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論述題:自由貿易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中國的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有何影響(答案請簡介明了))

时间:2024-06-03 04:29:08 编辑: 来源:

貨物出口額的同比增長率為 >30%;2011年我國全年貨物出口額的同比增長率為 <30%,超過30%的只有2010年,即只有1個。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選項。

33.B【解析】本題考察比重計算。2011年我國對歐盟出口額占全年出口額比重為3560/18986<3600/19000,即所占比重略小于1/5。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34.B【解析】本題屬于差值大小比較題。2011年我國對歐盟貨物進出口貿易差額為3560-2112<2000(億美元),2011年我國對美國貨物進出口貿易差額為3245-1222=2023(億美元),2011年內地對中國香港貨物進出口貿易差額為2680-115= 2525(億美元),2011年大陸對中國臺灣貨物進出口貿易差額為1249-351<1000(億美元),故可知對中國香港貨物進出口貿易差額最大。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35.C【解析】本題屬于文字分析題。

A選項,比重比較,因為2011年我國全年貨物出口額的同比增速小于進出口總額的同比增速,故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應下降。因此A選項錯誤。

B選項,直接讀圖,2009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相對2008年是減少的,B選項錯誤。

C選項,增長量的比較,根據公式,2011年我國對俄羅斯進口增長金額為403×55.6%÷(1+55.6%)<200,2011年我國對韓國進口增長金額為1627×17.6%÷(1+17.6%)>200,因此C選項正確。

D選項,2011年大陸對中國臺灣出口額與上一年相比增長18.3%,而進口額的增長率為7.9%,故進出口總額增長率肯定介于兩者之間,故D項不正確。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C選項。

36.B【解析】2007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8 247億元,增長26.4%.則2006年前三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是78247÷(1+26.4%)=61904億元。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37.D【解析】由資料可看出,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同比增長13.7%,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同比增長24.9%,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0.3%,有色金屬礦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1.2%。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選項。

38.B【解析】2007年前三季度,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938億元、34 522億元和427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1%、29.3%和24.0%。A項錯誤:第一產業投資增長額為938—938÷(1+41.1%)=272.7億元,第二產業增長額為34522-34522÷(1+29.3%)=7822.8億元,第三產業增長額為42’787—42787÷(1+24.0%)=828l億元,B項正確;第一、第二產業的投資總值為938+34522=35460億元,小于第三產業的投資額。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39.C【解析】2007年前三季度投資增長率最大是非金屬礦制品業,A錯誤;2006年前三季度,非金屬礦制品投資為1890÷(1+50.9%)=1252.5億元,鐵路運輸業投資為1395÷(1+7.1%)=1302.5億元,B錯誤;由資料可知,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氣業的投資額為1 232億元,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為1103億元,故C正確;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同比增長13.7%,黑色金屬礦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0%,故D錯誤。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C選項。

40.D【解析】2007年前三季度,城鎮50萬元以上的項目同比增加27901個,新開工項目同比增加18151個,A錯誤;新開工項目平均每個項目投資60309÷170123=0.355億元,B錯誤:施工項目平均金額為222439÷259083=0.8586億元,大于新開工項目,C錯誤:施工項目增速為27901÷(259083—27901)=12.1%。新開工項目增速為18151÷(170123-18151)=11.9%,D正確。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選項。

為什么中國是貿易大國,而不是貿易強國?

貿易大國:生產的東西很多量很大,但產品不一定具有競爭力。

貿易強國:生產的東西質好,有市場競爭力。

現在中國生產的東西雖然很多,但同類產品中高質量的卻不多。拿鋼鐵行業來說吧。中國的鋼鐵產量世界第一,但高質量的鋼材卻還要從日本進口。所以我國是鋼鐵大國卻不是鋼鐵強國。

貿易大國不等于貿易強國

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還不能說是貿易強國,要成為世界貿易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其他貿易強國相比,在四個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

一、貿易增長方式相對粗放,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中國的進出口總額中,超過一半是加工貿易。

二、核心競爭力不強,缺乏自有品牌和營銷網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還比較少。

三、出口產品層次偏低,不少產品仍處于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附加值不高。

四、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強、能夠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企業。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比例只有4%,今年雖然可以達到28%左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甚至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美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例為44%,荷蘭是44%,日本是39%,新加坡是72%。

