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世界三大貿易石油軍火(當今世界上軍事,經濟,科技這三方面最強大的國家是哪幾個?)

时间:2024-06-02 05:39:56 编辑: 来源:

其產值約占食品工業總產值的1/4。大型肉類制品聯合企業大都建在大中城市。近年由于經濟全面衰退,肉食品工業產量亦大幅度下降。另外近年面食制品亦明顯下降。 長期以來,由于對食品工業投資的不足,加上農業生產不穩定,食品工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因為,市場供應長期緊張不是短期內所能改善的。

〔農 業〕

從60年代以來開始實行集約化經營,主要是全盤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水利化、科學化和知識化,從而逐步改變以前的粗放經方式,使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

俄羅斯農業中的主要項目,如谷物、馬鈴薯、亞麻、肉乳等產品,占原蘇聯的1/2到1/3。近年來農業生產發展水平速度受到動蕩局勢的影響。1991年農工綜合體產品總值,包括農業總產值比1990年減少5%,并低于最近5年的平均產值。1991年,國家谷類收購量達2250萬噸,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來最低的一年。1991年國家向日葵收購量170萬噸,比1990年少產25%。國家土豆收購量470萬噸比1990年少產6%,國家蔬菜收購量440萬噸,比1990年少產28%。1991年,向國家交售油料的數量是近6年以來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來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國家已征購到12300萬噸糧食,較去年增加150萬噸,糧產量為250萬噸,較去年增加50萬噸,土豆產量基本與去年持平。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年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2%。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值的57%。十月革命后,原蘇聯經歷了一條曲折的農業發展道路。

50年代以前,原蘇聯全力發展重工業,加上國內戰爭、衛國戰爭和農業全盤集體化政策失誤的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中期起,農業開始得到重視,舊的農業體制和政策都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和改革。60年代,開始從粗放式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擴大農業投資,促進了農業發展。但70年代到80年代初,農業生產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戈爾巴喬夫執政后實行了擴大農莊農場自主權,改善農村經濟關系,采用各種承包制、租憑制,改變農業投資取向,加強基礎設施和農業社會改造等措施,試圖挖掘農業的發展潛力,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力爭在短期內解決食品供應問題。

但是,近幾年來,由于整個國民經濟的混亂,從原蘇聯晚期開始,農業就處于滑坡狀態。1990年起,農業產值呈負增長。1991年,俄羅斯農業產值下降5%;到1992年,農業產值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達12%,畜產品下降幅度更大,如頭9個月肉產品產量下降27%。

種植業

俄羅斯的種植業主要包括谷類作物、經濟作物(棉花、甜菜、向日葵、亞麻等)以及土豆、蔬菜、瓜類、水果和飼料作物等生產部門。

十月革命前,俄國的種植業以谷物為主,其播種面積占全部播種面積的90%。 1909~1913年,谷物年均產量為7250萬噸,其中每年出口15%。

十月革命后,種植業遭受到國內戰爭和衛國戰爭以及農業集體化運動的破壞,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以來,種植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其內部結構也得到了調整。 1950年種植業中谷物種植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70%,經濟作物占8.1 %,土豆、蔬菜和瓜果作物占7.4 %,飼料作物占14. 5%。1988年,種植業中谷物種植面積占54%,經濟作物占6,4 %,土豆、蔬萊和瓜果作物占4 %,飼料作物占到34.6%。1988年與1950年相比,谷物播種面積比重有所下降,而飼料作物比重則明顯上升。

1.谷類作物

50年代中期,由于大面積墾荒,迅速擴大了谷物播種面積,谷物產量大幅增加。 60年代初,由于農業政策的嚴重失誤和墾荒地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谷物產量增長緩慢。60年代中期,俄羅斯農業生產開始由粗放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增施化肥、培育優良品種、改良土壤和興修水利等措施,谷物產量有所提高,1976~1980年平均谷物產量比60年代上半期提高56%,同期谷物單產量提高了54.9%,1981年到80年代后期,由于旱災和經營機制方面的問題,谷物產量持續下降。

