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外貿最暢銷的產品(做外貿這些年,親身感受到的各國客戶采購特點)

时间:2024-06-03 01:25:41 编辑: 来源:

滿足,而且要求屬于復雜、但很合理的范圍。客戶要求合格的產品,而不是超優質的產品。當然,除非你的工廠生產的是低端品。

舉個例子,他們國家對某產品的要求標準是X級防火、環保、無化學揮發,那么澳大利亞客戶會按照這些標準采購,只要滿足了標準要求,就會考慮。但是,如果滿足不了,則會沒有轉圜余地,他們不會接受不合格產品。

他們要求產品質量穩定,不要合作了之后就降低質量,這在他們看來很沒有信譽。

對認證的要求有時候比較偏執,這也是國家特點決定。他們國家對認證有硬性的要求,很多時候必須擁有認證,才可以銷售。所以,我做了這么多年澳大利亞市場,總是遇到客戶要求做認證,配合客戶做過好幾次認證了。

這樣的要求有利有弊,弊端在于有時候客戶會直接放棄,尋找有認證的工廠;利處在于,一旦認證達到,客戶會非常認同你,只要你別降低質量,他們會慢慢將訂單轉移給你。

2. 價格接受度比較高

不是最高的,但也絕對不低。接觸過的澳洲和新西蘭客戶,好多都是直接給我理想價格區間(前提是已經比較認可質量),然后讓我決定是否可以滿足。 這時候其實是掙錢的好時機。他們的目標價格并不低,很多甚至可以有很好的利潤空間。

所以,給他們報價時,利潤空間可以偏高一些,而且談判時可以主動問他們目標價格區間。

這是我最喜歡的另一個市場。

南美市場這些年是新興市場,尤其近10年。10年前,南美市場給人的感覺是:閉塞、進出口復雜、支持力度小、客戶難找、語言不通......etc。

但是最近幾年,我反而更喜歡將之作為首選。我的幾個大型客戶,就是南美的,真的是:量大、事少,超優質的。

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等,這幾個是我最喜歡先進攻的國家。

我感覺,他們有如下幾個特點:

1. 事少:

也就是奇葩要求很少,不怎么斤斤計較。只要你的產品合格,那么付錢、生產。單據上可能有點復雜,有時候要求比較細致,因為有的產品清關比較麻煩一點,但是熟悉了也就沒什么了。

很有意思的是,我最先合作的兩個巴西客戶,恰巧都是規模很大,但事情很少的。他們兩人有個非常好的統一特點:經常一聲不吭地把錢付了,等我收到款才告訴我,有時候甚至不需要我給做合同,他自己計算好了,把錢付了,再通知我補合同。超級贊的!

沒有成交之后再增加各種要求,也沒有故意為難你,反而比較依賴你。 你能辦理的都讓你辦理,你能幫忙采購,那就都找你采購,只要價格滿意就行了,管你是不是生產商呢。

當然,非常有可能是我和我的同事比較幸運,碰到的都是好人吧。

2. 采購穩定

因為他們比較新來供應商,往往選定了之后,不會輕易換掉,所以采購比較穩定。

接觸的這些客戶中,我感覺南美的客戶比較穩定,歐洲、大洋洲都很難穩定,因為他們附加的要求太多,標準也總是在增加。

和上個特點相呼應,南美的客戶選定固定合作的供應商后,比較信賴供應商,這也是采購穩定的一個原因。

所以,南美市場一旦遇到優質客戶,我會盡力抓住。

3. 市場緊湊

還有個很好的特點,南美市場比較緊湊,拿下一個大客戶,往往代表著你的產品能夠占據大部分南美市場。

因為他們市場整體比較統一,一個國家的暢銷品也適合推廣到周邊市場,所以基本上大、中規模的客戶,都會出口到周邊國家,甚至主攻周邊國家,尤其是像巴西、智利這些和中國進出口來往很多的國家。即使小規模的客戶,也會涉及到周邊國家的市場。

所以,別看南美地區國家小,市場又是新興的,卻不乏大客戶,也不乏想做代理的大客戶。 一旦成交大客戶,是個占據南美市場的大好時機。 往往一個客戶,就可以為你打開南美市場,這是其他地區的客戶達不到的效果,南美獨一無二的特色。

其實在我看來,歐洲地區的每個國家都具備單獨的特點,沒法統一成為歐洲地區,接觸過很多,這種感覺最強烈。盡管歐洲地區都有錢,但是給我的印象并不是最好的。

總結以下幾點:

1,排斥和優越感:

因為國際地位高,歐洲客戶給我們的感覺是高高在上,總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工廠的。幾個我喜歡的市場:荷蘭、波蘭、法國、土耳其(我喜歡將他們歸到歐洲地區)、英國、奧地利、比利時。差不多這些國家是被我歸為一類的,沒有那么的排斥國內工廠,也不是特別挑刺。意大利、德國等被我單獨列出,屬于次要地位。

盡管意大利客戶比較多,也比較喜歡從中國進口,但是客戶的性格本人不太喜歡。。。很無理取鬧?那沒辦法,感覺這東西是沒法控制的。 不喜歡他們的傲慢、磨嘰、事多單子小、很難信任人。 德國客戶更不用說了,他們精湛的制造技藝,讓他們對其他國家都不太看得上眼,所以更不用說made in China了,要求太煩人了,實在嚴謹得很。

2,不大氣:

雖然他們有錢,卻不是最大方的。要免費樣品,且不付運費,讓國內的一些工廠給慣壞了。

到目前為止,不止一個歐洲客戶趾高氣昂地和我說:

言外之意,他給我個機會,花錢給他寄樣品,我應該感激涕零嘍?

