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對外貿易理論概論(談談中國對外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时间:2024-06-02 14:03:22 编辑: 来源:

、改進高科技貿易的管理、支援貿易收支調整、以及緩解保護主義帶來的壓力。根據另一種更廣義的定義,“管理貿易是指不在競爭條件下、不按邊際成本定價的貿易”。[17]這一定義把管理貿易的原因擴充套件到 *** 政策之外所有導致貿易偏離市場機制的因素,包括行業、企業控制和管理貿易的行為。克勞斯(L. Krause)指出,新自由主義關于貿易商品及服務在競爭性市場按照邊際成本定價、比較優勢決定于比較成本、以及自由和無限制地貿易使各國及世界福利最大化的論點是理想化了的理論,現實中大部分國際貿易并不屬于這種型別。大多數的商品和服務生產的平均成本是遞減的[即存在規模經濟],以這時的邊際成本定價是不可能的。定價其實是企業的一種戰略決策,為占領市場份額的進取性定價和為保護利潤水平的保守性定價是不相同的,因此一個國家在某種產品上成為出口者還是進口者與企業的選擇有很大關系,當然企業的選擇本身也要受到 *** 政策的影響。所以,比較優勢可以由企業經營和 *** 鼓勵來創造,而不是由要素的可獲得性來支配的。

我國銀行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銀行的地位作用你要說是中央銀行還是商業銀行?地位:信貸中心、轉賬結算中心和現金出納中心,是資金活動的中樞神經,是國家巨集觀調控的關鍵部門是整個經濟活動的總樞紐…

作用:為經濟建設籌集個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能掌握和反映社會經濟活動資訊,為企業和國家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論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

加工貿易在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不斷壯大,自1996年以來,加工貿易在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中一直占據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貿易涉及到我國絕大部分產業,在拉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推動國內配套產業發展、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利用內外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加工貿易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造成我國外貿依存度過高,沖擊了國內相關原料工業的發展,加劇了國際間貿易摩擦和加工貿易帶來的走私問題等都給國民經濟帶來了負面影響。本文分析了我國加工貿易的現狀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加工貿易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從 *** 角度探討了推進我國加工貿易盡快轉型升級的方向。

一、加工貿易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國際分工不斷發展,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大幅度增加,生產國際化日益擴大,加工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方式。

從廣義上講,加工貿易是外國的企業(通常是工業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以投資方式把某些生產能力轉移到東道國或者利用東道國已有的生產能力為自己加工裝配產品,然后運出東道國境外銷售。這種跨越國界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成為加工貿易的顯著特征。加工貿易同國際投資及國際貿易緊密相連,體現了商品和資本交換的國際化。

從狹義上講,加工貿易是部分國家對來料或進料加工采用海關保稅監管的貿易。由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存在較多的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為了擴大對外貿易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采取了對來料或進料方式進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由海關實行保稅監管的辦法。狹義的加工貿易是一種比較新的現象,其特點是出口產品中所含有的進口成分比較高,出口國主要投入勞動力對進口零件進行組裝。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中國的外貿事業長足發展,成績顯著,外貿增長迅速,外貿增長率領先于國民經濟增長率,按出口貿易額計算,已排到世界第11位,這和加工貿易在我國的蓬勃發展是分不開的。日益壯大的加工貿易已經在我過的國民經濟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加工貿易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加工貿易在中國20多年的發展,與改革開放程序密切相關,是外貿進出口、利用外資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20世紀70年代末至1986年。在改革開放中率先產生的“三來一補”(即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的貿易方式,是加工貿易的雛形。1980年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兩者合計僅占4.4%,在整個對外貿易中比重有限。到1986年,進料加工的貿易方式開始嶄露頭角,與“三來一補”一起作為利用外資和擴大出口的方式之一,二者占全國進出口額的15%,已經占據一席之地。

第二階段:自1987年至1995年。1987年黨的十三大以后,以鼓勵“進料加工復出口”為主要內容,以海關進口料件保稅監管為政策核心,發展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市場“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貿易方式在二十世紀80年代后期取得了成功。此后,加工貿易——作為這一貿易方式概括性很強的詞匯,于20世紀90年代初應運而生并沿用至今。

第三階段:自1996年至今。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征是,鞏固和發展加工貿易取得了巨大成果。加工貿易不僅在吸收外商投資、擴大出口、增加就業和稅收方面,而且在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促進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技術進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與合作中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加工貿易在我國工業化程序中起到了“買粉絲”的作用。2002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48.7%,仍然是最大的貿易方式。其中,加工貿易出口占出口總額的45.3%,加工貿易進口占進口總額的41.4%。同時加工貿易出口額比進口額高出近580億美元。這說明加工貿易在使用國內原材料、帶動國內產業升級,增加出口值方面發生了顯著而積極的變化。此外,在加工貿易中,進料加工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達73%。

