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虎徒貿易有限公司(貓師傅與虎徒弟)

时间:2024-05-21 01:58:59 编辑: 来源:

       后來住在大阪經商的哥哥銀三郎知道了弟弟的喜好后,就決定兩個人組團一起搞暖水壺營生,于是在1918年(大正七年),兄弟倆在大阪的一個偏僻工廠內成立了市川兄弟貿易公司,哥哥當時20歲、弟弟17歲。保溫瓶在當時是個奢侈品,日本的一般家庭買不起,日本本國銷售額只占1成,制作出來的成品90%都是出口,主要銷往中國和東南亞。

二戰以后,日本的保溫瓶工業成為了民間指定商品,需求量一下子激增。1945年(昭和20年)10月,銀三郎開始在田邊町的家里重新開設保溫壺修理店,沒曾想生意超級紅火。到了1947年,兄弟倆干脆關了修理店直接在南區高津重新設廠,并成功開發出自動制瓶機內瓶的量產化,就此開始生產組裝的保溫瓶。

       圖為社長市川重幸視察高津工廠的魔法瓶加工現場,高津工廠最初開始生產的是攜帶用的保溫壺,后來銀三郎的大兒子從中國回來的朋友那里聽說了家庭用桌上型水壺,覺得這種類型的水壺將會成為日后趨勢,于是工廠生產方針就改成了以生產家庭用桌上型水壺為主。

上圖為1948年研制成功的桌上用水壺,戰后開工以來的第一個研發制品。壺的蓋、肩部、腰部和壺底的內膽都是電鍍了鉻炮制而成,把手是壓鑄而成,頭部的形狀像是醍醐的嘴巴一樣,因此被命名為“醍醐壺”。這個水壺因為其古典而風雅的造型一經推出就成了爆款,加之此后日本曾一度狂掀復古風浪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明星商品。

        1953年(昭和28年),市川兄弟商會更名為協和魔法瓶工業株式會社。1960年(昭和35年)正值日本的經濟繁榮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協和魔法瓶會社贊助了一檔名為“象印歌錦標賽”的電視節目,一下子大火,經由這次成功的宣傳策略,此后的7年間“象印”這個名字逐漸滲透到日本國民當中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圖為象印的宣傳車在日本街頭行駛,吸引了無數行人的目光,車內有播音員進行廣播,這種宣傳方式在當時也屬于業界首創。

       1961年(昭和36年)11月20日,協和魔法瓶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更名為“象印魔法瓶株式會社”,由此社名和logo終于統一到了一起。圖為象印的商標的變更圖,可以看到1958年與1961年的logo相比,象印便把以往的長鼻子象的logo形象更改為更加可愛風的短鼻子象。1961年以后,小象logo就基本沒再變過了。

       1981年,象印魔法瓶株式會社量產化不銹鋼保溫杯保溫瓶上市。此后,象印不斷推陳出新,開發出電飯煲、電熱水瓶、電火鍋、電烤箱、咖啡壺、保溫便當盒、真空保溫瓶等系列生活小家電,并且還在不斷開發用于改善生活環境的空氣凈化器、加濕器等產品。

說到“象印”的由來,要從一戰結束后兄弟倆的魔法瓶的出口生意說起。日本是個水資源特別豐富的國家,不僅水量豐富,水質也好,直接飲用也是沒有問題 ,所以我們在灌籃高手里看櫻木花道的側臉對著自來水管直接喝的畫面千萬不要學,日本人都是直接從水管里接水喝的, 但咱們不成。正因如此,魔法瓶在日本國內的需求就沒有那么大,九成的魔法瓶都是出口。

 

        而反觀中國、東南亞、印度等國家的水質就不那么好了,大多需要燒開才可以飲用,對煮沸的水進行保溫或是保冷的需求量就很大,因此這些國家相較于日本而言,保溫瓶很快就加入了人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行列。所以說,日本人生產保溫壺很牛叉,但在自己本國卻市場不是很大。圖為當時大阪西區林立的各種外國商館,當時的華僑進口日本的魔法瓶就是在這里。

圖中描繪的是銀三郎兩年一次從神戶港出發去上海出差洽談出口事宜。既然制造出來的絕大部分商品是要出口外銷,那么就必須要給自己的產品想一個商標。兄弟倆想來想去,決定用大象來當作商社的商標。大象聰明、家族使命感強,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給人一種憨厚從容的感覺,在小朋友們中間很有人氣。

大象,它生命力頑強,壽命也長,給人的種種印象都非常符合魔法瓶的功用。特別是考慮到自己的產品未來要面向東南亞等國,大象在當地是神圣的象征,以象印作為logo更容易打入市場。于是,當時還叫市川商會的象印商標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出口外銷用的魔法瓶上都會標有一個帶著王冠的大象,并附有“ELEPHANT&CROWN”的商標。

縱觀日系三大保溫品牌,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和特色,在價格上虎牌貴些、象印次之、膳魔師相對便宜一點。膳魔師雖然是魔法瓶和不銹鋼保溫杯的鼻祖,但后來卻被勇于鉆研的日系本土水壺超越。目前虎牌是日本民用水壺的NO.1,象印則更傾向外觀設計,膳魔師商品名目繁多更加普惠大眾。但不管怎么說,三大品牌的質量都是非常可靠值得信賴的,差別也是伯仲之間,所以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主要考慮的因素并不是哪個比哪個好,根據價格和喜好選擇合適的就行。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重要獎項

中國的陸地國境線長達21000多公里,其中包含一系列獨特的生態系統,是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但在這些地區,野生動物卻面臨著非法盜獵與走私犯罪的威脅,而邊境地區艱苦的執法環境更使得當地的保護工作及其復雜。2008年,WCS中國項目啟動了中國第一個針對邊境地區的野生生物執法保護的獎項——中國邊境野生生物衛士獎。該獎項旨在激勵、表彰打擊盜獵、控制野生生物跨國界非法貿易,為中國野生生物保護做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促進邊境地區相關人員在野生生物保護和執法工作上的交流,提高他們的野生生物保護和執法能力。

