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不屬于進出口貿易融資產品(貿易融資的幾種方式)

时间:2024-06-03 06:58:01 编辑: 来源:

向通常受經濟互補性、國際分工的形式與貿易政策的影響。

(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亦稱“國際貿易地區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國或各個區域集團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地位。計算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額在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也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總額在國際貿易總額(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

由于對外貿易是一國與別國之間發生的商品交換,因此,把對外貿易按商品分類和按國家分類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結合起來,可以查明一國出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去向和進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來源,具有重要意義。

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構成,即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貿易額與整個世界出口貿易額相比,以比重表示。為便于分析比較,世界各國和聯合國均以聯合國《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SITC)公布的國際貿易和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進行分析比較。

一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科技發展水平等。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可以反映出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和科技發展水平。

知識產權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土回合達成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知識產權包括如下內容:版權、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工業設計、集成電路、外觀設計(分布圖)等,是一種受專門法律保護的重要的無形財產。

服務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是指:“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服務部門包括如下內容: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游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

貿易差額

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之間的差額。當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等時,稱為“貿易平衡”。當出口總值大于進口總值時,出現貿易盈余,稱“貿易順差”或“出超”。當進口總值大于出口總值時,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

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收支是其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的重要因素

進出口貿易業務管理系統

隨著中國加入WTO,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加速進行,中國的貿易企業明顯感受到競爭的壓力日漸提升。傳統的管理方式、溝通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形勢,貿易企業急需結合信息化手段改變現有管理模式、業務流程,提高核心競爭力。

為此,公司結合多年的數據挖掘、報表引擎、電子商務的經驗,針對大型貿易集團的實際業務運作情況,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全面的規劃、嚴密的設計,推出融物流管理、資金流管理、信息流管理、工作流管理于一體,項目管理方式為基礎的大型貿易集團業務管理系統。

二、系統特點

a) 涵蓋多種類型的貿易業務,包括內貿、進口、出口、轉口、代理等各種類型的業務。

b) 直觀的項目動態跟蹤,執行中的項目動態(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工作流)能及時反映。

c) 強大的自定義功能,組織機構、權限設置、預警設置、模塊設置、合同模板、測算模板等多項自定義功能,以滿足業務拓展的需要。

d) 多公司、多地點的支持,采用B/S架構,支持異地辦公、移動辦公;數據集中管理;無須安裝客戶端。

e) 及時實用的預警機制,可以根據業務單據自定義預警的條件、預警的顯示,及時推動業務的進展。

f) 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充分發揮數據挖掘的優勢,多角度展現業務數據,為輔助決策提供依據。

g) 靈活且嚴謹的工作流,可根據企業需要自定義業務審批流程,同時又可設置流程中的監控點,從而實現靈活又不失嚴謹的工作流程。

h) 健全的安全機制,用戶的多重身份校驗,并可結合硬件設備;操作權限、數據權限的細化控制,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的商業機密;用戶操作的記錄備案,隨時可查。

三、系統功能:

審批管理:待辦審批 、項目審批 、物流審批 、資金審批、信息審批、

項目管理:項目一覽 、合同管理

物流管理:單證管理(進口裝船通知單、內貿到貨通知單、提貨單、報關單)、庫存管理、許可證及配額管理、保險管理

資金管理、收付款管理、發票管理、信用證管理、收付匯管理、額度管理、核銷單管理、貸款管理:資金計劃 、預警管理、預警條件設置、風險預警

報表系統:業務報表、財務報表生成;報表自定義與生成

基礎信息管理:客戶信息維護、商品信息維護、數據字典維護、模板定義

系統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管理、模塊管理、角色管理、數據權限定義、流程管理、授權管理、操作日志維護、個人資料維護

財務接口:接口定義、憑證導出

完善的制約機制功能

項目狀態的制約:項目的不同階段對應不同的操作內容和權限

成本測算的制約:成本測算的數據作為項目用款審核的參考依據

貿易融資的幾種方式

貿易融資的幾種方式

貿易融資是指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下面是貿易融資的幾種方式介紹知識,一起詳細吧。

1、授信開證:

是指銀行為客戶在授信額度內減免保證金對外開立信用證。

2、進口押匯:

是指開證行在收到信用證項下全套相符單據時,向開證申請人提供的,用以支付該信用證款項的短期資金融通。進口押匯通常是與信托收據配套操作的。也就是說,開證行憑開證申請人簽發給銀行的信托收據釋放信用證項下單據給申請人,申請人在未付款的情況下先行辦理提貨、報關、存倉、保險和銷售,并以貨物銷售后回籠的資金支付銀行為其墊付的信用證金額和相關利息。開證行與開證申請人由于信托收據形成信托關系,銀行保留單證項下貨物銷售收入的受益權,開證申請人擁有單證法律上的所有權,能夠處分單證項下的貨物。

3、提貨擔保:

是指在信用證結算的進口貿易中,當貨物先于貨運單據到達目的地時,開證行應進口商的申請,為其向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出具的承擔由于先行放貨引起的賠償責任的保證性文件。

4、出口押匯業務:

是指信用證的受益人在貨物裝運后,將全套貨運單據質押給所在地銀行,該行扣除利息及有關費用后,將貨款預先支付給受益人,而后向開證行索償以收回貨款的一種貿易融資業務。

5、打包放款:

是指出口商收到進口商所在地銀行開立的未議付的有效信用證后,以信用證正本向銀行申請,從而取得信用證項下出口商品生產、采購、裝運所需的短期人民幣周轉資金融通。

6、外匯票據貼現:

是銀行為外匯票據持票人辦理的票據融資行為,銀行在外匯票據到期前,從票面金額中扣除貼現利息后,將余額支付給外匯票據持票人。

7、國際保理融資業務:

是指在國際貿易中承兌交單(D/A)、賒銷方式(O/A)下,銀行(或出口保理商)通過代理行(或進口保理商)以有條件放棄追索權的方式對出口商的應收帳款進行核準和購買,從而使出口商獲得出口后收回貨款的保證。

8、福費廷:

也稱票據包買或票據買斷,是指銀行(或包買人)對國際貿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遠期承兌匯票或本票進行無追索權的貼現(即買斷).

9、出口買方信貸:

是向國外借款人發放的中長期信貸,用于進口商支付中國出口商貨款,促進中國貨物和技術服務的出口。貸款對象為中國工商銀行認可的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進口方銀行,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進口商,貸款支持的出口設備應以我國制造的設備為主。

貿易融資方式多種多樣,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貿易融資方式事半功倍。

投融界研究指導,專業提供項目投資、項目融資等有關方面的專業研究指導,幫您分析企業、項目融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讓您在融資時少走彎路,成功獲得融資資金。

發展狀況/貿易融資

中國商業銀行融資業務操作管理較粗放,還沒有完全建立各種融資業務的嚴格標準和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開展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以減免保證金開證、出口打包放款、進出口押匯等基本形式為主,而像國際保理等較復雜的業務所占比重較少,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量與市場提供的空間相比很不協調。因此必須借鑒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教訓,結合中國實際,分析融資風險的成因。

對貿易融資業務的重要性和風險認識不夠

首先,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缺乏了解,也無經驗,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性普遍認識較為膚淺,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錯誤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不需要動用實際資金,只需出借單據或開出信用證就可以從客戶賺取手續費和融資利息,是零風險業務,這直接導致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證墊款形成的銀行不良資產;二是當出現問題后,又認為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導致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比一般貸款難,審批時間長,制約了該業務的發展。

其次,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是本幣業務,國際業務的比重相對較少,在機構、人才、客戶方面均不占優勢,以致大部分人以為與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發展國際貿易融資,還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幣業務。另外,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在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優化信貸資產質量等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貿易融資業務在整個信貸資產中的數量少,作用不大。

銀行內部缺乏有效的防范管理體系,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代理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而中國銀行在外匯業務的處理程序方面較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間、不同的部門之間業務相互獨立運行,缺少網絡資源共享,缺乏統一的協調管理,以至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如融資業務由國際業務部一個部門來承擔信貸風險控制、業務操作風險控制和業務拓展。風險控制既顯得乏力,又缺乏銀行內部相互制約和風險專業控制,面對中國進出口企業普遍經營虧損,擁有大量不良銀行債務的客觀實現,銀行的貿易融資潛伏著巨大的風險。

融資業務無序競爭破壞風險管理標準

中國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間相對國外較短,市場尚不成熟,各種約束機制還不健全,隨著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家銀行業務形式又較為單一,為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競相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客戶,對企業客戶的資信審查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