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核酸濃度網織紅細胞比率偏低(怎樣看懂體檢化驗單數據)

时间:2024-05-10 17:11:56 编辑: 来源:

維化

TBIL

總膽紅素

1.7~17.1微摩爾/升(0.1毫克~1.0毫克/分升)

升高,見于溶血、肝損害及膽道阻塞

DBIL

直接膽紅素

0~3.4微摩爾/升(0~0.2毫克/分升)

升高,見于肝損害及膽道阻塞

項目

名 稱

參 考 值

簡 要 意 義

SG

比重

1.002~1.030

升高見于心衰、高熱、脫水及急性腎炎等。降低見于過量飲水、慢性腎炎及尿崩癥等

pH

酸堿度

4.6~8.0

升高見于堿中毒等。降低見于酸中毒等

LEU

白細胞

陰性

陽性表示尿路感染

NIT

亞硝酸鹽

陰性

陽性表示尿路感染

PRO

蛋白

陰性

陽性表示腎炎、腎病綜合征及泌尿系感染等

GLU

陰性

陽性表示糖尿病及腎性糖尿

KET

酮體

陰性

陽性表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各種原因造成的嘔吐

UBG

尿膽原

陰性

陽性表示肝臟損害及溶血

BU

尿隱血

陰性

陽性提示血尿、血紅蛋白尿,見于腎炎、腎結核、腎結石、腎腫瘤、尿路損傷及溶血等

ERY

紅細胞

陰性

陽性提示血尿,見于腎炎、腎結核、腎結石、腎腫瘤及尿路損傷等

實驗名稱

標本

正常參考范圍

臨床意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血清(漿)

陰性

感染乙肝病毒,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

血清(漿)

陰性

保護性抗體,感染乙肝病毒康復后或注射疫苗后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血清(漿)

陰性

反映HBV的復制和判斷傳染性強弱,急性乙肝HbeAg短暫陽性,持續陽性提示轉為慢性。

乙型肝炎E抗體(HbeAb)

血清(漿)

陰性

出現于急性乙肝后期、慢性HBV感染時。

乙型肝炎核心抗體(HbcAb)

血清(漿)

陰性

出現于急性乙肝急性期,恢復后仍可持續陽性數年或更長時間。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

血清(漿)

陰性

陽性為丙肝病毒(HCV)感染。抗HCV陽性持續六個月以上預示轉為慢性丙肝的可能性較大。

戊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EV)

血清(漿)

陰性

陽性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

庚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GV)

血清(漿)

陰性

病人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G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病人病毒血癥可長期持續9年,HGV可通過輸血傳播。

抗雙鏈脫氧核糖核酸抗體(dsDNA)

血清(漿)

陰性

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有較高的特異性,但敏感度稍差,抗dsDNA抗體滴度的升降與SLE疾病的活動程度相關,因此可監測 SLE的病情變化。其他結締組織病患者,dsDNA亦可陽性。

肥達氏反應(Widal`s)

血清(漿)

TYO<1:80

TYH<1:160

PA<1:80

PB<1:80

PC<1:80

1.H及O效價均增高時可診斷為傷寒,O及A、B、C(其中之一項)效價達1:80以上時,可診斷為副傷寒甲或乙或丙,如效價隨 病情逐漸上升,診斷價值更大。

2.傷寒病人發病第一周后才出現肥達氏反應,第一周內陽性率為50%,第四周可達90%。

3.單H凝集價升高而O不高者,可能①曾接受過傷寒菌苗接種②患過傷寒③另外少數傷寒患者因O凝集價被Vi抗原影響不增高,僅H 凝集價高④其他沙門氏菌感染。

4.曾預防接種過傷寒混合疫苗,再感染傷寒時,H 與O 凝集價上升較快,但在疾病恢復時,凝集價并不太高,因為預防接種后體內產生的抗體,再感染時病情緩和。

5.過去曾接種過傷寒菌苗或患過傷寒近期又感染流感、布氏桿菌時,可產生高滴度的H 凝集素及較低的O 凝集素,此系回憶反應。

6.一般應取雙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復期)作對比,如呈四倍以上增長則價值更大,凝集素如明顯上升,是新近感染傷寒的指征。

可提取核抗原(ENA)自身抗體譜帶分析

血清(漿)

抗sm:陰性

抗rRNP:陰性

抗u1RNP:陰性

抗SSA:陰性

抗SSB:陰性

抗Jo-1:陰性

抗Scl-70:陰性

抗D`E:陰性

抗DM-53:陰性

抗RA-54:陰性

1.抗Sm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血清標記抗體,陽性可達30%左右。

2.抗核糖體抗體(rRNP):是SLE的又一血清標記抗體,陽率10%。

3.抗U1RNP抗體:在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中陽性率高達95%以上。在SLE中,該抗體陽性與雷諾氏現象有關。

4.抗SSA抗體:在干燥綜合征(SS)中陽性率為60%,也可見于其它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SLE (35%)、硬皮病、多肌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該抗體陽性也可引起亞急性皮膚狼瘡的皮損,與SLE的廣泛光過敏性皮炎也相 關,IgG類抗SSA抗體通過胎盤可引起新生兒狼瘡綜合征,個別因抗體與心臟的傳導系統相結合,可造成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

