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近十年對外貿易規模(近代中國對外貿易發生的變化和原因?)

时间:2024-05-29 14:05:09 编辑: 来源:

來中國購買貨物販回國內傾銷。所謂夷船“所載貨物無幾,大半均屬番銀”[9]。在1830年(道光十年)以前,當中國對外貿易經常是出超的時候,白銀是不斷地從印度、不列顛和美國輸入中國。據統計,自1553年至1830年,西方國家到廣東貿易而流人中國的白銀達5億兩以上[10]。1585—1640年日本因到中國貿易而輸人中國的白銀達到1489.9萬兩[11]。可見,直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在當時商品貿易全球化中,是遙遙領先于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12]。全世界其它國家都來中國購買價廉物美的商品,使中國成為貿易全球化的大市場。

二、廣州是貿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場

15—19世紀初中,中國明清政府基本上實行“時開時禁,以禁為主”的海外貿易政策,禁止沿海商人出海貿易。但是,卻對廣東實行特殊政策。嘉靖元年(1522),“遂革福建、浙江二市舶司,惟存廣東市舶司”[13]。乾隆二十二年(1757),規定外國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14]。因此,自嘉靖元年至道光二十年(1522—1840),廣東一直是中國合法對外貿易的省區,省會廣州則成為全國合法進出口貿易的第一大港,而且是“印度支那到漳州沿海最大的商業中心。全國水陸兩路的大量貨物都卸在廣州”[5](P116,序言)。因此,全世界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都萃集到廣州。1798年(嘉慶三年),瑞典人龍思泰(Anders Liungstedt),就記述外國商人來廣州做生意的實況:

廣州的位置和中國的政策,加上其他各種原因,使這座城市成為數額很大的國內外貿易舞臺。……中華帝國與西方各國之間的全部貿易,都以此地為中心。中國各地的產品,在這里都可以找到;……東京、交趾支那、柬埔寨、暹羅、馬六甲或馬來半島、東方群島、印度各港口、歐洲各國、南北美洲各國和太平洋諸島等地的商品,都被運到這 里[15](P301)。

據不完全統計,從康熙二十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685—1757)的72年間,到廣州貿易的歐、美各國商船有312艘[16];乾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八年(1758—1838)有5107艘①,平均每年為63.8艘。

與此同時,中國各地和廣東省內各地的商人也集中到廣州進行進出口貿易,名曰“走廣”[17]。1629年(崇禎二年),荷蘭駐臺灣第三任長官訥茨(Nuyts)在給其國王的一份報告中也記述:

中國人把貨物從全國各地運到他們認為最有現款購買他們貨物的市鎮和海港……后來他們運往廣州市集上的貨品的數量如此之大,以致葡萄牙人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參加這些市集的商人們看到他們的貨賣出去,就用他們自己的船,責任自負地把貨運往馬尼拉、暹羅、望加錫等地去。[8](p115,109)

龍思泰于1798年(在嘉慶朝)來到廣州,也看到中國內地商人云集廣州經商的情形:

中國各地的產品,在這里(廣州)都可以找到;來自全國各省的商人和代理人,在這里做著興旺的、有利可圖的生意。[15]

明清政府為了發展集中于廣州的對外貿易,除了設置廣東市舶司和粵海關進行管理外,還“官設牙行,與民貿易”[18],以至后來發展成為專門從事對外貿易的商業團體“三十六行”和“十三行”,同外國商人直接貿易。在當時外國商人不熟悉中國情況、不懂漢語以及不了解中國政府管理外貿的制度的情況下,此種商業團體的設置,成為外商與中國商人進行貿易的中介者,使外貿做得更活更好。所以,當時外國商人普遍感到在廣州做生意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方便、更好做。正如英國議會于1830年(道光十年)對廣州貿易的英國商人進行調查后得出結論:

外國商人對于這整個廣州制度(它在實踐中經過種種修正)是怎樣看待呢?1830年英國下議院關于對華貿易的極為重要的審查委員會會議中,幾乎所有出席的證人都承認,在廣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19](P51)。

這么一來。16世紀中葉至工9世紀初葉,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絡繹不絕前來廣州做生意,使廣州成為商品貿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場,呈現出對外貿易一片繁盛的景象

近代中國對外貿易發生的變化和原因?

清 林則徐 《覆奏曾望顏條陳封關禁海事宜折》:“且封關云者,為斷鴉片也。若鴉片果因封關而斷,亦何憚而不為。”

舊時海關、銀行等因假期或業務等關系停止辦公或營業。

很多人看到“海南島即將全面封關運作”很容易產生一種誤解,認為海南封關不是好事?

