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外灘老建筑(上海外灘的歐式老建筑各自的背景歷史是怎樣的?)

时间:2024-05-12 05:20:08 编辑: 来源:

16號:現屬招商銀行,原為臺灣銀行大樓。臺灣銀行原為日商銀行,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后,日本在臺北開設的,1911年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將臺灣銀行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17號:現為友邦保險大樓,原為《字林西報》大樓,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筑。《字林西報》創刊于1850年,是英國人辦的一張英文日報,也是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字林西報》起初只是一份4頁的英文周報,刊登商賈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信息,后因時常刊登英租界當局的文告、新聞公報,被稱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大樓室內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墻面,金色馬賽克穹廬頂,十分氣派。

18號:建于1923年,是一棟有著84年歷史的市級經典保護建筑,位于外灘南京東路口,原名麥加利銀行的外灘十八號樓,曾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建于一九二三年。自一九五五年渣打銀行遷址以來,歷經多家單位使用。

修復后的外灘十八號樓進門四根古希臘式的大理石柱是原裝,謎一般地來自二百年前意大利的教堂。兩盞量身定做的三米高紅色玻璃吊燈,全部由空心玻璃管組裝而成,每盞燈由一百八十五個零件拼裝起來。大堂璀璨耀眼的二十四K金磚馬塞克壁畫是全手工制作。其被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時裝、珠寶、名表、美食、娛樂、藝術中心。

19、20號:現為和平飯店,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北樓原為華懋(mào)飯店大樓。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古老飯店之一,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1906年翻新,翻新時,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筑物內安裝電梯,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華懋飯店由地產大亨沙遜投資,又名沙遜大廈,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23號:現屬中國銀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筑。

24號:現屬中國工商銀行,為老沙遜洋行行址。

26號:現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7號:現為外貿總公司大樓,原屬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1832年創辦于廣州,是英國最早進入中國的貿易商行。

29號:現屬光大銀行,原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注:門牌號均為中山東一路門牌號) 居委會名稱:新建二村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山東中路經廣東路折河南中路,西至福建中路,南起延安東路,北至福州路經山東中路折廣東路

地址:廣東路414弄3支弄1-6號

居委會名稱:山西南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山東中路,西至湖北路,南起福州路,北至漢口路

地址:漢口路429弄7號

居委會名稱:云南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浙江南路,西至西藏南路,南起淮海東路,北至金陵東路。

地址:淮海東路2號

居委會名稱:瑞福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浙江南路經寧海東路折云南南路,西至西藏南路,南起金陵東路經云南南路折寧海東路,北至延安東路。

地址:寧海東路228號

居委會名稱:昭通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河南南路,西至山東中路,南起廣東路,北至漢口路

地址:福州路272弄7號

居委會名稱:寶興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福建南路,西至云南南路,南起金陵東路,北至寧海東路

地址:福建南路84弄6-8號

居委會名稱:福南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福建南路,西至浙江南路,南起人民路,北至金陵東路

地址:浙江南路143弄16號2樓

居委會名稱:金陵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河南南路,西至福建南路,南起人民路,北至金陵東路

地址:盛澤路114號

居委會名稱:盛澤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河南南路,西至浙江南路經寧海東路折福建南路,南起寧海東路經福建南路折金陵東路,北至延安東路

地址:盛澤路31號

居委會名稱:永安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中山東二路,西至四川南路,南起新開河北路人民路,北至延安東路

地址:永安路13弄24號

居委會名稱:虎丘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四川中路,南起南京東路,北至南蘇州路

地址:虎丘路49-51號

居委會名稱:東風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山西南路,西至福建中路,南起漢口路,北至寧波路

地址:盆湯弄75-76號

居委會名稱:無錫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山西南路,西至福建中路,南起寧波路,北至南蘇州路

地址:北無錫路40號

居委會名稱:山東北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江南中路,西至山西南路,南起漢口路,北至南蘇州路

地址:河南中路531弄24號

居委會名稱:永勝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四川南路,西至河南南路,南起人民路,北至延安東路

地址:江西南路33號

居委會名稱:中山東一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河南中路,南起延安東路,北至福州路

地址:延安東路150號

居委會名稱:北京東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四川中路,西至河南中路,南起北京東路,北至南蘇州路

地址:北京東路288弄80號

居委會名稱:漢口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河南中路,南起福州路,北至南京東路

地址:河南中路382弄6號

居委會名稱:寧波路居民委員會

所轄區域:東起四川中路,西至河南中路,南起南京東路,北至北京東路

地址:寧波路120弄20號 風格

在商品和業態之外,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建筑的式樣和街景的裝點了。外灘段的街廓建筑講究個性,構成了拼貼的場景效果。單單新古典主義墻面和巴洛克山花墻就異彩紛呈,英國式的、意大利式的、法國式的、西班牙式等等。譬如,當初惠羅公司的新折衷主義風格,匯司公司和禮記洋行的新巴洛克清水紅磚墻及扁平連續券,匯中飯店相間的紅磚白墻和印度式側向柱廊,沙遜大廈的美國裝飾藝術造型和綠色穹隆頂等,都是性格鮮明的建筑范例。

