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文化服務貿易發展現狀文獻綜述(“論某某企業市場營銷的現狀與對策”論文)

时间:2024-05-27 13:41:01 编辑: 来源:

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建議。建議既有宏觀服務貿易戰略、政府作用方面的,更有微觀企業創新方面的;不僅涉及要素培育、要素形成機制、要素市場完善,涉及服務需求結構升級和服務產品品牌建立,也涉及組建大型服務企業集團,形成行業協會、自律工會,推進城市化建設,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加強國際協調等,這些都對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政策制定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然而,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測度多集中在整體競爭力方面,盡管有些研究者也對旅游、運輸等中國傳統的服務貿易部門競爭力進行了單獨測定,對浙江、上海和北京等省市的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了單獨測定,但對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和深圳、廣州等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地市及服務貿易發展滯后地市競爭力的單獨研究還沒有開展,對這些部門和地市如何提高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針對性對策更是少見,未來還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并采用更加優良的指標(如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來測度中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蔡茂森,譚榮.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02).

[2]程大中.中國服務貿易顯示性比較優勢與‘入世’承諾減讓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3 ,(07).

[3]程大中.中國服務貿易顯性比較優勢的定量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3,(08).

[4]鄧世榮.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4,(03).

[5]董小麟,董苑玫.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及服務業結構缺陷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6,(06).

[6]董小麟,龐小霞.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6,(02).

[7]范純增,于光.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發展研究——兼論上海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發展戰略[J].國際貿易問題,2005,(02).

[8]郭海虹.競爭優勢理論對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啟示[J].國際經貿探索,2005,(02).

[9]黃鵬.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入世后的發展前景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3,(01).

[10]賀衛,伍星.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02).

[11]康承東.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1,(11).

[12]李懷政.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現狀與國家競爭優勢戰略[J].國際貿易問題,2003,(02).

[13]李懷政.中國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12 ).

[14]李伍榮,余慧.服務業產業內貿易與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初探[J].現代財經 ,2005,(11).

[15]李曉鐘,張小蒂.我國對外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2004,(07).

[16]黎潔,趙西萍.論國際旅游競爭力[J].商業經濟與管理,1999,(04.)

[17]盧映西.政府行為與轉軌國家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培育[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02).

[18]卿前龍,孔云龍.80年代以來中國服務出口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經貿探索,2003,(05).

[19]沈明其.我國服務貿易開放的國際比較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4,(09).

[20]宋瑛.競爭優勢理論及其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啟示[J].國際貿易問題,2005,(01).

[21]孫江明,蘇琴.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6,(04).

[22]譚小芬.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經濟評論,2003,(02).

[23]田華,張偉.中國金融業國際競爭力[J].經濟縱橫,2003,(11).

[24]萬紅先.入世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變動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05).

[25]王慶穎.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5,(01).

[26]王紹媛.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基于進出口數據的指標分析[J].世界經濟 與政治論壇,2005,(01).

[27]王小平.服務業競爭力[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28]王小平.中國服務貿易的特征與競爭力分析[J].財貿經濟,2004,(08).

[29]王雪,馬倩.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與對策研究[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6,(04).

[30]王粵.服務貿易——自由化與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1]伍再華.基于競爭力視角下的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研究[J].經濟與管理,2006,(11).

[32]徐曉玲.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5,(07).

[33]楊亞梅.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探討[J].現代經濟探討,2005,(09).

[34]楊穎.試析我國服務貿易業國際競爭力[J].亞太經濟,2001,(03).

[35]殷鳳.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7,(01).

[36]張南.從服務產品特征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J].國際經濟合作,1996,(04).

[37]張向麗.中國教育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的對策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03,(03 ).

[38]張巖.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理論分析與對策[J].求索,2004,(03).

[39]張蘊如.中國服務業的開放度與競爭力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02,(04).

[40]趙書華,李輝.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定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5,(01).

[41]趙書華,宋征.北京市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6,(02).

[42]鄭吉昌,夏晴.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相關因素探討[J].國際貿易問題,2004,(12).

[43]鄭吉昌,夏晴.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與政策措施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05).

