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歷程論文(急求一篇《當今國際形勢與我國外交成果》的論文,1800-2000字左右,謝了!)

时间:2024-06-01 15:41:11 编辑: 来源:

動。

(2)積極應對貿易摩擦,貿易摩擦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中利益博弈加劇的規律性表現,也是體現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平性原則和維護買一權利的表現。

(3)加強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渠道多元化,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著力發展行業職業培訓,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供適用的人才;進一步開放教育領域,引進國外教育資源,大力培養國際化人才;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加強對各類人才的資格認證。

(4)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國際營銷能力。

(5)加快低碳經濟發展,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綠色發展,為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提供綠色同行證,搶占低碳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國際貿易新市場。

(6)防范國際經濟風險,建立健全全開放型經濟運行的風險防范機制,才能切實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對外貿易發展歷程

對外貿易,亦稱“外國貿易”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買粉絲s://b.pingan.買粉絲.買粉絲/paim/iknow/index.買粉絲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的發展歷程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最初名稱是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機關,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常設機構,負責承辦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1957年-1979年間是外經貿部直屬事業單位。

197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機關改為企業,更名為廣州外貿中心。

1980年1月1日廣州外貿中心正式成立。

1986年秋,廣州外貿中心更名為中國(廣州)對外貿易中心。

1988年8月29日,中國(廣州)對外貿易中心更名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

1999年以良好的出口業績被列為外經貿部全國出口考核表彰的25家企業之一。

2001年4月,經中編辦批準,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改制為事業單位,更名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并于2001年7月31日完成事業單位法人登記。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全面負責每年春秋兩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組織管理和承辦工作,同時經營各種形式的展覽(包括來華展覽、出國/境展覽和國內展覽)、貿易、廣告、物業、旅游、酒店、餐飲、房地產等業務。

急求一篇《當今國際形勢與我國外交成果》的論文,1800-2000字左右,謝了!

樓主可以參考:

當今國際形勢與我國外交成果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這一科學論斷精辟概括了當前一個時期國際形勢演變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2007年國際戰略形勢的主要特點。目前國際戰略形勢中出現的深刻變革和復雜調整,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三大趨勢深入發展的推動下,各國利益出現新的變化、實力出現新的消長、政策出現新的變動等多方面因素交織互動的結果。

就我國而言,大國關系、周邊關系、發展中國家關系和多邊關系,構成了我國外交態勢的全局。大國關系是我國外交工作態勢中的重點,周邊關系是我國外交工作態勢中的要點,發展中國家關系是我國外交工作態勢中的基點,多邊關系是我國外交工作態勢中的亮點。過去一年,我國的國際戰略態勢總體上繼續朝著積極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個進一步”:大國關系進一步調整,周邊關系進一步改善,與發展中國家關系進一步加強,多邊關系進一步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必須居安思危,妥善應對:一是國際安全形勢復雜多變,世界仍很不安寧;二是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與各大國關系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四是我國周邊還存在一些復雜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臺獨”分裂勢力正在加緊進行分裂活動。我們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

展望2008年,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四個繼續”:繼續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相互關系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繼續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繼續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深化傳統友誼,擴大務實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正當要求和共同利益;繼續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承擔相應國際義務,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一、大國關系

過去一年,國際力量對比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推動著新一輪大國關系的調整。美國單邊主義嚴重受挫,2007年明顯加強對國際上其他力量的協調和借重。歐盟實現第六次擴大,成員增加到27個,歐盟峰會通過《里斯本條約》,一體化建設擺脫停滯狀態。俄羅斯復興勢頭強勁,2007年經濟增速可達7.6%,俄對外政策進取性增強。日本經濟保持復蘇勢頭,積極謀求世界大國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發展,針對美進一步擠壓俄戰略空間的做法,俄積極展開戰略反制;美歐分歧猶存但關系有所拉近;美日強化同盟關系的同時分歧有所展現,特別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衛隊在印度洋對美軍的支援行動,對美日關系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大國關系是我國外交工作態勢中的重點。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國內生產總值有望達到3萬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萬億美元,國際地位和影響不斷提高。過去一年,我國與各大國關系進一步調整。

1、中美關系保持總體穩定并有新的進展。

胡主席與布什總統兩度會晤、多次通話;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戰略對話成功舉行,取得多項成果。2007年1—9月,中美雙邊貿易額為2213.6億美元,同比增長15.6%,雙方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在一些熱點問題上加強溝通,雙邊關系的戰略內涵更加豐富。我成功接待美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兩國軍事交流與互信得到增強。

