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非國際貿易博覽會英文(上海世博會簡介資料)

时间:2024-06-02 15:26:34 编辑: 来源:

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往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日里展開交易活動,后來逐漸發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

公元5世紀,波斯舉辦了第一個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覽會。

18世紀,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人們逐漸想到舉辦與集市相似,但只展不賣,以宣傳、展出新產品和成果為目的的展覽會。

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舉辦了這樣的展覽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展覽會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參展的地域范圍從一地擴大到全國,由國內延伸到國外,直至發展成為由許多國家參與的世界性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的歷史〗

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場世界博覽會,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展期是1851年5月01日至10月11日,主要內容是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偉大的、很棒的、壯觀的意思,借此博覽會英國在當時展現了工業革命后,英國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

1867年巴黎世博會已經具備了現代世博會的雛形。

二戰后,世界人民在滿目瘡瘓的廢墟上重建家園,并在恢復生產,復蘇經濟的基礎上,于1958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戰后第一個世界博覽會,主題“科學、文明和人性”。為了體現科學的這個主題思想,布魯塞爾世博會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結構的球型展館,代表看人類進入了科技進步的新世紀的象征,它獨特新穎的造形,雖然時隔快半個世紀之久,但仍然歷歷在目。博覽會的輝煌和豐富,幾乎便以往的所有塢博會都默然失色。

1962年美國西雅圖舉辦了一次規模不大的專業性的博覽會 “太空時代的人類”。博覽會展出F新的先進科技,自動售貨機和單鋼軌鐵路,使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為了紀念紐約建城300周年,紐約又一歷屆世博會標志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雖主題的格調高雅 “通過理解走向和平”。然而這次世博會濃重的商業氣氛,使觀眾駐足不前,失去了紀念活動的意義。1970年在日本大阪首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日本人稱之為萬國博覽會,體現“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向觀眾展示了繼東京奧運會之后,日本在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得益于這次博覽會,日本在以后10年的經濟發展中,一直保持強勁的勢頭。

1985年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會址是在新城筑波市,一座距東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學文化城。博覽會的主題是:“居住與環境 人類的家居科技”。時隔一年,加拿大為紀念溫哥華建城100周年,又舉辦了一次以“交通運輸”為主題的博覽會。

1988年是英國人在澳洲建立居住點200周年,為銘記這一日子,澳大利亞在東部黃金海岸城市布里斯班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次博覽會的主題“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體現了人類在當今科學技術極其發達的時代中休聞和娛樂。各國都圍繞這個主題大做文章,以體育、文娛、旅游、休閑、烹調、園藝等等各種內容來體現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

1990年日本大阪舉辦丁AI類專業性的國際花綠博覽會,主題是:“人類與自然”。展出以世界園藝為內容,作為慶祝大阪“新的開端”10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次展覽會共有82個國家參加,55個國際組織與日本各省市和大企業都單獨設了展館或展臺。百次在亞洲實現了大型國際園藝博覽會,取得了臣大的成功。

1992年,是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為此,西班牙政府在塞維利亞舉辦了世博會,把博覽會歷屆世博會標志的主題命名為“發現的時代”。世博會占地面積478萬平方米,有100多個國家參加。觀眾達的6000多萬人次,中

國館展出四大發明及長征系列火箭等,被評為“五星級展館”。

1993年韓國大田博覽會,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認可類)。主題為:“新的起飛之路”。中國館展示了航天科技,三峽工程等,共接待觀眾350萬人次,為各展館之最,被評為五大最佳展館之一。

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覽會。1998年是聯合國批準的國際海洋年,博覽會的主題為:“海洋——未來的財富”。

1999年中國在昆明申辦AI類專業性的世界園藝博覽會。5月1日,中國1999世界園藝博覽會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開幕。這是在中國首次舉辦的全球性園藝盛會,其主題是“人與自然,邁向二十一世紀”。博覽會展示了各國的園藝傳統和園藝品種,每天吸引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參觀者,歷時184天,于1999年10月31日閉幕。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主題“人類、自然、科技”,參展國家和組織共計172個,為往屆世博會參展國家、地區和組織最多的一屆。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主題“自然的睿智”,是最近的一次注冊類世博會,中國館接待觀眾570萬人次,為接待觀眾最多的展館。

自己整理一下

請簡單介紹一下19世紀的英國

19世紀英國社會與文化淺析

一、引言 英國,一個歷經千年滄海桑田、風起云涌的古老國度,一個見證了人類蹣 跚學步、茁壯成長的滄桑智者,一個堅毅不屈、站在大西洋上翹首觀世界、看 未來的猛士。他走過邪風冷雨,帶著他那份沉甸甸的回憶,帶著他那份獨有的 氣質與底蘊,正一刻不停歇地朝著更輝煌的明天前行。驀然回首,那一長串深 深淺淺的歷史腳印中,每一步都述說著一段不一樣的卻都一樣驚心動魄的歷史 歲月,或傷感悲痛,或感人至深,或發人深省······ 輕撣灰塵,打開那幅已微微泛黃的厚重歷史畫卷,“大英帝國”“日不落帝 國”“維多利亞時代”在光芒閃爍,訴說著英國在 19 世紀的燦爛輝煌。19 世紀 的英國,經濟上、國土上、文化上、政治上,都經歷了無數的變革,從一個小 小的島國一步步壯大,成為領土遍及世界各洲,影響世界的大帝國。在19 世紀, 它流了血,流了淚,也收獲了財富,取得了進步,脫胎換骨。在當時的世界上 乃至整個人類歷史上,19 世紀的大英帝國都是一個無法超越的神話。

