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東開醫院買粉絲(說一說我印象中的“三甲傳真”買粉絲)

时间:2024-06-03 03:03:15 编辑: 来源:

> 然而,擁有幾百萬以上粉絲的三甲傳真,這些粉絲不僅僅是因為頭腦發熱而追隨其后,即使是粉絲頭腦簡單,那么給三甲傳真評選“最具正能量”自媒體的單位也是一時糊涂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畢竟,官方的褒獎不是隨隨便便,否則為什么不是給某記者,假如某記者不夠德行,那拿來給我也可以吧?至少我自認為還有一點點良知。

因此我想,至少三甲傳真“表面”上是得到了大眾的基本認可,并不是某記者酸溜溜的說娶了“梁靜茹”為妻的裙帶關系。不論是裙帶也好,或者是非醫療專業人士也罷,只要是為大眾說話,就是群體里的貼心人,這是毋容置疑的。王先生是牛是馬,網名真的有必要較真嗎?虛擬世界里,這似乎基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給網民提供了什么樣的內容,這才是網絡上最基本的真實。我關注的是三甲傳真,而不是王先生本人,只要三甲傳真所推送的文章是我喜聞樂見的,他人的審美標準或閱讀喜好,由他去吧。以事件關聯人來攻擊事件主體,就如以父輩來攻擊子孫后代一樣,都是強盜邏輯和小人做法。

至于三甲傳真科普推文,王先生倒是和我有不少的交流。在這前前后后的溝通中,他談得最多的就是“嚴謹”和“真實”,他不止一次的告訴我,要把握好內容的篩選,寧缺毋濫。同時,科普推文一定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就要求以第一人稱來展開比較好,容易有代入感。

“有些病例經過不一定是我本人,用第一人稱是不是不妥呢?”我也曾經向王先生提出我的困惑。

“科普推文所推送的內容科學真實是科普推文的第一要素,其他寫作形式不過是表達方式罷了,不影響到科普推文的效應。”王先生如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不無道理,因此在以后下來的科普推文里,不管是不是我經歷過,為了增加讀者的代入感,我均以第一人稱寫法。推文發送之后,確實比之前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其中一篇《你的放縱,給家人帶來一輩子的傷害……》,推送不到兩小時,閱讀量就超過了十萬以上。

科普推文目的就是給大眾傳播科學知識。只要科學知識傳播出去了,就完成了科普推文的作用。沒有誰規定必須是這個領域的研究者才能科普相關內容的知識,就讀后感一樣,非得要作者本人才能寫嗎?

如果還想不明白,再舉個例子,老師給我們傳輸的知識內容,就一定非得要求是老師本人自己研究出來的知識嗎?傳播,是科普推文的內在關鍵和基本要素,不要和科研知識產權混為一談。

因此,對于某個專業領域的科學知識,每一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體會來總結概括,并行之成文,然后分享給大家,讓沒有領悟的人得到啟發,和有不同看法的人探討交流——這就是我認為的科普推文,不能因為我用了科學觀點,就說我抄襲他人。科學知識是世界的,并不是專屬哪一個人。否則,我現在用中文來表達,也算是侵犯了漢字的知識產權了,這不是很荒謬嗎?

引經據典,引用成熟的觀點和知識點,這是人類共同的知識財富,憑什么就是抄襲呢?1+1=2,我非得要不能說是等于2,這才叫不抄襲嗎?

某記者同志,好好去研究研究一下科普推文的定義,然后再出來給我們“科普”一下,不要急匆匆的在旅程中忽悠百姓。

至于某記者所不屑一顧的三甲傳真推文標題模式,我只能說,你愛什么樣走路是你的喜好,但是,你不能以你的喜歡隨意評判他人的行為和做法。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文風特點,就如李白和杜甫,個人性格際遇不同,假如以自己為中心,妄加評論對方,是不是有點自私了呢?

百花齊放,是文藝工作的一個基本準則,我想作為記者不可能不知道吧!

至于某記者指責的“下三濫”,我也有點“感冒”,我認為王先生不至于那么不堪。我不是頭腦發熱在這里亂噴。在經常寫稿過程中,他總是叫我不要熬夜,注意休息,對于一個從來沒有謀面過的“網友”,他都如此貼心,這樣的“下三濫”,我很喜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