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亞馬遜和facebook哪個好做(亞馬遜還是獨立站,賣家該選擇哪個渠道)

时间:2024-06-03 13:40:36 编辑: 来源:

情況。如果競爭激烈,利潤又低,那基本上可以斷定這類產品只能走量賺辛苦錢,甚至可能賺不到錢。應立刻放棄,尋找其他目標產品。

3.要重視你選定的那一類產品,在國外市場是否有品牌依賴。客單價高的產品,比如家電,往往消費者會看重品牌,而像一些客單價相對低的產品,比如小家電,就相對不那么看重。

4.產品的時效性很重要,比如電子產品/配件,更新換代非常快,短期利潤確實高,可一旦壓貨,幾個月后新品上市,手里的貨可能就不好賣了。

5.流量獲取成本核算。在選品上,高利潤是先決條件,平臺的自然流量有限,想快速做大銷量做爆款,付費流量(站內、站外)是一大助力。

二、自身優勢

1.資源決定起點,如果賣家在某領域有多年經驗,供貨商早有合作,拿貨價格有優勢,品質把控高于行業水準,那么別輕易放棄,這就是你的資源。

2.能力決定你能把資源優勢發揮到多大,比如流量獲取,服務支持、物流優化……

三、真實案例

在諾基亞手機占領我們生活的時代,手機待機時間長,移動電源需求量不大,后期隨著智能手機出現,待機時間變短了,移動電源的銷量開始爆發。

一位跨境賣家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在移動電源的市場賺了個盆滿缽滿,他是前谷歌員工,對流量采購和優化,有深刻的認識。

初期的移動電源市場都是國際大品牌,價格昂貴,但實際成本低廉,利潤率驚人。而且買家對移動電源沒什么品牌依賴度,于是,這位賣家選擇了走低端路線,借助價格優勢搶占大品牌的客戶。

當越來越多的商家涌入低端移動電源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時,按說應該已經無錢可賺,但這位賣家卻早已申請了商標,創立自己的品牌,走品牌溢價路線。

他的價格比山寨貴一點,比大品牌便宜很多,雖然買家對品牌依賴度不高,但是稍微多花一點錢,買個有品牌和質量保證的產品,大多數買家都愿意選擇,于是這位賣家又大賺特賺了一番。

這就是一個典型有能力,選對市場,建立壁壘的跨境電商成功案例。

四、經驗總結

1.無論做什么產品,分析市場與機會,做認真的調研,看數據,都比道聽途說更穩妥。很多市場先機,都是從這些數據中掌握到的。

2.多學習一些流量運營的知識,做跨境電商就會更有優勢。很多時尚穿戴類產品的賣家,現在都通過社交網站(Facebook等)吸引流量,這需要一些內容運營的技巧。

3.小眾產品也有爆款的機會,但前提是往大眾消費需求去靠。比如一個小眾的手工藝品,搜索量低,用戶需求少,你想爆款怎么辦?想辦法包裝成禮品概念,往禮品關鍵詞上靠,禮品可是大眾消費需求。

亞馬遜還是獨立站,賣家該選擇哪個渠道

平臺還是獨立站?越來越多的外貿人開始面對這一抉擇。

早在2017年的時候,第三方電商服務機構Feedvisor就已經發現,有近四成的亞馬遜賣家同時也在自己的獨立站售賣自己的商品,且其中近三成的用戶決定進一步擴大獨立站的規模。誠然,不少跨境賣家面對著平臺紅利期的結束,以及愈發嚴格的平臺規則,開始把目光轉投各個獨立站。與此同時,像國外的Shopify,國內的Shopplazza等第三方SAAS建站工具/平臺的成熟和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站的技術門檻和運營成本。獨立站大熱的背后,還有Facebook和谷歌等流量大鱷的推動。它們更愿意將流量分配給無數個中小型獨立站,而不是陷入eBay和亞馬遜的黑洞。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僅靠打工人鋼鐵般的意志,是很難在眾多跨境電商中成功突圍的,選擇一個合適的平臺作為出海之路的起點同樣重要。平臺方和獨立站本質上并無好壞之分,只是各有各的優劣。今天小編會分析平臺方和獨立站的各自特點,來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渠道。

