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流失在海外(中國流失在海外的瑰寶)

时间:2024-06-04 00:14:47 编辑: 来源:

雜。

買粉絲s://iknow-pic.cdn.bcebos.買粉絲/3ac79f3df8dcd100f65da1e8798b4710b8122f3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寒江獨釣圖》

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作者孟國翔介紹,戰后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多車,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首先看看文物流落到海外的原因,主要是三種途徑。

第一,外國侵略者直接搶的。

這種情況,按照聯合國的協議,應該無條件歸還,沒啥可說的。但事實上也要不回來,首先取證比較麻煩,這么多年過去了,很難證明這東西是搶的還是買的(當然,這有點耍賴)。

其次,就算證明是搶的,一般也倒了幾次手了,現在的所有人很可能是私人收藏,總不能再搶回來,所以,也只能等人家拍賣的時候,咱們買回來。

第二,走私出去的。

這種情況,其實是賣給人家的,而且,一般也倒了幾次手了,現在所有人也是花錢買的,合法擁有,這只能跟人家商量,想辦法買回來。

第三,國家贈送的。

這屬于正當途徑,沒理由要回來了,除非人家愿意還給你。注意,只要是中國的合法政府送出去的,比如清政府、北洋政府,就算咱們現在覺得不平等,也沒有理由要回來了。

買粉絲s://iknow-pic.cdn.bcebos.買粉絲/f9198618367adab4dcfe438a80d4b31c8601e4c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藏于大英博物館的敦煌壁畫

所以,現在想讓文物回國,也主要是以購買為主。最近幾年,每年都有幾樁大買賣,回購文物的金額動輒過億,這雖然讓文物回了國,但是也有負面影響,會對文物走私有刺激作用,說不定會加速文物外流。

關于這個問題,聯合國是有協議的,戰爭期間掠奪的文物應該無條件歸還。但是這協議更像是一個道德要求,其實沒什么約束力,有些掠奪文物比較多的歐洲國家,根本不簽署這個協議,就算簽署了協議的國家,基本上也沒有歸還的。

買粉絲s://iknow-pic.cdn.bcebos.買粉絲/d1160924ab18972bbdfb5903edcd7b899f510a3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英圖書館金剛經

大英圖書館內藏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和地圖。

這些國家什么理由呢?他們認為文物是人類文明的寶藏,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他們歐洲收藏的條件更好,所以,留在他們國家也是合理的,反正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嘛。

甚至,咱們國家也有一些人持這種觀點,因為現實的情況是,流落到海外的文物一般都保存的好好的,留在國內的反而都毀了,

所以,咱們的國寶還不如留在海外。

這種觀點,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但是,是有很大問題的。

買粉絲s://iknow-pic.cdn.bcebos.買粉絲/80cb39dbb6fd5266b5f165dda018972bd507362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收藏的趙孟書法局部。

因為文物雖然是全人類的財富,但是,它畢竟是有起源地的,脫離了原屬地,文物的文化價值是會降低的,文物和它所處的環境共同構成了文化傳承。

比如說,敦煌的壁畫、佛像,和它周圍的環境都是文物的一部分,共同構成了文化價值,光把壁畫割下來,佛像拿走,不但大大降低了文物的價值,還會給文物原址帶來不可挽回的破壞。

基于此原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是遵循“在起源地保護文化財產”的原則,建議文物回歸原址。

所以,文物回國這件事,雖然很復雜,但是最終的目標,還是要接回來(當然,要用合適的方式,也得具備保存的條件),因為它們屬于中國這片土地,在這里才能完整地體現它們的文化價值。

這是為咱們中國的文明負責,也是為世界的文明負責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能要回來嗎

基本上是不可以的了,其實就由近期比較引起關注的乾隆”八征耄念之寶”玉璽一事可以看出,即使外國拍賣我國的文物,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抗議和提出反對。對追討根本無能為力。

其實我國曾于1995年同其他23個國家簽署了一份“文物返還公約”。上面明確注明50年期限的規定,即流失在國外的文物有50年的追索時效。如果超出這期限將很難實行追討。按此約定,已表明圓明園被掠奪的文物是無法討回的了。

另外,其實簽署這份公約大部分為嚴重文物流出國,而很多文物流入國是沒有簽署的。所以這份公約只可以應用于二十多個國家。

為什么中國不把流失海外的傳統文化討回來呢?

沒有把這些流失國外的傳統文物討回來,是出于這樣幾個原因。

1、流失文化被個人或博物館收藏,屬于私有財產。

這些流失的中國文物,主要是在鴉片戰爭之后流失的,當時的中國長期處于戰亂狀態,很多文物或者被侵略者搶去,或者被國內的人賣掉,就這樣流失在了海外。流失的文物中,絕大部分是被國外的博物館給收藏了,在西方國家,很多博物館都擺放的有中國文物。還有部分文物是被國外的個人所收藏,成了個人物品。

對于這些國家或個人收藏的文物,中國是拿它沒有辦法的,現在也沒有什么國際法律可以依據,雖然都知道文物是中國的,但是人家就是不愿意歸還,也沒有什么太好的方法,我們能做的只是等待,等著別人主動歸還。

2、很多文化下落不明,無法得知流失地點。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數量巨大,但是具體有多少并沒有一個詳細的數字,很多文物也不知道流失到了哪里。以“北京人”頭蓋骨為例,這批珍貴的文物在抗日戰爭中流失,流失后就沒有了音信,關于流失的地點有好幾個說法,只是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至今下落不明。

3、追回流失文物的成本太大。

國外的拍賣行會經常拍賣一些中國文物,但是競拍的價格往往很高,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很難負擔的起,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把這些文物都買回來。

中國流失在外的領土有多少?

中日釣魚島問題 中韓蘇武巖問題 中印藏南(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中越南海問題(還包括菲律賓 印尼 馬來西亞等 但主要矛盾是和越南)

其他的 臺灣問題不是領土爭端 而是一個祖國統一的問題 外蒙古是一個既定事實 這個不存在爭議 中俄 中哈等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西端領土爭端早就解決了 已經堪界完畢了 不存在爭議 而且這個協商機制還有個成果 就是上海合作組織 未來主要是和俄國協商解決東段堪界問題 在這方面主要是幾條界河上的島嶼歸屬問題 俄方不愿意劍拔弩張 基本上放棄了部分爭端區域

中國目前主要陸上領土爭端比較多的國家是印度 其他的國家或主動與中國協商解決邊境勘界問題 比如俄羅斯 或在中國占盡好處的情況下不得不乖乖就范 比如越南 總體上說陸上領土問題都解決了 唯獨印度和我們現在仍然是實際軍事控制線來作為楚河漢界 而且在錫金邦地位之類的問題上 雙方也各執一詞 是未來主要的矛盾所在

有很多人一提領土 就要恢復滿清版圖 而其實滿清時期還滅有現代意義的領土概念和國際框架 當年清朝和沙俄都是以界河籠統劃界 而現在人把過去的清朝版圖用現代國家概念來賦予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如果那樣的話 恐怕從土耳其到西伯利亞 無一處不是我們的領土了 但是那樣我們不久和韓國人一樣了嗎? 所以在領土爭端問題上 定義要嚴謹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