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什么叫外貿商品(什么是外貿?)

时间:2024-06-03 13:46:39 编辑: 来源:

樣,到原料進廠,到加工出產品,到裝箱發運,這個過程的整個環節都有外方和外貿公司的員工督導和監督,細致到沒一個操作環節。簡單的說,外單生產的一線員工出車間都不惜接受嚴格檢查,連一絲的原材料都是禁止被帶出車間的。商品檢驗合格裝箱后,外方和外貿公司員工開始督促對于剩余產品和殘次品的徹底銷毀,必須確認全部銷毀后才可以算是定單的完成。這個方面采用的是國際慣例的一票否決制度,過程涉及違反規定的,外方人員(一般為中高級外企員工)就地解雇,公司永不錄用,中方外貿公司剝奪接單資格并承擔相關合同和責任賠償,OEM廠家列入黑名單,永不錄用。

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說,所謂外貿原單商品其實只有一個解釋——假貨。

什么叫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亦稱“外國貿易”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

拓展資料

對等貿易:賣方承擔向買方購買同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的貿易方式

展買貿易:在本國舉辦的國際性博覽會或集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進出口交易的貿易方式

加工貿易:通常被稱為“三來貿易”,包括來料加工貿易、來件裝配貿易、來樣加工貿易,也叫加工貿易。

補償貿易: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后,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償還貨款的本金和利息。(補償貿易與加工貿易結合,通常稱為“三來一補”。)

(1)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發展對外貿易,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發展對外貿易,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對外貿易發展相對緩慢。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后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16.8%。連續兩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

貨物貿易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制成品為主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輕紡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的轉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電子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擴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