大宗交易的成交量在收盤后計入該證券的成交總量。并且每筆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價及買賣雙方于收盤后單獨公布最后還須了解的是大宗交易是不納入指數計算的,因此對于當天的指數無影響。

望采納

問題九:經濟學里什么叫大宗商品?什么是大宗交易? 在金融中,指同質化、可交易的、供需量大的商品。他們可以標準化,因此常用于期貨交易,如國際上的原油、銅、鐵礦等等;中國的雞蛋、豆粕等。現在說的大宗交易一般指這些品種在計算機上的交易,就是期貨、現貨等。

問題十:國際貿易里的大宗商品貿易是什么意思? 大宗貿易就是指大宗商品交易。

通俗的講大宗商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

包括三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大宗農產品, 常見的大宗商品有原油、有色金屬、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

根據國家商務部《大宗商品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的界定是指:

以買賣雙方繳納保證金為入市條件

采用集中撮合交易方式進行

大宗商品標準化合約交易

在合約有效期內根據浮動盈虧實行當日無負債結算,隔日無負債結算或者其他提前結算制度的機構或市場,

依法設立的期貨交易所除外。

大宗商品交易規則

大宗商品交易規則如下(以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現貨掛牌交易規則為例):

1、交易時間:每周一至周五(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8點30-11點30,13點30-15點30

2、交收時間:按交易雙方的約定執行

3、能否撤銷:現貨掛牌交易達成的合同不可撤消

4、賣方交貨:允許實際交貨量與合同數量有±3%的溢短量

5、對貨物有異議:買方對貨物的質量提出異議,應該在交收日起3個工作日內,用書面的形式通知交易中心。交易中心會通知買賣雙方在24小時內自行協商,協商失敗由交易中心負責對貨物質量進行檢驗,然后由檢測結果作為判斷依據。

拓展資料

大宗商品 (Commodities)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并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價格特點

一是價格波動大。只有商品的價格波動較大,有意回避價格風險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遠期價格先把價格確定下來。比如,有些商品實行的是壟斷價格或計劃價格,價格基本不變,商品經營者就沒有必要利用期貨交易,來回避價格風險或鎖定成本。

二是供需量大。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是以商品供需雙方廣泛參加交易為前提的,只有現貨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范圍進行充分競爭,形成權威價格。

三是易于分級和標準化,期貨合約事先規定了交割商品的質量標準,因此,期貨品種必須是質量穩定的商品,否則,就難以進行標準化。

四是易于儲存、運輸。商品期貨一般都是遠期交割的商品,這就要求這些商品易于儲存,不易變質,便于運輸,保證期貨實物交割的順利進行。

大宗商品可以設計為期貨、期權作為金融工具來交易,可以更好實現價格發現和規避價格風險。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業基礎,處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狀況的期貨及現貨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例如,銅價上漲將提高電子、建筑和電力行業的生產成本,石油價格上漲則會導致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并帶動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替代能源的價格和供給提升。投資者,尤其是投資相關行業的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大宗商品的供求和價格變動。

風險管理有4個步驟,分別是什么內容

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調整。

1、 風險識別 風險的重要特征是其不確定性和潛在性,不容易被人們感受或理解。因此,風險管理首先要做的是識別風險,即按照一定的科學方法來識別和區分風險。這些科學的方法通常包括:問卷調查、財務報表分析、組織相關數據和文件審查、設備設施自檢、企業內外專家買粉絲等,可以同時使用一種或幾種方法。時間。

2.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利用各種概率和數理統計方法,計算出風險發生的頻率并估計其損害程度,不僅包括直接損害程度、防范和應對風險所消耗的人員和財產,還包括間接損失。與直接損失相關的程度。其目的是針對帶來不同程度損失的風險采取不同的對策。

3. 風險控制 為了經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風險,必須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措施。

4. 風險調整 這是為了檢查和評估不同風險控制措施的結果,以便對原有的風險管理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是風險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評估,不斷完善整個風險管理體系,以獲得最佳的成本效益。

拓展資料: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不確定性的戰略規劃過程。考慮到風險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管理過程相對復雜。一般來說,整個管理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1)明確范圍,明確目標。明確管理對象的狀態范圍,明確管理活動要達到的目標。企業管理者要從資本運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入手,根據任務要求.

,確立資本運作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同時,還需要對目標風險進行分析,然后根據潛在的風險威脅調整目標架構,最終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目標體系。

(2)分析風險成因,識別風險類型。現階段應根據目標和要求,認真研究資本運作的內外部環境,找出風險形成的根本原因,并據此劃分風險類型,為尋找防范措施提供思路。風險。

(3)判斷風險概率和風險強度。風險概率是指風險實際發生的可能性,風險強度是指風險的影響程度,即風險值。這兩個指標可以通過某種不規則數量的方法來計算。具體方法見本章第二節。

(4) 風險效用評估。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根據人們對風險的態度,確定各類資本運作主體對待風險的效用價值。通過風險效用評估確定資本管理主體的風險收益效用值后,即可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

(5)風險規避設計。風險規避設計是風險管理的核心。主要由預警、預防、控制、應急等子系統組成。預警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監測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尤其是風險值較大的關鍵要素,及時靈敏地發現異常征兆,準確預測風險。風險預警一般通過設置臨界值來實現。當企業資本運作的內外部條件變化在臨界值以內時,表明經營過程處于安全狀態。當變化超過臨界值時,說明情況異常,應及時報警。企業應準備一定的應急措施,以應對突發風險,將風險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6)風險管理效果評價。風險管理的效果一般用成本收益比法來評價和判斷,即比率=收益/成本。效益是達到風險管理目標后獲得的實際效果,通常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表示;費用是指風險管理活動的實際費用,分為貨幣性費用和非貨幣性費用。比率越大,風險管理活動的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