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第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專家門診(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的科室介紹)

时间:2024-06-02 00:29:35 编辑: 来源:

發福”了:本以為人過三十“壓力肥”,可無論怎樣節食和運動都沒用,他的血壓也同時失控。今年年初,普通降壓藥已完全不能控制他的血壓,還并發多種不適:視力模糊、昏昏沉沉,每天飯量翻倍感到餓、喝至少五升水才勉強過癮,小石下了決心去當地醫院就診。

結果令人大吃一驚:醫生懷疑他的一系列癥狀是“庫欣綜合征”引起的。這種罕見病是因體內分泌過量糖皮質激素,引起電解質紊亂以及蛋白質、糖、脂肪等代謝紊亂,由此導致一系列“面目全非”的癥狀。

據悉,庫欣綜合征又叫“皮質醇增多癥”,早期表現為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極易被誤診,一旦不治療,幾年之內就會累及全身多個臟器及系統,造成嚴重危害: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衰;皮膚紫紋、肌萎縮、骨質疏松、骨折;免疫力降低導致各種感染;女性閉經,不孕,男性功能下降,不育;情緒不穩、精神變態、抑郁和躁狂交替、失眠、記憶力下降……可以說全身無一處正常,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四倍。聽到結果,36歲的小石和家人當時懵了。

“元兇”小如黃豆藏在垂體

經當地醫生推薦,小石慕名來到上海,就診于著名垂體瘤臨床診療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金垂體”多學科融合診療中心。

內分泌科副主任葉紅英教授解釋:庫欣綜合征屬于臨床疑難雜癥,病因復雜,需通過嚴密內分泌評估、影像檢查明確病因所在,才能針對性治療。她進一步闡述,如病灶在腎上腺,通過手術切除病灶基本能夠治愈;如病灶不是腎上腺來源,需要進一步功能試驗和影像檢查,明確病灶是否來源于腦垂體。

一步步排除、確診,最終通過“金標準”雙側巖下竇靜脈取血(BIPSS)檢查,明確小石的“皮質醇增多癥”確實是由位于腦深部的垂體引起的,且病灶位于垂體的左側。

小如黃豆、重僅3克的垂體位于大腦深部最中央的鞍區,是掌管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司令部”。一旦長了分泌促皮質激素(ACTH)的腫瘤,會不斷地刺激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過多的皮質醇。來自神經外科、內分泌科、放射科等諸多學科的國內垂體瘤治療領域大牌專家都被邀請來參加討論,專家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小石的病情考慮是垂體ACTH瘤即庫欣病,首選內鏡手術治療。

“患者往往只有一次手術機會”

今年七月中旬,小石順利住進虹橋院區的“華山·金垂體”多學科融合病房。這個由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院士領銜,以神經外科和內分泌科垂體亞專業組為主體、融合了十幾個學科的病房,是目前國際上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垂體病多學科融合病房,擁有垂體病治療領域最權威的專家和最先進的儀器設備。

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副院長、“華山·金垂體”診療中心負責人趙曜教授說,與其他類型的垂體瘤(如泌乳素瘤、肢端肥大癥)等相比,庫欣病“最難纏”:又小,又隱蔽,又刁鉆。腫瘤常常只有幾毫米,有時在磁共振片子上根本找不到,術中要在垂體內反復探查。它還喜歡貼著大動脈血管壁生長,“一不小心就弄破血管”,引發致命性大出血。

處理這類垂體瘤最棘手的難題是:一旦第一次手術沒有徹底切除腫瘤,哪怕只留“一星半點”,患者癥狀就會很快復發。而再次手術由于術區會有大量瘢痕組織產生,再找到首次手術殘留的小塊腫瘤難度就極大。“病人往往就只有這一次手術機會。”趙教授說。

7月17日,趙曜教授主刀為小石進行了“內鏡輔助下經鼻腔微創垂體瘤切除術”。術中醫生使用先進的內鏡設備,從鼻中央進入,打開鞍底,在垂體左側緊貼血管壁的地方,見到灰白色小塊腫瘤,精心切除。手術團隊又反復探查了垂體各處,確定都沒有腫瘤殘留,方才結束手術。術后測量顯示,腫瘤直徑只有約0.5厘米。

“脫胎換骨”的奇跡發生了!

