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長期處于何地位(中國在世界戰略格局多級化發展中有何重要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4-06-01 10:17:44 编辑: 来源:

國家的外貿依存度(韓國70.4%)達到了與中國齊平的水平。如果拿2000年與2004年之間(中國入世前后)世界各主要國家外貿依存度的變化情況對比來看,除了中國、日本和巴西之外,其他國家的外貿依存度都是下降的。世界總計下降4.3%,其中不少國家的外貿依存度下降達到兩位數。列表國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馬來西亞,降幅為32.1%,隨后是加拿大、英國和俄羅斯,分別下降25.5%、20.3%和20.1%。與此相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上升幅度最大,4年間上升了25.8%。巴西和日本的外貿依存度上升也分別只有3.9%和1.9%。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一直在不斷的增高,已經遠遠超過合理的外貿依存度的百分比。這是必須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

2 高外貿依存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融合,受世界經濟影響的風險也在逐步變大。如果一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過高,不易正確把握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的主動權,容易導致過度保護政策或過度開放政策,不利于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需要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在充分利用外貿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達到風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貿易結構最優化和貿易主體合理化,既要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內經濟的良性循環,又要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和國內經濟的協調發展。

同時,2008是對世界經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和沖擊。我國在如此高的外貿依存度的情況下,全球的經濟不景氣對我國的外貿造成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2.1 影響國家經濟安全

國家經濟安全就是一國最為根本的經濟利益不能受到傷害。由于我國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外部需求的波動越來越成為影響我國經濟運行中不得不面對的風險。世界經濟發生的劇烈變動,對于對國外需求依賴程度不斷增強的我國經濟將有難以預測的沖擊。由于我國對高科技產品的進口依存度很高,當世界經濟發生較大波動時,中國將在經濟、科技等方面遭受損失。由于我國對某些重要商品的進口的市場較集中,一旦因為政治或其他原因引起特定出口國禁止對我國的出口,引起的損失將不可估量。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是粗放型占主要地位,能源的消耗超出我國的可產出量,導致我國不得不進口能源、原材料等。如果世界經濟發生較大波動,中國經濟必將受到影響。尤其是當前中國進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數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果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動蕩或蓄意作梗,我們將不能有效防范風險。例如,近幾年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2006年進口的原油占國內原油消費總量的45%,這些進口石油的一半以上來自動蕩不安的中東地區,大約4/5的海上石油運輸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所使用的船只大部分租用國外油輪,一旦在此受阻,我國的石油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2.2 不利于我國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勞動力市場的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貿結構有了明顯的優化。初級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工業制成品出口競爭力不斷上升,制成品占出口產品比重已提高到了91.2%。但是在工業制成品中,中國出口競爭力高的產品依然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格局依然表現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強、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弱。中國外貿除了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外,其他要素密集型產品的貿易基本上都是逆差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不僅彌補了這一逆差,還使中國外貿總體上出現順差。由此可見,盡管中國近年來產業結構有了一定的提高,外貿商品結構出現了優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有了突破,但從總體上講,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仍然只有勞動密集型產品,這種低附加值行業的不斷擴容不利于我國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增加了實現提高外貿競爭優勢目標的難度。在我國出口產品中占較大比重的有紡織服裝、鞋類、玩具之類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行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過高的外貿依存度使我國勞動力市場極容易受到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造成勞動力市場的波動

2.3 增加了我國出口的貿易摩擦

由于我國出口的特點是市場狹小集中、產品結構單一,使得主要貿易伙伴國內的經濟發展情況會直接影響到我國對該國的外貿出口。在我國的主要出口對象中,影響最大的是美國。不但其經濟的繁榮與否對我國的出口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其對整個世界經濟的負面作用也將間接地影響到我國對其他國家的進出口。美國從2000年穩居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我國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由1997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8.95%。也正是如此高的對美貿易依存度,成為近年來中美之間不斷發生各種形式的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目前,除了傳統的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數量的平穩增長外,其他貿易救濟措施如保障措施等和貿易壁壘措施調查如技術壁壘調查等也被主要的目標出口國頻繁使用,作為抵制中國產品的手段。從1979年至今,我國出口共遭遇國外反傾銷調查420多次,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隨著我國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出口遭遇國外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明顯增多,給我國出口持續發展帶來重大威脅。2.4 惡化貿易條件

