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兗礦海外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山東保險經紀公司排名)

时间:2024-06-07 07:48:07 编辑: 来源:

卸任兗礦集團董事局主席。兗礦內外,趙經徹有“眼光超前,魄力大”的名聲,業內人提起趙,現在還常常為其折服。

趙經徹完整引領了兗礦崛起并達到頂點。他頂著風險持續投巨資研發綜采放頂煤技術,對兗礦意義重大。趙率先提出“煤與非煤”并重(但這一決策如今功績難以評定),并在1999年收入魯南化肥廠,開啟兗礦煤化工進程。趙經徹亦看到本部資源枯竭問題,提出在外部再造“三個兗礦”,兗礦隨之進入貴州、山西、澳大利亞。

執掌兗礦之后,耿加懷亦曾發出自己聲音,并表達了對前任戰略相左的想法,在內部會議上稱趙經徹“吹牛”。但在兗礦內部人士看來,耿在其任期內,仍然按照趙經徹定下的路線前進,如在其任內陸續開工的國泰、國宏等化工項目,以及貴州持續開發,其立項均可追溯至前任。

但在煤炭行業戰略大發展期,執行舊有戰略方針,卻未能應時而變,難稱合格。兗礦內部的質疑即集中在此。在戰略大發展期,耿加懷沒有帶領兗礦如神華般,在省外以收購、競標礦權等方式快速擴張。

不僅如此,兗礦還拒絕了送上門來的重大機遇。耿加懷任內,2004年前后,兗礦曾錯失兩次機遇。其一是新疆哈密礦務局。彼時王樂泉主政新疆,因為出生在山東的緣故,王樂泉對山東企業的厚愛路人皆知,亦希望山東省內優秀企業入疆投資,曾提出將哈密礦務局整體無償劃撥給兗礦,最終卻被婉言謝絕。此后哈密礦務局并入潞安集團。

另一個找上兗礦的是鄂爾多斯政府。由于央企隸屬中央,對等對話方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并不把鄂爾多斯地方政府“放在眼里”。且央企利潤上交中央,潤及地方有限。鄂爾多斯因此希望兗礦入蒙開發煤炭資源,并提出優越條件,無償劃撥兗礦看中資源。但最終亦被耿加懷拒絕。

兗礦戰略研究院一位前任員工講述了其親身經歷的事情。早前兗礦購買國外設備建設國際焦化公司時,首鋼曾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入股。“對方很客氣,說是仰慕兗礦名氣,只是參股,只享受股東權益,不干涉經營。”該人士基于職責,曾撰寫報告建議兗礦批準,最終亦遭耿拒絕,理由是國際焦化已有外資合作伙伴,“不需要。”由此,兗礦錯失了一個與下游客戶建立聯盟降低風險的機會,事后焦炭產能過剩,兗礦又為銷售市場而束手無策。

“錯失掉的機會太多了。”上述職工痛心疾首。回望耿加懷時期,他如此評價耿加懷,“過于看重事物的風險。”

有有心人總結兗礦歷任領導人,提出“兗礦循環”的看法。其具體指兗礦的領導人都是“開拓型”與“守業型”交叉任職。如趙經徹屬于開拓型,而耿加懷屬于守業型。趙的前任劉恒月同樣屬于守業型,“為職工造的房子都偏小”。劉的前任彭井涼則“據說膽子比趙還要大”。王信“固然魄力比不上趙,但比耿要強多了。”

盡管不可能(趙經徹因年齡退休),該人士還是認為,如果在戰略擴張期,能由趙來執掌兗礦,耿加懷注重內部管理,輔助搭配,“兗礦絕不會是現在這樣”。

山東的兗礦

2013年9月,新任董事長張新文在兗礦領導干部會議上說兗礦比神華有“三不如”(與神華對標是兗礦上下難以釋去的情結),“一是戰略不如神華正確合理;二是政治資源不如神華;三是執行力不如神華強”。

作為山東省管企業,兗礦的視野與體制有其天花板,將兗礦所有決策失誤推向某位管理者難免有失偏頗。而兗礦的褪色與滑坡,恰是在上世紀末高峰期的管理變革時便種下因由。

1998年是煤炭管理體制重大變革之年。煤炭部于該年撤銷,原由煤炭部直管的重點煤炭企業也陸續下放地方,兗礦在這一時期歸屬山東監管,包括人事任免。此后,下放各地的煤炭企業,隨各地政府思路、方針而舞,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相對于神華的資源擴張、中煤的全產業鏈,山西根據煤種不同進行兼并重組,2001年由西山礦務局、汾西礦務局、霍州礦務局合并組成山西焦煤,隨后不斷收購地方小煤礦。此后山西又依托大同煤礦集團,整合動力煤資源,重組十多家煤炭企業。同時,山西還組建了無煙煤集團。

