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日水產品貿易收入(從農業,工業,服務業分析中美,中日的經貿關系)

时间:2024-05-03 00:53:33 编辑: 来源:

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2

中國與日本農業貿易的增長與結構變動

分析表明,(1)中國對日本的農產品出口增長迅速,主要得益于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的增長;對日本農產品出口增長的推動類型在加入WTO前后發生了變化,即在入世前一個時期,出口增長都屬于競爭力效應推動型,但入世以來的5年間,對日農產品出口的增長主要由競爭力效應與需求效應共同推動 (2)中國對日出口以水產品和園藝產品為主,在出口水產品中,對日出口以魚制品和甲殼軟體制品為主,:對日出口水果和肉類產品中,深加工產品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對日出口蔬菜以調理加工類、保鮮類和冷凍類為主,且冷凍蔬菜所占比重不斷上升;進口結構方面,我國從日本進口以水產品和雜項食品為主,且這兩類產品所占比重不斷提升; (3)我國對日本農產品價格貿易條件整體趨于惡化,但對日農產品出口數量指數都持續快速攀升,說明對日農產品出口利益的增加主要依靠數量擴張

對農業生產資料貿易增長與結構變動的分析表明,中、日兩國不僅在世界農資產品貿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三國之間互為重要的農資產品貿易伙伴:中日、:我國對日出口農資產品以農機、飼料和化肥為主,進口以農機產品為主:技術差距是造成上述貿易格局的重要原因

中美農業貿易關系中美農業經貿合作是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兩國都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農產品貿易大國

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中美農業經貿合作不斷擴大,特別是近些年來,在中美兩國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界及關心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發展的有識之士的推動下,中美兩國農業經貿合作關系不斷深化,農產品貿易總額快速增長,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日益緊密,中美農業經濟貿易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中美農產品貿易總額快速增長

據統計,2001年—2005年雙邊農產品貿易總額從41億美元,增加到100多億美元,增長近2

4倍,在此期間,中美農產品貿易在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中的比重,由4

5%提高到17

2%

二、中美農產品貿易的范圍不斷擴大

美國成為中國農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

2005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的數量又有增加

比如大豆的數量達到2659萬噸,棉花達到265萬噸

2005年1-10月美國的農產品對我國出口增加了28%,另外美國的臍橙、干果的幅度也有一定的增長

三、中美農業交流與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展,在動植物遺傳育種、水土資源保持與利用、森林資源和林木改良的合作項目得到有效的開展和實施

農業的科研與教育及農產品的加工、儲存、運輸,動植物疫病的防治,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都取得重要的進展,特別是我們在動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方面,動植物的檢疫方面的合作得到加強,所以兩國農業合作涵蓋的范圍不斷擴大,農業科技的交流取得積極地成果

四、中美農業經貿合作的機制日益完善

2004年中美商貿糧委會設立了副部長級的農業組,中美兩國農業部門建立了農業聯合委員會并設有專門的工作組負責具體業務的交流

兩國政府還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協議》等一系列農業和農產品貿易的相關協定

這些工作機制,對于促進中美農業經貿的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日工業貿易關系中日兩國貿易連續3年創新高

中國加入WTO使中日經濟互補性得到更好發揮

中日經濟互補性、兩國基本條件的不對稱性、從兩國經濟發展及解決各自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合作需求,是導致兩國經貿關系持續發展的根本因素,而這個根本因素又由于中國加入WTO而益發彰顯出來

中日經貿合作將會在雙邊、地區乃至全球三個層次上進一步發展和擴大

中日兩國都是“改革中國家”,今后中日經濟關系將在兩國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

預計在兩三年內,中日貿易將超過1000億美元,再過七八年中日貿易將超過日美貿易

與此同時,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將繼續增長,仍將保持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日本對華經貿關系發展速度可能超過歐美的一個基本原因在于中日在地理、文化和歷史上存在著密切關系,特別是9.11以后,在物流等方面的安全成本明顯加大,這將使日本開展對華合作的地緣優勢更加突出

在一般產業合作日趨深化的同時,兩國在人力資源開發、科技、金融、能源、環保、旅游、電子等領域的合作將格外受到重視

日本企業對華技術轉移將可能加強,這是因為日本的技術競爭力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2位

在地區層次上,能源、環保、金融成為東亞地區中中日合作的重要課題

同時,盡管東亞與美國的經濟聯系仍將重要,但東亞國家各自過于依賴美國經濟的局面將發生變化,加強地區內部的經貿合作是大勢所趨,中日作為東亞地區的兩個大國,將在共同推動東亞地區合作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與歐洲相比,東亞各國在發展階段等方面的差別性和多樣性曾被認為是走向區域合作的一個障礙,但是,歐洲統合是工業經濟的統合,而今后的亞洲統合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時代的統合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時代搞地區統合,多樣性很可能恰恰是個優勢

