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對外貿易趨勢有哪些(我國對外貿易分為哪些方面?)

时间:2024-06-01 14:10:19 编辑: 来源:

教訓

五、關注中國經濟安全

1.金融安全面臨考驗

2.外資安全不可忽視

3.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對策

第九章 利弊權衡: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一、經濟全球化:是福是禍大爭論

1.樂觀主義者:經濟全球化是機會

2.悲觀主義者:經濟全球化是陷阱

3.經濟全球化:“一柄雙刃劍”

二、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之源

1.空穴來風:來自發達國家的抱怨

2.發達國家:受益最大,沖擊最小

三、發展中國家能否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

1.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久論不衰的話題

2.發展中國家也能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

3.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

4.積極、理智地應對經濟全球化

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

1.比較優勢戰略

2.后發優勢戰略

3.技術創新戰略

4.可持續發展戰略

5.漸進式金融開放戰略

6.加強國際經濟協調與合作戰略

五、透視反全球化現象

1.反全球化運動:主流下的不平之音

2.反全球化的特點

3.正確看待反全球化現象

第十章 經濟全球化的協調機制

一、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世界銀行

3.世界貿易組織

二、不同類型的經濟協調機制

1.市場調節與國家調控機制

2.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機制

3.國際經濟組織的協調功能

三、國際經濟協調機制的發展趨勢

1.市場機制及其協調作用

2.政府干預的手段越來越成熟

3.國際經濟組織調節職能的加強

第十一章 積極挑戰經濟全球化

一、入世: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回應戰略

1.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離不開全球化

2.全球經濟一體化需要中國的積極參與

3.入世:“借雞生蛋”,打造國際競爭力

二、經濟全球化下的經濟結構調整戰略

1.經濟結構調整的一般趨勢及原因

2.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理論與實踐

三、經濟全球化下的對外經濟發展戰略

1.繼續擴大開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2.打造自主知識產權,增強國際競爭實力

3.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一體化進程

四、經濟全球化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1.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2.轉變政府職能,為加快市場化改革創造條件

3.中國市場化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是關鍵

4.發揮民營經濟半邊天作用,不斷促進經濟繁榮

《世界開放報告2022》發布,我國呈現了哪些趨勢?

《世界開放報告2022》發布,我國呈現了上升的趨勢。

一、《世界開放報告2022》發布

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發布了《世界開放報告2022》,并且國際研討會也在日前舉行。

報告顯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開放指數由2012年的0.7107上升到2020年的0.7507,上升5.6%,由第47名上升到第39名。

二、我國的開放呈現了上升的趨勢

我國的開放呈現了上升的趨勢,表現為:第一,持續穩定地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中國的商品貿易總量和服務貿易總量都位居全球首位。目前,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訂的自貿協定19項。

第二,雙邊合作的水平不斷提高。從2017年開始,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已連續5年保持世界第二,對外投資合作持續增長,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已超過40,000家,分別來自世界189個國家和地區。

第三,建立新型的開放經濟制度。中國《外商投資法》2020年開始施行。

到2021年,中國建立了21個自貿區,并在海南自貿區內推行“負面清單”,實現了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第四,中國對外開放,促進全球經濟開放,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就生產鏈中端和中間產品而言,中國品類齊全且規模巨大的制造鏈依然不可替代。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積極推動全球開放,以諸如進口博覽會等國際展會、“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等務實舉措推動全球開放。

當代國際貿易特點及發展趨勢(要求具體實例)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新特點及發展趨勢

一、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服務業(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即發生國際收支行為的服務業經營活動,如國際間運輸、保險、金融、旅游、技術等勞務的有償提供和接受。國際服務貿易是本世紀70年代以來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國際商品活動領域而迅猛發展的。隨著《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簽訂并生效,國際服務貿易日益得到各國的重視,已成為世界經貿競爭的又一熱點。據世界貿易組織1997年12月發表的1997年世界貿易年度報告顯示,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速,1996年增長5%,1997年預計增至7%,總額將達2.7萬億美元。縱觀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呈現如下趨勢:

1、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加大。服務貿易的發展是產業進步的標志。二戰以后的半個多世紀當中,特別是70年代以來,由于國際分工的深化,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科技革命加劇以及跨國公司的崛起,促使國際服務貿易以高于貨物貿易增長的速度迅速發展。1970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只有710億美元,而到1980年則猛增至3830億美元,10年間增長5倍多。1980年以后,國際服務貿易依然保持著迅猛增長的勢頭,年平均增長率約為5%,是同期國際貨物貿易年平均增長率2.5%的兩部。到1993年,世界服務貿易額達到1.03萬億美元,在全球貿易總額中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人們預計,隨著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協議的實施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正式運行,各國將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服務貿易也會隨之進一步發展,到本世紀末將會占全球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