術后首日,小石表示,“太難受了,人像要昏死過去一樣!”醫生聽了卻很高興,原來術前患者長期處于皮質醇激增狀態;腫瘤切干凈后,血皮質醇水平一下跌到“谷底”,身體極端難受。這是好轉的標志,猶如“置之死地而后生”。

融合病房里專業內分泌科團隊緊跟后續治療。短短幾天,小石身體奇跡般發生一系列變化:滿月般的胖臉,一天天變小變瘦;全身皮膚由原來的毛糙紅褐色逐漸變得光滑白皙;術后次日,血壓自行恢復正常,高血糖也消失了。不再“貪食”,術后短短七天體重減輕了12斤,自覺全身無比輕松!

趙曜教授說,庫欣病治療效果立竿見影,瘤子拿干凈了,內分泌相關指標立馬就緩解了,癥狀也迅速消失;反之則說明沒切干凈。因此內分泌指標緩解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目前國際庫欣病手術緩解率約70%至85%,華山醫院2019年垂體瘤融合病房收治的庫欣病患者,手術內分泌緩解率>90%。”

幾天前,“脫胎換骨”的小石再次走進“華山·金垂體”多學科融合病房來復診。“喲!原來你還真的像照片上一樣帥嘛!”看到體態和容貌都已經恢復正常的小石,病房醫護人員都忍不住開玩笑,也發自內心地替他高興。

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科室介紹

兒外科創建于2000年6月1日,是無錫市唯一一個專門為小兒提供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康復、保健服務的臨床一級科室。目前擁有25名醫護人員,其中高級職稱4名,中級職稱5名,碩士研究生3名。護理隊伍中擁有本科學歷護士2名,大專護士6名。正式編制床位44張,開設小兒普通外科、小兒泌尿外科、新生兒外科、小兒胸外科、小兒創傷、小兒腹腔鏡微創外科等二級專科及專業組。設立有小兒普外科專家門診、小兒外科普通門診、小兒外科急診,每年手術例數1200例以上。 除常規開展小兒常見外科疾病的手術治療外,還開展了二十一世紀標志性的微創外科技術。小兒普外科開展了腹腔鏡下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幽門環肌切開術、胸鎖乳突肌切斷術、闌尾切除術等,小兒泌尿外科開展了腹腔鏡下腎切除術、腎囊腫開窗引流術、腎盂輸尿管成形術、高位隱睪探察及分期下降固定術等;2006年與醫院省級重點專科泌尿外科合作,完成了無錫市第一例小兒腎臟移植手術。多種新技術的開展已達江蘇省先進水平。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各種程度的尿道下裂的尿道成形術是本科的特色手術。2007年,開展了PICC技術,得到病人家屬和科室醫生的認可。開展整體護理以來取得一系列成績,2006年兒童節成功舉辦“巨結腸患兒聯誼會”,得到較好得社會效益。

科室配備有Storze腹腔鏡、小兒膀胱鏡及輸尿管鏡、三臺多功能監護儀及一臺紅外線新生兒搶救臺。近年來,已獲省新技術引進獎一項,市新技術引進獎三項,發表專業論文十余篇。 醫院骨科技術力量雄厚,儀器設備先進。現有編制床位138張,年門診量30000余人次,手術量2500例,出院病人3300余人次。專業人才梯隊合理,大多數醫師都經過國內外嚴格培訓,現有醫師24人,高級職稱者6人,有博士、碩士學位者1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名,目前在讀研究生5名。 醫療設備齊全,醫院擁有雙源螺旋CT、國際最先進的MRI、DSA、ECT、多臺C臂X光機、雙能X線骨密度儀、先進的關節鏡、MED椎間盤鏡、各種功能骨科床具及手術設備,手術室全部配備層流裝置。

該科醫師曾獲得過多項省市科技獎,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參與多部骨科專著的編寫,在全國同行中有一定影響力。

該科是全國首批國家級GCP基地科室,也是無錫市唯一有GCP資格的骨科臨床專業科室,可以和歐美發達國家聯合同步進行多中心臨床醫學研究。 中醫科現有人員8名,中醫科主任:方劍萍;副主任:吳春東;主任助理:承小敏。全科有主任醫師1名:方劍萍。副主任醫師3名:承小敏、周志英、儲為民。主治醫師3名:吳春東、葛麗華、武煦峰。住院醫師1名:包松齡。

