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日致貿易有限公司具體位置(上海世博會的資料)

时间:2024-05-21 04:55:53 编辑: 来源:

6點后在東新路,武寧路一側的人行道會完全被小商販的地攤占領,行人只能走非機道,嘈雜臟亂綿延幾公里,夏天逛街的居民很多都是男打赤博女穿睡衣

這一切讓人想到了沈陽的鐵西區;在武寧路上還有個滬西工人文化宮,現在的上海已經找不出幾個工人文化宮了,所以這一區域原住居民的職業層次不高,教育程度不高,中年下崗的多,青年失業的多;如果有所謂上下只角之說的話那這里不幸就是個典型的下之角; 還有同樣在內環內的白玉路、談家渡,大量的野雞聚集,治安復雜;難道這些地方不是上海最最差的下只角么?即便是在徐家匯那里,因為幾個it大賣場的緣故,漕溪北路沿線有大量的商住兩用樓,人員流動復雜,電梯擠得沒法忍受

而天鑰橋路沿線因為有小吃攤和餐飲,也是摩肩接踵,骯臟的很,晚上霓虹燈讓天空都變了顏色; 它缺乏上只角所應該擁有的一些典型特征:安靜,干凈,晚上燈光暗,有幾條優美的小街

再來看中遠兩灣城,這個樓盤遠在政策調控前就均價15000左右了,應該算是比較貴的

但是很明顯,它的檔次是不如聯洋的

這個因素比較復雜,首先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靠近火車站的輻射圈,其次房子密度太高,被人笑話成巴士底,最后因為這個盤子最初的價格只有3000-4000,很多是動遷戶進來的

兩灣城給炒起來,一個是因為蘇州河,還有一個是因為輕軌

相反,內壞外是曹陽新村和蘭溪路

大家晚上可以去逛逛蘭溪路,真的是非常好的地方,周邊的花溪路、棗陽路、桐柏路都是標準的鬧中取靜,綠化好,比起白玉路那塊強太多了

特別是中外環間2004年之后新建的許多新生代中高檔的大型社區,如聯洋的確是白領、中產看重的地方,哪里是純粹的新建住宅區,且基本上都是較高素質人群聚居

而且住宅區周邊很多小路街道整潔,環境優美

不要小看這個,小路的水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社區的品位

一般購買者多為高素質白領,包括許多大學甚至研究生畢業后來滬求職的人才,還有外國和港澳臺同胞,他們講究生活質量和品位,遵守社會公德,不會有人從窗口亂扔垃圾,不會有人隨地吐痰,社區論壇會熱熱鬧鬧,你也會在周邊的一些體育娛樂場所,在社區的網上論壇,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年輕人

找到一起健身、美容、旅游、攝影的好朋友;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時下年輕人心目中的上只角嗎?房子好當然很重要;但是好鄰居絕對也重要的

漂亮的小區要靠業主維護,小區的文化也和 在老上海語言里,“上只角”、“下只角”代表了區域分化

“上只角”就是指城市西區的高級住宅區,“下只角”自然指的是那些低級住宅區,兩只“角”的房租可以相差三四倍甚至十倍以上

上海“地傾西南”的狀況,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

解放前,上海原來的公共租界是在南京路一帶

法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帶,而東北的楊浦、閘北、寶山都是工廠區

上海城市以蘇州河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陰影,“成了社會學的遺傳因子,至今還在有些人的頭腦里生根發芽”

在浦東開發開放以前,“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觀念使得很多的浦西“上只角”人一家三代住在十幾個平方米的閣樓里

按照芝加哥大學教授E.伯吉斯著名的同心圓理論,城市的發展更像一組同心圓,這組同心圓的核心就是中央商務區(CBD)

伯吉斯認為中心區域的周圍是一些低收入家庭的住所,或難以提供足夠利潤的商業活動場所

1995年以后,上海中心城區(黃浦、盧灣、靜安區)改造速度明顯加快,近郊區和中心區的邊緣區域(楊浦、虹口、閘北、普陀、長寧、徐匯區)住宅小區建設發展飛快,大批居民由中心區內核心區域的原居住地遷往近郊區和中心區邊緣區域的大規模新建居住小區

上海社科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沈安安認為,影響上海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政府的政策和規劃,進行工業布局的調整是影響上海人口再分布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實現將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戰略目標,上海開始了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的大調整,中心城區的工業產值比重從1990年53%下降到1997年的28%左右,而郊區則從47%上升到72%

