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藥材出口貿易研究的理論意義(中藥的發展前景?)

时间:2024-05-20 05:33:10 编辑: 来源:

一些發達國家,中藥正在走俏,這為中藥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同時,由于受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我國人均用藥水平低,僅為美國的1/40,藥品消費的空間是巨大的。

中藥產業是我國醫藥產業中獨具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中藥在我國使用已有五千年的歷史積累,擁有系統的中醫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現代科技手段開發中藥,與化學藥物和生物技術藥物相比,具有風險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顯著優勢,是參與藥品市場競爭、擴大出口和解決12億多人口用藥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國制藥業,特別是中成藥工業,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1999年,全國中藥工業總產值已達到384.56億元。目前,中藥產業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涌現了一批中藥骨干企業和市場龍頭品種,由于現代中藥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國家強大的產業政策導向,中藥產業已成為投資者選擇的熱門行業。中藥產業必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國外天然藥物領域競爭日益激烈。而有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我國中藥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并不理想。在中藥行業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中國加入WTO以后,更加嚴峻的挑戰、更加激烈的競爭會隨之而來,國外企業將搶灘中國市場,對中國企業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國外企業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國際植物藥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中藥產品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中藥占國際市場的份額和效益卻在下滑,1996年—1998年連續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場份額不足5%,而日韓兩國卻占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發達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他們在無傳統經驗和理論的情況下,依靠現代科技理論取得了產業化成功之路,并大舉向我國市場推進。

2、國外企業競相低價收購我國中藥材資源的情況愈演愈烈,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日益突出。與此同時,國外企業憑借其資本、技術、產品優勢,設置高門檻的技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給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設置屏障。

3、生物技術領域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加入WTO帶來的挑戰等,都對我國中藥產業構成了全方位威脅。不過機遇與挑戰并存,從積極意義上講,機遇帶來有利于發展的外部條件,而挑戰則是激勵發展的內在功力。

我國中藥產業化發展已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條件,蓄勢待發,中藥行業正蘊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

在談到中國中藥產業的現狀時,顧大偉說,改革開放20年,我國中藥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形成了一批有實力和有需求、實施高技術改造的中藥骨干企業;已有了一批可以產業化的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的高新技術;通過實施“中藥現代化產業行動計劃”、“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為中藥高技術產業化提供了一批可應用的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中藥產業化的科技支撐條件,擁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資投資環境。總之,中藥產業化發展已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毫不客氣地講,我國中藥產業正萌動著蓄勢待發的巨大能量,蘊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

我們不能否認,我國中藥產業家底較薄弱,相對落后,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業規模小,企業數量多、重復產品多,企業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產能力低)現象和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但主要問題是產業過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幾個關鍵問題急需解決。一是先進適用的制備工藝、高新技術和裝備,急需推廣應用。當今醫藥工業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正朝著制造過程自動化、系統集成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因此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內在質量和質量的穩定性。然而,作為需高度保證產品質量的中藥產業來說,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技術及其裝備卻嚴重滯后,與國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藥提取,精制工藝的科學性、先進性、嚴謹性距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工藝條件客觀化控制程度不高,制造技術及裝備缺乏集成化,仍有相當一批中藥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共性技術急需解決。因此,要積極地依靠官、產、學、研、金結合,研究或借鑒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實施對中藥制藥過程中各項單元制造技術與裝備的智能化組合應用,及其關鍵工藝參數的在線檢測連續采集和程序化、自動化控制。這是中藥產業走向高技術產業化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果能將上述過程的關鍵環節進行控制和優化,并開發出高質量的控制成套裝置和技術平臺,按日前1/3的中藥企業需要改造的話,僅此一項就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二是我國可集約化、規范化生產的高技術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亟待提高,可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急需發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藥特點,并為國際社會所認可的質量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急需建立,中藥產業化創新體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這些關鍵問題能得到解決,中藥產業的市場份額必將大大提高。