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外,該科具有特色專病診治特長,對中醫疑難雜癥、腎臟病、皮膚病、婦科疾病、兒科疾病等的診療都有很好的療效。中醫科還開設有兩個特色專科門診:

1、中醫乳房病專科門診,采用彩色B超、鉬靶攝片等診斷乳房疾病,具有清晰度高、無痛苦的特點,治療上采用純中藥外敷內服,療效顯著,享譽市內外。

2、每年夏天開展對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的冬病夏治門診,用自制的純中藥進行穴位貼敷,十次一個療程。具有療效好、方法簡單、費用少的特點。兩專科門診均已開展19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另外,中醫科還配置有中國灸的膏藥、泡腳的中藥,對骨刺、凍瘡、關節炎、神經炎、手腳扭傷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腫瘤科腫瘤科是無錫市綜合性醫院中成立較早的科室(專業)之一,現開放正式床位60張。醫務人員29人,醫生10人,其中高級職稱5名,中級職稱4名,博士2名,碩士2名,學科帶頭人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市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本學科綜合實力較強,專業發展迅速。常年設有普通門診、專家門診、特需門診,年門診量達3萬人次,年出院人次超過1200人。科室堅持入院病人集體會診制,根據患者病情和病種選擇個體化治療手段。開展的特色治療主要包括:1.腫瘤綜合治療(放療、化療、微創、免疫、中醫等治療的合理安排),它適用于所有腫瘤病人,已開展30余年,晚期腫瘤如肺癌、乳腺癌、肝癌、胃腸道腫瘤、腎癌、黑色素瘤等病種的治療生存期達國際先進水平。2.局部治療(腔內化療、動脈介入、腫瘤穿刺等)與全身化療結合使肺癌、乳腺癌、肝癌、胃腸道等腫瘤的無病生存期大大延長。3.免疫、基因治療為主的生物靶向治療,已經在相當一部分病例中出現較好的療效。4.化療增敏(物理、化學、生物等),已開展的熱療(漿膜腔熱灌注)結合化療提高了藥物的敏感性,使耐藥的腫瘤患者療效明顯增加。

學科專業科研方向及重點研究領域: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腫瘤耐藥和增敏;生物治療(免疫、基因及靶向治療等)等;每年有數篇核心文章發表。 耳鼻咽喉科目前擁有15名醫生,其中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6名,碩士研究生2名。附設有聽力中心、電子喉鏡及鼻內鏡室。是南京醫科大學在無錫地區的臨床、教學中心。

該科常規開展過敏性鼻炎的標準化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及脫敏治療,低溫等離子系統治療慢性鼻阻塞,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鼻竇開放術、鼻中隔矯正術、腺樣體切除術、鼻出血止血術、各鼻竇囊腫切除術、腦脊液鼻漏修補術等;電子鼻咽喉鏡系統至今完成了近萬例病人的檢查、治療,使耳鼻咽喉科在喉科疾病的診斷及微創治療上走在全市的前列,同時常規開展喉顯微手術;在兒童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診治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對全市的新生兒及嬰幼兒進行聽力篩查、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常規開展童分泌性中耳炎顯微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兒童鼾癥的微創治療;兒童氣管異物的診治處于領先地位,無一例需行氣管切開或發生死亡;完成無錫首例人工耳蝸植入術及省內首例雙耳同時人工耳蝸植入術,使眾多極度感音神經性聾患兒回到了有聲世界。承擔南京醫科大學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碩士生的理論課及實習帶教任務,和上海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六院、上海新華醫院、上海長海醫院等一直保持良好學術交往。

該科擁有美國GSI純音測聽儀、聲導抗、多頻穩態及腦干誘發電位儀、丹麥Capella耳聲發射儀、屏蔽室3間、德國目樂顯微鏡、瑞士彼岸耳科電鉆、德國explorent鼻內鏡系統、美國Xomed鼻科動力系統、日本Pentex電子鼻咽喉鏡系統、德國storz支氣管鏡及支撐喉鏡、美國等離子射頻系統等尖端設備。

近年科室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2篇論文獲無錫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參編專業書籍1本,獲江蘇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獲無錫市第十四屆HOPE(希望)杯青年科技競賽三等獎一項,獲無錫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獲無錫市衛生局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一項。

呼吸科呼吸科是一個具有五十多年歷史的骨干科室,為無錫市重點專科,是擅長于診治各種肺部疾病的特色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