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外貿順差產生的原因(國際收支順差的原因)

时间:2024-06-02 22:26:34 编辑: 来源:

p>我國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內部消費不足,儲蓄過度,所以化解的方法就是降低儲蓄、促進內需

\r\n首先,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時,改革現行收入分配制度

中國消費水平低的問題首先是因為收入水平低,它是一個收入問題,并不是消費的問題

所以,要刺激消費,首先是要增加農民和城市中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另外,經濟學基本理論認為,富人的消費傾向低,窮人的消費傾向高

而我國目前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收入的增長部分,主要是由高收入階層獲得,但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是比較低的

因此,要擴大消費的比例,就得改變現在的收入再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再分配份額,縮小收入差距,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社會的消費傾向

\r\n其次,盡快實現公共財政的轉型

目前,我國本幣凈儲蓄的積累,是促成投資擴張和銀行流動性過剩的根本原因

而本幣儲蓄率過高的源頭正是我國財政政策在公共建設領域的長期缺位造成的

長期以來,我國財政在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醫療、水電交通、通訊等公共產品和服務上的投資遠遠不夠,導致居民自身要為這些公共產品來買單,其未來消費支出的預期過高,只能通過控制當前消費、增加預防性儲蓄來應對

只有加速國家財政向公共財政的轉型,加大財政在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醫療、水電交通、通訊等公共產品和服務上的投資,使社會抵抗風險的能力加大,每個人的儲蓄率下降,才能縮減私人部門的凈儲蓄動機,持續有效地啟動內需

\r\n三是要加強國際間政策協調

我國的貿易失衡不僅源于自身結構性失衡,也部分地源于主要貿易伙伴的結構性問題

只有加強國際間的政策協調,才能有效地解決我國貿易失衡問題

特別是對于當今世界貿易赤字主要來源、也是我國貿易順差主要來源的美國,在全球性失衡和中美貿易失衡的調整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我國采取措施擴大私人消費、逐步放開對外投資、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重要調整的同時,美國也應該至少在以下方面采取調整措施:逐步減少財政赤字;壓縮居民消費規模;放松對華出口管制等

因此,調節貿易平衡是貿易伙伴國之間的一個互動的過程,需要貿易伙伴國的積極配合

我國應加強談判力度,提高國際間的政策協調能力,爭取主要貿易伙伴國的積極配合

國際收支順差的原因

問題一:分析中國近年國際收支順差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有哪些 近十年來中國國際收支為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原因有以下幾點:1、中國 *** 以外貿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國廉價的商品在全球暢銷導致了經常項目下的順差;2、資本項目下的順差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國外資本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導致貨幣流入,另一方面對資本流出實行了管制措施。3、資本流入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國為了發展外貿出口行業,人為地低估了人民幣的幣值,導致了市場產生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從而使得大量套利資本流入國內等待分享人民幣升值的好處。

問題二:結合國際收支失衡對經濟的影響解釋我國為什么一直都是順差 導致國際收支雙順差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我國經濟中儲蓄大于消費的結構性失衡

長期以來,我國國內經濟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低消費、高儲蓄。我國最終消費率占GDP的比重已從上世紀80年代超過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費率也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達歷史最低水平。儲蓄率則從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間快速增長了9個百分點。消費不足帶來儲蓄過高,而高儲蓄帶來的是則高放貸和高投資。在國內消費不旺的狀況下,高投資形成的過剩產能只能通過對外出口來釋放,由此導致了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

原因之二:我國長期實施的出口導向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為解決資金、外匯短缺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我國采取了一系列鼓勵出口的優惠政策,發展沿海外向型經濟,尤其是1994年人民幣匯率的并軌改革更是有力地促進了出口。1998年以后,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以后出口乏力、內需不振的形勢,國家調整了出口退稅率,同時采取一系 列措施鼓勵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2001年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2005年初,紡織品配額被取消。這些有利于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的實施和體制環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競爭優勢得以進一步發揮,出口高速增長。

原因之三:國內長期實行的對外資的優惠政策

鼓勵外資進入的各種優惠政策使得國外資金可以通過合資和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進入帶來的外匯流入并不是以購買外國資本品的方式,即通過經常項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這些外商將直接投資帶來的外匯簡單地賣給中國人民銀行,然后用換來的人民幣購買國內資本品,投資生產的產品進一步通過出口產生經常項目順差,從而產生了“雙順差”的格局。

原因之四:國際間產業結構的轉移

通過分析十多年來的海關統計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在雙邊貿易中,我國順差增加較大的市場主要是美國、歐盟和香港,而同一時期我國對亞洲地區卻由順差轉變為逆差;第二,在商品結構上,我國順差集中在工業制成品,尤其是輕紡和機電產品上,而同一時期初級產品進出口卻由順差變為逆差;第三,從經營主體看,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已經由逆差變為順差;第四,從貿易方式看,加工貿易順差遠遠大于一般貿易順差。如果也對比一下同期我國一些主要貿易伙伴國的統計,就會發現,在我國對美、歐貿易順差迅速增加同時,亞洲幾個主要經濟體對美、歐的順差是逐漸縮小的。也就是說,原來設在亞洲其他幾個經濟體的加工出口產業,尤其是其末端加工工序,已經大量轉移到我國,這樣也就把他們對美、歐的貿易順差轉移了過來。所以,十多年來我國商品進出口的迅速增長和順差的擴大,與國際間產業結構的調整、一部分加工出口產業以外商投資形式由其他亞洲經濟體向我國轉移有著直接的關系。這歸根到底是我國在世界產業結構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原因之五:全球過剩流動性的輸入