2、中俄關系取得長足發展。

兩國高層互動頻繁。胡主席與普京總統五度會晤,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第二個10年的發展確定總體框架。雙邊經貿合作務實推進,2007年1—9月,中俄雙邊貿易額達349.2億美元,同比增長41.8%,2010年前雙邊貿易額增至600-800億美元的目標可望如期實現。

我成功在俄舉辦“中國年”活動,雙方共簽署價值約43億美元的21項合作協議,舉行300多項活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諸多領域。

3、中日關系呈現改善和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內,胡主席與時任日首相的安倍兩度會晤,溫總理成功訪日,日現任首相福田成功訪華,雙方為構筑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兩國貿易額達17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4%;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會議機制正式啟動,并舉行首次會議。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曹剛川成功訪日,是中國國防部長時隔近10年再度訪日;中國海軍軍艦首次訪日,書寫了兩國軍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活動舉行近百次活動,加深了兩國民間往來和相互理解。

4、中歐關系保持穩定和發展。

胡主席會晤多位歐洲政要,法總統薩科齊、英首相布朗等歐洲國家領導人訪華,中歐舉行第十次領導人會晤和第三輪中歐戰略對話。2007年1—9月,中歐貿易額達2561.3億美元,同比增長27.8%。9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分別與英、法、西班牙等國海軍舉行海上聯合軍演,軍事交流領域有新的拓展。

二、周邊關系

我國周邊地域廣闊,國家眾多,既是當前世界經濟增長的亮點,也是諸多矛盾和問題相對集中的熱點。過去一年,我國周邊地區形勢保持總體穩定,朝鮮半島形勢明顯趨向緩和,東盟一體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南亞區域合作步伐加快,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成就顯著。8月,上合組織峰會通過《上合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成功舉行“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演,引起廣泛關注。

周邊關系是我國外交工作態勢中的要點。過去一年,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進一步改善。俄羅斯和日本既是大國,也是我周邊重要鄰國。中俄關系、中日關系繼續取得新的進展。除此之外,我與周邊各方向上國家的關系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1、與東北亞國家關系取得新的成果。

盡管解決朝核問題仍然是個曲折復雜的過程,但我在朝核問題有關各方之間積極斡旋,推動六方會談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2007年年內,六方會談先后于2月和10月通過《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共同文件和《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共同文件。朝同意完成對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并對核計劃進行申報;美將根據朝方行動并行啟動不再將朝列為“支恐”國家程序,推動終止對朝適用《敵國貿易法》進程;各方重申向朝提供經濟、能源與人道主義援助。我在朝核問題解決進程中充分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稱贊。中朝傳統友好關系進一步鞏固。中韓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深入發展。中日韓三國交流合作得到加強,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成功舉行,“中日韓文化交流年”順利展開。與東南亞國家關系深入推進。1月和11月,溫總理先后出席第十次和第十一次東盟與中國“10+1”峰會,與東盟達成多項重要共識。7月1日起,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協議》正式實施,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積極參加東盟地區論壇安全政策會議等對話活動,成功主辦東盟與中日韓武裝部隊國際救災研討會和中國與東盟維和研討會,與東盟安全對話合作領域不斷拓寬。

2、與中亞國家關系不斷深化。

2007年是我國與中亞國家建交15周年。15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成功解決邊界問題,不斷增進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國”機制和上海合作組織。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已成為新型國家關系和區域合作的典范。

8月,胡主席對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11月,溫總理對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進行正式訪問。高層互訪和各層級交流進一步增強了我與中亞國家的政治互信與互利合作。

3、與南亞國家關系穩步發展。

2007年年內,中巴雙方同意將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升到新的水平。7月1日起,中國對巴實施中巴自由貿易協定第一階段降稅,推動中巴自貿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印關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胡主席、溫總理與辛格總理多次會晤,雙方同意不斷推進中印合作“十項戰略”,深化雙邊關系發展。兩國外長2007年年內共5次會晤,創歷年之最。2007年1—9月,中印雙邊貿易額達272億美元,超過2006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長52%,增幅在中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中居于首位。11月,中印舉行首次防務與安全磋商;12月,舉行首次陸軍聯合反恐訓練,兩國軍事互信合作取得新的進展。

三、發展中國家關系

過去一年,發展中國家經濟普遍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聯合自強趨勢明顯上升。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金磚四國”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經濟總和已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亞洲、非洲、拉美地區經濟都保持較高增速。新興力量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傳統大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