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你如何利用社交媒體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社交媒體對人生活的影響]在社交媒體曝光生活的后果)

时间:2024-05-17 03:52:48 编辑: 来源:

的傳統策略向針對個體的媒體戰略的轉變。不同于連續不斷地推銷產品,你提供的內容是培養受眾消費習慣的,換言之你是在向買家灌輸對你品牌、產品、內容的信任。但我們連續不斷地提供我們對未來前景及價值的展望時,受眾最終會給于我們商業性的回報。而現實的答案是我們的受眾的確如此做了,許多公司都在這樣的內容營銷中獲利。實際上,內容營銷被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營銷品牌,諸如微軟和寶潔等廣泛采用。一直不斷有人在問采用這樣手段的原因,答案自然是“itworks”(它是有效的)。

2.洞察市場先于一切

在你開始整合內容營銷和社交媒體方案時,你需要確定你是在向誰推廣市場。記住,內容營銷是基于吸引潛在客戶到你的平臺上這一基本思路的。這需要你理解清晰你的目標受眾的需求和欲望。如果你在你的自媒體或社交平臺中隨意創建內容,那么這些內容最有可能并不能與你的粉絲產生共鳴。在你確定平臺中內容的發布頻率之前,你應該想好下面這些問題:

我的目標受眾的年齡分層是多少?他們的首要目標或者需求是什么?如果他們的需求或目標實現,會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什么改變?

內容營銷其實是去銷售化的溝通藝術。當你理解清楚了你的市場是怎樣的,你可以開始創建你的內容來迎合受眾的核心需求及欲望。這種滿足需求的將引導他們向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前進,并且實現你的市場盈利。

3.找到核心價值定位一旦你對市場有所洞察,你需要相應地將你的品牌進行投放。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企業,細分領域彼此間的調性也大不相同,因此,投放方式也不會完全相同,必須定制。然而另一方面你不得不明白的是,你的受眾卻同時面對著無數的關注選擇。那么問題來了——是什么使你的產品和服務與眾不同?為什么你的客戶會選擇你而不是你所在領域的其他競爭者?當建立一個持續的網絡呈現時,你需要把握住你品牌的核心價值定位。你的文章或者視頻需要通過獨特的方式擴散,你需要在傳播中體現你可以提供給你的受眾所想獲得的好處

4.理解社交生態

如果你想使得社交媒體策略真正有效,那么你需要了解社交媒體中用戶的心理。在你產出內容之前,你需要在眾多平臺中找到適合你細分領域中的那一個社交媒體。如果你單單將社交媒體視作一個巨大的分銷渠道,那么你可能正在錯失一個成為新“獨角獸”的機會并錯失客戶。社交媒體并不是如同電子郵件廣告那樣抵達到個體,所以你并不能完全按照之前的套路來處理。每個平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你的內容需要來適應平臺之中的用戶

5.重新定義內容的目標

要以為你的內容在網絡中“病毒式傳播”是可以等來的。通常在獲得聚焦之前,你需要多次發布同一內容。一旦你創建了博客,一定要將其推廣到你的Facebook和Twitter的新聞流里面。你都需要不斷將有病毒傳播潛質的內容重新在社交平臺中進行分享。顯而易見的是,你需要調整標題內容來維持受眾的興趣。隨著內容得到持續地曝光和參與,你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將得到優化

6.撰寫獨家視頻的文案這是利用內容營銷和社交媒體最高效的方法之一,當你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個視頻之后,為什么不寫一篇關于這個視頻的文章呢?就統計數據而言,毫無疑問的是人們樂衷于看視頻。YouTube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搜索引擎,你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中充分利用這一平臺。

7.優化圖文入口幾乎所有的社交媒體都注意用視覺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當你的內容被不斷地有效分享出去時,你的受眾會看到你帖子的縮略圖,而這一點也至關重要。這些圖像就像以前電子郵件的主題一樣。即便你的正文內容做到了全世界最好,受眾不打開也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想讓你的內容更有效地傳播,那么你需要制作吸引目光的圖片來引發讀者的打開及分享的欲望。有一種方法是通過給縮略圖增加吸引人的文案。通常帖子的圖片并不能準確描述關鍵信息,如果你的信息并不夠吸引人,你的讀者不會點擊。因此在擬標題時你需要用簡潔并能夠“引誘”受眾點開鏈接的文案。同時你的配圖越好,你的內容就越有可能被分享。

8.跟進動態令人驚訝的是實際上很多商家都忽視了社交媒體中的“動態”。當你和你的用戶互動時,對動態的把握會讓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雖然回復或者互動常常沒有被納入考察指標之中,但它可以彌補你的短板。

這種方法也要用于內容營銷之中。并且還需要不斷鼓勵讀者進行評論或者留言,并及時做出回應。一個“謝謝”也是有價值

物流,只有更專業,方能為各位大賣做鋪路

解物流之痛,多年專注COD物流,歡迎交流,主頁可私

我們建了一個跨境COD賣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大賣家

現在主頁V我,備注“加群”,拉你進群,也可以獲取最新報價單

[社交媒體對人生活的影響]在社交媒體曝光生活的后果

社交媒體對人生活的影響范文 篇一

1、社會媒體網站幫助學生在學校表現更好。

59%的學生上網報告說,他們利用社交媒體討論教育主題和50%使用網站談論學校作業。

喬治中學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推出了社交媒體項目參與學生,成績上升了50%,慢性缺勤率下降了33%,20%的學生學生自愿額外學分完成作業。2015年1月的一項研究發表在 應用發展心理學雜志》上說大學新生應該使用社交網站來構建網絡新朋友,感覺社會集成在他們的新學校,并減少輟學的風險。

