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風險下降(從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角度分析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產生影響的原因及對策)

时间:2024-06-04 02:21:21 编辑: 来源:

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實體經濟和人們的生活,并向世界擴散,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從而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國的出口貿易。

二、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中美兩國是交往甚密的貿易伙伴國,近年來,中美兩國間貿易發展迅速,發展勢頭良好。目前,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三大出口對象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美國市場在我國的出口市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而來的金融危機已經使得美國經濟衰退,引起了美國消費疲軟,消費的抑制不可避免要影響到我國對美的出口,從而影響我國整體的出口貿易情況。

1.美國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出口增長趨緩。我國是一個對外依存度較大的國家,對美國出口和對美國經濟的依賴較大。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出口貿易和對美出口貿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其中出口依存度每年高于20%,對美出口貿易的依存度(2001-2007年)七年平均為6.72%,已經逐步形成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次貸危機發生后,美國國民財富大幅縮水,信用規模急劇收縮,使得美國居民消費支出減少。而美國個人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樣由次貸危機演變而成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減速,產出和需求下降,由此引起的私人消費、公司開支以及產出的下降導致美國從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外市場進口的消費品、資本貨物、農礦產品以及其他原材料減少。金融危機還影響人們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期,從而減少當前消費。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下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下降5%-6%。目前美國消費者對就業市場以及薪酬的預期都比較悲觀,而信貸緊縮和就業市場的惡化使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據2008年3月25日美國經濟買粉絲商會報告顯示,2008年3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繼續下降,從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遠低于市場預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預計未來就業機會減少的人數,由28%增至29%;而消費者對于收入水平的預測,同樣并不樂觀,認為收入會增長的人數,從18%下降到14.9%。而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主要是消費品,美國政府的一些數據已經表明,美國消費者在購買必需品方面已經緊縮開支。消費和進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導致對我國產品需求增長速度放慢。據海關統計,2008年1-11月,我國對美出口2330.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6%,增速回落了5.6個百分點,低于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9.7個百分點。

以上是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直接影響。如果考慮到美國金融危機對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那么,我國出口貿易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這些便是美國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力度的很好的例證。另外,美參眾兩院還相繼出臺針對我國匯率問題的議案,要求美國政府對通過“匯率失調”而獲取對美國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進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對華貿易壁壘有進一步政治化的趨勢,對華經貿政策將更趨強硬。除了美國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力度以外,其他國家也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不穩,為轉移國內經濟和輿論的壓力,也利用我國出口的個別產品的安全問題大做文章,借此打壓中國的商品出口。

3.美國金融危機降低了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金融危機使得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為應對金融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政府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這樣,美聯儲不斷降低利率,美元不斷走軟。美聯儲的降息政策導致人民幣和美元利率出現倒掛,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息差進一步拉大,從而導致美元資本持續流入我國市場,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而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幣升值不利于我國商品的出口。由于人民幣升值,我國企業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計算的價格會上升,這樣便降低了我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從而導致我國出口的下降。另外,在金融危機下,美元走軟還影響了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的價格,比如原油、鐵礦石等,使得這些商品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一些出口行業的生產成本。為了獲得原先相同的利潤水平,出口企業勢必要提高價格,這樣就減弱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同時,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國家包括我國輸出了通貨膨脹,加大了我國國內通脹的壓力,促使我國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勢必會影響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出口企業的融資,從而影響其出口。

三、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對策

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給我國出口貿易帶來的消極影響,應該積極應對,采取一些措施來消除或減輕這種消極影響。

1.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我國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國等貿易大國,一旦這些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我國的出口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必須調整出口市場,盡快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這是目前最主要的辦法,而且,調整的步伐要在穩健中盡量加快。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也要大力開拓新的市場。200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場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所消化了。

放眼全球,近年來,拉丁美洲、南亞、南非、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快,這些市場擁有巨大商機,進口需求也越來越大,值得我國外貿出口企業更加關注,把這些市場作為自己較好的出口市場加以考慮,適時調整自己的出口市場。因此,要緩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造成的壓力,就應該擺脫單一的貿易依賴,考慮更加廣闊的出口渠道。只有通過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場來拓寬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才能分散我國出口過度集中少數發達國家的風險。

2.降低出口產品的成本,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美國需求萎縮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外貿出口企業可以把低附加值的訂單進行跨地區轉移,從沿海發達地區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以進一步降低成本;還可以把訂單向一些關稅政策優惠的國家轉移,享受與所在國企業同等市場待遇,以獲得資源、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出口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降低貿易成本,從而降低出口產品的成本。在美國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外買家為了減少一些成本支出,勢必會減少商務旅行和參加展會的數量,進而更依賴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采購。這給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提供了一次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的契機。通過電子商務直接與外商面對面交易,不僅可以減少交易環節、降低貿易成本,還增加了拼單的勝率。