2020年成為貿易強國

作為一個崛起的世界貿易大國,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和面臨的困難。中國的外貿出口正在步入競爭擴張階段,貿易摩擦進入高發期,出口環境日益嚴峻。

要保持中國外貿的健康發展,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實施“科技興貿”和“以質取勝”戰略,運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盡量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按照國民經濟翻兩番的要求,到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要達到兩萬億美元,相當于當今世界最大貿易國美國現在的貿易規模。這一目標十分艱巨,因為對外貿易不僅受國內經濟的制約,還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制約,可變因素很多。

但是,這一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將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仍將保持相當的國際競爭力。只要我們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加快發展,到2020年,我們就能夠實現由“大”向“強”的轉變,成為真正的世界貿易強國。

造成貿易順差的原因,一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市場集中在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而制造業的供給出現了向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加快轉移的趨勢,亞洲國家國內需求難以消化快速增長的生產能力,必然擴大出口,造成順差增加較多;二是中國處于加工貿易制造基地的位置,很多鄰國的出口要經過中國的組裝得以實現;三是在中國的貿易順差中,外商投資企業所占的比重較高;四是在中國出口快速增長過程中,擴大進口受到了限制。中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歷史階段,除了初級產品進口以外,國內市場需要進口越來越多的高技術產品,但這方面受到了明顯的限制。

我國貿易順差呈現“三個集中”特點,第一個“集中”主要是指我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對歐盟貿易順差將超過630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貿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東盟地區;第二個“集中”是指我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貿易領域。截至目前,我國加工貿易順差超過1250億美元;第三個“集中”是指我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今年前11個月,來自我國集體和民營企業的貿易順差超過600億美元,來自外資企業的貿易順差接近500億美元。

削減貿易順差,降低外貿依存度,不能盲目追求立竿見影地降低外貿依存度和貿易順差指標而遏制出口增長,這樣除了會讓我們喪失本來可以贏得的市場之外并無好處。削減貿易順差,降低外貿依存度的關鍵是要轉變出口增長方式。我國出口中的結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少,低端產品多,缺乏核心競爭力;出口商品中仍存在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產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比重不高;出口市場過于單一;出口廠商存在惡性競爭現象等。

對貿易順差貢獻最大的是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在中國龐大的對外貿易額中占到了半壁江山。無論是初級產品、一般工業制成品還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商品均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在外資企業的大規模出口中,中國獲得的真實收益并不算高。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設計、研發、品牌等環節,中方得到的只是份額很少的加工費。

在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中,還沒有全部覆蓋成本,特別是有些外部成本還沒有內部化,這主要包括社保體系的改革還不到位,最低工資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支出嚴重低于應該達到的水平,企業研發投入比較低,如果實現外部成本內部化,將使中國的出口產品成本相應增加。

出現的巨額貿易順差必須辯證地看待,必須把中國放在全球化和產業轉移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中國作為勞動力和資源相對便宜的國家,吸引了跨國公司持續的投資,外商直接投資(FDI)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源動力。而與此同時,今年貿易順差出現空前的增長,折射出我國內需不足。內需不足并不是由于投資太弱,而是儲蓄太高,消費需求嚴重不足。消費需求不足是我國醫療、教育等多項改革不到位,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加上證券市場長期低迷,使老百姓不敢消費。因此,巨額貿易順差的出現應該是多方面的綜合反映。而就對外貿易領域來說,當務之急是加快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步伐,而實現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應建立更加合理的政府業績考核體系,對外貿和內貿的待遇要統一。毫無疑問,簡單的數量增長已經不再是中國各行業出口追求的目標,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實現出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目前什么是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

目前中國是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

今年全球的貿易量出現了不小降幅,不過我國的對外貿易仍然比較平穩,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前8月同比還增長了0.8%,進出口總額同比也僅下降0.6%。

雖然在總的貿易額上變化不大,但我國與重要貿易伙伴的貿易量排名也出現了不小變化,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東盟歷史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東盟的社會評價

作為一個成立40年的地區性組織,東盟在促進區域合作、促進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加強與區域外部國家的協調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盡管褒貶不一,東盟終以其成功的實踐告訴世人,只要加強團結與合作,小國、弱國也可以有所作為,它們同樣能在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地區新秩序的建立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論述題:自由貿易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中國的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有何影響?(答案請簡介明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