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云南省外貿幼兒園是省級的嗎(番禺外貿幼兒園和童之夢幼兒園哪個好)

时间:2024-05-21 00:44:09 编辑: 来源:

收入1589.6萬元,同比增長18.58%,營業利潤19萬元,扭虧為盈

電信業

在本地化信息發展的過程中,湛江電信IDC也努力開拓市場,推動信息化進程。業務不僅覆蓋湛江,同時也覆蓋毗鄰的海南、廣西市場。涉及政府、教育、旅游、證券、信息技術等多個行業。

截至2007年9月28日,含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三大品牌在內的湛江移動客戶總數已突破200萬,確認全球通用戶馬小姐成為第200萬用戶,并為這位幸運用戶頒發榮譽證書及禮品。

旅游業

2007年全年統計接待游客總人數76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1.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5%和11.4%,主要旅游經濟指標再創佳績。

金融業

湛江轄區證券業金融機構6家,比上年增加一家。全轄證券機構資產總額6.08億元,累計證券交易額6167億元,比上年增長230.63%%。累計盈利3847萬元。除了新成立的一家營業部經營管理未上軌道出現微虧外,其余5家證券營業部全部盈利,其中盈利額最大的營業部,盈利1582萬元。金融機構經營實現扭虧為盈

2006年,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業務累計盈利4.44億元,占全省盈利總額的1.0%%,排名列全省第9位,同比扭虧為盈,大幅減虧7.42億元。

居民收入

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2007年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980元。消費結構升級帶動消費品市場的持續活躍。商品房、通訊器材、高檔家電、汽車等成為市民消費的熱點。

政府財政

財政收入形勢喜人。全年來源于湛江的財政總收入190億元,增長28.8%,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23億元,增長25.8%。湛江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998年首次突破10億元,到2005年才突破20億元,用了7年時間,2006年突破30億元。近兩年的增量相當于2002年全年的總量。

縣區經濟取得新進展

十一個縣(市、區)中,霞山、坡頭、赤坎、廉江等四區(市)生產總值超過百億元。

赤坎區:2007年常住人口105.11萬人,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10.01億元,增長15.1%(區屬實現生產總值31.22億元,增長15.5%),人均GDP為49423元,三次產業結構為0.7:45.7:53.6。

霞山區:2007年常住人口107.25萬人,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58.62億元,增長12.4%(區屬實現生產總值45.90億元,增長17.1%),人均GDP為43536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0:53.6:45.4。

坡頭區:2007年常住人口62.76萬人,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31.28億元,下降0.4%(區屬實現生產總值22.90億元,增長14.0%),人均GDP為36458元,三次產業結構為5.1:85.8:9.1。

麻章區:2007年常住人口20.87萬人,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6.16億元,增長17.5%(區屬實現生產總值35.74億元,增長18.3%),人均GDP為14588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8.7:62.3:19.0。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2007年常住人口2萬人,全區實現生產總值59.99億元,增長11.0%,人均GDP為147950元,三次產業結構為0.4:92.3:7.3。

東海(島)區(:2007年常住人口1.78萬人,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4.94億元,下降14.0%(區屬實現生產總值14.80億元,下降14.9%),人均GDP為7482元,三次產業結構為57.3:16.1:26.7。

吳川市:2007年常住人口85.26萬人,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3.47億元,增長13.0%,人均GDP為6834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2.0:42.2:35.8。

徐聞縣:2007年常住人口56.23萬人,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3.68億元,增長13.1%,人均GDP為7845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6.9:15.1:37.9。

雷州市:2007年常住人口106.85萬人,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9.38億元,增長10.2%,人均GDP為5516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9.4:16.6:33.9。

遂溪縣:2007年常住人口74.56萬人,全縣實現生產總值83.58億元,增長13.5%,人均GDP為9148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7.5:25.1:27.4。

廉江市:2007年常住人口110.11萬人,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5.33億元,增長13.5%,人均GDP為7787元,三次產業結構為38.2:33.9:27.9。

[編輯本段]六、科學教育

湛江擁有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湛江師范學院等3所全日制高校,高校數量在省內僅次于廣州市。同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萬多人、科研開發機構48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5家、技術中試基地2個。湛江同時還是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湛江的普通教育事業,自1983年以來,進入了建國以來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教育已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的軌道,如期完成了“雙基”的歷史任務。教育的戰略地位逐步得到落實。教育管理體制、教育投資體制、辦學體制的改革得到深化和完善。教育總投入有所增加,學校校園校舍和裝備水平有了根本的改善,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各級各類的教育事業協調發展,教育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素質較高、結構合理、日趨穩定的教師隊伍正在逐步形成。我市教育更加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呈現一派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可喜局面。

職業教育有飛躍的進步。目前,全市共有職業高中34所,中專門化3所,中技13所,成人中專19所,中師4所,總招生4.22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68.87%,成了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河山”,為全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中初級人才。

