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俄羅斯汽車貿易現狀(詳細講述一下俄羅斯的經濟體系)

时间:2024-06-12 03:53:37 编辑: 来源:

車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我國汽車出口量在最近幾個月有所回升,但是目前尚不能確定這種趨勢是否意味著國際汽車市場的回暖

”楊愛國指出

在低迷的國際汽車市場需求下,主要出口市場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貿易摩擦增多,導致我國汽車出口頻頻受阻

比如,2008年我國汽車出口“頭號”市場俄羅斯對進口乘用車車身加收15%并且不少于5000歐元進口關稅,對進口商用車加收關稅10%-20%;“二號”市場阿爾及利亞對乘用車進口加收1000-2000美元的關稅;我國汽車出口核心市場烏克蘭也將汽車進口關稅由10%提高到23%等等

“這些主要出口目的國的貿易壁壘的提高,對中國汽車出口造成極大壓力

”楊愛國表示

此外,人民幣對主要出口目的國的匯率波動給我國企業造成很大成本壓力,削弱了我國汽車出口的價格競爭力

出口企業的“危”與“機”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專家認為,全球性經濟危機不僅給我國汽車企業帶來沖擊,也使世界汽車產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

我國汽車出口企業應當堅持“走出去”的戰略,面向長遠發展,在嚴峻的形勢下發現借以利用的機會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汽車數量較多的企業包括長城汽車股份公司、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哈飛汽車公司、吉利汽車公司、重慶渝安進出口公司、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一汽進出口公司、安徽江淮汽車公司、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蘇州金龍客車、廈門金龍客車、宇通客車、福田汽車、廈門金旅、中通客車等

前十位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41

5%,但各企業出口數量均比去年同期產生較大波動

楊愛國分析認為,當前我國汽車企業出口面臨的問題除了經濟危機導致的全球市場萎縮尚未見底,汽車的海外需求狀況前景不明之外,還面臨著匯率、庫存等壓力

與此同時,受經濟危機影響,許多汽車廠家的國外經銷商因資金短缺造成銷售困難,撤單、拖欠現象嚴重,貿易糾紛增多;另外,由于海外市場環境惡化,中國信用保險公司對高風險地區的項目加強了審核和控制

對于企業來說,由于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法規及技術上的差異,一些庫存產品無法直接在國內銷售,只能由企業自行消化,加重了企業負擔和經營風險

楊愛國認為,雖然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給我國汽車產業走向國際造成了極大挑戰,但挑戰與機會總是并存,只要恰當并巧妙地利用這次經濟危機對世界汽車產業造成的打擊,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成熟和壯大將是個極好的機遇

此外,隨著經濟危機的蔓延,各國的汽車產業都遭受重創,而我國國內汽車市場卻逆勢而漲

這或許是我國汽車產品塑造國際品牌的好時機

一個具有活力的市場加上物美價廉的產品,使得企業對其他國家市場的品牌滲透變得相對容易

詳細講述一下俄羅斯的經濟體系

一經濟增長的現狀

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經濟大致經歷了急劇下降和穩定復蘇兩個階段,即1991~1998年連續7年的經濟衰退和1999年以來連續8

年的恢復性增長,并以年均6.4%的增長速度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000年以來,俄羅斯經濟的出色表現不僅對其國內政治經濟局勢和對外政

策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的高度關注。2003年10月,美國高盛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并稱為四個新

興的“經濟巨人”,復合成世界經濟中的一個新詞匯———“金磚四國”(BRICs)。2007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

告》,預測2007年的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4.9%;2007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這一預測進行了更新,將世界經濟增長率上調至5.2%,主要原因

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其中包括對俄羅斯經濟的樂觀估計。因此,不少國際問題專家和國際組織斷言,“俄羅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

它將于2028年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并將對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持續增長了8年的俄羅斯經濟的現

狀。

(一)經濟總量指標持續好轉,躋身世界十大經濟強國的行列

一般來說,經濟增長是引起綜合國力變化的最明顯因素,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綜合國力下降的最直接表現和最主要原因便是其經濟的“雪崩式”滑坡。20

世紀90年代,俄羅斯為其激進的經濟轉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一時期,“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下降50%……大概這是俄羅斯近二三百年來首次真正淪為世

界二流國家,或三流國家的危險”……到1999年,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只及美國的1/10和中國的1/5”。

2000年以來,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俄羅斯經濟呈現持續快速的恢復性增長,總體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基本上進入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

2000~2007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總體上增長了70%,工業增長了75%,投資增長了125%。

2006年,俄羅斯GDP增長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增幅達6.7%,經濟總量首次超過蘇聯解體前水平。

2007年的俄羅斯經濟增長速度將再度使經濟學家們感到驚訝:與2007年初的預測不同(6.6%),俄羅斯GDP增長速度達到8.1%,經濟

總量達到1.35萬億美元,人均GDP達9

500美元[3],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與此同時,2007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已相當于1990年的水平。這意味著俄羅斯結束了始于20世紀90年代

初的社會轉型期的經濟危機。

2007年以來,拉動俄羅斯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投資和消費需求旺盛。據俄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7年,俄羅斯固定資本投資實現了高達21%的增長,工業增長速度達到了6.3%。

