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朝鮮貿易額增加(朝鮮國內生產總值多少?)

时间:2024-06-01 10:24:05 编辑: 来源:

構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一定經濟結構的調整,例如服務業比重增長較快,1990-1995年5年間增長了9.4%,同期重工業比重5年間下降了6.3%,農業林漁業的比重也略有下降,但始終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國民經濟結構比例失調的局面

詳見表六表六:1991—1995年朝鮮國民經濟結構比例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農、林、漁業 28% 28.5% 27.9% 29.5% 27.6%礦工業 38% 33.8% 32.9% 3l,4% 30.5%輕工業 8% 6.3% 6.8% 7% 6.8%重工業 22% 18.3% 17.9% 16.6% 15.7%社會間接資本 13.2% 14.2% 13.3% l l% 11.5%服務業 20.9% 23.5% 25.9% 27.9% 30.3%近幾年又由于糧食危機和工農生產的急劇下滑,其工作重點放在恢復生產的正常化和解決人民的糧食問題,無暇顧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其經濟結構基本上與90年代中期相近

在朝鮮經濟結構中占份額最大的是農業,其次為制造業,第三是政府服務部門

如果按產業來劃分,則第一產業即農業的份額為27.6%,第二產業(制造業+建筑業+采礦業十水電氣業)份額為42%,服務行業份額為30.3%

詳見見表七

表七:朝鮮國民經濟結構(1995年) 經濟部門 占GNP比重 (%) 農業 27.6 制造業 22.5 建筑業 6.7 服務行業 9.6 采礦業 8.0 電力、天然氣和自來水 4.8 政府服務部門 20.7 合 計 100 從上表可以看出,其一,朝鮮經濟中占總人口37

6%的農業人口創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27.6%,這表明朝鮮和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弱質地位

其二,第三產業(30.3%)中2/3的份額(20

7%)是政府服務部門,因此這并不代表第三產業的繁榮,恰恰說明朝鮮經濟中的服務行業仍處在比較初級的狀態

朝鮮的工業主要有機器制造、鋼鐵、煤炭、電力、造船、紡織等部門

其經濟部門比較齊全,并具有潛力

但是,工業中重工業比重大,重工業中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比重大;而輕工業和社會間接資本比重小;第三產業發展程度還很低下,因此,從總體上講,朝鮮屬于典型滯后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處于現代化低水平階段

這與韓國國民經濟結構形成顯明對照

見表八表八::韓國國民經濟結構(1990-1995年) 項目年份 農業 工業(制造業) 服務業 1990 8.7 29.8(29

2) 61.5 1991 7.7 29.0(28.5) 63.3 1992 7.4 28.2(27

8) 64.4 1993 7.0 27.3(27.0) 65.7 1994 7.0 27.2(26

8) 65.8 1995 6.6 27.2(26.9) 66.2 1996 6.3 26.1(25

8) 67.6 從技術層面上分析,朝鮮工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也相當之大

據韓國發展銀行估算,朝鮮主要部門工業與發達國家技術差距大約在17-25年

其中造船23年,鋼鐵20年,機械工具制造20年,汽車 25年,家電23年,計算機17年,紡織23年,食品飲料27年

朝鮮的經濟情況

貿易方面:

朝鮮對中國也有出口,主要集中在木材、礦產、海鮮等原材料產品,價格很低,“以海鮮為例,朝鮮的價格比中國至少低兩倍,和日本相比差價在4倍以上。”據了解,朝鮮合作社以5元人民幣一公斤賣給中國商人的海鮮,中國人轉手賣給日本人,價格就可以漲到40元以上。

到目前為止,朝鮮的整個流通體系完全是國有的,在平壤,沒有一家由本國人經營的私人商店。因此,與中國人發生邊貿關系的人,也都是崔先生這樣的朝鮮各個合作社的代表。丹東市進出口公司一位負責人估計,僅在丹東市,常駐中國的朝鮮合作社代表就超過1000人。