2、社交媒體可以讓人們提高他們的關系,并結交新朋友。

93%的成年人在Facebook上使用它來聯系家人,91%用它來聯系朋友,87%的人用它來聯系朋友的過去 72%的青少年通過社交媒體連接與朋友。

83%的青少年報告說,社交媒體幫助他們感覺更連接到他們的朋友信息的生命,70%報告感覺更連接到朋友的感情,和57%結交新朋友。

3、社交媒體有助于賦予商業女性。

能夠連接在社交網站上給商業女性一個支持小組不易發現離線,女性財富500強公司的ceo在哪里多于男性總裁474 - 26所示。

很多社交媒體網站由女性主導:Pinterest用戶的80%, Snapchat用戶的70%, [204年]Instagram用戶的68%, 64%的Twitter用戶,58%的Facebook用戶,是女性。

商業女性使用Twitter聊天互相支持,給予和接受同行知識,有客人“揚聲器”分享專家的知識。One.org幫助非洲女性企業家在社交媒體連接到他們的業務增長。

4、社會媒體網站幫助雇主找到員工和求職者找到工作。

96%的招聘人員使用社交媒體招聘過程;87%的人使用LinkedIn,87%的人使用Facebook,87%的人使用Twitter。48%的求職者的信用社會媒體幫助找到他們當前的工作。

67%的求職者找工作使用Facebook,45%使用Twitter,40%的人使用LinkedIn。

69%的學生找實習時使用社交媒體。

5、作為一個社會媒體網站的一部分,可以增加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減少健康問題的風險。

社交媒體可以幫助提高生活滿意度,中風恢復,記憶力和總體幸福感為用戶提供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此外,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可以“傳染”效應,促進和幫助鍛煉,節食,戒煙的目標。

篇二

社交媒體的概念定義

社交媒體并非一個全新的概念,其最早出現在一本叫《什么是社會化媒體》[1]的電子書里。作者Antony Mayfield(2006)認為社會化媒體是一種給予用戶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Daniel S買粉絲c買粉絲(2009)則認為社會化媒體是各種形式的用戶生成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簡稱UGC),以及使人們在線交流和分享的網站或應用程序的集合。

同年,Ron Jones(2009)提出社會化媒體是這樣一個類比的在線媒體,人們在這一類在線媒體上談話、參與、分享、交際和標記。此后,Susan Ward(2010)給出了自己的定義:社會化媒體是一種促進溝通的在線媒體,這一點正與傳統媒體相反,傳統媒體提供內容,但是不允許讀者、觀眾、聽眾參與內容的創建與發展。同年,Andreas Kaplan 和 Michael Haenlein(2010)對社會化媒體的定義是“一組基于互聯網的應用,這些應用建立在Web 2.0(內容的創造和交流來自用戶產生的內容)的理念和技術基礎之上”。

除此之外,國內有學者從信息科學領域、情報學視角和傳播學領域對社交媒體的定義進行了總結:在信息科學領域,研究者使用該概念對由社會性網絡服務帶來的新型網絡信息交流空間進行集合性表述;

從情報學視角來看,是個體信息空間與公共信息空間互涉的產物;

在傳播學領域,則始于對博客這種“自媒?w”現象的觀察與思考(王曉光,2008)。

社交媒體的特點

社交媒體并無確切的翻譯與釋義,基于以上觀點,可以將社交媒體簡單定義為建立在互聯網技術,特別是web2.0的基礎之上的互動社區,是一種用以社交的便捷的途徑。它賦予了每個人創造并傳播內容的能力,并具有著這樣一些特征:以對話的形式溝通,而不是獨白;

參與者是個人,而不是組織;

誠實與透明是核心價值;

引導人們主動獲取,而不是推給他們;

分布式結構,而不是集中式(Dion Hinchcliffe,2007)。

像新浪微博、買粉絲、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廣泛地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年輕人的生活圈子,更一秒也離不開它們。

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曾找來一批年輕人做測試,經過連續兩個星期觀察他們使用面簿的狀況,發現使用頻率高的人對生活的不滿情緒也高。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覺得自己人生糟糕透頂。

根據調查顯示,社交媒體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時時對比”,說的是人們在瀏覽了親友或他人在社交媒體的生活動態后,而無時無刻不在比較自身現狀和理想狀況的行為,一旦發現與自身的真實生活成了強烈對比后,就產生了羨慕,或衍生成了自卑的心理,導致與親友疏遠。情況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患上憂郁癥。

此外,有些人“時時對比”的情況下,在社交媒體上塑造一個虛擬的人格,就是只表現生活最好的部分,抑或虛造假象的生活,久而久之,則會使心理產生不安、煩躁等。

Instagra 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下屬的青年健康運動組織YHM,最近分析了該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和其心理健康的數據,并抽取了 1500 名英國 14 歲至 24 歲青年對 YouTube 、 Twitter 、 Snapchat 、 Instagram 和 Facebook 這 5 個社交媒體打分。在英國,超過 9 成的青少年都會上社交網站,是所有年齡段人群中使用社交媒體比例最高的,與此同時,青少年患有焦慮癥或憂郁癥的比率近 25 年來上升了 70 % ,有近 7 成的青少年稱,在社交媒體上遭遇過網絡暴力。評分結果顯示, YouTube是這些平臺中對心理健康影響最積極的平臺, Twitter 和 Facebook 位居第二和第三, Snapchat 則排在第四位,而 Instagram則位列第五位,即對年輕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最大。具體原因可能是,以圖片為主的社交平臺Instagram 和 Snapchat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