數十年來,盡管谷物生產有了大幅度增長,但由于飼料糧消費量的不斷上升,俄羅斯每年需大量進口糧食。近幾年,對糧食的進口需求量日勝一日。

在谷物播種面積中,小麥占重要地位,小麥的產量和國家收購量在谷物中均占首位。小麥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40%,產量占總產量的39%,國家收購量占總量的48%。在小麥播種面積中,春小麥占2/3,但單產較低;冬小麥單產比春小麥高得多。大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僅次于小麥。播種面積占谷物播種面積的26%,總產量占到谷物總產量的27.1 %。

燕麥的播種面積比40年代減少了40%,但其單產高于大麥和春小麥,適于作飼料。播種面積占谷物總面積的10%左右。

黑麥的播種面積不斷縮小,這是單產較低沒有較高生產價值的原因所造成。

此外,俄羅斯遠東地區還種植水稻。另外還生產高粱、養麥等,但種植面積不大,產量也不多,不占重要地位。

2.經濟作物

俄羅斯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甜菜、亞麻和向日葵等。

十月革命后,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作物,采取了增加投資、提高收購價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因此,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不斷上升。

棉花的生產在十月革命后得到迅速發展。播種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增長了一倍半。

亞麻是俄羅斯的傳統紡織原料之一。其種植面積一直在減少,主要原因是其收獲和加工的機械化程度低,費勞力,而亞麻的種植主要分布在勞動力十分缺乏的中央黑土區。亞麻單產量也較低。

向日葵籽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播種面積約占全部油料作物播種面積的3/4,產量約占80%。滁此之外,油料作物還有亞麻籽、棉籽、大豆、油菜籽、大麻籽。但產量都不是太多。

3.上豆、蔬菜和瓜果作物

土豆是俄羅斯居民的基本食品之一。但是土豆產量日益下降。主要因為,一部分土豆生產者是個人副業者,隨著農村居民的減少及其生活方式的改變,其土豆生產量下降。二是種植土豆機械化程度低。

戰后,蔬菜種植面積,一直都保持不變,其中約有2/3是水澆地。俄羅斯人均年消費量為100公斤。

瓜類作物的種植主要是西瓜、甜瓜和南瓜。俄羅斯盛行水果和漿果。為了提高水果產量,俄羅斯建立了大型果園。目前,鼓勵農村居民發展果園合作社,農莊農場協助合作社建立基礎設施,并提供農業技術與各方面服務。

畜牧業

俄羅斯的畜牧業包括的主要部門有:養牛業、養豬業、養羊業、養禽業。此外,還包括小規模的各個部門,如養馬業、養蠶業等。當前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5%,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畜牧業的意義會越來越大。

十月革命前,俄國畜牧業的經營方式落后,畜產品產量不高。十月革命勝利初期,農畜產品產量減少,到20年代末,已經超過1913年,然而,在農業全盤集體化期間,由于政策嚴重失誤,使畜牧業遭受重大損失。加之二戰的巨大創傷,直到1950年后,畜產品產量尚未恢復到1913年的水平。

50年代中期后,俄羅斯采取了增加投資、加快發展專業化和集中化、提高畜產品的收購價格、擴大質量差價和加強科研工作、采用科學的飼養工藝、加強飼料基地等措施,大大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全俄經濟衰退,投資危機、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致使畜牧業大大停滯不前。畜產品產量大幅度下降。1992年頭9個月,畜產品產量就下降21%。

1.養牛業

這是俄羅斯規模較大的畜牧業部門。目前這個部門提供98%的奶和40%以上的肉。此外,還提供高質量的皮革原料。

全俄飼養的牛,80%是由農莊農場、跨單位組織或其他農業生產企業飼養的:另外20%由個人副業飼養。

80年代末,奶牛業的專業化和集中化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地方出現了奶牛業跨單位綜合體或養牛聯合公司,其內部分為繁育、育成、飼養及產奶、加工飼養等專業化企業,以提高生產效率。