2001年以來,美聯儲開始實施了長達兩年多的低利率政策,與其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步,我國資本項目順差開始持續增長,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國際壓力也日益高漲,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事實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經濟體長期的低利率政策,創造了全球過剩的流動性,推動石油價格和全球資產價格上漲,也強行推動著過剩的流動性流入我國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我國開始被動地被制造流動性過剩。

三、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影響

第一,國際收支雙順差引起的外匯儲備激增,導致“對沖”過多流動性成為央行貨幣政策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重要任務。由于外匯儲備迅速增加,央行“對沖”操作的任務越來越重,難度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

國際收支雙順差導致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在現行結售匯制度......>>

問題三:國際收支逆差為什么會引起黃金外流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梗那么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如果國際收支的逆差是由資本項目逆差所引起的,那么意味著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資金供應緊張,推動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

所以黃金外流。

問題四:貿易順差為什么導致人民幣升值? 匯率是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它是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匯率形成機制是指外匯市場交易中匯率升降同外匯供求關系變化的聯系及相互作用,它是國際收支失衡的自動調節機制之一。匯率實際上是一國實行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體現著該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經濟實力,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一國對外貿易、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的平衡。所以,貿易順差而進行本國貨幣升值,實際上是一種 *** 利用匯率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和國內經濟情況的一種經濟手段。

因為匯率是重要功能之一是為了調節國際貿易收平衡,結合其形成機制,因此就會出現中美貿易中中國有大量的貿易順差時,為了調節國際收支,而進行人民幣升值 → 美元匯率下降 → 進口增加、出口減少→ 國際收支順差減少,直至恢復國際收支平衡。

對于國內而言,如題當中國有大量貿易順差時, *** 則將美元貨款作為外匯儲備然后向國內廠商兌發人民幣,實際上是導致國內的人民幣供應量加大,在現實中為體現為對內貶值即通貨膨脹――實質是貨幣和商品出現了供求不平衡,即貨幣供應量大于商品供應量,而此時適當的實行人民幣對外升值,一方面可以調節國際收支,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本幣的對外購買能力,擴大進口貿易量,通過大量進口的產品補充到國內市場中,直至商品和貨幣的供應量也能達到平衡,穩定國內市場物價水平。

當然,以上分析大部分是從理論上來看,實際中要復雜很多,效果也不能一概而論,而且任何政策措施都有滯后性。

問題五:國際收支順差會使()? 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NX>F,也就是凈出口大于資本凈流出,等價于官方儲備資產凈增加。你要知道只有在NX=F的時候,外匯市場才能實現均衡,準確的說是外部均衡。因為Y=C+I+G+NX,移項得

Y-C-G=I+NX,等式左邊是“國民儲蓄”S,等式右邊是投資于凈出口之和,進一步可以寫成S-I=NX

國民儲蓄與投資的差額(也就是資本凈流出)必須等于凈出口,外匯市場才能實現均衡。國際收支順差和逆差都是不均衡的,理論上講在資本自由流貳,浮動匯率的情況下,國際收支平衡可以自主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是借貸記賬法,和貨幣當局沒有本質聯系)。當國際收支順差時,外國對本國貨幣需求增加,原因我簡單闡述一下,假設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本國和外國,本國出口產品而外國進口產品,無需考慮兩國央行的存在和干預。 本國的資本凈流出是儲蓄和投資的差額S-I,外國部門能進口商品的約束就是S-I,而順差時外國的進口也就是本國的出口NX卻大于S-I,外國是逆差,他必須要為這個差額(NX-F)融資,這就導致對本國貨幣需求增加,導致本幣升值,凈出口減少從而又實現了國際收支平衡。

希望對你有幫助。

問題六:國際收支持續大量順差對經濟發展有什么不利影響 的確有不利的影響。持續的、大量的國際收支順差會產生以下影響:

1、本幣持續堅挺,出口受到影響。長期的巨額順差會使外匯供過于求,迫使本國貨幣匯率上升。本幣過于堅挺,會引發大規模的套匯、套利和外匯投機活動,破壞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同時,會使出口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影響出口貿易的發展,從而加重國內的失業問題。

2、導致通貨膨脹。持續順差使得外匯儲備急劇上升,外匯占款大幅度增加;同時,會增加外匯的供給和對本幣的需求,貨幣當局不得不在外匯市場上購入大量外匯進行干預。兩種情況都會迫使國內貨幣投放量擴大,物價上漲,從而引發通貨膨脹。此外,巨額國際儲備的囤積使得持有外匯的機會成本增加,外匯資金的使用缺乏效率。

3、不利于發展國際經濟關系。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大量的順差,意味著有關國家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常常表現為出口和進口的失衡,因而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影響國際經濟關系。

問題七:試分析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成因,分析其對我國經濟會產生什么影響 1、我國勞動力價格便宜,商品成本低,價格便宜,出口商品具有價格優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