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墨貿易總額( 北美自由貿易區)

时间:2024-06-03 20:51:00 编辑: 来源:

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之間建立更密切的能源合作,在充分尊重各自主權的前提下確定合作領域。

2)總統指示能源部長及國務卿與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一道,審查各自在石油、天然氣和電力跨邊境“總統許可”程序中的權限,提出必要的改革措施,使其各自的管理制度與跨邊境貿易相適應。

3)總統指示國務卿、商業部長和能源部長繼續支持美國能源公司在海外市場競爭,并利用我們在APEC、OECD、WTO、北美自由貿易區之類的多邊組織中的成員地位,以及我們的雙邊關系,實施一個由清晰、開放、透明的規則和程序構成的管理外國投資的制度;維護海外美國公司的利益;減少貿易和投資障礙。

全球主要自由貿易區有哪些?

全球主要自由貿易區

廣義的自由貿易區,通常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

限制,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如北美自由貿易區、美洲自由貿易區,歐盟、中

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

狹義的自由貿易區,是指一國國內,一個或多個消除了關稅和貿易配額、并且對經濟的行政干預較小的區域,往往是自由港的延伸。如巴拿馬的科隆自由貿易區、德國漢堡自由貿易區等。

北美自由貿易區

1992年8月12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國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

署。1994年1月1日,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宣布成立。三個會員國彼此必須遵守協定規定的原則和規則,如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及

程序上的透明化等來實現其宗旨,藉以消除貿易障礙。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家貨物可以互相流通并減免關稅,而貿易區以外的國家則仍然維持原關稅及壁壘。

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十多年來,美、加、墨三國由于取消貿易壁壘和開放市場,實現了經濟增長和生產力的提高,尤其是墨西哥的加入,使得NAFTA

成為十年來南北區域經濟合作的成功范例,國際間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能否通過自由貿易實現經濟的共同增長、邁向經濟一體化的疑問,基本得到消除。

北美自由貿易區目前已發展成為囊括了 4.2億人口和11.4萬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歐盟

歐洲聯盟(EU)是世界三大自由貿易區之一,其實質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巨大影響力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歐盟的誕生使歐洲的商品、勞務、人員、資本自由流通,使歐洲的經濟增長速度快速提高。

目前歐盟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隨著歐盟的擴大,歐盟的經濟實力將進一步加強,尤其重要的是,歐盟不僅因為新加入國家正處于經

濟起飛階段而擁有更大的市場規模與市場容量,而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的國家集團和商品與服務出口的國家集團,再加上歐盟相對寬容的對外技術交流與

發展合作政策,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

2010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16.106萬億美元,人均GDP32283美元。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2010年1月1日,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自貿區建成后,東盟和中國

的貿易占到世界貿易的13%,成為一個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達6萬億美元的巨大經濟體,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

的自貿區。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和東盟合作歷程中歷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雙方領導人加強睦鄰友好關系的良好愿望,也體現了中國和東盟之間不斷加強的經濟聯系,是中國與東盟關系發展中新的里程碑。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將創造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按人口算,這將是世界

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從經濟規模上看,將是僅次于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由中國和東盟10國共創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是發展中

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歐盟與墨西哥自由貿易區

1999年11月24日。歐盟與墨西哥正式簽署了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的協定。歐盟希望加強與墨西哥空貿合作的愿望始于1994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貿易自由調。為了與美國爭奪勢力范圍,1995年,當時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林提出了新的拉美政策。

1998年11月9日,歐盟與墨西哥就自由貿易問題開始了首輪談判。

歐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與墨西哥建立自由貿易區,與美、加爭奪墨西哥市場,扭轉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歐盟對墨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并通過墨西哥進入美國和

加拿大市場。歐盟-墨西哥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南北關系可通過多種形式來得到提升。

美洲自由貿易區

1994年,美國邁阿密西半球首腦會議提出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的設想,目的是于2005年初在西半球建立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年GDP總值達14萬億美元、擁有8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

樂觀判斷認為,FTAA成立后,將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與歐盟形成對峙之勢。目前,由于如巴西等拉美國家與美國在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談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談判進度受到遏制。作為替代模式,一些國家紛紛與美展開了多、雙邊自由貿易談判。

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

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位于巴拿馬運河大西洋入海口處,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同時也是僅次于中國香港的世界第二大自由貿易區。科隆自由貿易

區成立于1948年,與邁阿密共列為對中南美洲轉口中心,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轉口站,僅次于香港。2012年科隆自貿區的全年貿易總額達291.65億美

元。

巴拿馬是中國在拉美的重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總額在我國與拉美國家貿易中排第3位。同時,巴拿馬也是我國在拉美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我

國對巴拿馬的貿易主要是對科隆自由貿易區的,相當一部分出口商品經過自由區被轉到了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也有一部分進入南美洲。

世界三大經濟體系是什么?

世界三大經濟體系分別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和北美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目前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

2、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它在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4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

3、北美自由貿易區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國組成,三國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家貨物可以互相流通并減免關稅,而貿易區以外的國家則仍然維持原關稅及壁壘。

擴展資料

三大經濟體系成立的宗旨

1、保持組織區域經濟的增長和發展。

2、促進組織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

3、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

4、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