和朝鮮做邊貿,賬面上肯定是大賺,只是風險太大,而且賬面外的支出太多。這家邊貿公司老板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據了解,目前從中國出口到朝鮮的各種商品,最保守的也有1倍以上的價差,而且出口朝鮮的商品,報關、邊檢的手續相對也簡單,扣除不到20%的關稅以及運輸費用,至少也有20%以上的毛利,“如果是家電、機械這種技術含量稍微高一些的商品,利潤更高,甚至可以達到4~5倍。

經濟方面:

近年來,朝鮮積極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引進外資建立合營、合作企業,開展對外經貿合作,為振興國民經濟服務。

朝鮮自80年代起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關系,吸引外商投資。1984年,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通過了《合資經營法》,允許外商以合營、合作等方式到朝鮮投資辦廠。其后,朝鮮陸續制定了《外國人投資法》、《外國獨資企業法》、《合作法》、《外國人所得稅法》和《外匯管理法》等一整套法律,并頒布了幾十項與這些法律相配套的有關外商投資的法規和實施細則。逐步健全的政策法規,為外商到朝鮮投資創造了條件。

由于投資政策的放寬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外商陸續涉足朝鮮的投資領域,與朝鮮開展來料加工合作,一些朝外合營、合作企業相繼在朝鮮落戶。到90年代初,朝外合營、合作企業達到100多家,外商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近幾年,朝鮮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又簽訂和實施了一些新的外資項目。朝鮮與外商建立了平壤鋼琴合營公司、金剛山發動機合營公司、勝利合營公司、樂淵合作公司、光明合作公司等一批新的合營、合作企業,其產品不僅在朝鮮國內市場銷售,而且行銷國際市場。1991年,朝鮮宣布在東北部建立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10年來,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外商在那里建立了金融、通信、電腦、機械、日用品和飯店等合資或獨資企業。

朝鮮政府本著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同各國開展貿易往來。隨著近年來對外關系的發展,朝鮮對外貿易的對象和領域不斷拓寬,進出口總額呈上升趨勢。據報道,朝鮮已經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去年的外貿總額達到20億美元。今年5月,朝鮮在平壤舉辦了國際商品展銷會,向外推銷其產品,進行招商引資。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家公司前來參展。朝鮮企業也展示了機械、服裝、日用工業品和藥品等產品。在這次商品展示會上,朝外雙方企業不僅擴大了貿易關系,而且就合營和合作達成了不少意向性協議。

朝鮮政府多次宣布,愿同一切尊重其主權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友好關系,與之開展經貿合作。近年來,朝鮮同西歐國家相繼建立了經貿聯系。去年,朝鮮與意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簽訂了鼓勵投資、經濟合作和貿易結算等協議。今年,朝鮮與歐盟建交,為雙方開展經貿合作創造了條件。瑞士ABB集團同朝鮮簽訂了在電力和機械等領域進行合作的協議,并在平壤開設了西方首家大企業的辦事處。目前,德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已表示愿同朝鮮發展經濟合作與交流。此外,朝鮮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也簽訂了貿易、防止雙重征稅和投資保險協議,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得到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朝鮮新組建了一批適應海外市場的企業,采取“走出去”的辦法開展對外經貿合作。朝鮮對外建設總會社等各建筑企業派出數千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在俄羅斯、孟加拉國、科威特、利比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程和勞動承包。萬壽臺海外開發會社集團先后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造銅像、紀念碑等藝術作品,進行房屋裝璜和公園造景,為國家賺取外匯。赤道幾內亞、多哥、加蓬等7個非洲國家的總統銅像、埃塞俄比亞的人民英雄紀念塔和馬來西亞的糧谷博物館等都是該公司的作品。朝鮮工業技術會社在中國等國家設立了分公司,依靠朝鮮科學院下屬的研究機構及生產基地,開展新技術、新發明和專利等技術貿易。

