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信用工作委員會會員(會議邀請函)

时间:2024-05-11 01:13:17 编辑: 来源:

的研發組織與認證工作;客觀題考試、情景案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報告三部分。客觀題考試,采用國際通行的委托第三方進行的方式,嚴格實行考、培分離,充分體現了考試工作的嚴肅性。為了更好地與學員溝通交流,中國市場學會籌建了“中國市場營銷教育網”,具備了網上報名、網上答疑、電子注冊、營銷論壇、會員互動等功能。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長高鐵生認為中國市場營銷資格認證/銷售經理業務資格培訓認證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表示一定要常年做、堅持做、做出國際著名品牌。

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

大賽已建立了營銷實務教學、以賽促學的機制,成為校企合作、學生創業就業問題解決的權威知名平臺;目前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其權威性、專業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作為國內高校界品牌賽事,大賽已成為參與人數多、影響力廣、規格高、獎勵豐厚、活動時尚有趣的國家級營銷類學科賽事。

如何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

十六屆三中全會把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寫入了決議之中,這預示著中國的市場體系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和成熟時期,而能否真正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信用氛圍和健康的社會信用環境顯得日趨重要。

一、信用秩序混亂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開放,我國經濟已基本上步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道,市場機制開始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信用交易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主要交易方式。近年來,我國商品的“買方市場”初步形成,為刺激市場需求的擴大,各種信用交易方式不斷推出,銀行信用貸款、企業賒銷賒購和個人信用消費行為日趨增多。然而,在信用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社會信用秩序混亂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失信現象不僅普遍,而且相當嚴重。大量銀行貸款逾期收不回來,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不斷增加,金融的系統風險加劇;企業之間三角債務鏈久拖難解,甚至拖垮、拖死了部分企業;商業交易中大量的欺詐行騙、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屢禁不止;資本市場中欺騙瞞報,虛假信息披露和惡樁炒作不乏其例;個人消費信貸中的一些惡意欠債行為也不斷暴露出來。

信用秩序混亂已對社會經濟生活造成嚴重危害,不僅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場交易成本,降低了經濟運行效率,而且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市場機制配置資源作用的正常發揮,使政府啟動投資、擴大內需政策的效用大打折扣;大量的失信行為還破壞了經濟主體之間以合同契約為基礎的正常信用關系,造成了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水平滑坡等社會問題。在加入WTO之后,信用秩序混亂還嚴重損害了我國的國際信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開放的質量和進程。

二、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必須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如何正確認識失信行為與信用體系之間的關系

近年以來,我國連續爆發“月餅失信事件”、“上市公司失信事件”、“注冊會計師幫助造假事件”等失信事件,信用體系與失信行為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政府、企業和各界人士對樹立信用觀念、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信用環境等達成了高度共識。但是,前年底,號稱市場經濟最發達和信用體系最健全的美國也爆發了“安然”、“安達信”等失信事件。似乎,就有人“洋洋自得”、“夜郎自大”甚至“幸災樂禍”起來。這些情況暴露了我們在認識中的兩個極端問題。一個極端是:過去講,我們是失信行為比較嚴重的國家,于是就有人認為我們國家是非信用國家、非誠信國家、非征信國家。另一個極端是:去年底在美國爆發了信用危機,出現了“安然”、“安達信”等失信事件,于是就有人認為美國人比中國人還不講信用。兩個極端認識引出一個問題:失信行為與信用體系之間的關系問題。

一個國家會不會發生失信行為?可以講,一個有著最嚴格和最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國家,也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失信現象。中國仍在發生失信現象,美國也在發生失信現象,這兩個國家的失信問題有什么特點和不同呢?我想最大的區別在于美國發生失信行為以后,整個社會信用體系會迅速的加以反映,及時地披露和揭露失信問題,然后通過法律制裁失信行為。包括美國司法部之所以起訴失信者,不是說失信者做錯了,而是失信者違法了,是失信者銷毀了證據,是失信者造了假。如果是因為客觀原因做錯而成為失信者(如經營失敗而申請破產),社會是會原諒這種失信者的,但是對于犯罪的失信者,社會和法律是不會原諒的。

在信用方面,我們國家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當我們的市場主體發生失信行為的時候,我們的政府、中介機構和社會各界往往不能夠馬上加以反映和揭露。比如說2002年“忠信”這家知名的上市公司引發嚴重的失信行為,那么多的銀行、那么多的社會中介機構和那么多的投資者,都沒有迅速地做出判斷并披露失信問題,反而讓一個大學老師在進行案例分析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可以說這個失信現象充分反映出我們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需要加快建設速度,需要盡快完善。

(二)、制約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幾個實踐問題

1.是統一信用代碼問題。統一信用代碼有兩個方案可以選擇,一是政府強制的政務代碼(如個人身份證代碼、組織機構代碼等),二是社會自愿的商務代碼(如銀行貸款證號碼、鄧白氏企業編碼、中誠信編碼等)。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是采用政府強制的政務代碼,還是采用社會認可的商務代碼,或者兩者結合起來使用。對此,各界認識很不一致。我想首先要界定社會信用活動是政務行為,還是商務行為,在社會生活和市場交易中,信用信息的披露與其主體的法律地位密不可分:政府機關是公民選舉產生的公共管理者,所以,必須強制要求政府部門依法公開披露所掌握的信用記錄;市場主體(個人和企業等)是市場交易的當事人,應按照自愿簽定的合約依法進行信用記錄的披露;信用中介機構是特殊的市場主體,其從事的信用調查、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擔保、信用買粉絲等經營活動是特殊的信用行為,所以,應按照國家的特殊規定和商務合約依法提供信用服務。不論是政府部門、市場主體,還是信用中介機構,在披露信用記錄時,既要提高透明度,又要注意保護商業秘密。

