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外貿伙伴地區排名(中國主要出口國家前十位排名表)

时间:2024-06-02 08:35:06 编辑: 来源:

,產能過剩和產能不足產業,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抑制過剩,發展不足。(3)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政策幫助。中國的貿易伙伴相對集中,不利于抗擊風險,海外市場的開拓雖然靠的是企業或行業,但政策性的幫助也很重要,這些政策只能由商務部提供,這樣才干使國內企業大膽進軍新的國際市場。(4)對外貿進出口許可證發放的控制。商務部門可以根據行業的統計數據對外貿企業實行末位淘汰,每年取消一部分企業的外貿經營權,保證外貿企業處于良性經營及競爭狀態,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無序競爭。(5)為企業提供完備的信息服務。

省、市兩級外貿部門的任務相對類似,主要有:一是分析本地區進出口產品結構,確定本地區的優勢產業;二是為本地區的進出口產品提供各方面的幫助。

2.樹立以專業外貿公司為紐帶的行業內部的橫向戰略聯盟

中心、省、市-的縱向治理體系雖然可以解決宏觀層面的一些問題、但外貿企業碰到的微觀難題則應依靠于同行業間的橫向聯盟的樹立,這種戰略性的聯盟是以專業的外貿公司為紐帶的。

橫向聯盟不同于傳統的行會,它是一種戰略聯盟,沒有硬性規定的責任和義務,這一點使它與行會區別開來。這種松散的結構形式可以保證成員可以相對比較自由、獨立地進行生產經營,但通過專業外貿公司為紐帶,又能在以下方面可以為聯盟的成員提供幫助。

(1)人才自由流動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在這種聯盟體系下,不需要每個外貿企業都要有自己的外貿專業人才。通過專業外貿公司為媒介,專業人才可以作為流動資源,只有在項目需要的時候他才在這個公司工作,這種方式還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因為公司不用固定地支付人才費用。

(2)應對沖擊,特殊是關于傾銷的控訴。在國際市場上一旦碰到關于傾銷之類的情況,只有全行業統一口徑才干在國際談判中取得相對較好的效果,這時候聯盟的結構會變得暫時緊密。而且聯盟的樹立也有助于減少個別企業為了自身利益擾亂出口秩序的情況,因為不規范的行為雖然不會受到直接的制裁(戰略聯盟不具備這種功能),卻可使不守規則的企業被排除出聯盟,降低企業的商譽。

(3)樹立行業信息平臺,變事后控制為事前控制。戰略聯盟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成員提供決策所需要的本行業具體的數據。而且聯盟也可以做出行業分析、企業排名,猜測下一期的進出口,并通報商務部,為商務部許可證的發放決策提供依據,預防后一期的無序競爭,變事后控制為事前控制。舉例來說,2002年對美國出口服裝300億美元,考慮到世界經濟競爭形勢,預期2003年會出口310億美元,服裝行業聯盟將此結論通報商務部,商務部因此決定增減許可證發放、從而避免了這樣的一種后果:過多的服裝企業為美國提供服裝導致價格的惡性競爭,造成出口量增加,出口額反而減少,美國還提出了一項反傾銷控訴。有了這種信息平臺顯然有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

3.企業自身重視價值工程分析

行業間的橫向戰略聯盟是一種松散的聯盟形式,聯盟成員間依舊存在自由競爭關系,所以企業自身應該努力,提高產品競爭力。這就要求企業運用價值工程來指導產品的研發、生產。企業實行價值分析過程中可以利用外部資源。自身研發能力不足可以借助高校資源,企業和高校間也可以樹立一種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將高校的人才資源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企業和高校是一種雙贏策略,而且也是一種相對快捷的方式。

以三個方面的對策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互動的。聯系它們的紐帶是信息,借助現代化的信息交流平臺,這些對策的相互作用將會促使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中國外貿企業發展現狀

(一)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前所未有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民營企業已然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主體。2005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為2233.1億美元,同比增長39%,占進出口總額的15.7%;2013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1.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5%,占進出口33.3%;2013年進出口總額較2005年增長6.2倍,年均增長

25.6%。民營企業進出口保持高速增長,且占比在不斷提高。其中2005年民營企業出口總額為1488.7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9.5%;2013年出口額為9144.6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1.4%,較2005年增長6.1倍,年均增長14.2%。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占我國出口的比重從2005年19.5%上升到2013年41.4%,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二)月度貿易額高位波動,8月進出口貿易額環比小幅下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市場主體,同時,民營企業是創造市場活力、拉動經濟增長的基本力量。今年1季度我國民營企業月度貿易額除2月份和3月份受春節假期因素影響當月貿易額較低外,1月月度貿易額呈增長態勢;進入2季度后,我國民營企業月度貿易額呈回落之勢,4月出現同比下降,6月出現環比下降;進入3季度后,月度貿易額再度回升,7月份創今年以來新高,當月進出口132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4%,環比增長14.3%;8月份進出口1327.8億美元,同比增長16.2%,環比下降4.2%。

(三)歐盟、東盟和美國是我國民營企業主要的貿易伙伴,出口市場相對分散。今年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東盟和美國的進出口總額分別為1335.4億美元、1330.1億美元和109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2%、16.8%和8%;三者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的39.6%。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市場相對分散,出口覆蓋面已達231個國家(地區),前8月排名前六位的出口市場分別為歐盟、東盟、美國、香港、韓國和日本,出口額分別為1017.9億美元、871.5億美元、778.3億美元、770億美元、254.7億美元和222.6億美元,對這六個國家(地區)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國別出口總額的61.8%。

(四)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七成以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大幅減少。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主要以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為主,其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總額為6870.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的72.3%;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991.8億美元,增長15.1%,占比10.4%;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額為794.3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4.8%,占比8.4%。

我國民營企業對外出口的貢獻達到6332.9億美元,同比增長6.8%。其中,一般貿易的出口達到4843.6億美元,增長13.3%,是所有貿易方式中對出口貢獻最大的;其次是加工貿易,對出口的貢獻為662.7億美元,增長6.7%,與一般貿易相比,加工貿易對出口的貢獻較小。

(五)出口和進口均以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前五大商品分別為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及制品和農產品,上述五種商品比重高達76.5%。其中機電產品出口額2518.7億美元,同比微降0.01%,占比39.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09.7億美元,下降18.8%,占比12.8%;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71.3億美元,增長12.6%,占比12.2%。

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口產品主要以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農產品、鐵礦砂及其精礦和初級形狀的塑料為主,比重超8成。其中機電產品進口1126.6億美元,下降11.9%;高新技術產品進口801.4億美元,下降17.4%;農產品進口425億美元,增長22.8%;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260.5億美元,增長4.6%;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129.8億美元,增長15.3%;上述五種商品進口額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口總額的86.6%。

(六)鑒于當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出口方面,我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應立足穩中求進,著重于穩定增長,優化產品出口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努力克服成本升高和貿易摩擦增多等困難,同時,我國民營企業也應該著眼于未來,加大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加速貿易方式的轉變,增強對外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七)此外,在進口方面,應放寬限制、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擴大進口規模,支持民營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扶持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市場示范應用、引導民間資本設立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民營企業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資等10大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發展壯大。上述政策的實施,將拓寬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緩解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困難,有利于企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