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對外貿易廣州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歐派是哪年成立的,總部在哪里?)

时间:2024-05-16 07:52:57 编辑: 来源:

400萬元),取消了一家外國投資者只能設立一家旅行社的要求。中外雙方只要符合《旅行社管理條例》中規定的條件,即可申請設立合資旅行社,經營入境旅游業務和國內旅游業務。與此同時外經貿部也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準備提前在部分地區試點,允許外資設立獨資旅行社。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批準了10家外商投資旅行社。

七、運輸及國際貨運代理

在道路運輸方面,目前中國已批準設立700多家中外合營道路運輸企業。外經貿部與交通部與2001年11月出臺了《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管理規定》,對外商投資道路運輸公司(客運與貨運)的設立條件,審批程序等予以了明確規定。

在水路運輸方面,目前中國已批準設立了60多家從事國內沿海和內河運輸的中外合營航運企業,60多家從事國際海運的中外合營航運企業。國務院于2002年底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對外商投資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業務做出了原則性規定。

在航空運輸領域,日前國家公布了《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暫行規定》,進一步放寬了外資從事民用航空業的條件。截止2000年,外商在民用航空業投資累計達4.2億美元,共設立企業64家。

在國際貨運代理領域,2001年底,外經貿部公布了《外商投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定》。按此規定,外商可在中國境內設立合營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并按入世承諾三年內允許設立獨資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目前,我國已批準設立了約300多家外商投資國際貨代企業,這些企業在國內其它城市設立了近200家分公司。

八、會計服務

為促進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康發展,縮小我國會計、審計行業與國際同行的差距,從1992年起,我國開始有條件地允許國際知名的會計公司與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舉辦會計師事務所。目前,我國已經批準設立了9家中外合作的會計師事務所。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可在規定的經營范圍內為國內外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此外,我國還允許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在國內投資設立了6家成員所,4家發展聯系所。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允許獲得我國執業注冊會計師資格的外籍會計師與我國執業注冊會計師設立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并準備制定外商投資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規定,明確外商投資會計師事務所的形式、審批程序,規范此領域的外商投資。我們將積極引進國外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進入我國會計服務市場,以促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外的接軌。

九、法律服務

目前中國尚不允許外商投資設立律師事務所,但經批準,外國和香港地區的律師事務所可以在國內設立代表處,開展不包括中國法律事務的相關業務。此類代表處現已設立110家。

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務院于2001年頒布了《外國律師事物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按入世承諾取消了原有代表處設立的地域限制和數量限制,允許外國律師事物所在境內設立多個代表機構。

除上述服務領域以外,資產評估、出版、印刷、建筑、房地產及物業管理、音像制品、餐飲及娛樂、維修、買粉絲、廣告、醫療、教育、租賃、商檢、工程設計等領域均已不同程度地向外商開放,而且凡是對外資準入有限制的領域均已制定相應法規,中國已建立起服務業外資準入的法規體系。由此可見,中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已由過去的個別領域、少數部門發展到了多領域、多部門,基本形成了整體開放的新格局。

十五期間,我們將按照“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的原則,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繼續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服務業的整體對外開放。要把吸收外資與我國服務業的結構調整相結合;要鼓勵并正確引導外商投資從事現代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積極推進旅游業的對外開放;放寬外商投資會計、法律、管理買粉絲、工程買粉絲等中介服務的限制;探索并試行吸收外資發展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審慎推進金融、保險、電信、證券的對外開放。開放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服務領域外資市場準入的法規體系,使服務業的開放公開、公正地健康發展.

中國的投市場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和地區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未來的幾年里,中國服務業更將成為投資者的聚焦點,我們相信,致力于中國服務業的外國投資者必將與中國的服務業獲得共同發展。

這篇文章應該對你有幫助,我是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網站上。

廣州島內價和家誼超市為什么倒閉了?

【146】“廣州第一超市”罹難記

買粉絲.hexun.買粉絲 【2005.11.14 14:42】 《財經》雜志

作者: 蘇丹丹

民營連鎖業巨頭如何在與“政府工程”聯姻中身陷窘境

“我只能繼續為家誼重組盡最大努力,別無選擇。”林文創,這位32歲的廣東省最大民營連鎖超市集團的掌門人,話語間有掩飾不住的疲憊。

廣州家誼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家誼)曾號稱“廣州第一超市”,一度的廣州市連鎖商業“明星工程”;自去年10月關門清算以來,其旗下25家門店已在破產和重組的生死一線掙扎了年余,其中23家門店更是停業至今。

相關清產核資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10月19日,廣州家誼總資產4.35億元,總負債5.54億元,明顯資不抵債。

與家誼同陷困境的,還有林氏家族旗下廣州市寶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寶鑫控股)擁有的另一超市品牌——廣州島內價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島內價)。受家誼所累,廣州島內價的38家門店自去年以來陸續關張,至今僅余15家慘淡經營。

2002年初,林氏為進入廣州政府“農改超工程”(即傳統農貿市場改生鮮超市)家誼超市,不惜出讓自家島內價的控股權。短短一年后,政府傾力打造的“農改超”難以為繼,國有股東大舉減持股份;三年后的今天,一度輝煌的家誼超市更像是“政績工程”失敗后的犧牲品。

曾經的民營連鎖超市巨頭,中國零售業30強企業,林氏家族的寶鑫控股緣何與地方政府聯姻謀求發展,又緣何身陷困境無力自主?故事并不復雜,卻耐人尋味。

“政府工程”