平臺方:

優點

1.自帶高流量且轉化率高

以平臺方最熱門的亞馬遜為例,它們網站平均每月能吸引到的用戶達到1.83億,能有效幫助用戶解決引流問題。與此同時,訪問平臺的用戶也有著較為明確的購買意愿,流量轉化率高。

2.品牌信譽

像eBay和亞馬遜這樣的大平臺能夠憑借常年積累的知名度和口碑,來輕松獲取用戶的信任。

3.低門檻

上述的1、2點為用戶提供了較低的入門門檻,容易上手。同時也有大量成功的店鋪作為案例,學習借鑒他們的運營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店鋪。

缺點

1.同質化嚴重

不管是國內的淘寶還是國外的亞馬遜,入場門檻都是肉眼看見的下降。這導致了惡性的價格競爭和大量同質化產品的涌入。如果產品或品牌沒有明顯優勢,很容易被淹沒在海量的同類產品信息中。

2.平臺規則限制

大的電商平臺都有著自己的規則和限制,對于賣家而言,這些便是有風險的不可控因素。像現在這樣的黑五前夕,往往也是被封的高峰期。較為典型的問題便是店鋪防關聯,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有詳細解釋過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去了解一下。

獨立站:

1.打造品牌,把握私域流量

對于網站建設和運營有著完全的自主權,因此便能最大限度的靈活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通過自定義網站表達品牌愿景和品牌故事。不用擔心像平臺方一樣,用戶購買了產品卻難以記住店鋪和品牌。

2.積累自己的用戶

比起平臺方能剛好地了解客戶信息,可以通過客群分析進行二次營銷和交叉營銷。

3.避開平臺的規則限制

既然是獨立站,就可以不用擔心平臺上的種種規則和束縛,可以避免因為違規所導致的成本及風險。

缺點

1.有一定技術門檻

盡管目前有不少的成熟的SAAS建站工具和服務商,但是本質上依然對運營團隊和賣家實力有一定要求。除了技術門檻,還要獨自掌控美工、創意、廣告投放、促銷、供應鏈、物流以及售后等等工作。

2.需要解決引流的問題

離開了平臺,也意味著離開大量免費的自帶流量。如果不能解決站外引流的問題,獨立站也是難以為繼的,這也是目前大部分獨立站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因此,成功的獨立站團隊都在引流和營銷方面有著自己的獨到的心得。其中一點便是要活用各種資源和工具,比如老手們會用Facebook Pixel這樣的官方插件來準確找到自己的核心客群并為他們投放量身打造的廣告;也會使用AdsPower這樣的多開瀏覽器解決多個FB賬號獨立登錄的問題,高效運營手中的個人號。

總結:

因此,根據二者的優缺點我們可以分析出,第三方平臺往往更適合剛入門的跨境小白,而獨立站更適合有一定運營經驗和規模,有自己的供應鏈并希望打造品牌的成熟賣家。當然,也有不少人選擇了亞馬遜賣貨,獨立站引流這樣雙管齊下的解決方案。不管最后采用哪種,最重要的是認識到兩種渠道各自的優劣,以及了解自己店鋪的發展模式和方向。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誰強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誰強?作為世界上著名的兩大購物平臺,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市值相加約為1.2萬億美元(阿里巴巴為4830億美元,亞馬遜為7200億美元)。或許有人覺得它們應該合為一體,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馬云和杰夫·貝佐斯都有著相同的全球視野:將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都數字化。

馬云創立阿里巴巴之初的聲明是:“阿里巴巴集團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貝佐斯則說:“我們的愿景是成為地球上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我們要建立一個在線平臺,人們可以在這里尋找并發現任何他們想在網上購買的東西。”