[44]周懷峰.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經濟縱橫,2005,(03

我國貿易保護理論發展的現狀

論我國貿易保護網的構建

摘 要:貿易保護是各國貿易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加入WTO后,中國以高關稅和嚴格的數量限制等構成的傳統貿易保護體系逐漸崩潰。本文基于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實踐闡釋了中國構建貿易保護網的必然性,并指出符合我國國情和WTO規則、完善且強大的貿易保護網框架應由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延伸保護組成。

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保護;自由貿易;貿易壁壘

一、中國構建貿易保護網的必然性

(一)基于國際貿易理論角度的必然性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基本上分為兩大主線,即貿易保護理論和自由貿易理論。事實上,“盡管經濟學理論中長期存在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之爭,但自由貿易理論哪怕在觀念上也沒走向絕對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護”[1]。

1.貿易保護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存在一致性。縱觀整個貿易保護理論體系,無一不提倡積極主動地參與對外貿易,在這一點上,貿易保護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是一致的。例如,重商主義是貿易保護理論的早期學說,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托馬斯·孟在《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一書中寫道:“對外貿易是增加我們的財富和現金的通常手段。” [2] 他主張積極主動地追求外貿順差。德國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著名的“保護幼稚產業論”中提出,本國的弱小產業應當得到保護,一旦這種弱小產業在政策保護下成長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時,國家應立即放棄保護政策,擴大對外貿易開放程度,以利于國內資源的有效配制和產業競爭力的增強。

總之,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理論都提倡積極主動的參與對外貿易,這也為通過進行適當的貿易保護政策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論上和邏輯上的支持。

2.貿易保護理論的現實性及指導性。通過比較分析,我們認為貿易保護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自由貿易理論的不現實假定,更切合現今的國際貿易實踐,尤其為我國實行必要的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

(1)李斯特的保護幼稚產業論認為各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該采取不同的對外貿易政策。在工業化的初中期階段,實施貿易保護可以迅速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但在民族工業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時,必須果斷地放棄保護。這實際上是對自由貿易理論實施條件的補充。我國有許多工業正處于新興或起步階段,對這些工業實施適當的保護是必須也是必要的。

(2)阿根廷經濟學家拉烏爾·普雷維什曾從發展中國家立場出發,提出“中心外圍論”。該理論把世界經濟體系分為:由發達國家組成的工業國中心地帶以及由不發達國家組成的初級產品外圍地帶,外圍地帶始終圍繞中心地帶的意志發展。由于技術進步的利益不能在所有國家平均分配,以及制成品市場被中心地帶國家所壟斷,外圍地帶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外圍國保護工業的后果不過是矯正其初級產品與工業品收入需求的彈性差異,不會阻礙國際貿易進步;外圍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因進口結構的變化,保護措施也應發生變化,但仍不宜對中心國家工業品的輸入全部放開。這既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貿易各國都可從貿易中對等獲益的修正,也對發展中國家實行貿易保護有重要指導意義。

隨著我國加入WT0,使用關稅、配額等手段來改善我國貿易條件的空間將越來越小,我國貿易條件特別是制成品貿易條件確實處于不斷惡化的趨勢。貿易條件的變化對經濟成果的蠶食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因此,應盡快采取相應的貿易保護措施以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維持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

(3)凱恩斯主義認為,凈出口屬于總需求的一部分,可以刺激國民經濟的發展,而進口則會收縮國民經濟。一國外貿順差或逆差對于該國的經濟盛衰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凱恩斯主義提倡國家干預國際貿易,大力推動出口,抑制進口,保持外貿順差,并將貿易順差與就業理論聯系在一起,主張采用包括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對外經濟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宏觀經濟管理和調節措施為主要干預手段,以增加有效需求,擴大就業。這一理論為我國實施必要的貿易保護措施以促進和保持外貿順差,對貿易部門實施宏觀調控以增加內需,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3]。

另外,當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失業和經濟衰退就必然會導致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凱恩斯主義貿易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各國總處于貿易平衡狀態的修正,也對發展中國家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危機,為保證國際貿易穩定發展進行必要的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指導。

(4)由戈登、約翰遜等人提出的最優干預政策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特點是存在大量的市場缺陷,其中主要是扭曲的部門間工資差別、買方壟斷等,同時還存在非經濟偏好(即發展新興工業),而所有這些市場缺陷都意味著國家必須干預經濟。因此最優干預政策理論認為,當市場扭曲是由國外而非由國內因素所引起,當經濟目標屬于對外部門時,采取最優干預的保護貿易形式是最優選擇。這一理論切合發展中國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