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紡織品對外貿易論文(如何撰寫國際經貿畢業論文 題目-中國紡織品出口國際競爭力研究)

时间:2024-06-01 19:41:31 编辑: 来源:

易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美國房地產景氣狀況仍在下滑,次貸危機還在進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經開始向消費、投資等實體經濟縱深發展。受此影響,美國近幾個月耐用品訂單和工業生產不斷下滑,就業形勢繼續惡化,失業率持續走高,個人消費正趨于疲軟,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還在上升,美元對歐元和其他貨幣繼續大幅貶值。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下滑的態勢還將持續。

受美國經濟減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也將進一步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已將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4.1%調降至3.7%,比1月份預計再次調低0.5個百分點,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預計美國經濟增長由2007年的2.2%回落到今年的0.5%,歐元區由2.6%回落到1.4%,日本由2.1%回落到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也將回落1.2個百分點。IMF認為,美國正在發生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幾率為25%。同時,IMF還預計,國際貿易增速將由2007年的6.8%回落到今年的5.6%。

⑴美國經濟形勢與美元匯率走勢;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2.2%,為近年來最低水平。2008年美國經濟繼續呈現疲弱態勢。反映制造業發展狀況的ISM制造業指數在1、2月連續低于50,處于走弱狀態。總體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1.7%,降幅為14年來最高水平,已連續4個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較上年同期下降19.4%。新屋銷售2月份降至13年來最低水平,下降1.8%,連續4個月走低。個人實際消費增長自去年12月起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今年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64.5。在樓市降溫、次貸危機惡化、經濟增速放緩情況下,就業市場嚴重受挫。2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下降6.3萬,創5年以來最大跌幅,當月失業率為4.8%,3月份進一步升至5.1%。

自去年9月份以來,美聯儲已連續7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已累計降低3.25個百分點至2%。美國國會和布什政府已就財政刺激方案達成一致。整個方案分兩年實施,2008年落實1520億美元的退稅,2009年落實160億美元的退稅。但是,美聯儲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經濟舉措對化解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作用目前還不明顯。一季度美國經濟僅增長0.6%,經合組織(OECD)預計美國經濟第二季度為零增長。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已承認,美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現萎縮。IMF最新報告指出,受次貸危機和金融市場動蕩的交叉影響,2008年美國經濟將陷入輕度衰退,全年經濟增長將只有0.5%。

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元匯率持續下跌。2007年,美元對歐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來跌勢不減。截至3月底,美元綜合加權指數收報于70.31,較上年末下跌4%,其中,歐元對美元匯率收于1:1.5805,美元對歐元較上年末貶值7.6%;美元對日元匯率收于1:99.85,較上年末貶值10.6%。鑒于美國經濟衰退風險還在加大,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可能進一步大幅降息,而歐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貨幣政策,加上新興市場經濟體將繼續分流美元資產等因素的影響,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態勢仍難以逆轉。

(二)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持續攀高;2007年,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需求旺盛、生產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貶值等影響,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已連續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農產品價格漲勢最為迅猛。國際原油價格年末比年初幾乎翻了一番,糧食、植物油價格大幅上揚,其他農產品如飲料、畜禽產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膠等工用農業原材料的價格也全線上漲。據聯合國相關機構統計,2007年國際糧價上漲42%。

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級產品價格總體呈震蕩上升趨勢。原油、黃金及小麥、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農產品價格連創歷史新高,加大了各國的通脹壓力。為抑制通貨膨脹,糧食進口國增加采購量,出口國紛紛實行出口限制,世界糧食貿易格局發生扭曲,供應趨緊,刺激國際糧價進一步上漲。預計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糧價都將保持在高位。高糧價可能加劇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也將進一步加大全球通脹壓力。

從目前情況分析,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初級產品市場供需狀況不會有大的改觀,美元匯率雖有反復,但總體趨軟,加上投機資金炒作等因素,價格仍將繼續高位波動。

(三)國內人民幣升值加快等影響更加明顯;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目前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幣升值加快、原材料漲價、勞動力和環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貿政策調整等因素產生疊加。從長遠來看,這些因素將有利于促進外貿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如工資上漲有利于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國內消費;環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從近期來看,企業結構調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可能影響企業利潤。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4%。同時,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8%,比去年同期加快5.7個百分點。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進出口企業感受到流動資金緊張和資金成本壓力增加。

許多企業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相當有限,在國際市場低迷的條件下通過提價轉移成本越來越困難,出口利潤率下降甚至虧損。許多出口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或長單改短單的情況,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尤為明顯。

