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率下降(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現狀)

时间:2024-05-25 17:05:24 编辑: 来源:

業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

根據WTO通行規則,各國所有出口產品都應當是零稅率,從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

我們應當在穩外需的努力下,把這一點制度化

另一個重要的是匯率政策,即人民幣匯率必須保持基本穩定

從2010年6月恢復浮動到2011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上升了8

3%

但這不是衡量匯率水平的科學標準

標準應是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按貿易加權和剔除通脹后的對一攬子主要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

按此指數,這一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實際升值了13

7%;2005年7月匯改以來累計升值48

0%

這種大幅升值并沒有縮小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相反給我國出口企業帶來很大困難

加強出口信用保險、貿易便利化、加大對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支持力度和促進中日韓自貿區進程,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更重要的是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向自主品牌和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2012年,尤其在加工貿易轉型上將邁出較大步伐

同時,也將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外貿出口轉型示范基地,涵蓋服裝、醫藥、電子、輕工等眾多領域

困難的外部環境反過來將推動這一進程

擴大進口政策 應更有選擇性 擴大進口是另一個重要方面

近年來,在擴大進口的政策推動下,我國進口增速連年超過出口,貿易順差逐漸縮小

2011年,我國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只有2

13%,回到了2000年即入世前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2012年擴大進口的政策應當更有選擇性,即重點是擴大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高新技術、關鍵設備和部件進口

2011年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只比上年增長12

2%,不及進口總額增速(24

9%)的一半

而初級產品進口增長39

3%,豪車進口增長40

8%

這顯然不符合整個國民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產業升級的方向

因此,調結構將是擴大進口的核心

2022年東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呈現什么態勢

2022年1-8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3937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0.4%;其中服務出口19082.4億元,增長23.1%;進口20293.2億元,增長17.9%。服務出口增幅大于進口5.2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29.5%至1210.8億元。8月當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437.9億元,同比增長17.6%。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定增長。1-8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6432.7億元,增長11.4%。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9297.9億元,增長15.7%;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分別增長24%、18.4%。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7134.8億元,增長6.2%;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保險服務,增速達64.4%。

旅行服務進出口保持增長。1-8月,我國旅行服務進出口5426.6億元,增長7.1%。剔除旅行服務,1-8月我國服務進出口增長22.8%,其中出口增長24.5%,進口增長20.8%;與2019年同期相比,服務進出口增長51.9%,其中出口增長67.8%,進口增長36.1%。

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4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商務部相關負責人20日進行解讀:《規劃》提出,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并首次將“數字貿易”列入服務貿易發展規劃。

《規劃》堅持改革先行、開放先行,將“深化服務貿易改革開放”作為首個重點任務專章。其中特別提出以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為標志,主動推動“十四五”時期要素流動型開放和制度型開放相結合、“邊境上”準入與“邊境后”監管相銜接。

中國超過大多數國家服務貿易增速

服務貿易是一國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內或進入他國境內向外國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務的貿易行為。主要方式有: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其中,服務包括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

根據《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服務進出口規模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二,全球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地位鞏固。“十三五”時期,中國服務貿易實現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國內區域布局更加均衡,國際市場開拓更加多元,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明顯提升,日益成為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對外開放深化的重要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服務貿易為推動世界經濟貿易復蘇和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十三五”時期,中國服務進出口累計達3.6萬億美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29.7%。特別是,2020年,克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服務貿易實現平穩增長,2020年中國服務進出口6617.2億美元,同比下降15.7%,降幅低于全球3.5個百分點。從服務進出口規模看,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二,服務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一季度,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14569.9億元,同比增長25.8%;不僅高于貨物貿易增幅,也超過大多數國家服務貿易增速。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9.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5.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4%;進口4.19萬億元,同比增長7.5%;貿易順差1.04萬億元,同比增加36.6%。

按美元計價,2022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1.4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3.0%。其中,出口8209.2億美元,同比增長15.8%;進口6579.8億美元,同比增長9.6%;貿易順差1629.4億美元,同比增加40.0%。

全球貿易增速放緩有哪些原因

全球貨物貿易增速放緩的十大原因

1、需求因素。由于貿易增速的較強波動性,在分析其增長或下降時,首要的應是從短期因素加以考慮。2012年,世界經濟增速3.37%,2013年增速為3.28%,2014年預計增速為3.3%。與此同時,2010年和2011年世界經濟增速均超過4%。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收入增長緩慢,自然最終需求不足,眾多研究文獻強調了需求因素的重要性。如Eaton等人在2011年NBER的工作論文中就強調了需求下降對貿易災難的重要貢獻。該文獻運用國際貿易中經典的Eaton-Kortum模型對此作了數值模擬分析。

