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公司可以在海外投資嗎(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利與弊?)

时间:2024-06-17 11:46:42 编辑: 来源:

的貸款。并購貸款的融資比例通常為5:5,即10億的并購貸款項目5億由并購方自籌,5億由銀行提供,倘若特批,這個比例可以擴大到3:7。

四、中國企業怎樣境外貸款

1.本辦法在《企業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增設了“短期委托貸款”、“待處置資產”、“長期委托貸款”、“政府委托投資”、“待轉投資費用”、“股權轉讓收益”、“利息收入”、“委托管理收入”、“利息支出”科目。將“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改為“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

2.投資公司的業務收益主要包括投資收益、利息收入、股權轉讓收益、委托管理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業務支出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其他業務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3.投資公司的營業費用主要包括差旅費、業務宣傳費、審計費、買粉絲費、租賃及物業管理費等;管理費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業務招待費、社會保障費用、計提的有關減值準備、交通費、培訓費、會議費等。投資公司財務費用只反映結算、融資等發生的匯兌損益和各項手續費支出以及投資公司銀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等,不包括投資公司委托金融機構向其他單位貸款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和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所發生的利息支出。

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利與弊?

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利:

1、獲得海外資金,利用這些資金更好地發展企業

2、海外的證券市場監管更為成熟,企業操作更為放心

3、對國內的上市企業行為規范制度、建立健全國家相關的法規是有借鑒作用

4、選擇海外上市,對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有很大幫助

5、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前中糧集團董事長周明臣海外上市是企業走出去的一種方式,可以借以實現資本市場、經營活動與國際的接軌,幫助企業提升自身水平和競爭力。

國資委研究室主任彭華崗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還是要鼓勵企業去海外上市。為什么呢?因為海外上市對國有企業完善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是一個強有力的促進。很多企業老總都認為,海外上市路演得脫掉一層皮,這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國外對上市公司運行機制的要求比國內嚴格很多。根據我們的實際調研,海外上市對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轉換企業機制、內部整合管理確實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因此從企業改革轉換機制這個角度來說,還是應該鼓勵支持企業海外上市。

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弊:

1、要是大多數優質的企業在海外上市,那么對于中國建立世界級的金融中心是不利的;

2、中國的大企業都在在海外上市,當然對于大眾股民來說也是不利的;

3、國內去海外上市的企業和國外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很差,國際投資者對中國企業也都相當挑剔,再加上對上市企業認知比較少。

4、海外上市導致國內資本市場進一步惡化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大中型優質企業的大規模海外上市,將加劇國內資本市場的空心化和邊緣化。沒有大中型優質企業作為支柱的資本市場,也就失去了穩定性和價格風向標,將導致市場穩定性大幅失衡,資源配置功能下降,加劇市場發展的惡性循環。如果優質企業都到海外上市,目前已經幾乎喪失融資功能的資本市場將更加尷尬。

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鴻儒優秀大型企業一陣風似地到海外上市,使國內市場進一步惡化,投資者信心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出現這種狀況,決定性的因素是認識上出現了偏差。如果把國內市場辦成“次級企業”市場,不僅無法發揮資金有效配置的功能,也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我國的發展狀況,后果將不堪設想。

5、海外上市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國企海外上市使中國宏觀經濟均衡受到影響。大量優質大型企業海外上市,直接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原因是這些企業到海外掛牌時籌集大量外匯,結果增加境內的貨幣供應,壓低市場利率,無形中給中國的均衡發展制造麻煩。

6、IPO定價太低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大中型國有企業均是以低市盈率在海外上市,價格比國內資本市場同類企業價格低20%以上。據統計,1993年至2005年大中型國有企業在海外上市過程中,涉及國有資產流失至少600億美元。低市盈率上市的直接結果就是海外新股認購者或戰略投資獲得無風險的股票套利,使本屬于本國民眾的價值轉移到海外。IPO定價雖然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規模以及相應機構的決策行為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IPO價格。因此,低市盈率上市導致的間接國有資產流失,其實質與市場買賣沒有多大關系,而是與我們大規模盲目海外上市的決策有關。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周茂清當一些企業在海外市場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發生募股困難時,往往將股權資產低價賤賣,這更容易直接造成國內經濟增長成果的流失。

7、對國外股東的分紅導致財富轉移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周茂清大型優質國企海外上市,會引起國內經濟增長成果的流失。目前我國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大部分是在國內各行業處于“領頭羊”地位的超大型國有企業,其經營規模、盈利能力遠非一般企業可比,但一部分企業之所以“肥得流油”,并非由于其管理水平高和營銷能力強,而是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相應而來的市場壟斷。這些企業受海外投資者追捧,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這一背景。現在它們到海外上市,在募得資金的同時勢必要給海外投資者以相應回報,這無異于將其在國內特殊市場背景下所形成的壟斷利潤向海外投資者拱手相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