(四)進出口稅收政策調整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近年來,針對我國貿易順差持續快速擴大,與貿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貿發展對國內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等問題,國家對進出口稅收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一是調整商品進出口關稅,對部分商品實行暫定稅率。出口方面,主要針對資源性產品提高或開征了出口關稅。進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進口關稅以及國內不能生產又有較大需求的醫療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進口關稅。2008年,我國又進一步調整了進出口關稅,主要涉及最惠國稅率、年度暫定稅率、協定稅率和特惠稅率等方面。調整后的關稅總水平為9.8%;其中,農產品平均稅率為15.2%,工業品平均稅率降至8.92%。二是調低出口商品退稅率。近年來國家幾次調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2007年7月進一步取消了553項"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同時降低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進出口稅收政策的調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外貿順差過大矛盾,有利于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也明顯促進了部分能源和資源性商品、關鍵零部件、先進技術裝備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進口。但是,由于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調低輕紡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這些行業的出口競爭優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因此,中國應堅持兼顧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體制內,利用多雙邊渠道,通過對話、協商和談判來解決爭議。近年來,中國在擴大市場開放、保護知識產權、促進貿易平衡、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規范進出口經營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充分照顧到貿易伙伴的關切。在協商不能解決爭端的情況下,中國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妥善處理與貿易伙伴的貿易爭端,維護了多邊貿易體制的穩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和解決我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這是我自己寫的,但有些是書上的觀點,還有從網上查了點資料,這位仁兄你看著辦吧!能不能幫上你!我是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的

論文題目”浙江紡織品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 :請幫我找找可以寫這題目的材料和文獻,謝謝了

浙江紡織品對外貿易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孟憲嘉 浙江理工大學

[摘 要] 本文對浙江紡織品對外貿易中面臨的問題做了透徹的分析,并對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有力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浙江紡織品 對外貿易 問題 對策

我國加入WTO以后,浙江紡織品行業在更深層次和更大范圍內

上參與國際競爭,實現了快速發展。2004年紡織品出口總額占全國的

20.9%,占全球的3.4%。浙江已成為全球主要的紡織品出口加工地

區之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以量取勝的浙江紡織品的弊端逐漸顯現

出來。2005年1月日,紡織品貿易配額體制的結束又給浙江紡織品行

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 浙江紡織品對外貿易面臨的問題

1.經營方式落后,產品附加值低

浙江紡織業的發展,主要走的是粗放式產業、中低端產品的發展

路線,出口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數量的推動。

目前,很多企業仍然停留在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成本擴大規

模,搞粗放式經營,采取低價營銷模式。對技術革新、品牌創立,投

入很少,產品加工的深度、精度不夠,產品附加值低,新產品開發速

度慢,滿足不了國際市場的需求,部分中低檔產品出現競爭過度,嚴

重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阻礙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2.電力緊缺,原材料價格上漲

近幾年來,浙江省的電力越來越緊缺。由于電力供應緊張,浙江

各地普遍采用間隔供電措施,導致企業生產時間安排的難度加大、按

時交貨難以保證,企業怕耽誤交貨日期而不敢接單或推遲交貨期。在

電力緊缺的同時,原材料價格也不斷是上漲。近兩年來,隨著煤炭、

電力、石油、運輸價格的上漲,紡織面料、棉紗等原料也跟著上漲。

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工業品價格高進低出,企業利潤大大減小。

3.紡織品被動配額取消后,無序競爭將會加劇

長期以來,以同質化的中低檔產品為基礎、以價格戰為主要手段

的無序競爭比較突出。2003年~2004年,我國出口紡織企業就從3萬

家猛增到近4萬家,絕大多數企業同時引進國外先進設備,以短期擴

大規模。在產品市場面臨飽和時,這些原本就以“量大價低”制勝的

紡企,往往采取極具自殺性的“價格戰”,打亂了正常的經營秩序,危

小企業將大量涌出,無序競爭問題可能進一步暴露。

4.紡織品配額取消后,對外貿易摩擦將會增多

浙江出口的紡織品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產品基本處在國

際分工和價值鏈的低端,增長以“跑量”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加

上豐富而低廉的勞動力供給,導致出口產品成本不高,極易給人以低

價傾銷的印象。近幾年,我省已是全國受反傾銷、保障措施等立案調

查最多省份。紡織品一直是貿易自由化過程中的焦點,目前世界主要

進口國都對我國的紡織品出口高度關注。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主要進

口國會以其他形式的貿易壁壘來取代配額制,如果短期內出口過快增

長,勢必打破原有的市場平衡,引起市場波動,加大市場壓力,加劇

貿易摩擦。

二、浙江紡織品對外貿易的對策

1.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浙江紡織企業要做好長遠打算,著眼于提高國際競爭力,及時調

整產品結構,推進產業升級,形成一批市場份額大、附加值高的主導

產品,實現出口增長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升型的轉變。把增強企業

技術創新能力作為產業結構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鼓勵大

中型紡織企業創立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提高研發投入占銷售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