2、中國加入WTO對世界貿易的拉動效應減弱。2001年,中國加入WTO是全球金融危機前世界貿易快速增長的重要外在推動力。這不僅使中國出口高速增長,也使得中國進口快速增加,從而帶動整個世界的貿易增速。近兩年,中國貿易開始進入個位數增長時代,對世界貿易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3、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的背景因素。現有研究普遍認為,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繁榮起來,這一分工模式的重要特點是產品的不同生產環節位于不同的國家。這一分工模式往往能對貿易增長或下降起到放大效應。比如,1單位美國對中國產品最終需求的下降不僅導致中國出口下降,也會導致中國進口中間品的下降,從而導致不同生產環節國家的進出口均會收到影響,從而使得貿易增速下滑比GDP下滑更加嚴重。當然,如果GDP增速提升,貿易增速提升幅度往往也會更大。當然前提是,全球價值鏈得到修復。金融危機之后的兩年貿易增速恢復迅速,但隨即陷入低迷。這可能是全球價值鏈尚未完全修復的緣故。

4、全球價值鏈已發展到足夠深的程度,邊際深化程度有限。這一原因是WTO提供的解釋,《世界經濟黃皮書》做了引用,即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發展迅速,在此過程中,貿易增速較高。但是,由于現在全球價值鏈已發展到足夠深的程度,很難再深化,因此這一提升貿易增速的動力不復存在,從而造成現在的貿易低迷。如果這一判斷成立,那么貿易增速低迷將是長期存在的現象。我們認為,全球價值鏈確實已深化到一定程度,再繼續深化雖有較大潛力,但需要深層次的因素來推動,因此,邊際深化難度加大。一般來講,可以使用增加值出口和總值出口的比率(VAX Ratio,簡寫為VAXR)來衡量各國全球價值鏈分工程度,該值越大,說明分工程度越低;該值越低,則分工程度越高。平均而言,世界整體的VAXR略大于0.6,世界上VAXR最低的經濟體只有0.4,且屬于小型經濟體,因此,全球價值鏈往后繼續深化確實有較大難度。

5、生產和貿易結構。在認識危機期間GDP和貨物貿易增速的差異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生產和貿易結構的不同。我們在本文中僅分析貨物貿易,而不包括服務貿易,這是現有關注危機期間貿易表現文獻的通常做法。那么,很顯然,GDP作為生產面,不僅包括商品生產,也包括服務生產,而服務貿易占總貿易比重是有限的,尤其是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貨物貿易中的耐用消費品一般容易受到危機沖擊,即在危機來臨時,消費者對必需品的消費下降較少,而大幅削減對耐用品的消費。但是,對于GDP而言,商品生產占其一部分,服務業的穩定可以熨平GDP增速的波動。

6、價格效應。金融危機之后,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明顯。以現價美元計價大宗商品價格指數2008年達到峰值水平298.6,同年12月底跌到谷底186(《黃皮書》,p.237)。由于各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2010年和2011年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起來,2012年和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則又開始下跌。這將會導致以貨幣單位衡量的貿易額下降。此外,危機期間,出口往往困難,出口商為促進出口,往往采用價格競爭的方式進行競爭,從而導致制造品價格也會不同程度的下降。2012年以來,美元堅挺也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貿易額增速受到影響。近兩年,美元指數整體呈現上漲態勢。

7、融資受阻。這也是現有文獻較多關注的一個原因。金融危機期間,首先受到影響的是金融業,導致貿易信貸緊張,企業融資難,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即使危機之后,短期內也難以恢復。受此影響,出口和進口企業往往難以順利獲得生產或進口需要的資金,從而導致生產面的出口和需求面的進口均受到影響。

8、貿易保護。危機期間,貿易保護程度甚于平常時期,也會影響全球貿易增速。根據已有的研究,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在內的貿易保護措施往往對企業出口的種類數和已有種類的出口數量都造成顯著的影響。近兩年的貿易保護程度并沒有下降,出口面臨的國際環境沒有好轉,使得貿易增速受到影響。

9、貿易和投資的替代關系。在貿易保護較為嚴重的危機時期,各國企業往往轉而通過對外投資來供應當地市場,從而減少出口。這種替代關系也是貿易受阻的一個因素。上述已經指出,危機期間,各國往往出現金融困難,從而相比往常更加歡迎外商投資帶來的資金,使得企業更加易于投資(同等條件下)。

10、貿易增速放緩的最后一個原因是貿易自由化受阻。多哈回合談判啟動后,一直沒有完成,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一直沒有明顯進展。在此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開始啟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但是近兩年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也未取得明顯進展。由此,世界貿易一直缺乏貿易自由化這一重要引擎的推動,在金融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