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德國還有海外領土嗎(德國現在還有多少領土被外國占領)

时间:2024-06-03 09:12:32 编辑: 来源:

蘭,亦即波蘭走廊及但澤自由市。

1920年,西普魯士西面和東普魯士南部都有舉行公投,讓居民決定是否把土地歸于波蘭還是德國。

96.7 %的投票者支持土地歸于德國。

1923年,在沒有舉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強占梅梅爾地區 (亦即克萊佩達地區) 。

二戰期間德國占領了波蘭,東普魯士回歸德國。

二戰結束后,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協議,哥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東普魯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領土分給了波蘭。

1945年初,有部分德國人在戰后企圖返回東普魯士,但全部都被蘇聯軍隊驅逐,也有很多人被發配到蘇聯當苦工。

當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蘭式。

1946年4月,東普魯士的北部被并入蘇聯。

7月,首府哥尼斯堡被重名為加里寧格勒,省名是加里寧格勒省。

1947年,蘇軍驅逐所有德國人,讓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遷到此地。

 

 

(六:蘇臺德地區 )

蘇臺德地區 (德語:Sudetenland;捷克語:Sudety) 是一個獨特的歷史名稱,特指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境內鄰近德國講德語居民所居住的地區。

嚴格地講,蘇臺德地區并非一個地理概念,它大致包括三部分地區:(1)捷克斯洛伐克東北部易北河與奧得河之間的蘇臺德山脈所在地區,(2)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奧雷山脈地區,(3)捷克斯洛伐克西南部的波希米亞森林地區。

它包括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與奧屬西里西亞的部分地區。

著名的旅游勝地卡羅維發利、克羅姆洛夫都在蘇臺德地區之內。

在第一次大戰以前的數百年間,蘇臺德地區屬于奧地利帝國及后來的奧匈帝國的領土,該地區以將德語的居民為主,如奧地利帝國有名的拉德斯基元帥、施瓦岑伯格元帥都源于此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奧匈帝國戰敗,該國被一分為三,即:奧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蘇臺德地區歸屬了捷克斯洛伐克,而當地350萬講德語的居民從奧匈帝國的主體民族,一下降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數民族,這350萬并非是個小數目,要知道當今奧地利全國的居民也就是700多萬。

蘇臺德地區問題由此而起。

納粹德國以蘇臺德為題,向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格局進行挑戰。

在慕尼黑會議后,在英法兩國妥協和同意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讓納粹德國占領該地。

這只是助長希特勒侵略中歐的野心。

最后,德國在1939年入侵波蘭,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德國戰敗,蘇臺德地區重歸捷克斯洛伐克,當地的數百萬講德語的居民被驅趕到德國。

從1993年開始,捷克斯洛伐克解體,蘇臺德地區歸屬捷克共和國。

 

 

 

 

 

 

 

 

一戰二戰后德國共損失多少領土(不含海外殖民地)

一戰損失了蘇臺德地區和萊茵河岸約30平方公里的土地,設為無武裝區,就是德國不能駐軍的區域。

二戰前蘇聯與德國瓜分波蘭,蘇聯把波蘭東部大部分地區劃入蘇聯境內。二戰結束后蘇波邊境基本保持了這個結果,波蘭的領土損失有德國補償,從德國東部劃去的一大部分土地給波蘭。

拓展資料: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羅馬帝國,后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后挑起兩次世界大戰并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參考:百度百科“德國”

二戰以后,德國向蘇聯和波蘭割讓了哪些領土

1945年5月8日午夜前,柏林市郊的卡爾斯霍斯特。

蘇英法美四國的全權代表匯聚于此。納粹德國代表團經鄧尼茨總統授權由統帥部總參謀長凱特爾元帥領銜,海軍上將弗雷德堡、空軍上將施通姆普夫等參加,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

之后,蘇英法美四國開始“討論”分割德國的各個項目,防止死灰復燃。

首先是分區占領德國。

同年6月5日,美蘇英法四國代表抵達柏林,簽署了《關于擊敗德國并在德國承擔最高權力的宣言》等三個文件,統稱“柏林宣言”,宣布四國分區占領德國和柏林。而四國占領區的總司令組成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駐地位于柏林,作為占領期間的最高權力機構,下設協調委員會作為輔助機構。成員有蘇聯元帥朱可夫、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和法國將軍科尼希。還規定了,有關德國的問題必須由四國共同協商,只有一致通過才能作出決定。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失去的領土

該宣言還規定,四國將派兵把守德國在納粹擴張以前(1937年以前)的領土。劃分如下:東部為蘇占區;西北部為英占區;西南部為美占區;西部為法占區。

不過,1948年3月20日,由于蘇聯反對美英法三個占領區合并,退出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該機構停止了工作。

實際上,蘇聯反對美英法三個占領區合并而退出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并不是其主要意圖。

那么,當時的蘇聯還有什么打算呢?心中想著德國的東普魯士。

要知道,投降后的德國,其領土是美蘇二個戰勝國說了算,沒有把德國抹去已是德國最好的結果。

當時德國的很多小塊領土分別割給丹麥、比利時丶法國、奧地利、捷克,波蘭和蘇聯割了大塊走。

如1936年(二戰前),德國的領土接近47萬平方公里,二戰后減為35萬平方公里,割讓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占原來的25.5%以上。

其中,蘇聯割占的東普魯士是這些被割讓的領土中最大的一塊。

柏林墻

東普魯士是普魯士王國及后來德意志帝國的一個省,位于普魯士公國的領地上。即當今東普魯士的北部,分屬立陶宛的默麥爾地區,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哥尼斯堡)。南部則為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爾省。

該地區于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國,但是就有73.48%的德國人,18.39%的波蘭人和8.11%的立陶宛人。

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后,德國就變成共和國,至二戰爆發為止,東普魯士與部分西普魯士是德國的外飛地。鑒于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大部分的西普魯士以及波森省給波蘭。

1920年,西普魯士西面和東普魯士南部都有舉行公投,讓居民決定是否把土地歸于波蘭還是德國。96.7 %的投票者支持土地歸于德國。1923年,在沒有舉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強占梅梅爾地區。二戰期間,德國占領了波蘭,東普魯士回歸德國。

二戰結束后,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協議,哥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東普魯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領土分給了波蘭。

1945年初,部分德國人在戰后想返回東普魯士,但全遭蘇軍驅逐,還有被發配到西伯利亞當苦工。次年4月,東普魯士的北部被并入蘇聯,并有了新名字加里寧格勒省,首府哥尼斯堡被更名為加里寧格勒。1947年,蘇軍驅逐所有德國人,讓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遷到此地。

兩德統一

有讀者會問,1991年兩德合并時,被俄羅斯和波蘭占領的領土,德國為什么不要回呢?

要知道,當時德國統一是付出代價的。

當時的德國政府與蘇聯等前盟友就西德和東德的重新統一進行了談判,條件就是德波邊界條約中德放棄了在未來對于奧德河尼斯河線以東領土的任何主張,確認和波蘭的國際邊界,以及1945年戰敗后所被割讓的領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