陜西、寧夏則集全省之力,成立以省為單位的煤炭集團,陜煤、寧煤隨之誕生。陜西煤業集團2004年2月成立,合并陜西10家單位,成立之初原煤產量就達3000萬噸,占陜西省40%。

山東則選擇發展非煤產業。山東煤炭資源普遍趨向枯竭,再發現大煤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不能因為煤礦枯竭,職工失業,形成社會問題,這是政府必須考慮的。”山東煤炭系統一位官員如是解釋山東選擇發展非煤產業的原因。

從2003年開始,發展非煤產業成為山東煤炭行業的重大方向。每年12月或次年1月,山東省政府會召開一年一度的全省煤炭工作會議,為全年的煤炭行業發展定下基調。到來年4月份,煤炭工業局則會根據工作會議精神,再具體和各煤炭企業溝通協調,確保煤炭企業按省政府指示運行。

“每年的煤炭工作會議,非煤產業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上述官員介紹,山東是全國非煤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非煤產業經濟總量可以占到煤炭行業經濟總量60%以上,他極其贊揚山東煤炭企業的執行力,“始終與政府保持步調一致”。不過他也承認,非煤產業經濟運行質量不高,2012年利潤僅占煤炭行業利潤1.28%。

2005年之前,山東省一直對煤炭企業向省外擴張持反對態度。有知情人士介紹,彼時山東省內高層流行一種看法,認為各地都在招商引資,煤炭企業資金較充裕,為什么去省外投資,為什么不在家鄉做建設?“當時卻沒想到這是搶占資源,誰占有資源誰就占有未來。”上述人士說。

據該人士介紹,哈密礦務局最終未能劃入兗礦,山東國資委起到很大作用。山東國資委提出的并入條件是,哈密礦物局需要先剝離學校、醫院、公安等社會職能,兗礦方才接手。這一條件激怒了王樂泉,致使這一機會錯失,“哈密這地方全是礦務局的人,你讓人家剝到哪里去?”

直到2005年之后,山東資源日益枯竭。省內思想開始轉變,轉而鼓勵煤炭企業開始走出去。亦是在這一時期,兗礦、新汶等山東煤企開始對外尋找資源,實質性突破則要等到2007年之后,但此時煤炭資源瓜分已接近尾聲,且資源價格被抬至高點,與世紀初那幾年不可同日而語了。

“所以要給老耿一個公正的評價,那些項目,就算他想批,山東國資委也過不了。”上述煤炭系統官員說。2003年,受山東省政府任命,耿加懷繼任兗礦董事局主席,將兗礦口號從“國內第一,面向國際”修改成了“立足濟寧”。

轉身之難

7月新領導人到任之后,積極向下求訪意見,激起兗礦內部改革熱議。原先掩蓋或者視而不見的問題已無從規避,兗礦未來向哪里去,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其中,虧損與債務、本部資源危機和僵化的體制是其變革最大的挑戰。

十年間一系列低效的投資項目,造成兗礦的債務總額隨資產總額同步上升。據顯示2009年-2011年,兗礦負債率一直在70%上下浮動。2013年,兗礦負債率保守估計也已超過70%。目前兗礦集團籌融資和還款壓力巨大,兗礦集團一名高層人士透露,“不吃不喝,每天要支出8000萬元”。

2013年上半年,兗礦集團五大板塊(煤業、煤化、東華、物業、電鋁),四個板塊虧損,一個板塊微利。如果剔除內部關聯交易,五大板塊全部虧損。有的板塊負債率超過100%,資金鏈面臨斷裂。

這也使得張新文到任之前,先向省委立下“軍令狀”,保證資金鏈不斷。客觀來看,兗礦集團的良好名聲與兗州煤業[-1.61% 資金 研報]一貫的優異表現,兗礦融資較為容易。但需不斷投資進入的項目,和七大基地中僅本部基地能夠造血的現實,能夠支撐多久,沒有人能說清。

但本部也是兗礦未來命門所在。一個險峻的事實是,兗礦正面臨資源愈發枯竭的本部煤危機。

目前兗礦本部主力礦井來自兗州煤田的六對礦井和濟寧煤田的兩對礦井。上世紀90年代,這些礦井普遍還處于青壯年期,進入新世紀[1.21%資金 研報],由于綜采放頂煤技術的普遍使用,產量大大提升,資源消耗加速。到2005年,數據顯示,兗礦兗州煤田部分可采儲量不足6億噸。2003年,耿加懷新任兗礦集團董事長時,就曾對外說,兗礦本部資源僅能再采20年。