路面

路面是街廓的重要組成。百年來,外灘段的路面經歷了從沙土到煤渣,從鐵力木磚到瀝青,從“洋灰”(混凝土)到石材地磚的演替,材料的改換記錄了時代的變遷。道路線型從折線變得彎曲,街廓天際線由平坦漸趨起伏,從四坡屋頂為主,到帶有局部山花和穹窿的平頂漸多。建筑與街道的高寬比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對應外灘濱水的三期界面來看,南京路的寬度從一開始的6米擴展到后來的12米左右,臨街建筑從二層為主上升到六層以上。街道空間的高寬比也從開始平均的1∶1到后來2∶1,最后甚至局部可達3∶1以上。早在1856年,租界當局已對建筑物退后道路邊界(相當于道路紅線)作了嚴格規定,但是臨街建筑從來就不是整齊劃一的。

裝飾

除了建筑和路面,街廓還需要其他的裝點要素。路燈、招牌、幌子、商標、廣告等商業“行頭”,甚至還有反映時尚的行人服飾、姿態特征,這些要素共同組成了街廓的場景。外灘段受西洋街景規則約束,“行頭”一般在檐下門楣處,挑出墻面的距離嚴格受限。路燈以新藝術運動的鐵花裝飾最受青睞。而其他路段則多用中式裝點,商號橫幅可以跨街,招牌、幌子允許遠挑,街景裝點得如戲臺幕布一般。

上海外灘的外國建筑都以前是干嘛用的,誰造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多數這些建筑都被國家或城市機構使用。到20世紀80年代為止上海外灘的外貌基本沒有多少變化。80年代末開始在上海建立了許多新的摩天大樓,有些這些大樓直接建造在舊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灘大廈),與這些新建筑相比外灘的老建筑顯得非常矮小,這深深地改變了外灘的相貌。過去直接在外灘江畔的碼頭全部被搬遷,江畔的防汛墻也獲得了修復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東路高架公路進入中山東一路的接口處時將過去客運碼頭的鐘樓整個地向南移動了約50米。在外灘的最北段蘇州河注入黃浦江處還建造了一個人民英雄紀念塔。一些大樓后來又被出租給外資或國有的企業公司。近年內關于上海外灘建筑群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建議引起了一些討論。

上海外灘是上海租界區也是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發的起點。1843年前,這里還是黃浦江邊的一片泥灘。1844年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英國人使用這塊地區作為碼頭,不久這里開設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資公司和美資的旗昌洋行。1848年在這里鋪筑了馬路和加固了江岸。這條馬路的名稱(Bund)至今為止是西方國家對上海外灘的稱呼。

上海外灘建筑的特點

一,1840年到1850年代——南亞殖民地外廊式。

開埠之初,8家洋行構建了沿外灘最早的一批建筑。到1949年,新建的洋房已在沿江連接成片,加上上海道設立的江北海關和英領事館,最初的外灘界面形成了。

這一時期的建筑大多沒有專業建筑師設計,圖樣由外國僑商自行繪制,又為了適合中國的環境而經由中國營造商加以修改,房屋結構,圖樣都極為單純,使早期的外灘建筑顯得單調樸素,流露著一絲鄉村氣息。只是遺憾這批建筑現已當然無存。

從圖片和文字上可以發現這一時期外灘建筑的基本特點:簡單的方形平面,單層或二層建筑;多數是商務、政務辦公與居住綜合體建筑;有著寬敞的一面、兩面、或三面外廊,連續的柱式或券柱式或券式外廊是立面的主要的構成要素;簡單平緩的西式四坡屋頂;建筑占地面積大,建筑居中,周圍是空地,保留著樸素的田園風光。 

二,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新古典主義。

上海開埠四十年后,洋行資本有了重大的發展,亟需拓展經營場所。歐洲古典式、文藝復興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建筑開始出現了。鑒于外灘地價飛漲,遂將二層建筑翻建為三層以上的建筑,而且大多數是磚木結構或磚石鋼骨混合結構、清水磚墻,但裝修比較精美。前期的外廊式建筑逐漸豐富,外廊逐漸弱化,實際已經脫離了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式樣,呈現出維多利亞晚期的建筑式樣,和安妮女王復興風格。江海北關也因房屋破舊等原因,由中國南方廟宇式改成略似教堂的西洋式。這一時期的建筑,實物所剩無多,彌足珍貴,以后大都被20世紀20年代至40 年代的建筑所替代。

中山東一路19號的匯中飯店(今和平飯店南樓)。1906年拆舊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師施高塔設計。立面底層石砌,二層以上用白色清水磚砌成,窗套,水平腰線,裝飾構件均用清水紅磚裝飾。這種有趣的立面構成邏輯,即承重部分用白色面磚,裝飾部分用清水紅磚的構造方式是很有特色的,可以說是安妮女王復興風格在上海的典型代表。

6層磚木混合結構,總高30米。外觀呈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筑風格。門窗有圓弧拱,也有平拱。臨外灘的正中有一券形入口,稍微突出墻面。屋面是平緩的四坡頂,站在離建筑較勁的地方職能看到檐口。這些處理手法都可以在文藝復興以來的府邸建筑中找到原形。屋頂建有花園,花園的東西兩側各建一座巴洛克式涼亭,夏秋季節可以坐在東側的涼亭內觀望黃浦江潮水。

現在的外灘九號樓也這一時期的典型建筑。外灘9號,旗昌洋行大樓,又名港監大樓,現在使用單位:招商局(集團)上海分公司。1887年,清政府的洋務派眼見外商輪船公司賺了大錢,決定由李鴻章籌建中國第一家新式輪船運輸公司即輪船招商局。這時,正好美商旗昌洋行出現虧空,擬將部分火輪及其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