5.抗SSB抗體:是干燥綜合征的血清標記性抗體,陽性率達40%左右。

6.抗Jo-1抗體:是多發性肌炎(PM)和皮膚炎(DM)的血清標記性抗體,在PM中陽性率達25%。該抗體陽性患者常會出現 肌炎、肺部間質性病變及關節炎等癥狀,易被臨床誤診為慢性肺部感染或類風濕性關節炎。

7.抗Scl-70抗體:是全身性硬皮病(PSS)的血清標記性抗體,陽性率達43%。

8.抗D`E多肽抗體:僅見于MCTD患者中。

9.抗DM-53抗體:僅見于皮肌炎(DM)患者。

10.抗RA-54抗體:僅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陽性率14%。

免疫球蛋白G(IgG)

血清(漿)

6~16g/L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含量與年齡有一定關系,兒童偏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含量逐漸升高。

增高:見于IgG型多發性骨髓瘤、慢性肝病、慢性感染、結締組織病、過敏性紫癜、惡性淋巴瘤、牛皮癬、麻風病、瘧疾、腎炎。

減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腎病綜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丟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療。

免疫球蛋白A(IgA)

血清(漿)

0.76~3.9g/L

增高:肝臟疾病、結締組織疾病、IgA型多發性骨髓瘤、肺結核、急性腎炎等。

減低:免疫缺陷病、選擇性IgA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癥、腎病綜合征、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免疫球蛋白M(IgM)

血清(漿)

0.4~3.45g/L

增高:巨球蛋白血癥、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結締組織疾病、惡性腫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傷寒、梅毒、黑熱病、瘧疾、絲蟲病、支 原體肺炎、風疹等。

減低:免疫缺陷病、IgA、IgG 型的多發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丟失性胃病、網狀內皮細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癥。

補體C3(C3)

血清(漿)

0.5~1.5g/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皮肌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急性風濕病、潰瘍性結腸炎、組織損傷期及糖尿病等。

減低:急性和某些慢性腎小球腎炎,各種活動性自身免疫病如慢性肝病、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鏈球菌感染后腎炎等。

補體C4(C4)

血清(漿)

0.44~0.66g/L

增高:風濕熱急性期、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皮肌炎、心梗、Reiter綜合癥和各種類型的多關節炎。

減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SLE活動期、多發性硬化癥、類風濕性關節炎、IgA腎病、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早期等。

甲胎蛋白(AFP)

血清(漿)

陰性

原發性肝癌AFP量可高出正常數十倍至數萬倍,急慢性肝炎、重癥肝炎、肝硬變肝細胞再生,AFP亦可升高。

癌胚抗原(CEA)

血清(漿)

陰性

凡內胚層來源的惡性腫瘤如:結腸、直腸、食道、胃、肝和胰腺等的癌腫患者血清中均的CEA存在,并含量明顯高于非腫瘤患者。但對 消化道腫瘤無早期診斷或鑒別診斷價值,可作為癌腫術后有無復發的監控指標。

EB病毒衣殼抗原抗體(VCA-IgA)

血清(漿)

陰性

感染EB病毒后,患者血清均可出現抗VCA抗體,IgA類抗體對鼻咽癌有較高的特異性,但仍需結合臨床進行判斷。可用于早期篩查 鼻咽癌患者,判斷療效與預后。

冷凝集素測定(CAT)

血清(漿)

陰性

凝集價>1:64具有診斷意義,如在病程中,冷凝集素效價逐漸上升,則對診斷價值更大。支原體肺炎、肝硬化、多發性骨髓瘤 、瘧疾、惡性淋巴瘤等冷凝集素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冷凝集素效價升高可在傳染過程中出現,特別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和支原體所致 非典型性肺炎;慢性的冷凝集素升高常繼發于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雙份血清效價有四倍增高者亦有診斷意義。

白細胞B27抗原(HLA-B27)

全血(肝素抗凝)

陰性

正常人約有6.7%陽性,強直性脊柱炎(AS)病人陽性率可達93.67%,可作為該病的診斷指標。

結核抗體(TBAB)

血清(漿)

陰性

表示有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梅毒血漿反應素試驗(RPR)

血清(漿)

陰性

1己知病史或有梅毒體癥者,若本試驗陽性,即證實是梅毒病人,如初次試驗陰性者,可能反應素抗體尚未升高,可在2~4周后復查。

2病史不詳或無體征者,未治療的早期梅毒(Ⅰ、Ⅱ期),在感染后經數周血清學試驗仍陰性,反應素效價可急驟上升,一般可達1:4 ~1:256,如初次試驗效價在1:4以上,間隔2~4周應復查,如效價上升兩個滴度以上或兩次試驗都是高效價,可作為梅毒病的 證據;潛伏期梅毒除血清學試驗陽性外,可無任何梅毒體征,但隨時間推移,反應素效價可逐漸下降,早期潛伏梅毒素陽性率仍為95% ,晚期為72%,感染后30年未治療的晚期梅毒病人,有50%患者的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