2、國際服務貿易的領域不斷擴大。目前,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范圍包括:(1)國際運輸(海運、空運和陸運);(2)國際旅游;(3)國際金融服務(包括保險);(4)國際信息處理和傳遞軟件資料服務;(5)國際買粉絲服務(包括會計、律師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勞務輸出;(7)國際電訊服務;(8)廣告、設計、會計管理等項目服務;(9)國際租賃服務;(10)商品的維修、保養、技術指導等售后服務;(11)國際視聽服務(12)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服務;(13)商業批發與零售服務;(14)知識產權(工業產權和版權)服務;(15)國際投資服務;(16)其他官方國際服務等。

3、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不平衡。首先,工業化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有絕對優勢。一般說來,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是國際服務貿易的順差國。據統計資料顯示,1986年工業化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例為78.6%,其中運輸、投資凈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項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業化國家占了15位,美國則以出口額2,026億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業發展不平衡。隨著服務貿易業全球市場的迅速擴展,在服務業的行業區別越分越細的同時,行業發展速度則高低不同。傳統的全球運輸服務業仍在增長,但增速已趨緩,年增長率僅為2%;旅游業則增長了6%,而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及專利等的增長率則達到了7%。再次,新興發展中國家發展勢頭良好。就總體而言,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領域處于明顯的劣勢,除了旅游業和勞務匯回款等個別項目(即基于勞務輸出之上的項目)之外,它們在服務貿易上幾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迅速崛起,其國際服務貿易也得到了迅猛發展。1996年亞洲各國和拉美地區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率都達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歐各國。新加坡、韓國、中國、泰國和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均跨入了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國際服務貿易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由于國際服務貿易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的迅速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力度,并加強了對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研究。特別是自1986年國際服務貿易成為“烏拉圭回合”新議題以來,國際服務貿易和國內服務業的發展更成為政府、工商界和學術屆關注的熱點。許多發達國家政府撥款資助學術屆和智囊機構對這一領域進行專項研究,分析國際服務貿易的經濟學涵義、現實發展狀況、爭奪世界市場的策略以及各種可能的政策行為等。而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對開放金融、保險、運輸及商業銷售等市場仍持謹慎的保護主義態度,另一方面也開始重視這一領域的研究,力圖在這一新的國際經貿領域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進入和開放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實踐中處于主動地位。 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這種歷史演變的進程,從而導致世界貿易結構和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具體說來,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世界產業結構升級的驅動。按照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增長階段論,隨著國家經濟能力的增長,該國的產業結構將依次提升,逐步由農業經濟過渡到工業經濟,再由工業經濟發展到服務經濟。本世紀60年代初,主要西方國家都已完成了本國的工業化進程,開始步入后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即國內經濟重心向服務業偏移。由各國經濟能力增長所帶動的產業升級使得世界產業結構發生大規模的調整。在這一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經濟結構不平衡,導致了對國際服務的更大規模的需求,使全球服務性產業的貿易總額有了高速增長的潛力。

2、國際貨物貿易和國際投資增長的帶動。戰后半個多世紀以來,國際貨物貿易流量不斷擴大,以世界貨物貿易出口總值為例,1950年總計為611億美元,1990年達33949億美元,40年時間增長了近56倍,遠遠超過了同期世界工業生產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在貨物貿易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同貨物進出口直接關聯的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如國際運輸服務、國際貨物保險、國際結算服務等,都相應地在規模上、數量上成倍增長。而國際投資的迅速擴大和向服務業傾斜,不僅帶動了國際貨物貿易的增長,而且帶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迅猛增長。特別是國際投資收益作為要素服務項目,其迅速擴張本身就構成海外服務貿易流量的擴大。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動。新科技革命,特別是本世紀60年代興起的信息技術革命、有力地推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首先,高新技術的發展廣泛應用到了服務產業,使許多原先“不可貿易”的服務轉化成“可貿易”的服務,從而使國際服務貿易的種類增加,范圍擴大,例如一些傳統的教育服務、健康服務一向被認為是:“不可貿易”的服務,現今可被儲存在磁盤或軟件中進行買賣。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還促使銀行、保險、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為跨國界服務帶來了機遇。其次,科學技術革命加快了勞動力和科技人員的國際流動,特別是促進了專業科技人員和高級管理人才向他國流動,推動國際服務貿易流量的擴大。最后,隨著科技的進步,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逐漸向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高科技產業轉移,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