既然它們不會合并,那么哪一個會更快更強呢?貝佐斯的“第一天”宣言(現在每天都這樣宣稱)就是亞馬遜必須“迅速發展壯大”。

根據MKM Partners公司最近的分析,阿里巴巴不僅越來越發展壯大,他們還預測阿里巴巴將率先實現遙不可及的夢想,成為其科技同行(亞馬遜、蘋果、谷歌、Facebook和騰訊)中第一個達到萬億美元市場估值的公司。

分析師羅布·桑德森說:“到2020年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公司中,蘋果公司可能會在2019年實現這一目標。(但)我們認為很有可能到2021年才會有一家互聯網公司突破這一關口,而我們認為阿里巴巴(包括提供C2C服務的淘寶和提供B2C服務的天貓)最有可能在2020年實現這一突破,盡管目前在‘高市值’公司中體量最小。”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誰強?全球競爭

亞馬遜在北美和歐洲占據主導地位,而阿里巴巴則控制著中國和東南亞。而且,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然而,中國的規模(人口超過美國的三倍)和整體經濟增長(中國的中產階級目前比美國的總人口還要多)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個更有利于快速、長遠發展的空間。

因此,MKM Partners指出,中國的電子商務正以超過美國兩倍多的速度在增長。此外,阿里巴巴的國際增長較去年同期提高了93%,而同期亞馬遜的增長則為29%。在過去一年里,阿里巴巴的股價上漲了81%,而亞馬遜的股價則上漲了71%。

根據維基百科,自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的在線銷售額和利潤超過了所有美國零售商的在線銷售額之和(包括沃爾瑪、亞馬遜和eBay)。

我們都不會忘記阿里巴巴將中國的光棍節精心設計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線上和線下購物日,2017年11月11日的銷售額便達到了254億美元。

中國的在線銷售滲透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國有7.51億人上網,其中大多數人使用移動設備上網。但實體零售仍占零售總額的85%左右。網絡增長是否會在短時間內放緩?不太可能,畢竟中國還只有一半人在上網。

2010年,美國的在線購物者數量與中國相當。但是,根據預測,2020年中國的在線購物者將是美國三倍以上。中國的市場是全球性的;明年將有57%的全球電子商務在中國。

自1999年以來,阿里巴巴一直在構建包括C2C交易平臺淘寶和B2C交易平臺天貓在內的驚人的生態系統。此外,兩者之間的一切都一應俱全:旅游網站飛豬;金融科技支付寶;阿里云;娛樂、音樂和體育服務;雅虎中國;《南華早報》;以及許多其他實體,其中一些部分歸阿里巴巴所有。

通過聚合所有實體數據的戰略,阿里巴巴獲得了近6億月活躍用戶的實名身份(亞馬遜約有4億月用戶)。使用相同的用戶ID,每個人都可以在其生態系統的任何地方被識別。

如此出色的對消費者的洞察,可以為阿里巴巴的每一個平臺提供個性化的體驗。這也為那些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營銷人員打開了閘門,他們可以根據個人消費者的偏好來開拓中國市場。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誰強?成功模式

在我看來,除了規模更大的中國市場之外,阿里巴巴的增長速度更快可能是因為它的商業模式。

阿里巴巴只是提供了一個促進商業運轉的交易平臺。事實上,阿里巴巴的名字來源于《一千零一夜》中一篇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里的一句神奇的咒語:“芝麻開門”,它是一種免費或不受限制的進入或訪問的方式。

亞馬遜的名字呢?呃,好吧,想想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我想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在比喻某種體量最大的東西。亞馬遜提供了一個交易平臺,但也生產和銷售自己的商品和服務。

阿里巴巴的模式有三個優點:

1、他們更靈活,不受生產、物流和庫存問題的困擾,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阿里巴巴是一款超級應用。人們的生活完全離不開它。他們不僅可以購買任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