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俄武器貿易最新消息(為什么中俄貿易額不高)

时间:2024-06-02 14:52:55 编辑: 来源:

從全球地緣戰略層次來看,中俄共同面臨的是“一超多強”的地緣戰略格局。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世界事務中處于霸權地位。其單邊主義政策雖然屢遭挫折,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中俄作為發展中大國僅僅是這個“一超多強”格局中的兩強,只能在被迫認可美國的霸權地位的基礎上,通過積極、主動參與現有秩序來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在這個層面上,中美、俄美關系仍然是最主要的。

中美兩國近年來雖然矛盾不斷,沖突日益增多,但總體上仍處于較為平穩的發展時期。但從長期看,中國的崛起必然將改變世界政治舞臺的格局,擔負起更為重要的責任,同時也會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和全球戰略利益形成挑戰。因而,協作和牽制便成為美國對華關系的雙重戰略基石。一方面,美國意識到其全球戰略利益的實現越來越多地需要來自日益強大的中國的合作,實行保持與中國的接觸乃至合作戰略;另一方面,美國并不甘心中國的崛起,積極向中國周邊地區進行戰略延伸,對中國實行遏制戰略。一方面通過不斷強化同日本和印度的關系來牽制中國;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對中國的安全構成威脅。而中國臺灣和朝鮮半島問題的不確定性,更是為中美關系增添了許多變數,未來的中美關系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變數較大,不容樂觀。

俄美關系在蘇聯剛剛解體時,曾經度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隨著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相繼爆發和北約東擴速度的加快,俄美關系開始出現裂痕,并呈不斷加深趨勢。尤其是進入2007年后,在美國宣布將在捷克或格魯吉亞部署反導防御系統的雷達站,在波蘭建立部署10枚截擊導彈的軍事基地之后,俄美關系又一次陷入了危機。目前,俄美關系總體上處于一種既矛盾又協調、斗爭多于合作的狀態。俄美關系的如此走向,實質上是由兩國的重大戰略利益沖突所決定的。借助國際能源市場價格的飆升,復興俄羅斯經濟,提升綜合國力,重振俄羅斯的大國地位,是俄羅斯近些年的主要戰略訴求,但這一點恰恰是美國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防止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從而危及美國全球利益,千方百計打壓和削弱俄羅斯,成為“冷戰”以來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政策和目標。事實上,在外交與安全領域,美國從未放松過對俄羅斯的擠壓,并不斷構筑防范和削弱俄羅斯的屏障。美國不顧俄羅斯的反對,將北約東擴至波羅的海,還極力推動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擠壓俄戰略空間。借反恐之機空降中亞,積極推進“大中亞”戰略,與俄羅斯在中亞、里海等地爭奪能源。在俄羅斯傳統勢力范圍內推動了一系列“顏色革命”,削弱俄羅斯對獨聯體國家的控制力和影響力。盡管如此,兩國在反恐、防核擴散、伊核問題、朝核問題等方面仍需要合作。再加之俄羅斯自身力量的不足,需要創造一個相對安定的國際環境來發展國內經濟,提升綜合國力,因此,俄羅斯不會選擇與美國進行全面對抗。俄美關系今后將會繼續維持斗爭與合作并存的格局,保持一種斗而不破的態勢。

中俄兩國同樣面臨“合圍”的格局,中俄兩國都需要建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以便集中精力來解決安全威脅和經濟發展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專心致力于國內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俄羅斯也認識到要確保大國地位,關鍵在于振興經濟。普京強調指出:“穩定的經濟是民主社會的主要保障,是世界上受尊敬的強國的基礎之基礎。”振興經濟是俄羅斯最基本的國家利益所在,“如果在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不能集中進行振興國家、恢復經濟和人民福利的工作,國家就注定要停滯,最終將走向解體”。對于中俄而言,今后的十年是兩國發展經濟的重要機遇期,兩國都希望周邊環境能夠和平穩定。但是兩國的周邊環境并不安寧,俄羅斯地跨歐亞大陸,其政治、經濟中心位于歐洲部分。在歐洲,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極大地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給俄羅斯國家安全帶來潛在威脅。目前,北約已將邊境推進到俄羅斯家門口,與立陶宛和波蘭相鄰的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的這塊飛地已經被北約徹底包圍。作為俄羅斯戰略依靠的獨聯體離心傾向日益明顯。1999年3月,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三國退出獨聯體安全體系。在亞洲,俄日之間存在“北方四島”的領土糾紛,美日不斷強化軍事同盟,并積極研發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對俄遠東地區的安全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中國是一個陸地海洋性國家,與很多國家陸地或海洋連接,是相鄰強國最多的國家,地緣關系十分復雜。東邊,日本不斷強化美日安保體系,擴大美日同盟的職能與范圍,并積極研發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對中國的安全構成威脅,中日關系長期處于緊張態勢;東南邊,東盟在發展同中國關系的同時,不斷加強同美國的雙邊和多邊合作,來牽制中國;南邊,與印度的關系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雙方在邊界問題上仍然沒有達成協議,相互間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西邊,美國借著反恐的名義,在中亞駐軍,危及中國的安全。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兩國應該建立睦鄰友好的合作關系互相借重,使對方成為自己可靠的后方,兩國都需要對方的支持,實現共同繁榮。俄羅斯面對美國和歐盟咄咄逼人的擠壓政策,被迫修正其向西方“一邊倒”的外交戰略,重視加強對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外交,以便為俄羅斯在與西方斗爭中創造一個穩定的戰略后方,避免東西兩線的地緣形勢同時惡化,腹背受敵。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鄰國,雙方有4300千米的邊界線。中國同時又是亞洲的一個經濟和軍事大國,綜合國力在不斷上升。中俄客觀存在的地緣關系和中國所處的重要地緣戰略地位是俄羅斯加強對華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發展同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不僅可以為俄羅斯贏得一個穩定的戰略大后方,也可以是俄羅斯保持同西方力量對比均衡的一個重要籌碼。