2.是倡導信用觀念問題。公民、企業、各種組織特別是政府的信用觀念,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礎和前提。倡導信用觀念和加強信用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全社會成年人特別是各級公務員必須首先“從我做起”,必須把講信用作為每一個人最起碼的和最低的社會道德底線。倡導信用觀念,必須要首先形成社會風尚,同時要把信用觀念作為一個道德價值,作為一個商品價值,或者資本價值來看待。

3.是培育信用需求問題。我國社會信用問題從1990年隨著清理“三角債”工作開始萌芽,在經歷了信用評價、信用擔保兩個發展階段并進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階段的時候,社會信用中介機構仍然處于步履艱難的窘境。究其根源在于全社會缺乏信用觀念與政府缺乏信用法制而伴生的整個市場的信用需求嚴重不足。特別是在結束計劃經濟體制之后,我們還是習慣于操作政府信用需求,不自覺地導致政府信用需求擠出企業特別是個人信用需求。其表現就是企業離不開銀行貸款,銀行個人儲蓄居高不下和幾乎沒有真正的信用卡(借記卡)。因此,如何淡化政府信用需求,穩定企業信用需求,啟動個人信用需求,就成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一個重要關鍵。

4.是加強信用管理問題。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和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企業自身的信用管理不僅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也關系著整個社會的信用狀況。企業有效的授信管理不僅有利于開拓市場和擴大需求,更有利于控制自身的信用風險。企業嚴格的獲信管理不僅可以獲得供應商的信任和信用額度,也有利于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費用開支。加強信用管理是企業自身的管理活動,但是,政府有責任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強信用管理,幫助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信用能力。目前,各地政府大力推動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對于提升中小企業信用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5.是發展信用中介問題。社會信用體系的主體是社會信用中介機構,包括信用調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評價公司、信用擔保公司、信用買粉絲公司等。社會信用中介機構立業的根本是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資本承擔經營責任,獨立、公正、客觀、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為社會各界提供信用產品或服務。所以,決定了社會信用中介機構的舉辦者不應是執法者身份的政府機構或在市場中居壟斷地位的利益團體,應由民間投資者聯合出資組建。各類社會信用中介機構由于各自的業務屬性不同,所以,也必須明確各自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定位。

6.是形成信用體系問題。 在上述五個方面工作基礎上,必須首先將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定位于:健全信用法制、培育信用需求和提高政務信用信息透明度,并推動四個信用體系的建設步伐:一是以各級政府為主體和電子政務為基礎的政務信息公共披露體系、二是以行業協會為主體和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同業信用體系、三是以企業自身為主體和風險管理為基礎的自我內控獨立信用體系、四是以信用中介為主體和市場運行為基礎的社會商務服務信用體系。只有政府、協會、企業、中介同步發展各自信用體系,才能最終形成我們國家的“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社會信用體系。

三、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形勢與存在問題及前景

(一)、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面臨的形勢

中國已經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已經融入經濟全球化,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也必須借鑒國際通行的慣例和經驗。為此,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面臨以下形勢:一是按照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政府退出市場競爭領域,專司社會公共管理者職責已成大勢;二是WTO要求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和實行國民待遇,國外信用中介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已成定局;三是中國本土社會信用中介機構已有十年融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史,培育了一支兼具國內外從業經驗的信用職業隊伍,繼續提升能力并參與市場公平競爭已成大局;四是國際知名信用中介機構自美國誕生以來,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歐洲模式也在總結經驗,日本模式也在反思不足,客觀要求我們不能再“從零做起”和重復別人的錯誤。

(二)、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模式判斷

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我們不僅缺乏社會信用中介機構,更缺乏國家的信用制度、公民的信用觀念和企業的信用管理,特別是政府公務信用的透明度和由此形成的信用記錄的公開披露問題更為突出。為此,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首先要解決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定位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按照不同主體探索以各級政府為主體和電子政務為基礎的政務信息公共披露體系;以行業協會為主體和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同業信用體系;以企業自身為主體和風險管理為基礎的自我內控獨立信用體系;以信用中介為主體和市場運行為基礎的社會商務服務信用體系。所以,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模式應是在政府、協會、企業、中介同步發展各自信用體系,最終形成不同層面的、互聯互通的、信息共享的社會信用體系。

(三)、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情況與存在問題

2002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的要求以后,各地對信用環境和信用觀念的改善大大推進了一步,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政府信用信息披露的程度大大提高。從課題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各地都在建立相應的信用網絡、信用平臺、信用檔案,甚至建立信用懲戒機制,比如失信黑名單制度,使得失信者無法在市場繼續生存。第二,對加強信用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方面的認識和觀念也在逐步形成。第三,信用市場的競爭機制大大增強,在過去一定階段中,有一些政府特許的業務,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壟斷。這種情況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推進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