林文斌、林文創、林文敏三兄弟,廣東潮汕人。因以廣州島內價起家,在南粵商界素有聲名。

1996年底,林氏兄弟組建第一家島內價貨倉超市時,其店鋪還只是廣州石牌村的一處臨時建筑;至2002年3月,廣州島內價被深圳市民潤農產品配送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下稱民潤)收購51%股份之前,總店數已達12家,是當年廣州規模最大的民營連鎖超市。

林氏向民潤出售廣州島內價部分股權,獲取2000萬元現金。僅三個月后,2002年6月,林氏以2000萬元資金入股家誼。家誼是廣州市政府實施“農改超”的“民心工程”。“農改超”,即對傳統農貿市場按現代超市規范進行改造。廣州政府以國有資本著力推動,并引導社會資金多方參與,意在提升農貿市場檔次,加強食品安全,改善市容市貌,實系本世紀初以來國內各大城市流行的“政績工程”。

林氏以家族企業廣州寶鑫入股,注資2000萬元,在家誼持股20%,另80%股份由廣州市友誼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碼:000987,下稱廣州友誼)等四家國有股東發起,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

“2002年初島內價發展到12家門店,但已經走出了最好的經營時期。”廣州島內價副總經理黃漢忠告訴《財經》。

1996年至2001年間,傳統商業的轉型給予新興的貨倉連鎖超市很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廣州島內價等本土連鎖企業發展的黃金時代。2001年起,廣州本土零售業競爭加劇,更具資本實力和規模優勢的外資連鎖巨頭紛紛涌入,包括法國家樂福、香港百佳,令依賴自有資金滾動發展、微利經營的本土民營連鎖業進入瓶頸期。

此時林氏入股家誼,在外界看來,正是以出讓家族企業廣州島內價控股權為代價,全力打入“政府工程”謀求自身發展。

家誼由政府控股,而由富于連鎖超市經營資質的民營股東負責經營;公司董事長系國有股東代表,總經理則是林氏三兄弟之一的林文敏。

政府支持、國有背景、精英團隊——優勢盡占的廣州家誼迅猛擴張。成立伊始,政府便向家誼提出“農改超”任務目標:一年內發展25家門店,三年內發展100家門店,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各門店生鮮商品經營面積必須占一半以上,并計劃三年后上市。

多方推動之下,至2003年中,家誼門店數量已大舉擴至24家。然而好景不長,就在這一年,與家誼幾乎同時成立的廣州另一家“農改超”主力軍“家盈超市”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時至今日,大部分城市應“農改超”而生的生鮮超市相繼慘淡收場。究其原因,經營成本居高、規模偏小,致使產品在數量、價格等方面對消費者失去吸引力,是一個致命因素。

業內人士分析,改造一家傳統農貿市場,花費的資金是開設一家普通日用超市的3倍;即便擇點新建的生鮮超市,在傳統農貿市場和外資連鎖超市“巨無霸”的夾擊中,其定位和生存亦顯尷尬。

據廣州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家誼自開業至2003年4月30日,累計虧損3043萬元;總資產2.47億元,而總負債高達1.78億元。

“擴張過快,投資過急,占用資金太多,是家誼經營出現問題、資金鏈斷裂的直接原因。”黃漢忠說。風雨飄搖中,家誼成立僅一年之際,國有股東即宣告退出。

“國退民進”

當月,林氏家族旗下兩家公司——廣州市中鏈投資有限公司和廣州市中旗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以5000萬元受讓國有股東在家誼50%的股份。由此,林氏在家誼股份增至70%,原先四家國有股東總計持股30%,其股份均分,各持7.5%。

此次“國退民進”屬秘而不宣,家誼諸多供貨商和合作伙伴直到2004年家誼身陷困境時,方始知情。

“我們當時為家誼供貨,就是看中了政府的支持——我們不是和林家做生意,而是和國有股東做生意。他們之間的股權轉讓我們完全不知道,很無奈。”家誼供應商之一的林海虹說。

《公司法》規定,“發起人持有的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家誼四家國有股東在公司成立僅一年之際即大舉減持,顯系違法之舉。據稱,轉股是在廣州市政府協調下完成的,廣州市商業局領導列席了為此召開的股東會議。

知情人士透露,廣州家誼是“政府工程”的產物,四家國有股東參與原本是政府意愿。至2003年家誼經營乏力,前景堪憂,國有股東信心動搖,視家誼為包袱,“急于甩掉”;而讓民營股東林氏接盤,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政府意志”。

《財經》獲悉,政府退出時還與林氏簽署了補充協議:四家國有股東在家誼雖減持至30%,但在股權轉讓三年半時間內(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事實上享有54%的分紅權益,即各家分享13.5%的年收益。期滿后,再行商定以后的分紅比例及股權轉讓事宜。

顯見,這一補充協議加大了林氏增持家誼的成本。

2003年9月,在大舉增持家誼股份之后,林氏再以家誼收購之前轉讓出去的廣州島內價51%股份,作價4800萬元。

此時,并入深圳民潤一年余下的島內價,其在廣州的門店數已由并入前的12家擴至37家;加上林氏于2000年成立汕頭島內價連鎖商業有限公司在粵東地區開拓的12家門店,島內價門店總數已達49家。家誼則有24家門店。如此,由林氏實際掌控的連鎖超市門店總計73家,加之旗下控股的廣州市億翼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以及在中石化廣州各加油站投資設立的“中旗便利店”,林氏家族的控股公司寶鑫控股,已成為廣東最大的民營控股連鎖超市集團,并躋身2003年度中國零售業30強,排名第27位。

然而,在外界看來風光無兩的林氏連鎖,此時已經由于過度擴張而開始滑墜。

“連鎖零售行業是一個投入資金大、回報周期長且早已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