事實表明,在經濟互補性越好的國家間建立地區或雙邊合作機制,經濟上效果越好,政治上難度越大

這是因為建立地區或雙邊合作機制需要有相關國家的國內改革來配合

如日本要同其他國家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就不能保護其落后產業,特別是不能繼續保護農業,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在政治上難度極大

在全球層次上,中日兩國圍繞環保、能源、糧食、發展電子商務等全球性經濟課題加深合作將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對推進信息技術革命、對保護全球環境做出積極貢獻

總之,將中日經濟關系放到東亞地區乃至世界范圍來考慮,通過發展兩國合作共同推進東亞地區合作,促進全球性經濟課題的解決,不僅可能爭得“雙贏”,而且可能爭得“多贏”的效果

中美工業貿易關系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后,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貿關系在兩國關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并成為兩國新世紀發展雙邊關系的重要戰略基礎

布什政府上臺以后,把發展經貿關系作為對華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

中國政府及行業協會組織,正視國際貿易環境現狀,與美國工業界進行了廣泛接觸

中美經濟反差增強兩國合作動機

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度加深

正如奧運會一直在不同國家輪換舉辦一樣,當今中國不僅成了即將舉行的體育奧運會的承辦國,而且也成了當今世界經濟奧運會的最重要場地

其原因就在于唯有中國這樣一個基數極大的市場才有可能滿足在短期內分攤并收回研發等資本投入的要求

世界級企業爭相來到中國正表明當今世界最稀缺的東西不是資源,而是市場,過去爭奪資源的主要手段是靠戰爭,而如今爭奪市場的主要手段是靠競爭

正是在發達國家等世界各國企業紛紛到中國來一展身手的背景下,美國企業也不甘落后

從整體上說,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辦廠,美國的一些傳統產業轉向中國,恰恰起到促進整個美國產業結構調整、促使美國產業向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美國企業到中國生產,或許一時會在表面上導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減少,但由于美企到中國投資使中國增加從美國進口高附加價值的技術設備,這又會增加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03年中美兩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達到99

45億美元,占中美貿易總額的7

9%,其中我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占對美國出口總額的10

5%

多年來,中美兩國發展工業領域的合作和貿易對于促進兩國在經濟領域的互補合作關系,增加兩國人民間的友誼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紡織品服裝貿易即將進入貿易自由化的新時代,伴隨著以往被貿易保護主義扭曲的世界貿易體制的結束,帶給各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將是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更充分、更高品質的物質和文化享受

回顧人類經濟社會的歷史,不難發現,在世界統一市場條件下,任何一個傳統產業的結構性調整都不是孤立進行的

它總是同以更高科學生產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在發達國家的興起相伴而生的

中國紡織服裝業正在以提升質量、創新和快速反應能力為目標,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繼續積極發展與美國同行或相關產業間的廣泛合作

中日的服務業經貿關系服務業"產業空洞化" (Hollowing- Out)是指由于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 ,導致母國國內制造業部門的生產與就業大幅減少、競爭力下降、結構性失業增加等較嚴重經濟問題的一種經濟現象

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快速發展,龐大的國內市場吸引著全世界的制造業,其中對日本制造產業的分與分轉移極具吸引力,已引起日本各界的高度關注

在日本國內有不少人認為,日本制造業因為陸續向中國大陸與其它亞洲國家轉移,引起本國產業空洞化的現象,導致了諸如失業增加等社會問題

日本國內真的出現了"產業空洞化"現象嗎?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日本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正經歷著產業升級過程,所不同的是日本沒有發生"產業空洞化",仍然是世界上的制造業大國和制成品出口大國

通過世界銀行發布的《2000世界發展指標》,我們發現:1、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制造業占GDP比重有所下降,但明顯高于發達國家水平

在產出結構方面,日本在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從1980年的29%下降到1998年的24%;同期相比,美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則從22%下降到18%;1998年高收入國家這一比重為21%

這實際上與這一時期各國在進行產業調整相關

從1980年和1998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服務業增加值在各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是明顯上升的

日本在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從1980年的54%上升到1998年的61%;同期相比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也從21%上升到33%;美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則從64%上升到72%;高收入國家由59%上升為65%

2.中國已成為日本企業海外投資首選地

據日本貿易振興會對日本2567家企業進行的"為迎接21世紀日本企業海外直接投資戰略的現狀和前景"的調查顯示:2002年-2004年將增加海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占49

1%

日本經產省今年2月公布了一項關于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的調查報告

其結果顯示,平均每7家制造業企業中有1家在過去數年間向海外轉移生產,轉移的地區近80%在亞洲,其中40%的企業選擇了中國

調查同時表明,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中占80%的是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和加工業;另一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生產廠家,為在當地進行組裝加工的母公司或為相關客戶提供配套產品和散裝零部件

日本的研究開發部門向亞洲地區轉移的幾乎沒有

這說明,日本近年來向國外特別是向中國轉移生產和投資是正常的市場性行為,以便降低勞動成本和交易成本

近年來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這與其國內市場開放程度較低,生產成本過高有關

而日本制造業向境外轉移包括向中國轉移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國內的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