企業的大批外遷帶動了部分企業職工居住地的改變

“而房地產價格的總體水平和土地的級差價格決定了商貿、居住、工業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

上海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郊區化”,隨著內環線、南北高架等道路設施的建設以及中心城區功能的大置換和城市邊緣新城區住宅的大規模建設,中心城區過密的人口迅速向邊緣城區擴散

F1 對上海經濟的影響

總投資近50億,除去賽場固定投資的26億外,賽事轉播權1億元(3年),申辦賽事資格11億(8年),也就是說,在2004年起的8年內,每年F1的舉辦成本為7億元左右。關于申辦費用較高一事,我查了很多相關資料分析,因為全世界要求申辦F1的城市太多,包括美國在內(04賽季美國兩個城市申辦成功),亞洲日本鈴鹿、馬來西亞雪邦、巴林包括泰國韓國都在申辦,亞洲成為F1最主要發展的地區和市場,加之歐美,拉美等地申辦城市競爭很激烈,上海能超過F1組織評價的“摩洛哥站是F1最重要的一站,而上海顯然成為了第一”,無論起點、場地、預期都非常高。雖然個人認為F1在中國發展體現的是中國社會階層分化嚴重的具體實例,但F1“純商業”化后,上海能在這第一花錢運動爭辦到一席之地,無疑對上海經濟推動作用巨大。依個人看法來說:8年內收回成本或盈利是小事一樁,F1帶動整個上海或中國富人階層的消費潛力,指日可待。而每年一周的F1外,上汽車場可以舉辦其它賽事,雖然市場和盈利無法和F1相比,但依現有資源舉辦博覽會,車展等,相信國內汽車行業可以大有所為。

中國特色的“國際化”:

在上海觀看F1,主辦方和上海力圖實現“一切向國際化靠攏”的意愿,所以到嘉定賽車場后,發現道路兩旁、停車場、賽場引導標志、賽車內標志、宣傳品、門票都是英文,只有少量中文,不過能很容易的找到具體位置。賽場周圍的移動專營店,F1專賣,食品,展示都是國際品牌,除了中國石化花費8000萬取得3年冠名權后的廣告外,還有CCTV等兩個國內品牌不起眼的廣告,幾乎見不到其它國內品牌,這體現了F1國際化的“門檻”,賽場中“松下”“TOYOTA”等日本品牌的廣告最多。要在F1比賽期間在場地打上廣告,這需要獲得F1組織的認證,隨便一個贊助和廣告花費就達幾十萬美元,這和國內企業眼球經濟短期所需不太相符,所以場地內的廣告位國內企業暫時沒這個實力,不過2005年起,國內大概有6-7個企業會進入F1門檻,相信除了電信等部分外,國內企業大多國際化要求達不到,但如能通過F1邁向國際化跨國化經營的門檻,相信仍有作為。賽場內奔馳,寶馬等汽車界大鱷的展示,朝日啤酒、美津濃運動服、松下數碼相機……全都搭起自己的帳篷和柜臺。肯德基,必勝客,從汽車到食品,外資企業的產品把F1上海站的外圍包得嚴嚴實實。上海國際賽車場外更像一個商販云集的"嘉年華",鮮有中國企業的身影。盒飯是日資提供的,貴得離譜,30元一盒很難吃,最便宜的礦泉水也要10元一瓶,吃肯德基也要花平時數倍價格,且排隊就要一個多小時,吃是個大問題。

不過國內習慣和“國際化”相去甚遠,看臺有上兩點感受:國外品牌和大企業居多,觀眾成分也大抵如此,從H看臺最右面起,日本觀眾占了很大一個位置,打出了太陽旗,瑞典,挪威…歐洲國家的車迷也打出他們的國旗。不過,場內最多的還是企業的標志,車迷都是臨時由企業組織,我們看臺下面就是“555”車隊的,他們統一服裝,打出旗幟,“555”車隊的巴頓奪得了第二名的成績,繞場一周時專門放慢車速向他們招手示意。看臺上的車迷大多以不同企業劃分,“奔馳”“嘉士多”“殼牌”“萬寶路”“七星”“豐田”……等,都遣酷哥美女登場,具體作用,大抵和廣告作用相同,F1看臺就是大秀場,商業甚過娛樂。