2.養豬業

這是俄羅斯第二大畜牧業部門。按標準頭數計算,養豬業約占牲畜總頭數的15%。養豬業提供肉類、皮革、豬鬃和其他輕工原料。

近些年來,養豬業進行了技術改造,逐漸建立了許多工業型大豬場。內部分為專業化繁育、肥育企業等具有完整工藝的大型企業,此外,還有專門從事良種畜培育和繁育的豬場,負責提供優良種豬。

3.養羊業

這也是畜牧業一大部門。按標準計算,綿羊和山羊占牲畜總數的14%。該部門主要提供肉、奶、油脂、羊毛、羊皮等。由于養羊業產品價格偏低,處于低贏利狀態。所以,養羊業發展緩慢。

4.養禽業

這是俄羅斯一個作用日漸提高的畜牧業部門。養禽業提供高營養價值的肉、蛋以及絨毛和羽毛。

目前,俄羅斯養禽業產品的主要供應者是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提供的產品大大超過了副業。這改變了60年代以前主要靠個人副業提供禽產品的狀況。 這是俄羅斯大力發展機械化養禽場,實現了養禽工序的綜合機械化的結果。

畜牧業部門結構近20年來變化較大。其中,養禽業由于技術改造和工廠化飼養方法的采用,發展速度最快。肉用養牛業發展也較快,而奶牛業由于工廠化程度低而發展也較慢。在養豬業中,肉用和腌肉用方向得到較大發展,這方面的產品,居民需求量很大。

從肉類總平衡表的結構來看,豬肉和羊肉的比重下降,牛肉和禽肉比重上升。這主要是經濟發展總水平的提高、產品消費量的增長和食品結構的完善起著重作用。

發展畜牧業最重要的條件是建立可靠的飼料基地,它對增加牧畜頭數和提高其產品率以及增加產品產量和降低成本有直接影響。俄羅斯飼料作物,以多年生牧草面積最大,此外有一年生牧草、玉米、大麥、燕麥、豌豆、飼用黑麥、糧豆作物、瓜類作物等。

另外,在農業集體化后,俄羅斯允許農莊莊員和國營農場職工經營個人副業,作為農村居民的收入補充。個人副業主要是經營畜牧業,其畜牧業產值約占其全部產值的2/3。

〔交通運輸〕

鐵路為主導,1990年鐵路運營線總長85000公里。西伯利亞7416公里長的鐵路中的6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電氣化鐵路。

公路在交通運輸中占有重要地位。公路總長71萬多公里。以莫斯科為中心,14條公路干線,四通八達。

海洋運輸和內河航運發展都較快。此外還有發達的管道運輸。航空運輸以客運為主,與80多個國家有航線相通。

商業概況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濟建設戰略重點的調整,俄羅斯的商業在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些不穩定因素。

幾十年來,商品零售總額逐漸增加,與此同時,商品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在零售總額之中,非食品商品(文化生活用品、日用品,特別是耐用品)的比重不斷增加,而食品的比重則相對下降。在食品商品中,高質量食品,如魚、肉、奶、蛋、水果等比重在增加,糧食制品比重下降。這反映了俄羅斯居民生活的提高和日用輕工業的迅速發展。

60年代以來,商業的物質技術基礎有所發展和改善。現代化的商業網絡和公共飲食業網相繼出現。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營方式也得到一定的應用。

俄羅斯商業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這是商業體制不完善、商業與工業嚴重脫節的后果。同時存在一些技術和設備上的問題,如商業網點、營業面積嚴重不足,設備陳舊,機械化程度低等。

近幾年,由于經濟全面衰退,商業也相應蕭條。這主要由兩個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社會產品急劇減少,尤其是消費品。1992年1~9月,消費品生產下降14%,其中食品生產下降23%,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