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時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官網(漳州的經濟概況)

时间:2024-06-01 04:40:58 编辑: 来源:

漳州復界之后,經濟才逐漸復蘇。紡織業恢復較快,相繼創辦了許多染坊,染色豐富多彩。“神州妙藥”片仔癀和“品重珍珠”的八寶印泥也相繼問世,并與水仙花一道成為漳州名產,暢銷海內外。

1949年漳州地區工業產值2.55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2%。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建立起食品、紡織、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電子、橡膠等產業,但由于地處海防前線,國家未能重點投資,故產業檔次不高。改革開放后,競爭日趨激烈,工業生產此起彼伏,呈波浪式涌進現象。進入90年代,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工業,振興漳州經濟”,實行傾斜政策,工業產值、銷售、利稅出現“二位數三同步”增長。產銷兩旺的產品有農用運輸車、關節軸承、內燃機等21種產品。工業內部結構由以往以全民所有制為主轉向三資企業、集體企業、國有企業三種類型企業的聯動發展。至1994年,“三資”、國有和集體工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44%、29%和27%。保持長盛不衰的除傳統產品片仔癀、八寶印泥外,新產品有萬利達家電、科華不間斷電源、市軸承廠的關節軸承及一些鄉鎮企業的食用產品。199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567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6.9%,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步伐也日益加快。雙菱集團股票上市,龍溪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漳州糖廠為核心的福建糖業集團掛牌運作,龍溪機器廠等一批企業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正在實施。同時,抓緊組織實施再就業工程,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員。經國家和省政府批準,漳州市設立12個重點開發區,開發35.72平方公里,引進項目900多個,合同外資27億美元,實際到資13億美元,開發區已成為漳州市利用外資的載體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鄉鎮企業在90年代發展最快,成效最大,實現了從“草根工業”到“半壁江山”的歷史性跨躍。全市鄉鎮企業總值1991年35.36億元,1994年為216.39億元,1997年達630.96億元。至1997年,全市企業總數達141372家,職工總人數為711771人。其中集體企業8515家、私有企業19380家、個體戶113477家。外向型鄉鎮企業也取得突破性進展。80年代全市幾乎沒有一家鄉鎮“三資”企業。1995年,全市已擁有鄉鎮“三資”企業713家,合同外資額12.57億美元,實際到資5.1億美元,其中已投產411家,年創產值55億元。1997年,全市鄉鎮三資企業產值達101.46億元。

2012年,漳州第三產業增加值729.64億元,增長10.0%。漳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06億元。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211.00億元,限額以下零售額410.06億元;城鎮零售額560.57億元,鄉村零售額60.49億元。海關統計進出口總值98.31億美元,其中出口69.91億美元,進口28.40億美元。新批利用外資項目129個,其中,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有60個(包括增資12個)。新批利用外資項目注冊合同外資1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下同)8.90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主要來自臺灣和香港,其中,臺資項目72個(包括第三地),驗資到資3.83億美元,香港項目34個,驗資到資3.38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中第二產業項目86個,驗資到資7.31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869萬美元,完成營業額767萬美元,對外派出勞務人員999人。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1.59億元。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5161.2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9.58萬標箱。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2.23億元。其中,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量4.22億元,電信業務總量48.01億元。全市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收入4.73億元。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88.49萬戶,移動電話477.08萬戶,寬帶網用戶72.31萬戶。201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380.6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43.15億元,其中國內游客1347.58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28.70億元,入境游客33.07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2.29億美元。攝制《市長帶你游》,積極參加全省旅游促銷活動,引進北京首旅集團開發建設南靖土樓景區,靈通山獲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橋上書屋”入選全球八大環保建筑。

(圖冊資料來源于政府官網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