國際化是國際化了,大約外在重于實際,觀眾習慣明顯不同,懂得F1運動含義和比賽的并不多,差不多的國內觀眾在看臺其實都在看熱鬧,連哪個車手領先也搞不清,法拉利車隊兩輛紅色賽車誰前誰后也并不清楚,其它車隊和車手就更說不清楚了,反正國外車迷叫好的時候,跟著大約也就明白了一二。觀眾習慣區別更大,我旁邊有四個瑞典車迷,其中的女車迷大約40多歲,專門用袋子裝食物或垃圾,他的男友拉開易拉罐啤酒的拉環,女的立即很自然雙手打開口袋讓他扔進去,同樣另一邊的幾個大連車迷看完比賽后坐位下留下了塑料袋、拉罐、方便拉面等垃圾,一塌糊涂。此等“國際化”大約還停留在口頭,畢竟和國情習慣差異太大。

F1能對上海帶來什么?

看了F1,感覺還是挺值的,不過依個人看法,利弊兩面明顯,對于這是初次由中國舉辦的15萬人在同時段,同地方的巨型“商業秀”,有如下看法:

1,F1的巨大商機,F1首次登陸中國,過程非常艱難,珠海國際賽車場建成當初就多次表示在積極申辦F1,但由于地域,硬件,關注度因素,投入產出比不成比例。沈陽老工業基地也曾經想搞F1,前期投入都是政府主導,花了不少錢,做了預算規劃在內的很多方案,不過由于好大喜功,根本拿不出錢來辦比賽,修場地,最后不了了之,無疾而終。看來沈陽市的領導想從F1從撈取“政績”一廂情愿在市場面前泡了湯。相反上海政府明智得多,F1車場修在離市區30公里外的嘉定,賽場建在荒灘涂上,資源有效利用,提高了嘉定區周邊的基礎建設和商業地位。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政府沒投入一分錢,至于有網友置疑政府在宣傳,媒體,疏導等方面上海市政府的政策傾斜,我有理由相信這正是體現了現代行政良好的服務,為商業做后備保障一面,非常成功。這在下面分析。

2,關于上海政府對F1的態度。3天的F1比賽,吸引了國外大約4萬人,國外大企業近百家參與,26萬人同一時間涌入上海,8萬個客房一定而光,價格翻番,國內車迷企業大舉進入上海(即便此次主要在于考查),F1及其相關企業在上海的花費,新聞發布,他們視上海為最重要的發展區域,在新天地和市中心黃金商業地段展示和廣告,提升了上海商業層次,綜合起來,就F1極其相關產業在這幾天的帶動來說,上海應該是賺了錢。由此看,政府行為主要以“服務”為主,非常到位,并且應該加強。F1的上海企業主辦方由于未從票房和廣告等直接收入在第一年賺錢回來,但由于對整個上海間接經濟的拉動作用,貢獻非常巨大,由此上海政府除了在提供優質的服務保障外,應該在稅收,政策等方面采取傾斜措施,補償主辦方。當然如果隨后主辦方在8年內成功經營,對上海的貢獻會更大,由此政府在當中應該是一本萬利,毫無風險可言,對上海“國際化”進程和形象大有提高。

3,依個人看法,F1的上海企業主辦方雖并未從中賺錢,但初期基本建設投資26億,其它投資合計一共50億預計8年內收回,場地組織,表演等費用投入亦非常大,今年一年票房3億,冠名,廣告,等直接收入加起來不會超過4.5億元,但由于這是第一年投資期,要在第一年就收回平均每年7億的回報是不理智的。其實想象讓F1在中國賺錢并不是太困難的事:F1中,法拉利車隊舒馬赫一年車隊提供的工資收入3000萬美元,廣告和其它收入超過8000萬美元(《財富》雜志,舒馬赫超過伍茲榮登體育運動類第一),算起來他一年收入就到了10億人民幣,而一個車隊一年的運營成本需要1億歐元以上,即便如最低的索伯車隊一年也需要3000萬美元以上,賽事中的廣告,贊助達幾十億美元,F1掌門人個人資產就超過了40億歐元(英國財富榜第一),一個最小的廣告牌在F1一個分站賽場就需要10萬美元。F1專賣產品和進入F1場地經營的產品都是天價,車隊的旗幟,標志,車迷的貼畫,車裝飾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