為什么俄羅斯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的地位不突出

答:俄羅斯地大物博,自然資源的自給程度很高;俄羅斯有一個完整的國民經濟部門體系和深厚的國內市場。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的經濟成分是

一、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二、所謂公有制經濟,是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經濟:從范圍上講,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三、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中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在持續高速發展。”怎樣翻譯?謝謝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and the national e買粉絲nomy are 買粉絲ntinuing to develop high speed.

對外貿易對一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何作用?

一、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國際貿易已成為一國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一國國民經濟整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1)對外貿易,是一國的對外商品交換。

(2)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各國發展對外關系的紐帶和手段。

具體講,對外貿易的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互通有無,調劑余缺。

第二,節約社會勞動,增加生產總量。

第三,可以阻止利潤率下降趨勢。

第四,是發展對外關系的紐帶和手段。

對外貿易是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在一定情況下,對外貿易也可以成為各國進行政治斗爭的重要手段。

三、西方關于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的理論

(一)“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學說

(二)對外貿易重要性漸減規律

(三)對外貿易乘數原理

——對外貿易乘數=國民收入增量/1-C+邊際進口傾向

——邊際進口傾向=進口增量/國民收入增量。

邊際進口傾向越小(意即在既定條件下,進口少,出口多,),乘數越大,即出口同增加投資一樣,可使一國國民收入倍增。

國際貿易概論

1各國在編制統計時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國采取的是( C )體系。

A、總貿易 B、專門貿易 C、對外貿易 D、國際貿易

2.以貨物通過國境為標準統計的進出口標準,稱為( A)。

A、有形貿易 B、無形貿易 C、總貿易體系 D、出口貿易

3.某年世界出口貿易額為3.2萬億美元,進口貿易額為3.3萬億美元,該年國際貿易額為( A )

A.6.5萬億美元 B.0.1萬億美元 C.3.2萬億美元 D.3.3萬億美元

4.當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總額超過進口總額時,稱為(B )。

A、貿易逆差 B、貿易順差 C、貿易失衡 D、貿易平衡

5.國際貿易的產生必須具備如下條件(A )。

A、國家社會分工的產生和剩余產品的出現

B、商人的出現和國家的形成

C、剩余產品的出現和國家的形成

D、商品生產的擴大與商人的出現。

6.美國從別國購進原料,加工成成品再賣出去,這種分工是( A)

A、垂直型 B、混合型 C、水平型 D、單一經濟型

工業發達國家從發展中國家進口原料而向其出口工業制成品的情況依然存在,垂直型的國際分工仍然是工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一種重要的分工形式。

7.國際分工一國際貿易理論的創始者是(A )。

A、亞當·斯密 B、大衛·李嘉圖 C、俄林 D、羅伯特遜

8.一國擁有的勞動力充裕,故它應專門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對外進行交換,這種說法來自( C )。

A、李嘉圖比較成本說 B、亞當·斯密絕對成本說

C、赫克歇爾·俄林要素比例說 D、凱固斯貿易差額說

9.A國生產手表需6個勞動日,生產自行車需9個勞動日,B國生產手表需12個勞動日,生產自行車需10個勞動日,根據比較成本說(C )。

A、A國生產和出口手表、自行車

B、B國進口手表,進口自行車

C、A國生產出口手表,B國生產出口自行車

D、A國生產出口自行車,B國生產出口手表

10.按“兩優取重,兩劣取輕”原則進行分工的思想是(B )提出的。

A、亞當·斯密 B、大衛·李嘉圖 C、俄林 D、托馬斯·孟

11.在比較優勢理論中,兩種參與貿易商品的國際比價(D )

A.在兩國貿易前的兩種商品的國內比價之上

B.在兩國貿易前的兩種商品的國內比價之下

C.在兩國貿易前的兩種商品的國內比價之間

D.等于兩國貿易前的兩種商品的國內比價之一

12.根據H-O定理,國與國之間進行分工和貿易后,各國間的生產要素價格比率( )???

A. 逐漸增大 B. 趨向一致 C. 保持不變 D. 呈不規則變化

13. 戰后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中,(B )提出了產品周期論。

A.林德 B.弗農 C.基辛: D.克魯格曼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