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石油進口貿易現狀(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是否我們過度依賴進口?)

时间:2024-05-09 11:18:55 编辑: 来源:

的石油主要靠進口,對外依存度超過65%

對比之下,煤炭對外依存度只有5%

進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東石油質量好、開采成本低,加上運到中國的成本也便宜;而中國本土的石油品相不高、加工成本高,并不占優勢

就跟歐美國家依賴中國低廉價格勞動力一樣的

依賴度大了,也會有人說,要是中國切斷了勞動力供應,那該怎么辦?美國人要不要用中國制造了?極端、戰爭風險有沒有?當然有,核戰爭一打世界整體滅絕的風險都有

只是概率比較低

防范潛在風險,可能還是多渠道進口

除了中東沙特,還有俄羅斯、尼日利亞、委內瑞拉,自己的油田也可以作為備用

發展電動卡車、汽車也是方向,而且這一方向有迅速加快的趨勢

能發電的東西就多了,中國石油儲量不多,但煤炭極其豐富,能用至少一兩百年

還有頁巖氣、可燃冰、核能、太陽能都能轉化為電力使用

未來20年,如果電動汽車大面積普及,石油地位就大為下降了

cdn

bcebos

買粉絲/f2deb48f8c5494eefab145b226f5e0fe98257e8d" />

如何保護我國石油進口安全

1.加強宏觀調控,建立石油安全預警和價格調控機制。從1998年6月和2000年7月開始,國家分別放開了國內原油和成品油統一定價,實行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并軌。由于石油價格的剛性傳遞,在利益機制驅動和投機因素作用下,國內石油進口出現了“高價多進口,低價少進口”的怪現象,同時隨國際油價頻繁變動的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大幅波動,也使國內的石油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的正常運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為了規避石油進口風險,政府必須密切跟蹤分析國際石油市場的走勢,綜合運用價格、稅收、儲備等手段建立石油安全緊急應對和預警機制;建立能夠有效穩定成品油市場價格的調控機制。根據各國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分析來看,盡管原油價格與國際接軌,但因各國的稅負不同,各國的成品油市場零售價格仍存在較大的差異。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稅負在汽油零售價中所占比例為60-70%,在柴油中為50-60%。而我國汽油的稅負為23%、柴油為18%[4]。即使實行了稅費改革增加燃料稅也只能將稅負提高到45%和41%。相比而言我國稅負在成品油零售價中所占的比例就比較小。因此借鑒國外成品油定價的有益做法,政府可在社會可承受的范圍內,在零售環節增加一個稅率可調的稅種。當國際油價較低時按高稅率征稅;當國際油價較高時按低稅率征稅,以緩解國際油價劇烈變動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同時完善石油進口貿易體制,系統設計各項進出口政策,大力發展石油期貨貿易,以保證國家對石油貿易的有效調控。

2、實施多元化進口戰略,構建多元化石油進口新格局。中國和美國同為全球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近年來美國從本國石油安全考慮,為保證穩定的石油供應、分散石油進口風險,在積極擴大海外市場的同時,實行了多元化進口戰略。2003年美國從中東進口石油所占其進口總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23%下降為20.3%,而從非OPEC國家進口的石油卻達到了平均707.9萬桶/日,占美國石油進口總量的57.8%,從其周邊國家加拿大、委內瑞拉、墨西哥等進口的石油量也已占總進口的45.9%。目前美國從全球30多個國家進口石油,多元化的石油進口格局已初步新形成。相對而言,我國石油進口多元化的格局還尚未形成。主要依靠中東和過分依賴馬六甲海峽運輸的現狀不僅導致了所謂的“中東原油溢價”,也是我國的石油進口面臨巨大風險。因此從長遠及戰略的角度來看,盡管中東作為世界石油富集區是我國石油進口的一個重要市場,但是我們必須實行多元化的石油進口戰略,努力開辟新的石油供應地,降低對中東石油的過分依賴。主要包括:促進石油進口來源地區和國家的多元化。積極發展與中亞、俄羅斯和非洲的戰略石油合作伙伴關系,增加從周邊國家的石油進口;積極推動貿易方式的多元化。改變目前石油進口過分依賴現貨采購的現狀,逐步實現由現貨采購為主向長期貿易方式的轉變;努力實現運輸方式的多元。中亞是僅次于中東和亞伯利亞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儲集區,里海被預測為“第二個波斯灣”,俄羅斯油氣資源得天獨厚,擁有世界4.7%的石油儲量。近幾年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蘇,前蘇聯地區的石油出口前景更是被專家和各國政府看好。由于我國與上述國家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而且該地區又是我國目前唯一不經過遠洋海運就能夠確保的石油供應來源,所以不論是從資源潛力還是地緣關系上看,中亞和俄羅斯都應該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及石油供應基地。我們一定要積極推動俄羅斯到大慶的原油管線、中俄韓天然氣管線、哈薩克斯坦到新疆原油管道建設,形成多元化的石油運輸網絡,最終實現石油供應的多元化。

3、積極參與全球石油資源開發利用,建立穩定的國外石油供應基地。。我國石油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6。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隨著環境保護的日益受到重視,國內石油資源的不足和短缺將是一個長期必須面對的事實。所以除了直接從國外進口石油以外,必須借鑒美國的經驗,實施跨國經營戰略,鼓勵和扶持國內石油企業到國外去參與石油勘探和開發,充分利用國外石油資源,建立長期穩定的海外石油供應渠道。

