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什么情況下國家會實行貿易自由政策(我國什么時候開始實行貿易自由化?是入世后嗎?)

时间:2024-06-01 17:19:27 编辑: 来源:

會主義的性質。全行業公私合營,指不分大型和中小型企業,按行業同時實行公私合營。合營之后,資本家將生產資料交由國家統一調配,同時進行清產核資,對資本家支付定息。定息是國家根據核定的私股額,按期付給資本家以固定息率的股息。1956年7月國務院規定,根據企業合營時清產核資確定的私股股額,不分工商,不分大小,不分盈余戶虧損戶,不分行業,不分老合營企業新合營企業,統一規定為年息5厘,個別企業可以超過5厘。全行業公私合營之后,各企業的生產經營直接納入國家計劃,并由國家統一進行企業改革和經濟改組,原來的資方人員由國家適當安排,他們不再以資本家身份行使職權,而成為企業的一般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工人則成為企業的主人;資本家的剝削被限制在固定的股息范圍內,同企業的經營成果完全脫離,工人工資則變成按勞分配的形式。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后,資本主義企業已基本上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性質的企業。

單個企業的公私合營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即已出現。有的是將私營企業中官僚資本投資或敵偽財產沒收后轉公股,改組為公私合營企業的,有的是在“五反”運動(見“三反”、“五反”運動)后,將資本家違法所得轉為公股合營而成的,有的是大工廠因為財務困難,要求國家投資而合營。到1952年底,實行公私合營工業企業已有997家,公股占合營資金比重平均為52.5%。

私營企業公私合營后,在許多方面顯示出優越性,1954年國家開始有計劃地擴展公私合營的工作,到1955年底,公私合營工業企業增至3193家,占當年公私合營工業和私營工業總戶數的3.4%,占產值的49.7%。

但是,單個企業公私合營在實踐中也表現出某些局限性,如合營與非合營企業之間的矛盾,合營企業內部公私之間的矛盾,部分合營企業資本家剝削收入仍然過高,國家統一調配和改組生產仍受到限制等,因而要求對整個行業實行合營,以便統一安排,全面改組。在1955年底農村社會主義改造高潮的推動下,1956年初出現了全國范圍的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并于上半年基本完成。合營企業的定息延至1966年取消,企業最后轉變成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

中國現階段是實行自由貿易還是保護貿易?

您好!我國實行的是自由貿易、保護貿易“雙軌制”政策。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將近3年,面對著世界市場的競爭與挑戰,我國各產業所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怎樣選擇好適合本國特點、符合本國利益的貿易政策是一項復雜而謹慎的工作。按照前面的結論,在制定我國最優貿易政策時,可依據各產業不同的關稅水平分別決定該產業的開放程度。若某一產業的平均關稅水平接近該產業的世界平均關稅水平(即0.5~2倍之間),則對該產業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將更有利于其發展壯大。若這一產業的平均關稅水平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則應考慮采取保護貿易的策略。

我國國際貿易政策的戰略調整需要政府的推動力量,以經濟與法律手段為主導,引導和培育產業競爭優勢與國家優勢,并對國內市場進行適度保護。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盡管改革多年來經濟總量有了奇跡般的增長,但在國家競爭優勢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產業發展需要適度貿易保護,這種保護是在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下進行,以免與其他國家產生貿易爭端,同時通過開放部分國內市場,通過市場競爭機制推動國內產業發展和走上國際化道路。

自由貿易政策是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所以我國應立即放棄所有貿易保護措施。

【答案】:錯。自由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上采取不加行政干涉,允許商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對本國出口商品不給予特權和優惠,對國外的進口商品不加任何歧視的一種公平競爭政策。

從理論上說,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應該是有利的,但從來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行過完全自由的貿易政策。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為了維護自己獨立的經濟地位,保護幼稚工業的成長,發展自己的民族經濟,在一定的時期和范圍內,實行一定的貿易保護政策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我國目前實行的帶有保護性質的對外貿易政策主要有:①鼓勵出口的政策;②出口結構政策;③出口生產基地與出口市場的多元化;④進口結構政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