大錯特錯。全島封關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把整個海南島給封閉起來,經濟自成一體,以后大陸的貨物到海南島,算出口,海南島的貨物來大陸,算進口。

以前中國人出國或者去港澳臺才會和海關打交道,現在內地人員去海南島,也要過海關。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對比香港,澳門,臺灣的海關設置和現實情況,在這里說一句,這三個城市都屬于中國,永遠都是中國主權完整不可分割的合法下轄領土,沒有任何爭議,也不接受任何陰陽怪氣的討論。

特殊的歷史原因和發展過程,導致了港澳臺的經濟,甚至是貨幣有相對獨立的環境和條件,僅此而已。

也就是說,海南島全島封關,就意味著中國要主動打造一個自由貿易港。

全面封關的海南島,一定是比深圳還要特殊的經濟特區,除了經濟獨立的核心優勢以外(深圳經濟和貨幣還是國家管制之下),國家還給出了一個特權:零關稅

全面封關完成以后,

外國的貨物進入海南島,不需要交關稅,直接入島即可,只有貨品,從海南島再入大陸的時候,才需要交關稅。

這就是所謂的自由港,零關稅自由港,顯而易見的是,對激發本地經濟極為有利。

香港,就是這樣的自由港,很快,海南島也有這個待遇了。

海南島封關運作,兩個關鍵詞:“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一線是境外進入海南,全面放開,二線是海南到中國內地,全面管控。

最新通過的自貿港法規定,海南將執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策略。

所謂一線是指海南和全世界的連通。

一線放開,就是和全世界的連通更加順暢。

所謂二線,指的是和國內的連通。

二線管住,就是以后海南島和國內的連通,是有管理的連通,是有管制的連通。

所以,海南封關運作,其實就是中國在國內地緣經濟,對外貿易,還有經濟發展的現有條件下,主動打造一個可以取代港澳臺的全新自由貿易港。于情于理,都是好事。

而選擇海南島,其實是已經持續了近4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一道難以直視的傷疤和疼痛。

早在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就同時成立了。今年是2021年,這個成立時間僅僅比中國首個經濟特區深圳晚了8年的省級特區(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也正式經歷了33年的發展。

從先天條件來看,海南絕對是一塊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的好地方,不僅位于國際航運要道,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天生的地理優勢和地域條件,天然就適合做國際自由港。

而且海南人口稀少,工業薄弱,試錯的成本極低,天然適合做改革特區。

條件還不如海南的香港,從一個破爛落后貧瘠,只能依賴捕撈為生的小漁村,短短幾十年,從二戰以后,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一躍成為東方現代化發達城市的典范巔峰。

香港依靠自由港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賺取了大量的好處,這一點現實證明得清清楚楚,幾十年香港的飛速發展,也成為中國對外改革開放學習模仿的范本,這一點毋庸置疑。

對于中國來說,在香港沒有回歸以前,做夢都想有這么一個完全屬于自己,如臂使指的自由貿易港,所以,這份夢想,就被海南島所承載。

所以有了十萬人才下海南的壯觀時代浪潮出現:

十萬人才下海南是指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經濟特區。全國各地大約十萬人,來到海南尋夢、創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有政策,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人,有錢,似乎一個完全屬于中國的自由貿易港神話,并不遙遠。

只可惜,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海南,遭到了房地產經濟泡沫和樓市狂熱的深度傷害。

1993年下半年,海南樓市泡沫破裂,整個海南到處都是爛尾樓,大量銀行資金成為壞賬,民間資金被套牢。

香港日新月異,深圳飛黃騰達,而在寄予眾望的海南,卻戴上了爛尾樓之省的帽子。

這一耽誤,就是32年過去了。

我寫過一篇文章(海南省“現房銷售”來了!這或許中國地產“出師港派”的第一步!)

對海南省的房地產泡沫始末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跳轉看看。

在房地產泡沫的泥沼中掙扎了很久的海南,歷經幾屆管理班子痛定思痛的持續改革和治理,今天的海南島,才剛剛恢復元氣,走上正軌。

今天的海南省領導,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教訓,在自由港政策塵埃落定之時,公開表示要嚴格控制房地產,絕不成為房地產加工廠,堅決不走之前的老路。

從房地產泡沫中翻身的海南島,又一次迎來了國家對于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發展寄托,相關的政策和計劃也同步出臺:

2020年6月8號上午,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海南自貿港建設方案的細節,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海南自貿港的整體建設,全島封關,執行零關稅。

6月7日,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草案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三審。

2020年12月初次審議;2021年4月二次審議。

就在2021年6月10日,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

一切的信號都在表明:海南省全島進行封關運作的步伐又近了一步,效率得到空前提升。

這種30多年周期的一次重大的政策機遇,希望這一次,海南能夠把握住。

這篇文章,就基于對海南省30年一遇的政策機遇,全力加速封關運作,打造全新自由貿易港的時代重要趨勢為背景,對未來海南省封關以后,會對中國的經濟格局產生的影響和意義,進行有深度,有態度的分析和討論。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并且需要進行思考。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么大路貨,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夠帶來輕松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選擇大于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讀者通過文字選擇作者,作者也在通過文字選擇受眾。

一、全面封關以后的海南省,會帶來哪些變化?

封關運作的概念建立起來以后,對于封關以后的海南島,不管在經濟和貨幣環境,還是資產市場和貿易關系層面,都需要有一系列全新的認知和理解。

從自貿港本身的特征來說,海南在未來將要面對的是兩個市場:

一個是外部的國際市場;

一個是內部的國內市場。

這是兩個截然分明的市場體系,一系列的政策落地,包括導致的環境規則變化,都要在封關之后開始執行。

封關后,海南和國內相比,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海南將變成離岸市場。

1、封關后,全島執行征稅目錄管理制,在目錄之外的免征進口關稅。但是貨物由海南自貿港進入內地,則按照進口貨物征稅。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