同時,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鄰國,在中國地緣政治戰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羅斯對中國周邊國家中的中亞三國、蒙古、印度有很大的影響力,發展同俄羅斯的友好合作關系,有利于中國同這些國家建立良好的互信關系,確保中國北線、西北線和南線的地緣政治安全,使中國有一個可靠的戰略大后方。加強同俄羅斯的友好關系,同時也是中國實行大國外交,維持大國間戰略均勢的需要。

中俄在打擊國內分裂勢力、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立場方面需要得到對方的支持,俄羅斯存在車臣恐怖分子勢力的問題,俄政府在處理車臣問題上遭到西方國家的指責,俄擔心,“俄羅斯由于民族文化發展或地區分離主義而面臨解體的危險,可以想象這種危險在車臣戰爭后更大”。中國面臨“臺獨”、“疆獨”和“藏獨”問題,特別是“臺獨”問題有引發中美大戰的危險。無論是俄羅斯的車臣分裂勢力,還是中國的“藏獨”與“疆獨”分子,他們的背后都有國外勢力的支持,還往往涉及復雜的宗教、民族問題,這使得中俄兩國的國內問題國際化,解決起來異常棘手。此時,兩國在打擊國內分裂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給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俄羅斯認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外部勢力無權干涉。俄羅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灣獨立’,不接受‘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反對中國臺灣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只能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不向臺灣出售武器。俄方理解中方根據《反分裂國家法》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所做的努力。”中國則堅持不介入俄羅斯的國內問題,支持俄羅斯反對車臣分裂勢力,對涉及俄羅斯主權和國家安全的敏感問題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堅定支持俄羅斯在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打擊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了對方的支持,讓兩國在國際社會贏得更大合作的空間。

2.推動世界多極化,中俄兩國有著相同的立場和看法

中俄都反對美國建立單極世界,并致力于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俄羅斯主張世界多極化,“因為它不想受制于美國”,“不想扮演美國的小伙伴角色”,只有在多極世界中俄羅斯才有希望成為獨立一極。多極化就是以建立多極世界為目標,進行多方位、多邊外交運籌,這是普京外交的核心。這首先是由俄羅斯實力衰退、難以獨立構成世界一極的現實決定的,更是由俄羅斯一定要成為世界強國的戰略目標決定的。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力量,中國無論如何也是世界的一極。中俄兩國都是當今世界上有能力成為一極的國家,為了自己國家的根本利益,選擇在政治和戰略上接近,大力發展相互關系,在國際法的框架中加強協調、合作,能夠共同制衡唯一的超級大國單極獨霸世界的企圖。這種新型的大國力量重組趨勢有利于保持世界戰略力量的平衡和穩定,中俄兩國互相借重、相互支持,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發展。

中俄在國內與國際領域的許多方面存在著共同利益,正是在這種國際政治環境下為兩國石油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溫家寶總理曾對開創兩國經貿合作新局面,推動兩國經貿合作邁上新水平提出了五項建議。第一,深化能源和資源合作,能源合作要向精深加工型轉變,帶動油氣、核電、森林、礦產等資源設備和技術領域合作;第二,深化貿易和技術合作,擴大機電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在貿易中的比重,推進航空航天和信息通訊領域合作;第三,深化金融和投資合作,共同探討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第四,深化地方和比鄰地區合作,特別要加強振興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開發的政策協調合統籌規劃;第五,深化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合作,在推動建立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等方面緊密合作。

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兩國必須通力合作,必須要有新的國際金融秩序,需要改革國際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監管機構。必須成立新的組織和機構,監管和預防金融風險,推進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建設,以保證國際匯兌體系穩定。中國支持俄羅斯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反對將這一問題政治化。俄羅斯對世界貿易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非常重要。普京說,俄方高度重視加強兩國務實合作,愿同中方一道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兩國企業加強合作,推進貿易、投資、機電、能源、科技創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進一步提升兩國經貿合作質量和水平。

對于俄羅斯來說,發展現代化的林業加工生產和增加高附加值林業產品出口是最重要的優先任務之一。俄羅斯對本國和外國公司向俄羅斯林業投資感興趣。其中的投資來源之一是中國,中國是俄羅斯林業產品的傳統大型消費者之一。普京還表示,俄羅斯準備同中國在實施生產大型科技項目上進行合作。他指出,民用航空制造中存在實質性的合作潛力。俄方知道中國有關實施“大飛機”項目的決定。俄羅斯準備與中方就此開展合作,這符合兩國國戰略合作的水平和規模。

普京還建議在俄中貿易結算中逐步放棄美元,轉向使用兩國本國貨幣。他說,建立在美元基礎上的世界正面臨著嚴重的問題和混亂,全球金融市場依然存在困難局面。雙方應該考慮完善貿易支付體系,包括通過協調步驟,更加廣泛地使用本國貨幣。普京同時強調,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但進行這樣的階段性過渡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中俄關系已牢固地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以有利于兩國人民利益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為出發點,以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為載體,以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為驅動,服從和服務于兩國發展經濟的大前提。這種既關注現狀又著眼于長遠的新型國家關系,彰顯了以合作、對話、互信、互利、發展求安全的新安全觀,順應潮流,符合兩國利益,體現了兩國人民的意愿,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俄關系已經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就是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關系已經有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就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規定的各項原則;中俄關系已經有了有效的機制保證,就是兩國元首、總理建立的定期會晤機制和上海合作組織多邊機制。雙方要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從而進一步有力地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俄關系必將得到大大充實和深化,繼續造福于兩國和兩國人民,并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