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糧貿易內蒙古有限公司倉儲部在哪(北糧南運的有利影響)

时间:2024-05-17 17:13:52 编辑: 来源:

公司擁有原料基地40.8萬畝,地處中國的馬鈴薯之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克山農場境內,農田水利噴灌等設施齊全,建立了國內唯一一個現代化馬鈴薯農機服務中心,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馬鈴薯播種機、收獲機、打秧機70余臺套;首次在國內實現了馬鈴薯種、管、收、儲全程機械化。 2005年黑龍江北大荒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當年投資、當年投產。公司高度重視同行業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先后與荷蘭、美國、挪威以及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廣泛的聯絡。2005年公司被選為中國淀粉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總經理王經海被選為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主任委員。

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馬鈴薯改良中心等10余所專業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為馬鈴薯產業的高產、高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大荒集團的企業性質是什么?

北大荒集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地處東北亞經濟區位中心,位于我國東北部小興安嶺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屬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轄區總面積5.54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50萬畝,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集團總公司設在哈爾濱市,下屬9個分公司,104個農牧場,1,136家工商運建服企業,18家科研開發機構,4所普通高等學校,3所成人高等學校,2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38所普通中學,140所小學,126家醫院,90個衛生防疫站,70個婦幼保健站,71座電視轉播臺,111個有線電視臺,1個日報社。集團總人口157.9 萬人,各業從業人員77.2萬人,其中農業42.2萬人,工業11.2 萬人,商飲服務業11.0萬人。

北大荒集團 的前身是黑龍江農墾系統,昔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創立于1947年。這里匯聚了五湖四海的人們,經過三代人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在昔日人跡罕少的亙古荒原上,建起了中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有農場群,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全國農業類最大的上市公司 年產糧食總量約占全國百分之五。

1998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組建北大荒農墾集團,并列入全國120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行列

北大荒集團有哪些分公司?

北大荒商貿集團,是黑龍江墾區專業從事商貿物流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團下屬公司有:

黑龍江農墾貿易集團公司

中油黑龍江農墾石油有限公司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

北大荒營銷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糧食物流有限公司

黑龍江北大荒糧食電子交易市場有限公司

黑龍江農墾北大荒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北大荒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北大荒文化創意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寧波北大荒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北大荒物流有限公司

中山北大荒物流有限公司

北大荒食品產業園有限公司

秦皇島北大荒物流有限公司

黑龍江農墾大荒能源有限公司

黑龍江北大荒糧油批發市場有限責任公司

黑龍江農墾北大荒商貿集團農機有限公司

黑龍江農墾石油化工銷售公司

全國有哪十家最大面粉廠?

面粉行業里面最大的應該是五得利面粉集團了,再有山東發達面粉集團發展也很迅速,已經有好多分廠了,但是往北京首都發貨都在在總廠發貨呢!放心

益海的發展速度也是很快的,中糧的產業也很大呢!河北金沙河,獻王,古船,洪豐,河套,中裕等等,這些面粉廠家規模都不錯呢

北糧南運的有利影響

北糧南運的有利影響

從“南糧北調”到“北糧南運”

在大連北良港,碼頭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噸玉米裝船,沿渤海、東海一路南下。這個總投資60億元的東北糧食物流“龍頭”,如今與200個港口庫、中轉庫、收納庫連線,成為“北糧南運”的主要通道之一。

在相隔千里之外的浙江舟山老塘山深水港,從北方過來的運糧船不絕于途,源源不斷地填補著浙江省每年100億公斤的糧食缺口。浙江省糧食局有關人士說,目前浙江是全國第二大糧食主銷省份,約有一半的糧食依靠省外調入,預計到2015年,全省70%的糧食將由舟山糧油物流基地承載或中轉。

農業部發展計劃司有關負責人說,我國傳統的三大糧食主產區,一是長江流域,二是黃淮海平原,三是東北地區。歷史上,中國糧食供應一直是“南糧北調”格局。

在中國古代,江浙、兩廣、兩湖一帶的糧食生產和供應,在全國舉足輕重。據記載,明朝京杭大運河從南向北運糧的漕船達9000多艘;清朝每年從南方征收北運的漕糧多達400萬石。農業部發展計劃司有關負責人說,近10年來,這一態勢發生了大逆轉。

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說,我國糧食生產地域重心發生了由南向北、由東向中的逐步轉移,“北糧南運”“中糧西運”的態勢日趨明顯。目前黃淮海地區保持著商品小麥的主體供給地位,東北地區已成為主要的粳稻、玉米等商品糧供應地,其中東北的糧食外調量占到全國的60%左右。

談及“北糧南運”的成因,農業部發展計劃司有關負責人認為有五大因素。其一,北方生產供給增強。這得益于北方農業綜合開發、商品糧基地建設以及水利設施的改善等因素。其二,南方市場需求增加。南方畜牧業、飼料工業發展,拉動了北方糧食南下。其三,消費結構升級。南方經濟增長拉動消費水平提高,對東北優質大米(粳稻)需求增加。其四,糧食種植區域變化。南方水稻面積減少,北方水稻地位越來越高。其五,人口向南方流動。東南沿海一帶匯集了大量農民工,其糧食消費增加了“北糧南運”量。

著名農業專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萬寶瑞評價說,目前我國出現“北糧南運”是地區資源優勢發揮和市場需求有機結合的結果。

糧食物流滯后制約“北糧南運”