成人教育千帆競發。在1995年完成市標準掃盲后,我們積極開展多形式的成人教育。從干部教育、職工教育、農民教育到婦女教育、老年教育;從掃盲、初等教育到成人中等、高等教育;從單科、專題非學歷教育到全科系統學歷教育:從全脫產、半脫產學習到業余、廣播電視、自學考試等開放性遠距離教育,應有盡有。

一個多種對象、多種內容、多種學科、多種層次、多種規格、多種形式的較為完整的成人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有成人中小學141所,在校生13044人。全市鄉鎮成人文化骨干學校達16所,省級示范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7所。全市14到45周歲的青壯年文盲、半文盲率已下降到0.01%。

社會力量辦學生機勃勃。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改變了由國家辦學的單一的辦學體制,形成了以國家辦學為主,多渠道辦學的新的辦學體制,并將其與辦學校同等對待,納入教育計劃和管理范圍,使得我市的一批社會力量辦的中小學、幼兒園能在寬松的環境里健康成長,蓬勃發展。如春暉學校、寸金書院等一批社會力量辦的學校正如雨后春筍茁壯成長。據統計,目前辦學學校已達到187所。成了我市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另一支生力軍,對發展全市的教育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辦學效益日益顯著。到1999年底全市被評為省一級學校的有14所、待省批的有5所,被為市一級學校有39所。高考成績逐年提高,1999年全市參加高考人數16144人,達本科線2165人,達專科線4103人,比98年增長了19.6%,顯示了湛江教育雄厚的實力和蓬勃發展的生機。

[編輯本段]七、港口城市

湛江海岸線綿長,港灣密布,港口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的湛江港,

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其條件之優越,堪與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相媲美,可發展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大港口。這是湛江最重要的優勢資源。

湛江港的海岸線全長460多公里,僅內港岸線長達241公里,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蘭鹿特丹港的3倍;其中深水岸線97公里,可發展為年吞吐10億噸的國際大港。現在的湛江港僅是內港西岸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內港岸線尚未開發,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內港航道水深一般為13~23米,其中東海島東北部的龍騰至蔚律6.5公里岸線,水深26~40米,超過世界10大港23~28米的碼頭前沿水深,航道距岸300米,可進出30萬噸級以上的貨輪和50萬噸級以上的油輪,可建年吞吐數億噸的大港。

港區海域達1419平方公里,其中內港海域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進港航道寬達2公里,其中40米的深水航道寬650米,可同時通航兩對30萬噸級以上的貨輪或50萬噸級以上的油輪。

外有硇洲島作天然屏障,內有東海島和南三島互為犄角之勢而形成天然的港池,屏障好,風浪小。水文條件也很好,潮差大,歷年最高潮位5.8米,最低潮位-0.02米,平均潮差2.6米;潮流方向與航道基本一致,漲潮慢,退潮快,使航道和港池受自然沖刷,回淤率只有吞吐量的3%至4%,新的人工航道建成后,回淤率還會大減。年平均降霧日數僅25.3天,且霧象極微。年平均氣溫23.1℃,最高氣溫38.1℃,最低氣溫2.8℃,終年不凍,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此外湛江港還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它處于亞太經濟圈的重要地緣位置,是我國沿海與非洲、中東、歐洲、東南亞、大洋洲海上運距最短的港口,特別是靠近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在運輸成本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二有廣闊的經濟腹地,位于黎湛鐵路終點的湛江港,通過黎湛鐵路與湘桂線銜接同廣闊的大西南緊密相連,腹地面積達1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億多,是大西南地區通向出海口鐵路運距短、條件好的港口。三有良好的配套環境,湛江港緊靠有相當經濟實力的市區,可作開發的依托。港區內有國內第五大島東海島,還有硇洲島、南三島及一些小島,這些島嶼都具極好的開發條件;尤其是東海島已作為經濟技術開發試驗區,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正因為湛江港的條件如此優越,所以,國家從50年代初,就開始有計劃地興建湛江港,并于1956年5月1日建成投產。經30多年的建設,湛江港現擁有4個不同運輸功能和特色的裝卸作業區,生產性泊位2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8個,最大泊位為5萬噸級,并配套一條長1155米、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的輸運管道;有鐵路專用線70多公里,火車可達前沿碼頭,各類庫場面積50多萬平方米,門座起重機和多種裝卸機械600多臺(套),裝卸機械化程度達80%以上,2001年港口吞吐量2848萬噸,是全國8大港口之一,目前與世界上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年進出港船舶逾2000艘。“海港湛江,日與夜,勤勞無暇。看吞吐,往來汝我,歐非美亞”。60年代初陳毅元帥視察湛江港時,曾經寫下這樣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南方大港湛江港的繁忙景象。現在的湛江港,更是興旺發達了。

“八五”期間,湛江港仍作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在第一作業區,建5個萬噸級碼頭,并在現有74公里鐵路專線的基礎上新建港內鐵路13公里。另外,在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霞海開辟第五作業區,新建2個5000噸級泊位。隨著東海島經濟技術開發試驗區的開發,將在東海島建設深水泊位。據湛江港10年發展的初步規劃,“九五”期間將增建1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

湛江港挺進全國億噸大港行列

在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湛江港5周年、我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