3.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我國的出口產品必須圍繞世界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加速升級換代,緊跟當今世界一些新興產業發展的潮流,力爭在外貿增長途徑上實現新跨越和新突破,徹底擺脫資源、技術的束縛,使產品結構往中高檔方向調整,堅持不懈地推動企業加大創新和研發的投入與力度,由產業鏈中利潤最低的加工環節向高端發展,向設計、研發、品牌、服務、營銷等環節延伸,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贏利空間和整體競爭力。

4.繼續加大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力度。我國應繼續加大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力度,鼓勵和支持國內企業以多種手段開拓國際市場,不要局限于單純以貿易方式來擴大出口。畢竟單純以貿易方式擴大出口的作用比較有限,并極易引起反傾銷、反補貼等限制措施,增加貿易糾紛。目前,以投資帶動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因此,要鼓勵相關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以到國外投資等多種方式來擴大我國的出口。

綜上所述,面對美國金融危機,既要清醒認識到它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嚴重性,又要進行理性的分析,積極采取對策。把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穩定、健康、快速的發展。

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問題

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中國的很多生產型外貿企業利潤驟減甚至紛紛倒閉。那么,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到底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在這樣的特點下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什么樣的問題,面對問題生產型外貿企業到底應該如何應對?本文從上述三個方面給出了生產型外貿企業的對策。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出口下降、進口上升,順差減少的局面,正沿著此前扭轉順差過大的調控目標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呈現出減速過快的跡象,對于國民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雖然上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GDP同比還是增長了10.4%。從5、6月份看,出口呈快速下降趨勢。6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達213.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0.6%,凈減少55.4億美元。從海關統計數據看,今年上半年,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明顯放緩。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同比回落18.3%,鞋類出口同比回落4.7%。受出口大幅下降的影響,國內很多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諸多問題,甚至倒閉也常有發生。《第一財經日報》采訪得知,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宏觀調控緊縮、用工成本上漲、招工難等諸多因素影響,晉江——這個年產10億雙運動鞋,市場份額占全國40%、全球20%的中國最大鞋業基地,2007年陸續倒閉了數百家出口型中小鞋企,而今年的日子更為艱難。那么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到底是什么樣的?生產性外貿企業面臨什么樣的問題?有什么樣的對策來應對?

一、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特點

1.能源資源價格猛漲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由年初的突破100美元大關節節攀升至目前的140美元,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隨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已成為現實,高盛認為在有“突發事件”時,油價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上漲至每桶200美元。隨著全世界對石油需求的不斷上升,而石油供給卻有可能在未來有減少的趨勢,油價上漲已經變成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

除了油價外,今年鐵礦石價格比去年大漲了65%,鐵礦石大漲了刺激銅價突破8000美元高位,并刺激銅礦股大漲。受鐵礦石大漲65%影響,倫敦期貨交易市場金屬價格全面上漲。尤其是倫銅一舉突破8000美元/噸大關。

2.貨幣政策繼續緊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貨幣政策如今將由“穩健”直接改為“從緊”,從緊的貨幣政策由此“全新登場”,并將在明年的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速過快以及銀行流動性偏多是目前我國經濟比較突出的兩大問題。為抑制流動性過剩和緩解貸款增速過快,央行除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外,還三次運用加息、減征利息稅等手段,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打出宏觀調控組合拳。

3.CPI高企和工資上升

從2008年年初開始,受雪災影響,CPI已經成為一個熱點的名詞。2008年前4個月都保持8%以上的上漲,5月份同比上升7.7%,6月份同比上升7.1%。CPI不斷上升引發了普通民眾對通貨膨脹的擔心。引領CPI上漲的諸因素中,食品類上漲仍是主因。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11日在此間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地區、規模、經濟類型以及不同行業企業的物料采購價格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認為人工成本“上升”的企業家占調查總量的85.6%,比認為“下降”的多85個百分點。

4.人民幣升值

統計顯示,進入2008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明顯加快,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已經超過4%。而按照2005年7月匯改時8.11的匯率計算,累計升值已超過15%。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首度升值“破8”,而這之后用了近一年半時間,也就是在2007年10月24日,首次漲到7.5元。而這次人民幣再升值0.5元,卻僅用了不到6個月時間。

二、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的問題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