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對外貿易總額2017(2015年—2017年中國印尼雙邊貿易額下降的原因)

时间:2024-06-09 06:07:30 编辑: 来源:

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7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2.21萬億美元),增長7.9%;進口12.1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95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1.61萬億人民幣(折合2597.5億美元),擴大12.8%。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其中,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萬億元,下降1.9%;進口10.44萬億元,下降13.1%;貿易順差3.68萬億元,擴大56.4%。以美元計價,進出口總值3.95萬億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萬億美元,下降2.9%;進口1.68萬億美元,下降14.1%。

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國內綜合成本不斷上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加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工作,及時出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關部門和各地區積極細化落實政策,為企業減負助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國外貿實現回穩向好目標,進出口降幅收窄,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新的發展動能不斷積聚。2016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5年下降0.9%,降幅較2015年收窄6.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8萬億元,下降1.9%;進口10.5萬億元,增長0.6%,扭轉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態勢;貿易順差3.4萬億元,下降8.8%。以美元計,進出口總值3.7萬億美元,下降6.8%。其中,出口2.1萬億美元,下降7.7%;進口1.6萬億美元,下降5.5%;貿易順差5107.3億美元,下降13.9%。

2017年,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推動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下同)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

2018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減弱,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升向好態勢,進入相對強勁復蘇軌道,內生增長動力增強,金融環境有所改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穩中求勝,全球市場信心增強,國際市場需求持續復蘇。2018年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6.2%。其中,出口1.32萬億元,增長6%;進口1.19萬億元,增長30.2%;貿易順差1358億元,收窄59.7%

日本對中國、美國的商品出口,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額的比例是多少呢?

按照日本方面公開的數據,最近十年來,日本向我國出口的商品總額,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金額的比例大體都維持在17%到20%的區間。同期,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所占比例也大致如此。

最近十年,日本對中美出口是“旗鼓相當”

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約為139.8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金額是19.8%;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額約為134.7億美元,占比19.1%——這一年,美國是日本最大出口伙伴,但領先我國的優勢較小。

2018年,日本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金額約為144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額的19.5%;對美國出口了140億美元商品,占比19%——這一年,我國是日本的最大出口伙伴,但領先美國的幅度也不大。

2017年,美國又是日本的最大出口目的地,金額約為134.7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總金額的19.3%;對我國出口了132.86億美元,占比19%。雖然對美國出口更高,但領先中國的優勢也不大。

不再一一列舉數據,總之:自2010年以來,日本對中國、美國的出口商品占比都在17%到20%之間波動。一會兒是咱們中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地,一會兒又是美國變成日本商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但到了2021年一季度,我國的優勢擴大很多了。

2021年3月份,對我國出口占比上漲至22.9%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大流行,但在主要國家中,我國表現突出,經濟率先復蘇。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4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2.2%。其中,其中,商品進口2.38萬億元,增長14.5%。

前3個月,我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8.4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増長29.2%。其中,從境外進口的商品總額3.86萬億元,同比增速也達到19.3%。而日本作為我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對我國的商品出口也獲得了極大地提升。

按日本方面的統計,今年3月份日本對我國的商品出口達到1.63萬億日元,同比大增37.2%,而且是自2020年年中以來,連續第9個月實現增長——在疫情對全球以及對日本影響這么大的背景下,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這顯然是遠遠超過日本方面的預期。

并使得向中國出口的商品總額,已占到日本對外出口總額的22.9%,創下最近10年來的新高。與之相比,美國在日本出口商品中的份額卻下滑了好幾個百分點,即“日本出口對華依存度創新高”。

從數值上來看,今年我國勢必將大幅領先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并有望成為日本經濟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的重要支撐。當然了,這主要取決于日本能否推動兩國間的友好發展,不能盲目追隨美國。

南生注意到,我國以及新加坡等已經正式批準了RCEP,日本內閣也已經在今年2月24日過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批準程序。接下來就是力爭在本屆國會上獲得批準。

隨著各國官方對RCEP的批準程序逐步走完,即將正式啟用。包括中日兩國在內的東亞、東南亞多國經貿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日本經濟或將有新的動力注入,請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啊。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請教我國歷年的貿易順差數據.

以下是歷年的貿易順差數據(單位 億美元)

2004年 320

2005年 1,019

2006年 1,775

2007年 2,622

2008年 2,955

2009年 1,961

2010年 1,831

2011年 1,551

2012年 2,320

2013年 2,598

2014年 3,825

2015年4,822

2016年 5100

2017年起以人民幣口徑統計

2017年為2.87萬億元人民幣

2018年為2.33萬億元

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2.92萬億元

2020年我國貿易順差3.7萬億元

拓展資料: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于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么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并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該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膨脹,給本國貨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連續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并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4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加工貿易總順差中所占比重分別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資企業在進出口總順差中所占比重依次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順差持續增加的推動下,2004年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順差達1063億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億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更達58.47%;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進口,如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向國會提交的對華貿易報告就指出:2003年美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340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對中國出口僅290億美元。

2015年—2017年中國印尼雙邊貿易額下降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印尼非油氣資源需求下降。201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2015年為69%,創25年來新低,經濟放緩減少了對印尼煤炭等礦產品的需求。2014年印尼對中國出口額最高的礦產品也只有65億美元。2015年印尼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非油氣產品出口額都出現下滑,按出口降幅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中國、日本、印度、美國和新加坡。

2印尼自中國進口非油氣產品

印尼自中國進口非油氣產品主要有機械設備、機電產品、鋼材、賤金屬及制品、有機化學品等。 2011—2015年,印尼自中國進口的非油氣產品整體呈增長趨勢,年均增長速度為3%。2012年增長最快,同比增長了137%。2013年之后,受國際形勢和印尼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印尼自中國非油氣產品的進口增速緩慢,2013年和2014年分別只增長了2%和3%。2015年首次出現負增長,進口額為29224億美元,比2014年的30461億美元減少了4%。

2006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印尼最大的非油氣產品進口來源地,進口額為55億美元,2010年增至19688億美元,5年內增長了256%,2014年進口額達30461億美元,2015年稍有下降,較2014年減少了124億美元。反觀印尼其他主要進口來源國,日本、新加坡和美國,大致處于負增長趨勢。其中,從日本的進口額由2011年的19320億美元降至2014年的16938億美元。2015年印尼自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口額均出現下降,下降幅度由高到低依次為日本、泰國、新加坡、美國和中國(見表3)。

二、兩國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投資前景

(一)印尼對中國貿易逆差逐年擴大

兩國貿易差額隨著雙方經濟合作的深化而發生變化。最初兩國貿易規模小,印尼在雙邊貿易中處于順差地位,但隨著兩國經貿合作交流愈加緊密,我國逐漸“轉逆為順”。2006年,印尼與中國貿易中,印尼貿易順差為17億美元,2007年為11億美元,2008年后開始發生變化,印尼首次在兩國貿易中出現逆差,而且逆差額逐步擴大,2008年為36億美元,2010年為48億美元,2014年達13018億美元,2015年為14365億美元。隨著貿易逆差的逐漸擴大,引起印尼一些人的不滿,并重新審視兩國間的貿易關系,甚至質疑自由貿易協定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印尼人擔心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會影響國家經濟安全。中國商品大量進入印尼市場后,也引起印尼國內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