樣品運費自付,這是國際通則,起碼的生意往來規則,不是代表著你是歐洲人就可以傲慢地要求我們求著你合作。我們不是在begging for 買粉絲operation,而是looking for 買粉絲operation。

3,悠閑自在:

還有一個特點:慢,或者可以稱為悠閑。這是他們的工作模式,和美國的悠閑不同, 他們是連工作也很悠閑,感覺不到他們的緊迫和焦急, 回復郵件慢、處理事情慢,慢悠悠地、悠閑自在地工作。這應該和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去過歐洲 旅游 的應該都能深刻感覺到他們享受生活的那種愜意,在街頭文化中的感覺更深刻。所以我在想,這種愜意也融入到了工作中。

So,總而言之,南美市場是真愛,歐洲市場是備選。

先說美國:

我剛入行的前兩年,就是專做美國市場。后來的幾年,美國市場也是主要市場之一。

比起歐洲的傲慢和深深的優越感,美國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有比較明顯的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絕對排斥中國的產品,堅決杜絕;一部分人,絕對歡迎中國的產品,因為成本低 。

所以我在開發美國客戶時,遇到第一類客戶,慢慢地學會了“惹不起,但我躲得起”,沒希望的就不招惹,別浪費太多精力。一根筋沒那么容易扭轉。

第二類客戶,往往是嘗到過好處的,知道從中國進口獲得的利潤空間。他們有這么幾個特點:

1,采購量大,要求復雜。

他們的采購規模比較大,要求也蠻高的,找到理想的供應商之后,就會開始按照自己的有標準,來“培訓供應商”。一些大客戶,喜歡讓咱們不斷打樣、確認樣品、測試,達標之后,給予一部分試訂單,慢慢增加訂單量。

有時候,需要很久再能將他的訂單量拿下大概,全部拿到是不太可能的,他們一定會將雞蛋放在好幾個籃子里。

不過大客戶的“一籃子雞蛋”也夠你吃很久的。

2,工作認真,緊迫,專業:

雖然他們的工作時間很規律,非工作日一定會好好享受,但是工作起來也會很努力,很認真,很嚴謹。他們急于盡早抓住自己的市場,所以在產品溝通上,絕對沒有歐洲人的那種悠閑愜意。

他們會提出很多很多問題、要求、標準,這也就導致另一個特點: 越專業的工廠,越能吸引住他們。越專業的業務員,越能引起他們談下去的興趣。

不知你們遇見的美國客戶如何,我遇見的基本都是比較專業的客戶,問出來的問題也很專業,往往需要請教技術人員。

有一次遇到一個特別專業的客戶,和我們的工程師聊對口了,兩個多小時,我翻譯得口干舌燥,一口水也沒顧上喝,客戶最后非常激動地感慨終于遇到對手了。回去后就開始各種繁瑣的打樣、測試、標準確認,然后慢慢確認訂單、擴展訂單量。典型的美國客戶作風。

3,再說說加拿大和墨西哥:

比起美國,他們兩個國家的客戶容易對付一些。不知道為什么,我沒有幾個加拿大的大客戶,反而往往遇見的都是些小客戶,不乏一些新公司,以及大品牌的下游客戶。

所以,開發加拿大客戶時,尋找下游客戶,這也是我的一個主要思路之一。

盡管我說了很多,侃侃而談了這么多各國特點,但是每個客戶我都是單一對待、單一分析的,不會用這些條條框框將他們限定。

做外貿的一個大忌就是讓條條框框限定了自己的思路。 外貿一定要靈活變通,沒有固定的開發思路,沒有固定的的回復思路,不能背誦下來哪種客戶用哪種思路開發,哪里的客戶就固定有哪些特點。講思路打開了,客戶源才會豐富多彩,成交率才能提升。

最后,預祝想做外貿的你,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你的外貿第一桶金!

中國與哪個國家外貿最多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字,2006年,中國外貿出口總額是969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7%,而進口增長20%,總額達到7920億美元

在中國高達1770億美元的貿易總順差中,中國對于美國貿易的順差占據了很高的比例

而美國近年來一直指責中國政府故意壓低人民幣匯率,從而在外貿出口中取得了價格優勢

由于全球對于中國商品的巨大需求,中國對外貿中國海關總署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貿易順差2005年翻了三番,再創新高

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達到1019億美元,而2004年中國順差為320億美元

2005年,中國出口額達7620億美元,同期進口額為6600億美元,增長1易順差很有可能在2007年超過2000億美元

自韓國進口768

2億美元,增長23

4%,高于進口總體增速5

8%,韓國成為中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東盟為中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地,歐盟、美國和日本是中國的三大貿易伙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