在扶持壯大中藥現代化產業方面,國家計委有著明確的發展思路,也采取了不少舉措來支持中藥發展

顧大偉介紹說,計委在扶持壯大我國中藥現代化產業方面的整體發展思路是:以療效優勢突出、市場需求量大的現代中藥高技術產品為龍頭,以實力強規模大的企業為主體,組織產、學、研、金相結合的隊伍,依靠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在政府的扶持指導下,通過實施對中藥產業全過程關鍵環節的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全面提高中藥產品的高技術含量,形成中藥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快速提高中藥產品在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使中藥產業發展成為以高技術密集型企業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為基礎、具有強大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大型現代產業,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國家計委決定采用“專項扶持”的形式貫徹這一戰略。通過現代中藥示范工程建設提升我國中藥工業的整體水平,促進中藥產業的結構調整,開辟新的產業領域,通過強化現代中藥產業的基礎支撐條件,為實現跨躍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培養一批單品上規模的中藥企業,如在抗癌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哈藥慈航等制藥企業。特別是加速高技術中藥產業化發展,示范應用先進的提取、分離、制劑及生產過程系統控制技術,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藥骨干企業在生產工藝和裝備水平上全面實現技術提升,建立對全行業進行技術輻射的示范工程和產業化基地,促進“大企業、大品種、大市場”戰略的實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現代化產品的產業化,使我國中藥在中國加入WTO后具有強勁的競爭力。

現代中藥產業化專項扶持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藥產業(主要指中藥種植農業和中藥工業)規模到2005年達到年產值800億—1000億元,年均遞增16%以上;中藥產品年出口額達到100—120億元,占中藥工業產值的10%以上,年均遞增20%;年實現利稅150億元,年均遞增10%,其中利潤50億元,年均遞增10%;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占中藥工業總值的比重達30%,技術進步對中藥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5%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中藥工業重點依托企業50個,產值占全行業70%,大型企業集團重點產品200個,其中年產值超5億元的30個,超1億元以上的100個,約占中藥產品產值的30%,使中藥產業成為名符其實的支柱產業。

什么是中藥現代化?

指的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吸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發展中醫藥,找到合適的方法使中醫與西醫進行有機地結合。

中醫藥現代化包括以下含義:

1、保持中醫藥理論和臨床應用的特征、特色和優勢,體現繼承、移植、創新相結合的思想,實現對傳統的超越;

2、進行現代語言的表述和現代科學的闡述,具有時代特征;

3、具有現代科學品格,形成中醫理論和臨床診療體系的開放系統,實現多學科兼容,在確定自我主體的前提下,進行宏觀和微觀、傳統與現代的滲透與互補,以科學技術為依托,吸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發展中醫藥。

中醫藥現代化的看法,歸納起來,有三種觀點:

一是要用西醫西化中醫,即中醫西醫化;

二是保持中醫藥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

三是保持傳統優勢和特色,中西醫相互學習,優勢互補,按各自的思維方式,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尋求自己發展的道路。

中醫學發展的基本法律保障是什么

展的醫學科學,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中醫藥事業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提出,要堅持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為進一步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長期以來,中醫藥和西醫藥互相補充、協調發展,共同擔負著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的任務,這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特別是隨著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優勢。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對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和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我國中醫藥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中醫藥特色優勢逐漸淡化,服務領域趨于萎縮;老中醫藥專家很多學術思想和經驗得不到傳承,一些特色診療技術、方法瀕臨失傳,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不足;中醫中藥發展不協調,野生中藥資源破壞嚴重;中醫藥發展基礎條件差,人才匱乏。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強中醫藥工作,開創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新局面。

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作為中醫藥工作的出發點。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動繼承與創新,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務。

(二)基本原則。堅持中西醫并重,把中醫藥與西醫藥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既要保持特色優勢又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堅持中醫與西醫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堅持統籌兼顧,推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堅持發揮政府扶持作用,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三、發展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

(一)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區域衛生規劃中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醫療機構(包括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療機構)。大力加強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科室建設,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在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積極推廣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通過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大公立中醫醫院的改造建設力度,有條件的縣以上綜合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配備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基本中醫診療設備和必備中藥,基本實現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加強中醫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研究制訂中醫診療常規、出入院標準、用藥指南、臨床診療路徑、醫療服務質量評價標準等技術標準和規范,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