吉林農業大學原校長孫立誠說,從2003年以來,我國糧食總產較為穩定,當前的糧食形勢處于產銷“緊平衡”的狀態。由于糧食產銷區位分布明顯,目前全國糧食每年總流量高達1.7億噸,其中跨省糧食流量約為7000萬噸。

糧食專家分析認為,隨著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北糧南運”為代表的糧食跨省調運數量日趨龐大,而制約“北糧南運”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在現有糧食物流體系的低效率和高成本。

大連保稅區巨集潤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給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北糧南運”主要靠鐵路和海運。他通常在內蒙古通遼當地收購玉米,經過減斤、過磅、裝編織袋后運到火車站,成本每噸約40元;火車運到大連港,每噸運費50多元;從火車站搬運到港口碼頭糧庫每噸需15元;玉米裝船費用每噸60多元;如果運到福建,海運費每噸在60元至80元。加上港口倉儲費、沿路玉米千分之二的損耗等各環節的費用,一噸玉米從東北經過大連口岸運至福建,運輸成本至少在250元,流通費用占銷售總成本的30%。

記者在北方產銷區走訪發現,目前糧食物流體系建設至少存在三大障礙:一是主產區糧庫的建設水平普遍滯后,許多糧食儲存在由葦席、竹片等器材制成的簡易露天糧囤里。二是散糧配套差,部分資源被閑置。三是鐵路運力緊張,水路潛力開發不足。劉金成說,長途運輸時如果趕上車皮緊張,企業就需要付出高額的“請車費”,一節車廂要5000元左右,等于一噸糧食增加80元成本。

吉林省糧食研究所副所長劉笑然等專家表示,糧食物流緊密連線著“北糧南運”的產區和銷區,應重點立足于現有資源的優化與整合,提高糧食流通能力。當務之急還要開發水運潛能,調整政策使之較鐵路運輸費用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引導糧食運輸企業通過“鐵海聯運”方式,打通東北地區-遼寧港口-東南沿海省市的“北糧南運”快速通道。

防止糧食“能源化”一哄而起影響“北糧南運”

幾年前,有關部門還在為陳化玉米的出路發愁;如今,當技術進步和國際能源供求變化為玉米找到了能源化出路——加工成燃料乙醇“養車”時,卻又開始為各地盲目上專案可能對糧食安全造成的影響而擔憂。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會長白美津近期在一次東北糧食物流會上說,近兩年來,以投資燃料乙醇專案為主,上馬玉米加工廠的熱潮席卷東北主產區。作為玉米大省的吉林,近來新建擴建大加工廠10多個,其加工能力將達1200萬噸至1500萬噸,而吉林全省的玉米總產大約是1800萬噸。據吉林省糧食部門估計,過兩三年將無玉米可調出。

山東省阜豐公司是全國影響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其負責人坦言,目前玉米價格上漲較快,在東北組織玉米貨源越來越困難。

大連商品交易所和國家糧油資訊中心聯合研究課題預測:在從2007年開始的兩個年度內,我國將由玉米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

實際上,由于能源化加工的推動,2006年以來,我國玉米價格持續上揚,并首次出現價格“倒掛”:玉米價格高于小麥,改寫了各類糧食品種的比價關系,對最近一輪糧油漲價產生了影響。為此,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2006年底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為名,違規建設生物燃料乙醇專案,并對各地玉米加工企業進行清理。

這是對糧食“養車熱”的一次“剎車”。

記者調查發現,東北產糧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方財政緊張,農民增收速度緩慢,地方 *** 和種糧農民對此十分焦急。適度發展玉米深加工,對調動東北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發展改革委工業司有關人士強調指出,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以及耕地和水資源減少趨勢的不可逆轉,決定著糧食安全始終是國家重大戰略問題。一哄而起、盲目建設,不僅不利于農業結構調整和玉米加工產業健康發展,還可能危及糧食安全,必須加以調控。

“北糧南運”何去何從

農業部發展計劃司有關負責人說,糧食流通格局的背后,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取向。“北糧南運”把糧食供應壓力從南方甩到北方,這需要一系列平衡的區域制度安排,如加大對北方糧食主產區的財政支援,同時提高對種糧農民補貼水平。

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糧食產業逐漸融入全球化經濟。一些專家提出,由于國內糧食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北糧南運”成本居高不下,我國糧食流通可考慮“北出(口)南進(口)”的策略,即北方玉米就近出口,南方適當進口廉價玉米。

萬寶瑞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分析認為,全球玉米貿易量為900億公斤左右,其中美國占50%。目前美國用玉米轉化燃料乙醇已超過出口量,未來幾年美國玉米出口量將大幅減少。正如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布朗教授所講:“全球8億部汽車發動機正與世界近20億貧困人口爭糧食。”隨著國際糧源減少和生物質能源的迅速發展,我國依靠進口保持糧食供求平衡的風險進一步增加,“南進”的策略將會落空。

萬寶瑞說,與玉米一樣,東北粳稻南運也難以替代。目前國際市場大米的貿易量每年在275億公斤左右,只相當于我國大米產量的15%左右。在大米的國際貿易量中,粳稻所占比例不到10%。這幾年東北每年調出的水稻在150億公斤以上,南方要通過國際市場替代東北調入的稻米,不僅總量難以滿足,而且品種結構也難以保障。

基于此,萬寶瑞認為,從國家整體利益和“三農”利益考慮,從國際糧食貿易發展趨勢考慮,實現我國糧食供求平衡始終要立足國內資源,國際市場只能作為我國年際間和品種間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