二、經濟發展

(一)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 1801 年以后,英國在與法國長達14 年之久的戰爭之后最終大獲全勝。英國 的皇家海軍控制了海權,對外貿易成倍增長,商業空前繁榮。戰爭的勝利擴大 了英國的殖民地范圍,成為了英國的原材料供給地和商品傾銷地,不但為英國 工商業發展提供了廉價原材料還為工業制成品提供了廣大的市場,為工業發展 創造了有利環境。 在工廠日夜不停的機器喧囂聲,英國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生產力成幾倍甚 至幾十倍的速度飛速發展。工業產值在英國經濟中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到19 世 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這也使得英國在世界上的 經濟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倫敦成了世界的金融、貿易中心。19 世紀50~ 70 年代,是英國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史稱 “維多利亞時代”。 在這期間,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英國鋼鐵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進 出口貿易占世界總額的 1/3 以上。1850 年,英國生產了世界煤產量的 60.2%、 鐵產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產量的46.1%。這個漂泊在浩瀚海洋上的小小 島國成了不容小覷、名副其實的 “世界工廠”。

(二)城市化與人口增長 在飛速發展的工業帶動和促進下,曼徹斯特、伯明翰、舍菲爾德、格拉斯 等一大批工業城市迅速崛起,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英國城市化進程極其快 速。到1851 年,英國城市人口已超過了農村人口,初步實現了城市化。城市化 文明隆重地登上了人類歷史文明的舞臺。農村文明漸行漸遠,農村的生活方式、 生活理念也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與理念。鐵 路網在英國土地上星羅棋布,貫穿大江南北,讓人際交往、信息傳遞更加的方 便更加頻繁。在19 世紀的一百年中,英國總人口增加了3 倍,人均收入卻增長 4 了4 倍,這就說明了19 世紀的英國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讓 解決人民溫飽,奔向更加富裕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三)萬國博覽會 19 世紀中期,工業的飛速發展與繁榮讓英國在世界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 如日中天,英國人對自己的實力以及所擁有的財富極為自豪。為了向世界展示 強盛的英國,萬國博覽會(亦成為“水晶宮博覽會”)于 1851 年 5 月 1 日在倫 敦海德公園一座完全由玻璃和鋼管搭建而成的建筑物內舉行了。 萬國博覽會以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為主題,展期為 1851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11 日,歷時 5 個多月,吸引了 6039195 名參觀者。展館長約 563 米,寬約 138 米,建造費時僅九個月,后被移動并且重建于倫敦南區的塞登哈姆,這個地 區后來也因此被更名為水晶宮。展出了包括軌道、牽引機、高速汽輪船、起重 機、廚具用品、鐵制品、以及來自美國的收割機等萬余件展品。 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在“燦爛光輝的玻璃頂下舉行了他們的工業 和和平的凱旋式”。博覽會開幕的前兩天,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中寫道:“我們 什么都能做。”這句話淋漓盡致、完完全全的表現出了英國人對自己的自豪與滿 足,以及他們對未來,對人類科學的滿腔希望、虔誠信服。

(四)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Every 買粉絲in has two sides.”經濟的初期發展往往都是一把雙刃劍,有 利也有弊。19 世紀的英國,經濟發展、工業發展相當迅速,人們尚未意識到或 者尚未想出合適策略來適應并解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以下是當時最 主要的兩個問題:

1.階級剝削 在資本主義發展中,工人階級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但也是深 受剝削壓迫的弱勢群體。 “血汗工廠” 頻頻出現,工人階級,特別是中下層 工人階級生活條件并未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得多少好處。社會財富分配不公, 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貧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城市貧民的數量居高不下,他 們的生活用“凄慘”二字來形容毫不為過。

2.環境污染 工廠的“三廢”讓生態環境滿目瘡痍。倫敦的大地上插滿了“大煙管”,日 夜不停歇的朝著天空排著滾滾濃煙,這些煙遇水汽后便變成霧,倫敦也就在 19 世紀成了“聞名于世”的“霧都”。當時,一個英國工程師在形容英格蘭西部地 區冶鐵業的情形時說:整個地球好像從里往外翻,它的內臟全部都被挖出來扔 得到處都是,整個大地上到處都堆滿了煤渣。

(五)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 周期性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重要特點,每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 狀態,經濟危機便會席卷而來。英國,作為一個最早進行產業革命,工業化程 度最高的國家,第一次經濟危機理所當然的在英國爆發。

1.爆發原因及背景 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是周期性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18 世紀末19 世 紀初,英國國內也曾多次出現生產過剩的現象,但是由于當時資本主義機器生 產發展尚不充分,這種危機僅限于局部地區及部門。1825 年以前,英國經歷了 一個短暫的工業高漲階段。1825 年的工業產值比1820 年增長了大約 1/3,當時 生產水平的生鐵量增加了 58%,棉花消費量增長了 39%。但是,國內外市場卻 6 沒有隨著相應擴大。那時拿破侖戰爭結束不久,再加上歐洲農業歉收,歐洲市 場縮小,一片蕭條。從前局部的生產過剩、供過于求的現象轉變成周期性和普 遍性的生產過剩危機。正如《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一書中所說:“英國在歐洲 市場的商品銷售遇到了很大困難,出口額從 1814 年的2690 萬英鎊下降到1825 年的1460 萬英鎊。對美國和中南美洲的出口也從1815 年的1580 萬英鎊減少到 1340 萬英鎊。同時,國內市場由于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而受到極大限制。1824~ 1825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