一位兗礦人士提供了另一信息。據其介紹,煤炭黃金十年,市場需求旺盛,煤炭業超過核定產能生產是公開的秘密,兗礦也不例外,“有時候產能能達到核定產能兩倍”。在他看來,考慮到這一因素,兗礦本部資源消耗程度要比表面還大,穩產難度亦將逐年增加,“十年之內就可見分曉”。

原本視為可承續兗礦本部未來的華東最后一塊整裝煤田——巨野煤田,則在山東方面的干預下實現“平均分配”,七對礦井兗礦僅獲其二,理由是“其它幾家礦務局也面臨資源枯竭”。此外,兗礦一位知情人士介紹,彼時競爭激烈,省政府尚未劃定資源,各礦業公司已擅自在巨野自行開發,搶占資源,造成“既定現實”。

這一紛爭格局延續到山東最后一塊較大煤田——曹縣煤田。目前它已吸引多方關注。據山東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規劃勘察設計中心副主任黃興龍介紹,除山東兩大煤炭國企山東能源和兗礦外,還有諸多山東市縣所屬煤炭企業也冀圖分一杯羹,此外省外資本及部分央企亦對此虎視眈眈,“毫無疑問競爭會非常激烈”。

兗礦未來關鍵在于中西部以及海外的一系列項目上。這里承載了兗礦本部資源接續的任務,亦擔負有煤化工翻盤的期許。但項目的推進曠日持久,且需要不斷的資金注入,兗礦首當其沖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

在虧損、負債和本部煤危機之外,兗礦改革的最大阻力應來自內部治理。十年積冗,兗礦早已不是原先那個管理模范企業。內部消息顯示,除調研兗礦下屬企業外,兗礦管理層還去神華、山能等企業參觀學習。結果是新任董事長張新文對兗礦的現狀很不滿。

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張新文批評兗礦“職責不清晰,人浮于事,內生動力不足。”兗礦目前僅正處級崗位設置層級就達七級,兗礦總部人數1200人,超過神華總部人數一倍。但神華經濟總量是兗礦7倍,用人總量是兗礦的3倍。

有兗礦內部員工抱怨,向上級打一個報告,半年時間過去,不說行也不說不行。兗礦內部將兗礦形容成“頭重、腰軟、腿細長。”

新領導層下定決心,首要改革方向指向“大企業病”。但兗礦作為身處鄒城的大型地方國有企業,彼此關系盤根錯節動輒傷筋動骨。張新文嚴令,持續虧損煤化工各實體,除部分企業關停轉讓外,其余須在2015年之前扭虧,同時要求要利用好職工度危求進的心理,“不甩包袱、不將職工推向社會、不輕易降工資、不影響穩定”。

參與過兗礦內部會議的人士向《能源》記者透露,“事情千絲萬縷,但倍感振奮”。而新班子如何落實改革承諾,不僅受兗礦20萬職工矚目,深處困境中的中國煤炭業,也正翹首期待。

兗礦本部資源枯竭了嗎

當前,全國煤炭市場區域供應呈偏緊趨勢,備冬儲煤成了當前迎峰度冬的一件大事。近日,位于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陜蒙基地的金雞灘煤礦,一輛輛滿載優質煤炭的重型卡車正從數千里之外向著位于山東的一個煤炭儲配基地進發,這為緊缺的煤炭形勢解了“燃煤之急”。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兗礦能源所屬陜蒙礦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完成,將為煤炭能源和其他產品運輸提供重要便利。

二十年前,數千名兗礦職工打起背包,背井離鄉,投身到陜蒙基地,開始了對外資源開發的艱苦征程。在北國沙漠深處、草原邊緣,他們以智慧膽略艱苦創業,進行了一場場舍我其誰、志在必勝的戰斗,譜寫了一曲曲負重前進、砥礪奮發的凱歌,2018年至今,兗礦能源陜蒙基地建成了金雞灘、轉龍灣、石拉烏素、營盤壕4個千萬噸礦井集群,建成了煤間接液化制油、榮信化工等項目,具備了年產煤炭5000萬噸、化工產品490萬噸的規模能力。

在“西部大開發”機遇期中,率先搶灘

20年前的兗礦能源母公司原兗礦集團,駐地擁有8對礦井。當時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