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醫藥海外傳播數據(世界醫療旅游數據世界旅游組織數據)

时间:2024-05-29 02:49:42 编辑: 来源:

出口競爭非常激烈。

3、中成藥產品出口數量及出口價格多數年份都呈下降趨勢

1996 年中成藥產品出口數量為 18708 噸 , 單位產品出口價格為 7561 美元/噸 ,2001 年出口數量為 12395 噸 , 但是 , 單位產品出口價格為 7705 美元/噸 , 分別比

1996 年下降了 33.75% 和 19.05% 。 2002 年 1 - 6 月 , 中成藥出口量大幅度增長

, 為 79260 噸 , 但 單位出口價格僅為 2295 美元/噸 , 比上年下降了 70.25%。 (二)中藥產品出口以原料藥為主,單個品種出口金額不大

通過分析 1996 年至 2002 年 1 ? 6 月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原料藥(植物提取物和中藥材)在中藥產品出口總額中一直占 80% 以上,而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中成藥僅占整個中藥產品出口額的 1/5 左右。 1996 年,提取物和中藥材出口占中藥產品出口額的 83.2%, 中成藥出口僅占 16.8% 。 2002 年 1 ? 6 月,提取物和中藥材出口占中藥產品出口額的 79.4% ,中成藥出口僅為 20.6%。

中藥產品出口品種有上千種之多 , 但單個品種出口金額都不大 , 據海關統計 ,1996 至 2002 年 1 - 6 月 , 超過 1000 萬美元的商品僅有 5 個, 并且一些品種的個別年份低于 1000 萬美元。 1996 年以來 , 中藥產品出口品種金額較大的有人參、鮮蜂王漿及制品、西洋參、甘草及制品、姜、肉桂、未列名藥材、冬蟲夏草、其他植物提取物、苦杏仁、片仔癀、清涼油、其他中成藥 , 在這些品種中 , 真正連續多年單個品種出口過千萬美元的只有人參和清涼油 2 種產品。

(三)中藥產品出口市場集中于亞洲

中藥產品出口的傳統市場以亞洲為主 , 所占市場出口份額一直占 60% 以上。 對歐洲市場出口 1997 年超過 1 億美元 , 達 1.25 億美元 , 占中藥產品出口比例為18.9%, 但 1998 年對其出口出現大幅度下滑 , 僅為 0.32 億美元 , 下降了 74.3%。 1999 年和 2000 又有很大回升 ,2001 年出口又重新下降,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額又有增加 , 金額接近上年全年的出口額。但是 , 占整個中藥產品出口的比例始終呈下降趨勢 ,2002 年 1 - 6 月僅為 11.05%, 比 1997 年所占中藥產品出口比例下降了 7.84

個百分點。 對美國市場的中藥產品出口 1997 年為 0.75 億美元 ,1998 年達 0.91億美元 , 此后連續 3 年下降 ,2001 年為 0.52 億美元 , 所占出口比例 1997 年為 11.3%,2001 年 , 所占比例為 11.68% 。 2002 年 1 - 6 月 , 對美國出口額達 0.61億美元 , 超過上年全年對美國出口額 , 所占比例提高為 15%。

對美國市場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是 , 西藥的副作用日漸明顯 , 世界回歸自然的熱潮不斷升溫 , 對天然植物藥的需求增多 , 因此 , 對美國出口的植物提取物不斷增加。

1、中藥產品對亞洲市場出口的特點

對亞洲出口中藥產品中 , 以中藥材和中成藥為主。 1997 年 , 對亞洲出口中藥材

3.25 億美元 , 占中藥材出口總額的 69.3%; 出口中成藥 0.95 億美元 , 占中成藥出口總額的 77.3% 。對歐美的中藥材出口為 1.30 億美元 , 占中藥材出口總額的 28.3%, 出口中成藥 0.13 億美元 , 占中成藥出口總額的 11.5% 。 2001 年 , 中藥材對亞洲出口進一步上升 , 占中藥材出口的 79.36%, 上升了 9.98 個百分點 , 中成藥出口則為75.83% , 較 1999 年下降了 3.97 個百分點。 2002 年 1 - 6 月 , 中藥材對亞洲出口占整個中藥材出口的 81.91%, 所占比例為 81.91% 。

2、植物提取物出口以歐美市場為主

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場是歐洲和美國。1996 年 , 對歐洲出口為 0.12 億美元 ,

對美國出口為 0.27 億美元 , 分別占提取物出口總額的 18.1% 和 40.6%, 兩者合計為0.39 億美元 , 占 58.9%, 對亞洲出口 0.26 億美元 , 占 38.7%。 2001 年 , 植物提取物對歐美的出口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 對歐洲出口為 0.15 億美元 , 占當年提取物對外出口的 19.85%, 比 1996 年增加了 0.03 億美元。對美國出口基本持平。 2002年 1 - 6 月 , 對歐洲、美國出口略有增長 , 對亞洲出口有較大增長。