2008年12月,首屆中國邊境野生生物衛士獎最終評選出25名獲獎者。獲得相關執法設備等物質獎勵之外,獲獎者還參加了WCS在新疆舉辦的野生生物保護與執法培訓,并赴柬埔寨、泰國、老撾三國進行考察,參觀學習當地先進的野生生物保護與執法經驗。

2009年10月,WCS啟動了第二屆中國邊境野生生物衛士獎,最終評選出5名卓越衛士獎、5名杰出衛士獎以及15名優秀衛士獎獲獎者。2010年1月25日的第二屆“衛士獎”頒獎儀式被英國《衛報》譽為“奧所卡式的野生生物保護頒獎典禮”。

2009年10月24日,11月27日,2010年1月25日,WCS聯合搜狐網先后三次舉辦公益訪談,呼吁公眾拒絕消費野生生物制品,支持邊境地區的野生生物執法保護。著名演員陶虹、知名導演馮小寧與著名節目主持人龔寧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訪談。

目前關于環境方面的政府和牧民的工作生產習慣的改變,將被結合到這個管理計劃中,并受到培訓項目的支持。培訓、教育和宣傳-中醫藥與瀕危野生動物保護項目傳統中醫藥是中國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它為防病治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起到了相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動物類中藥是中醫藥的重要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近十幾年來,中醫藥中動物藥的需求和瀕危動物的保護產生了矛盾。以虎為例,盡管虎制品貿易被明令禁止,仍有不法之徒參與虎制品貿易,同時有不少人仍然相信虎制品的療效,因此供需關系依然存在。中醫藥從業人員對于公眾消費動物藥起了重要的作用,WCS一直注重與中醫藥界的聯系和合作,并把中醫藥界專家和相關權威人士以及中醫藥大學生作為宣傳教育的主要對象。

WCS在ACCP項目的支持下,自1997年以來共舉辦了15次“中醫藥與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研討會,足跡遍布上海、云南、四川、海南、湖北、廣西、江蘇等地。研討會邀請中醫藥界著名專家、中醫藥雜志主編、林業局和有關主管部門官員等參加。在這些研討會上,項目人員對瀕危動植物現狀做了詳細介紹。研討會為中醫藥界與保護瀕危野生動物學家、政府主要官員等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希望通過這些系列研討會的召開與中醫藥人員達成共識,共同來解決好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在此期間,WCS先后根據研討會的發言以及專家的投稿匯編成《中國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中藥資源和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兩本書。

WCS同時積極參加與瀕危藥用保護動物相關的研討并積極資助相關研討會的召開,如資助了1999年9月在第二軍醫大學召開的第四屆動物藥學術研討會,其后的全國第四屆生藥研討會,第五屆中醫藥和瀕危藥用動物保護研討會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會議,使得野生動物保護成為中醫藥界的一種共識。所有這些研討會的目的是一致的:呼吁中醫藥人士與我們共同努力,為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醫藥大學生在今后會成為正式的中醫藥從業人員,他們的態度對于消費者將有直接的影響。項目對這些未來的中醫藥從業人員也開展了相應的教育活動,形式上以學生的自主參與為主。譬如2000年11月WCS在上海組織了以“瀕危物種入藥利弊孰大”為主題的研討會,得到了醫學院校和非醫學院校學生的積極響應。隨后,在合肥、長春、桂林等地相關的辯論賽和其它形式的活動也被組織起來,并附有拯救野生動物的簽名儀式等。同時,WCS也十分支持學生的實踐活動,曾支持了四川和安徽的中醫藥大學學生進行野生動植物考察和保護宣傳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普遍對于野生生物保護的重要性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WCS計劃將繼續開展這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目前正在向CEPF申請經費。

《三國演義》中,“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秦鳳儀亭”。說的是誰??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秦鳳儀亭”。

司徒——王允

紅裙——貂嬋

三戰虎牢——三英戰呂布

鳳儀亭——董卓與呂布在鳳儀亭因貂嬋起沖突

王允、貂嬋、呂布、董卓

貓師傅與虎徒弟

一天,貓沮喪地到森林去找徒弟老虎,對它說:“世人都抨擊我授徒留一手……這你最清楚;是你不愿學,我也覺得你身體太重,爬樹獵食不方便,才沒教你爬樹本領……”

虎聽了笑笑,說:“先不說這些。難得師傅來森林一趟,我去打些野味來孝敬師傅,請師傅在這里等著我。”

虎走了。貓師傅想看看徒弟的躍、撲、剪本領是否用得嫻熟,便尾隨著去了獵場。只見虎在山崗,伏胸昂首,一聲長嘯——好家伙:樹搖獸伏。虎輕而易舉地擒了一只麂子、一只鹿。貓師傅看了羨慕不已。

虎走后,貓師傅也站上山崗,學著虎的樣子長嘯,可是不行:張著嘴,成“喵——喵”,閉上嘴,成“嗚——嗚”,沒半點虎嘯的威力。他下去打獵,可是他只能捕捉一些小形動物,根本捕不到大型動物,反而被他們踢來踢去。

貓回到虎家,少滋無味地嚼著徒弟孝敬的'野味,心想:當初虎要學我的本領,即使惟妙惟肖,即使惟妙惟肖,也只是貓,而不成為虎,也就無法雄踞山林。

啟示:學任何東西都一樣,在共性的基礎上必須保留自己的個性。生活就是這樣,正是自己個性的東西,才成就了自己,使自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求一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