朝鮮開關后,對朝貿易會發生哪些變化

朝鮮人口2500萬人,山地多平原少,糧食不能自給自足。閉關兩年加重了國內糧食短缺,日用品嚴重短缺,糖和調料價格上漲4倍,白菜上漲25%。為了應對疫情在丹東對面的新義州海關和琿春對面的元仃口岸新建了消毒通道,準備貨物通關。

應對國際制裁大力發展 旅游 業,長白山開通的雙目峰公路口岸,使中國人去朝鮮一側看天池景色的游客會大大增加,朝鮮為接待中國游客大力開發建設三池淵市,賓館、酒店、游樂設施都進行了升級改造。距平壤180公里有聞名中外的馬息嶺滑雪場,離元山30公里,是按照現代國際標準建設的冬季滑雪 旅游 度假區。都在積極準備迎接中外游客,為國家爭取為匯。

鼓勵發展來料加工貿易

羅先最近出臺了鼓勵外商投資貿易法,這將進一步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服裝加工、眼睫毛、假發、刺繡、手工藝品和零部件組裝行業發展。迅速發展的出口加工業朝鮮政府高度重視,開關會加強稅收管理。

受制裁和疫情等原因影響,海產品價格降價50%。由于銷路不暢,漁船捕撈的海產品都存放在冷庫,海產品豐富。你去朝鮮的冷庫就會發現大批量積壓的魚,魷魚,分支蟹只要運出朝鮮利潤就翻倍。

糧食需求進一步加大,對于方便面、火腿腸、餅干、豆油、豆制品、面粉和大豆等食品需求加大。由于物資短缺,這些產品在朝鮮漲幅在30%-50%。民眾有屯集現象。開關后食品副食會大量涌入,運進多少賣多少。

朝鮮對外公布的13個經濟開發區,羅先經濟開發區建設開發突出,其它開發區建設嚴重滯后,主要基礎設施落后,影響外商投資。今后會突出勞動力優勢,引進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推動其它開發區招商引資。惠山、南浦,新義州會進一步吸引中國人投資。在吉林和龍對面的茂山郡建立了加工區,主要是利用勞動力資源做出口服裝加工。

朝鮮的藥材如:人參、鹿茸、牛黃。土特產品如:松茸、松籽、桔梗庫存量大,價格低,中國人在朝鮮種植的人參,兩年的時間也到了起參的時機。藥材,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出口中國提高附加值。

感謝閱讀,點擊加關注,歡迎您評論!

目前中國分別是朝鮮和韓國的第幾大貿易國

俄羅斯是朝鮮第一大貿易國 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國

中國與朝鮮.韓國有哪些貿易往來?

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70、80年代其發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國內工資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削弱,部分勞動密集型工業及部分重化工業(如水泥)也逐漸歸入了夕陽產業之列。韓國政府為了鼓勵新興產業如電子、生物工程、航空等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海外轉移。而中國與韓國地域相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勞動力成本又低,農礦資源豐富,自然成為韓國進行該類產業投資的首選對象。

中國與朝鮮的雙邊貿易在2005年增長14%。2005年的貿易額已接近16億美元,中朝貿易領先朝韓貿易。朝鮮從中國進口了10億多美元的商品,包括石油和玉米,向中國出口了5億美元的商品,主要是煤炭和鐵礦石。韓國貿易協會說,中朝雙方貿易額的增加得益于雙方經濟關系的迅速擴展和中國對朝鮮礦產業投資的持續增加

朝鮮國內生產總值多少?

朝鮮GDP估算戰后朝鮮經濟發展經歷了一個先盛后衰的發展歷程

朝鮮在80年代之前其經濟發展水平,不亞于中國和越南等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甚至也不低于韓國

1960年時,韓國GDP與人均GDP僅是朝鮮的40%和55%,1975年時韓國GDP與人均GDP分別是朝鮮的90%和84%

直到1980年韓國才剛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