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一般來說,前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高,后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低。這種供求價格彈性的不對稱導致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方面,我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依賴程度大于其他國家對我國的供給依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大量進口的能源和各種資源性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低,也就是說,無論國際市場的價格發生哪些變化,我國的進口需求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且我國是一個大國,一旦大量進口,還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這不僅會加劇我國對海外能源等產品的依賴,而且還會惡化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3 高外貿依存度下我國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從理論上講,外貿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參與國際經濟的廣度和深度。而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利用國內外不同資源和市場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盡管國際上對于外貿依存度并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但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基本情況出發,應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為此,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忽視現代服務業發展,使我國在金融、商貿等現代服務貿易發展滯后。第三產業產值在GDP中比重僅為1/3略多一點,而發達國家都在70%以上。由于我國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較低,這也構成了我國外貿依存度高位攀升的原因。我國應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其在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中的比重。這樣可以把一部分過剩的勞動力和資金吸引到發展服務貿易上來,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和對外貿易結構,增加利潤的來源渠道,降低由于加工貿易造成的高依存度,從而降低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同時也可以提升服務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增加分子的比重,達到降低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的目的。

3.2 促進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

截至2004年底,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總值5103.8億美元,占到全國出口總值的52.67%。但是我國加工貿易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大進大出,即原料從國際上進來,產品從國內出去。由于這種模式的加工貿易迅速擴張,使得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隨之迅速上升。由于國內加工企業只是進行簡單的加工裝配,加工貿易中國產原料、零部件使用率低,使得加工貿易在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沒有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也沒有因為加工貿易的發展而得到升級和進步。一旦我國失去人力資源優勢,外貿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政府在制定發展加工貿易政策時,應當從對本國產業的帶動作用出發,減小加工貿易帶來的負外部性,促進加工貿易由簡單的加工裝配逐步轉向采購、加工制造、分銷服務、售后服務、研發、信息買粉絲等升級。通過加工貿易促進、拉動內需的擴大,使得加工貿易成為連接國內產業鏈和國際產業鏈的紐帶。

3.3 優化進出口的商品結構

我國在出口產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勞動密集型工業產品,如鞋、成衣、玩具等,這類產品的對特定市場依賴大,受其影響和制約較大。我們應當推進外貿市場的多元化和出口商品結構的多元化戰略,從而降低對特定貿易伙伴和特定進出口商品的依賴程度,保證國家經濟穩定。由于我國經濟在以往的高速增長中未轉變“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而我國的自然資源現在處于相對貧乏的狀態,很多礦產資源是從幾個礦產資源出口國進口的,因此對外界環境依賴程度高。同時,我國又將大量的資源性產品用以出口創匯,這樣做的結果是導致我國的很多珍貴的生產原料外流。所以,在提倡節能、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有必要控制自然資源的出口,從而減小外貿依存度。

3.4 加快科技投入,發展高科技產業

受國內科技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出口產品占優勢的只有勞動密集型產品,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很少。同時,在我國進口的產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高科技產品,而高科技產品的價格很高,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加快科技投入,發展高科技產業,一方面減少了對國外高科技的進口依賴,另一方面可以創建自己的世界品牌,在對外貿易中占據主動優勢。對于我國依賴進口的原料、原材料,比如石油等,更應該加大科技投入,早日研究出其替代品,減少進口,避免受制于人現象產生。

參考文獻

[1]�崔大滬.中國外貿依存度的分析與思考[J].界經濟研究院報,2004,(4).

[2]�劉新民.國外貿依存度過高的原因、影響與建議[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報,2005,(3).

[3]�王艷.對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幾點思考[J].南開經濟研究,2002,(3).

[4]�溫耀慶.中國外經貿熱點問題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7).

[5]�陳泰鋒.中美貿易摩擦[M].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9).

[6]�張二震,野清.國際貿易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8).

18世紀中后期,中國經濟實力居世界第一位,對外貿易長期出超 這句話是否正確

不完全正確,因為在18世紀的時候,甚至整個封建社會的最高峰唐朝也不能夠完全這樣說,只能夠說中國在那個時期,對外貿易在比如茶葉,蠶絲,瓷器等領域處于出超,而在珠寶,香料等方面還要向國外進口

近年來我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提高,這與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有何關系?與對外貿易發展有何關系?

經過57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當初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個領域均取得了輝煌成就,國際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不斷提高。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上升到世界前列。就經濟規模和發展潛力而言,我們已經完全有實力、有能力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和經濟政策的討論與制定。我國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世界海關組織等眾多國際性組織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他們一致認為,祖國的國際地位已經并將繼續快速提升。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世界對中國經濟關注的程度也與日俱增。聯合國舉行會議討論世界經濟問題時,總是離不開中國經濟發展的話題。同樣,中國在促進南南合作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經驗正被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重視與借鑒。

20多年前,中國的對外貿易量還很小,國際海關組織并不十分關注中國的參與。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海關規則的共同制定者。2004年,中國進入世界海關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