境外油氣資源富集區主要包括北美、南美北部、西伯利亞、里海、中東、東南亞、北海、非洲等。我們一定要在外交、軍事、外貿及金融政策支持下,鼓勵國有石油公司,尤其是3大石油石化公司,借鑒國外大石油公司境外找油的經驗,采取多種方式,實施境外資源勘探開發戰略,重點擴大和鞏固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伊拉克、蘇丹、委內瑞拉、印尼等國的油氣勘探開發業務。爭取在10--20年的時間里在海外形成幾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石油生產基地,到2010年拿到3000萬噸份額油和300億m3以上的天然氣;到2020年力爭達到5000萬噸份額油。

4、實施節能和能源結構調整戰略,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2%,同時由于我國一二產量比重較高,制造業產品大量出口,使我國的石油消費強度一直偏高。而能源利用效率低是加劇我國石油供需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

節能一直是美國能源政策的戰略重點。我國作為世界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要化解石油進口風險、保證石油安全也必須大力推進節能戰略的實施。從我國的實際出發,一是加快節能立法,盡快出臺國家《節約能源法》,如美國的《能源政策與能源法》(EPCA)、英國的《能源法》,同時從稅收、價格、投資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節約用油、拒絕和防止無效低效用油;二是調整產業構,壓縮高油耗產業,淘汰高油耗設備,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開發節油型產品,其重點是工業、交通和建筑部門。三是要減少石油開采、加工過程中的石油浪費,提高油氣的綜合回收率,減少油田低效原油的用量,同時擴大石化企業的裝置規模,提高原油利用率;四是要調整能源結構。能源結構調整的方向是提高天然氣的消費比例。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天然氣工業,推進煤氣化、煤液化進程,積極開發利用燃料電池;鼓勵應用風能、太陽能可再生能源,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強度。

5、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確保國內石油供應安全。石油戰略儲備是防止石油供應中斷,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我國石油戰略儲備還處于空白狀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有的沒有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石油消費大國。從國際經驗看,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應當包括兩類,一是政府儲備,二是企業儲備。政府儲備應以原油為主,并主要儲存進口原油,企業儲備品種要按照生產與經營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只規定儲備量,而不規定品種;就石油儲備的目標而言,我國石油儲備規模2005年應按35天消費量和2010年按50天消費量設定,儲備規模分別為2500噸和4500噸。

在加快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等硬件建設的同時,還要抓緊制定諸如日本和德國的《石油儲備法》等法律、法規,盡快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體系,以便在必要時發揮保障國內石油供應安全、穩定油價、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安全的作用。

我國石油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哪些方面?

我國石油貿易行業發展及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亞太國家經濟持續發展,亞太地區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筆者通過大量的經濟數據,對目前國際石油貿易的狀況進行了分析,并對我國石油貿易發展態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認為當前我國建立石油期貨及加大石油戰略儲備對于強化我國石油安全戰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國際原油貿易狀況

亞洲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者,占世界原油進口的47%,美國及歐洲地區原油需求的停滯、萎縮,促使亞洲在全球原油貿易的占有率上升。預計2011至2016年,亞洲原油需求及煉油能力增長,將推動亞洲原油及油輪的需求。亞洲煉油能力的迅速增強滿足了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煉油能力的提升將推動亞洲原油進口的增長。

油價大幅波動,我國原油定價處于被動狀態。WTI油價從2011年年底的99.65美元/桶提高至109.91美元/桶,2012年6月WTI油價降低為77.69美元/桶。布倫特油價由106.51美元/桶上升至126.47美元/桶,2012年6月降至91.35美元/桶。由于布倫特原油期貨的流動性很好,而場外市場上布倫特原油與迪拜原油的價差交易也很活躍,所以目前WTI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已經成為北美和歐洲的原油定價基準,亞洲的原油貿易大多數參照迪拜原油的現貨評估價格,但迪拜原油的價格依賴于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與場外市場交易的布倫特原油與迪拜原油的價差,亞洲地區缺乏一個獨立的、權威的原油定價基準。

我國石油貿易的現狀

我國石油消費年均增長7.3%,20年間石油消費增長近2.8億噸,占亞太地區石油消費年增長量的50%,占全世界石油消費增長量的35%。石油消費占世界的比例已經超過10%,消費量和進口量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進口原油是石油貿易的主要方式。2011年中國的石油貿易量達3.33億噸,其中進口3.0億噸,出口0.3億噸;進口中,原油為2.5億噸,占進口總量的83%,出口中,石油產品為0.3億噸,占總出口量的92%。

進口來源呈現多元化態勢,中東仍為主要來源地。1995年我國進口來源地主要為中東、亞太、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地方。2011年中東石油來源增加,沙特增長明顯,目前為第一大供應國;來自亞太地區的進口減少,主要受資源增加有限,以及當地需求增長影響;拉美和非洲進口有較大增長。

進口石油產品以燃料油為主,2011年中國進口石油產品5216萬噸,其中燃料油2683萬噸,占51.4%,地煉原料和船用燃料的增長支撐燃料油需求,液化氣、石腦油、潤滑油、瀝青、石油焦等產品,進口量維持在300-500萬噸的水平。

出口石油產品以汽油、煤油和燃料油為主。2011年汽油、煤油和燃料油出口量占石油產品出口量的69%。汽油出口主要是為了平衡市場供需。

我國石油資源安全系數低,對外依存度高。2011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6.5%,首次超越美國的53.5%。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快速上升。石油對外依存度過高,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油價定價處于被動局面。國際油價去年大幅攀升,布倫特年均油價達到111.23美元/桶,漲幅高達39.9%,創有史以來最高水平。

運輸渠道多元化,主要體現為海上運輸為主,陸上管道運量增加,中俄、中哈、中緬管線將成為我國陸上石油進口的重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