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茶葉外貿出現于什么朝代(日本的茶葉是中國哪個朝代傳過去的?)

时间:2024-04-30 12:11:28 编辑: 来源:

、東方等船公司的船掛靠大連、上海等港口,最后迫使“遠東水腳公會”接受了中方作為托運人提出的運價表,開創了國際航運史上運價斗爭取得勝利的先例。

1961年4月27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正式宣布成立。次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廣州分公司宣告成立,第一艘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光華”號客輪,在廣州黃埔港舉行隆重的首航典禮后駛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港接運受難華僑回國。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我國遠洋船隊規模大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遠洋業突破了敵對勢力對新中國的重重封鎖,建設起了初具規模的船隊,開辟了走向世界,走向大洋的一條條航線。

1964年12月,在周總理的指示下,中遠公司首次按國際慣例利用銀行貸款購進“黎明”號貨船,從此,中遠開始按照“貸款買船,贏利還貸”模式,自力更生發展遠洋船隊。

1967年5月,中遠廣州分公司“敦煌”輪從黃埔港起航,開往西歐,標志著新中國第一條國際班輪航線的開通。

到1975年底,中遠公司船隊總噸位突破500萬噸。國有船隊的壯大,使我國外貿運輸貨物中租用外輪的比例逐年下降,我國進出口貨物開始大量的由飄揚著五星紅旗的遠洋船運載,受到國際航運同行矚目。

1978年9月26日中國第一艘集裝箱班輪、中遠上海分公司的“平鄉城”輪裝載著162個集裝箱從上海港駛向澳大利亞,打破了我國國際集裝箱運輸“零”的紀錄。標志著中國遠洋集裝箱運輸經營從此正式開始。

“一改革,效益就上來了”

“人還是這些人,地還是這塊地,一改革,效益就上來了。”這是鄧小平1986年8月到天津視察時,對天津港變化的肯定。這種評價今天依然適用。

受益于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中國的遠洋運輸業開始了新的發展。隨著機構改革逐步理順,海運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則變得相對簡單且迅速。1993年,我國最大的國際遠洋運輸集團———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和我國最大的內河航運集團———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分別成立。1997年,中海集團在上海正式掛牌,承擔我國沿海運輸。

隨之而來的是改革的不斷深入。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長航集團逐步打破了原有封閉的、人為劃分的格局,使水運市場真正“流動”起來,開始通江達海。

如今,這些航運企業,均已完成了專業船隊建設,以不同貨種為標準,干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輪、液化氣船、特種船、客滾船、商品車滾裝船等細分市場也已建立并發展成熟,各專業船隊通過借助集團總公司的統一品牌、統一戰略,發揮規模發展、集約經營的優勢,國際競爭力漸強。

我國從事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的公司由中遠集團一家,增長到2008年的180多家,船舶經歷了從中遠“平鄉城”輪不到200標箱到萬箱級以上的飛躍。中遠集運、中海集運是我國集裝箱班輪公司的代表,早已躋身全球班輪公司前10名,航線覆蓋整個中國沿海、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波斯灣等全球各主要貿易區域。

為中國走向世界保駕護航

上世紀80年代,全球集裝箱航線基本上都被國際資班輪公司控制著。中遠發展集裝箱運輸事業伊始,便將運力提升與調整航線和運行組織工作同步啟動、同步發展,實行定船、定線、定班期運行,開辟了基于中國本土的全球運輸網絡。

特別是1988年4月,將香港—美西線集裝箱班輪改為周班,受到貨主歡迎,國外媒體更是驚呼“中國航運正在大踏步趕了上來”。

1999年,中遠集運在中日航線上注入“綠色快航”概念,將航線服務精確到小時,同時推出班期、交貨、中轉、通信、證書傳遞、專人服務和貨物跟蹤保證,真正做到“當天到貨、當天超市上架”,為中國外貿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海集運雖然成立時間很晚,但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集裝箱班輪船隊已經躋身世界前十,創造了業界神話。截至2009年8月為止,中海集運船隊共計148艘船舶,整體運載能力近50萬標箱。其中每艘運載能力逾4000標箱的大型船舶逾71艘,平均船齡只有4.59年,占總運力的84.20%。

2009年上半年,隨著中國外運集團與中國長航集團的重組,中國遠洋運輸業步入了一個新階段,從承運轉向綜合物流,全面深入到中國外貿鏈條。

同時,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占全球的比重,由改革開放前的不足1%上升到8%以上。在逾7%的增長額度中,海運承擔了90%左右的運輸量,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撐。

海運量的激增,加速了海運運力更新換代的進程,暢行于四大洋、由我國航運企業控制和擁有的30萬噸級油輪、散貨船和萬標箱集裝箱船已非罕見。

新中國華誕60年,中國遠洋船隊已經擁有23萬艘貨輪,載重量約6000萬噸,居世界第四位,飄揚著五星紅旗的中國船往來于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個港口,遠洋運輸關系不僅到中國每一個老百姓,更關系到世界諸多國家的民眾生活,成為中國融入世界的有力保障。

②唐朝:A中朝貿易往來頻繁。朝鮮的人參等輸人我國,我國的茶葉等輸入朝鮮;B中亞、波斯的商人把胡椒、波斯棗、藥品、香料、珠寶等輸入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張燈也運往波斯,并從那里行銷歐洲。C大食商人也到中國行上年;中國的造紙、紡織技術傳到大食,再傳到歐洲和非洲。

③明朝:鄭和下西洋,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受到各國歡迎,鄭和從西洋購得珠寶、香料、藥材等土特產。明朝后期,原產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傳入中國。

⑶文化交流

①中國文化的外傳:A兩漢時,冶鑄技術東傳朝鮮、日本,安息、中亞、歐洲。制漆工藝傳到朝鮮。水利技術遠播中亞和歐洲。

B唐朝時造紙術傳到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歐洲,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唐朝時建筑技術傳到日本;數學專著《綴術》傳入朝鮮和日本,成為學校教材。唐朝時紡織技術傳入朝鮮、阿拉伯。唐朝時,日本參照漢字草書和楷書的偏旁,創制了日本文字。唐詩傳入朝鮮、日本。

C宋元:宋朝時,印刷術東傳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歐洲,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元朝時,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到歐洲。

D明清之際,總結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海外。明朝時,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傳入南洋各地。

②外國文化傳入中國

A西漢佛教于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中原地區。

B唐朝時朝鮮的高麗樂、中亞的舞蹈、印度的繪畫、雕塑、音樂、舞蹈藝術傳入中國。唐朝時,印度的天文、醫學、歷法知識傳入中國。唐朝時從印度傳入熬糖法。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古印度,帶回佛經600部,譯出1300多卷,成為研究古印度的珍貴史料。

3、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商路

⑴秦漢:以陸路為主。當時中國的絲綢等物品主要通過絲綢之路運到西歐各國。與此同時,海上絲綢之路也已開辟。最遠到達印度半島南端。

⑵隋唐:分海、陸兩路。海路從廣州出發,經馬來半島、印度可到波斯灣,唐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從登州、揚州出發可到朝鮮、日本。

⑶明清:明朝初期海運船隊遠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中西貿易興旺一時。清朝康熙以后,閉關鎖國,只準廣州一地接待外商,海上絲路不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