特別突出的是加工業,其增長速度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7年,加工工業的增長率為9.3%,相比較而言,礦產資源開采僅增長了

1.9%,而發電量減少了0.2%。2000~2007年,俄羅斯居民實際收入增長了一倍多,貧困人口減少了一半以上。2000年俄羅斯有30%的人口處

于貧困線以下,目前這一指標已經降低到了14%。這8年里,平均工資從2 200盧布增長到12 500盧布,平均退休金從823盧布增長到3

500盧布,從而促成了俄羅斯居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擴大[4]。

(二)財政金融狀況明顯改善,抵抗風險能力增強

近年來,俄羅斯聯邦預算穩定基金的設立和黃金外匯儲備的增加,是俄羅斯財政金融狀況得以明顯改善的重要前提。

俄羅斯法律明確規定,穩定基金是俄聯邦預算資金的一部分,主要由石油價格超過基準價格而形成的超額稅收收入提成形成,單獨核算和管理。穩定基金

的任務是,“在原油價格低于基準價格[5]時確保國家預算的穩定,促進經濟的穩步發展,避免原油價格波動導致的不良影響”[6]。穩定基金設立于2004

年1月1日,2004年2月1日的初始規模為1 060億盧布。當時,俄政府預計2004年的穩定基金可達到800億~1

000億盧布。但是,由于2004年國際油價上漲勢頭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料,穩定基金的規模也迅速擴張,一年之后就達到了5

000億盧布。截止到2008年1月底,俄穩定基金的規模已達到3.85萬億盧布。

2月1日,俄羅斯穩定基金被分為儲備基金(當發生世界金融動蕩時的安全氣囊)和國家福利基金(其收入將用于退休金改革)。

同時,近些年來,在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持續攀升的情況下,俄羅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產品而形成的大量外貿順差,對穩定俄國內經濟、填補國庫空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俄中央銀行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08年4月1日,俄黃金外匯儲備量已達5 021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中國和日本。

2007年,受國際國內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俄通貨膨脹率高于政府年初時8%的預測,達到11.9%。雖然俄羅斯的通貨膨脹頑疾并沒有完全治

愈,但價格相對穩定的趨勢和充足的黃金外匯儲備為盧布的自由兌換營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俄政府相信,以這樣的外匯儲備實力來保障盧布的可自由兌換是綽綽有

余的,可以說為可能發生的貨幣投機風潮、突發性貿易支付沖擊和國際收支短期失衡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證[7]。從2006年7月1日起,俄羅斯取消了貨幣領

域里最后一道限制,從而實現了盧布可自由兌換這一戰略性任務。

(三)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吸引外資顯著增加

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俄羅斯經濟的振興提供了別國無法企及的堅實基礎。俄已探明的資源儲量

約占世界總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自然資源幾乎能夠完全自給的國家。俄已探明的資源儲量價值約為30萬億美元,美國為10萬億美元,

中國為5萬億美元,西歐僅為2.5萬億美元[8]。在經濟全球化(尤其是生產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在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的重組中,

能源的作用正在被重新定位,處于國際產業鏈上游的資源產業正擁有越來越強的話語權。因此,資源產業,尤其是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對俄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及其在世

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導致的盧布貶值和2000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等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為俄羅斯產品出口創造了良好的外

部環境。2000年以來,俄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外貿總額從2000年的1 050億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5

522億美元,同比增長25.8%。其中,出口3 524億美元,同比增長17%;進口1 997億美元,同比增長44.9%;順差從2006年的1

634億美元下降到1 528億美元,減少106億美元,這意味著全年凈出口同比下降6.5%。據俄海關公布的數據,在2007年俄羅斯3

524億美元的出口中,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收入為2

200億美元,兩者合計占出口總額的62.4%[9]。近年來,國際市場油價飆升以及歐洲國家更加依賴俄天然氣,使得俄油氣出口收入大增,從而促進了俄羅

斯的經濟增長。

俄羅斯經濟狀況的明顯好轉也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同。2002年,美國和歐盟分別正式承認俄羅斯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2003年,國際信用評級機

構穆迪公司一次將俄主權信譽等級提高兩個級別,由適合投資的BA2級提高到適合投資的BAA3級;美國權威的A.T.科爾尼買粉絲公司所做的投資信心調查表

明,俄在世界投資吸引力排行榜中的位次已經從2002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7位,進入世界最受歡迎的10大投資地之列。西方商界不僅開始議論

“俄羅斯經濟

現象”,而且開始大舉進入俄羅斯這一新興投資熱土。可口可樂、肯德基、三星等紛紛擴大對俄的投資。根據俄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與2006年相

比,2007年的資本凈流入增加了一倍,達到823億美元,其中外國直接投資為471億美元,占國內總產值的3.3%[10]。對俄羅斯進行投資的國家主

要是:英國、荷蘭、塞浦路斯、盧森堡、瑞士、法國、德國、愛爾蘭和美國,這些國家的投資占外國對俄累計投資額的86.3%,占外國對俄累計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