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外國人數量百萬(上海年收入100萬以上有多少人)

时间:2024-06-01 09:33:57 编辑: 来源:

>

然而,上海租界可不是什么樂土,只是戰亂中的孤島。

日本政府除了公開壓迫租界洋人交出抗日分子和同情人士以外,還派遣大量特務對租界內的反日分子甚至抗日同情者進行暗殺、綁架、襲擊。

在當年,你如果公開在租界宣揚抗日思想,是非常危險的,分秒就會被暗算。

這種暗算,幾乎就是公開的處決,有的時候就在大街上對你開槍。

日本當時控制了半個中國,洋人實際上也不敢得罪他們。只要死的不是洋人,這些事基本都是不了了之。

著名的四行倉庫英雄謝晉元,就是被刺殺而死的。

到了1941年珍珠港事變爆發后,日軍殺入上海租界,租界全部完蛋,孤島不存在了。

抗戰時期的上海租界基本算是一個孤島,是“國中之國”,界內車水馬龍,吆喝聲不絕于耳,界外炮火連天,民不聊生。

要了解抗戰時的租界地位有必要了解一下上海租界的由來。

所謂租界,只是出租,租用國不享有主權,但是有治外法權和行政管理權。 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清政府開放上海作為通商口岸,允許洋人居住。但是清政府擔心洋人與華人接觸過多,密謀生事,另外華夷共處,有傷風化,于是就要求華人和洋人分開居住。洋人可以通過租用的方式獲得一塊獨立的居住地,上海租界由此而來。

1843年,上海道臺與英國領事劃定了外灘英租界的南北界限,南到今延安東路,北到今北京東路,東到黃浦江,西邊未定,因此到后期租界往西大幅擴張。

早期上海租界嚴格按“華洋分處”來定居,但是洋人不多,經濟蕭條 。直到太平天國運動,大量難民涌入,“華洋分處”才逐漸變成“華洋雜處”,上海租界日漸繁榮起來。

起初上海租界分三塊,英租界、美租界、法租界。1854年英美法租界合并,設立上海工部局,建立警察武裝,全面管理租界事務。1862年,法國退出工部局,繼續設立法租界,這樣上海租界就變成公共租界(原英美租界)和法租界兩塊。為方便管理公共租界被 劃分為中、北、東、西四個區 。

1937年8月,歷時3個月的的淞滬會戰打響,日軍開始逐步占領上海租界 。會戰中,日軍直接進入日僑和日資集中的北區和東區,并由日本軍隊負責維持該地治安,以此作為對抗中國軍隊的一塊跳板。基于既定事實,工部局默認了日本的這一行為,條件是日軍不得進攻中區和西區,這里才是租界的精華,是列強要守護的核心利益,外灘CBD金融商務區,以及南京路、靜安寺等繁華市面都在蘇州河以南的中區和西區。

日本為獲取國際輿論的支持,也暫時停下了進攻的步伐,對公共租界的中區和西區秋毫無犯。

英美法自然清楚日本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因此也派駐了軍隊到租界,打算隨時應對可能的戰事。

就這樣,上海租界出現了很奇怪的一幕:外面槍炮轟鳴,而租界內的人則隔岸觀火,租界獲得了寶貴的四年和平。在混亂的局面里,租界卻依然展現其勃勃生機。

然而,列強共處一室,爭斗一觸即發。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撕下了維護國際道義的虛假面具,悍然進入中區和西區。整個公共租界落入日本人之手。

而法租界方面,因為法國在二戰時第一時間向德國投降,法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政府實際成為日本在歐洲的半個盟友,因此,日本還是放了法國人一馬。

一直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才真正收回了租界,結束了這段屈辱的 歷史 。

上海租界是殖民時代的特殊產物,治外法權等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和侮辱,但它也確實發揮了不少積極的作用。

1.促進了中國的開放和進步。 租界是中國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很多新事物新 科技 都是通過租界逐步引入中國,很多大學也是從租界中產生。與此同時,租界也為大量思想開放的進步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庇護所。

2.保護了眾多難民,減少了戰爭悲劇。 二戰背景下,很多中外難民涌入租界,1930年代,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大批歐洲猶太人來到上海租界居住,上海成為當時全世界范圍唯一接受猶太人的城市。

上海租界成為了 歷史 ,但是上海的包容和開放依舊在繼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