3、日本、香港、美國在中藥產品出口市場位居前列

近幾年 , 日本、香港、美國在中藥產品出口市場中依次分列前三名。如 1997 年對日本出口 1.76 億美元 , 占當年出口總額的 26.6%, 對香港出口 1.58 億美元 , 占

23.9%, 對美國出口 0.75 億美元 , 占 11.3%, 三者合計 4.08 億美元 , 占當年中藥產品出口總額的 61.0% 。 2002 年 1 - 6 月對日本出口 0.97 億美元 , 占 2002 年上半年出口總額的 23.8%, 對香港出口 0.96 億美元 , 占 23.6%, 對美國出口 0.61億美元 , 占 15.0%, 三者合計占 62.4%, 日本、香港、美國市場的進口占中國中藥產品出口總額的 2/3 以上 , 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

廣州中醫藥大學簡介

廣州中醫藥大學簡介

廣州中醫藥大學創辦于1956年,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學校之一,先后直屬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現為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經過六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醫療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均位居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

學校秉持嶺南人特有的開放和務實精神,大力推進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學校現有二級學院16個,本科專業26個,橫跨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點4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19個。全日制在校生18520人,其中本科生13769人,專科生857人,碩士研究生3274人,博士研究生620人。

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擁有一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3個,其中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 29584科2個;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25個;是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兩所中醫藥高校之一,也是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唯一一所省屬高校。根據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學科評估結果,一級學科中醫學全國排名第二、中藥學全國排名第三(并列)、中西醫結合全國排名第四。湯森路透2016年7月15日數據顯示,學校臨床醫學學科已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學校在關鍵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重經典、強臨床”是學校本科教學最鮮明的特色,也是學校辦學六十年最重要的經驗總結。八十年代中期,學校率先啟動經典回歸臨床的教學改革,把四大經典作為必修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實施“院系合一”的管理體制,促進醫教協同發展。“‘重經典、強臨床’高素質中醫人才特色培養模式”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2008年學校兩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均為“優秀”。近五年來,學生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成績突出,通過率始終名列全國中醫藥院校前茅。

在總結七年制辦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學校于2015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實施“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和承擔“中醫拔尖創新人才模式改革試點項目”高校,繼續引領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

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規模長期居于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培養質量和學位論文質量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在2015年中國期刊網《中國博碩學位論文引證報告》中,學校研究生學位論文總被引用頻次居全國醫藥衛生類院校首位。學校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是全國唯一連續兩屆獲得中醫學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高校。

學校堅持突出特色,彰顯優勢,以開展嶺南醫學研究為己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的科研成果。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牽頭的“脾虛重癥肌無力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于199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終身教授王建華領軍的“脾虛證辨證論治的系列研究”獲得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其標志性成果“脾虛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傳承與創新”于2016年入選《中國中醫藥重大理論傳承創新典藏》;袁浩教授領銜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獲得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中醫藥防治重大傳染性疾病中,學校勇于擔當,主動作為。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抗非典中醫專家組組長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主張中醫藥早介入,廣東也因此病死率全球最低,搶救成功率全球最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 3B710認可,并被推廣到全國。學校作為主要成員單位參加了國家“523”防治瘧疾項目,在臨床上證實了青蒿素抗瘧功效,為青蒿素的發明作出了重大貢獻。李國橋教授團隊研制的青蒿素復方抗瘧藥被確定為國際抗瘧疾一線用藥,其系列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特聘教授、“杏林學者”、“青年英才”、教師出國訪學、“薪火計劃”等五項人才提升計劃,迎來了人才輩出、名家薈萃的生動局面。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304人,其中正高職稱369人,副高職稱467人。擁有一批以國醫大師鄧鐵濤、禤國維為代表的著名專家教授,有國家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名、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珠江學者8名、省級教學名師6名、廣東省名中醫84名等一大批知名專家以及在醫藥領域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

學校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廣東中醫藥強省建設。學校現有五所直屬附屬醫院,年門診量超過1200萬人次,相當于1/10廣東省常住人口,年出院總量達18萬人次,醫療綜合服務水平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首屈一指。附屬醫院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大力加強專科專病建設,形成了以50個國家重點專科為龍頭的專科專病技術群,輻射和帶動了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醫療綜合服務水平的顯著提升。

第二附屬醫院(即廣東省中醫院)是全國年服務患者人數最多的中醫院,連續三年位居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國中醫院競爭力100強排行榜”榜首,連續12年4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被譽為“全國衛生系統的一面旗幟”。第一附屬醫院是全國首批三級甲等中醫院和全國示范中醫院,也是全國年門診量超300萬人次的三所中醫院之一,其無償救治“好軍嫂”韓素云的事跡享譽全國。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人才優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