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德國貿易首次逆差(德國現在跟中國的貿易往來?大神們幫幫忙)

时间:2024-05-11 01:12:14 编辑: 来源:

如果單從進口看 , 比重更大 , 為 38

6%, 超過占第二位英國的 1

28 倍 , 大體上是法、意、荷 3 國之和

中德貿易在德國外貿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據德方統計 ,2001 年中德貿易在德國外貿中排列第十一位

如果單從德方進口看 , 中國居第十位 , 排在愛爾蘭和西班牙之前

2

中德貿易我方是逆差國 引起我方出現逆差的原因 , 除了存在著限制的實際情況外 , 與雙方出口商品結構的不同 有很大的關系

要使我方逆差出現較大的改變 , 首先要依托于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 , 大力增加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其次要了解德國市場 , 在經營、管理、推銷上下功夫

3

發展中德貿易與歐盟的整體狀況聯系起來 在歐盟單一市場形成 , 統一外貿政策、法令、法規的情況下 , 發展中德貿易要與加強與 歐盟合作聯系起來

例如歐盟制定的反傾銷規定 , 對我國的出口限制帶有某些歧視性色彩等 , 對此采取應對措施是必要的

4

機械設備進口是中德貿易的重中之重 德國是我國傳統的機械設備進口國

從 60 年代中期以后 , 我國工業的技術裝備和更新 , 開始轉向西方工業發達國家

德國是首選國家之一

有一個時期 , 我國每年從德國進口的 90% 以上是機械設備

目前這個比例有所下降 , 但也在 80% 左右

5

對德出口產品中的技術含量在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產品的更新換代 , 對德出口的產品中技術含量高的產品 有很大增加

以 2001 年與 1991 年相比 ,10 年間我國對德出口的包括機械、設備、電子產品、運輸設備、光學和精密儀器產品成倍增加

2001 年我國的這類產品占我國對德出口近一半 , 金額達 48

35 億美元

6

中德貿易中的技術貿易占有一定地位 在引進機器設備的同時引進相關技術這是中德貿易的一個特點 , 也是德國技術出口的一 個特點

技術貿易是擴大中德貿易的一個重要內容

目前在我國每年大約 100 億美元的技術進口中 , 歐盟占了近一半 , 而其中德國又是最大的技術引進國

2004年10月12日 華聲報訊:財政部長金人慶10月11日在會晤德國財政部長艾歇爾后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中德兩國今年的雙邊貿易額預計將超過500億美元

到2010年,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可望在去年418億美元的基礎上翻一番

據新華網引述金人慶說,多年來,中德財政部門的合作進展順利

迄今為止,德國政府向中國提供了46億美元的軟貸款和贈款,涉及交通、市政基礎設施、能源、環保、醫療和各類工業領域數百個項目,促進了一些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說,中德財政部門今后將在能源問題、西部大開發和振興老工業基地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

艾歇爾透露,德國將由財政部、聯邦銀行和金融監管署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小組,和中國有關方面探討規范中國金融市場

德國還將從德國多家銀行聘請專家,就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提供買粉絲

我國對外貿易到底是順差還是逆差?

對外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在各國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

作用,是各國加速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我國經

濟發展的“推進器”,進出口也從原來的逆差轉變為順差,豐厚的外匯儲備成為我

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定心丸”。隨著貿易順差大量產生,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

題,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海關統計是國民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一張一

張進出口報關單累加、審核、統計出來的,其準確性、權威性國際公認。通過對海

關統計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可以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貿易順差問題有一個更加

清晰的認識。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有力地推動了

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

198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27.9億美元;之后

經過6年的發展,于1994年再邁一個千億美元的臺階;1997年,外貿總值突破3000

億美元,并首次躋身世界10大貿易國行列。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對外貿易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每年都以20%

以上的速度遞增,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2004年對外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6年對外

貿易進出口高達1.7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并進一步縮小與第二大貿

易國的差距;加入世貿組織5年間合計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

織之前23年的總和;2006年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

對外貿易的良好發展,對于解決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國產品

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乃至對世界經濟的推動,都表現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加速工業化進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外向型

經濟部門不斷壯大,通過擴大出口,利用獲得的資金,引進工業生產所必需的資本

品、原材料、技術等,加速工業化進程,改變傳統產業格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力。

二是推動國內技術進步,體現“后發優勢”。對外貿易是我國獲得技術的重要

渠道,知識產權的跨國交易本身就構成了現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

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線,實現了產品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了國內技術進

步,這種“后發優勢”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出口國

內生產相對過剩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可以緩解國內供求矛盾,提

高經濟效益。當前我國手機、電冰箱、電視機、摩托車、服裝鞋帽類的出口依存度

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70%以上。而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緊缺原料,也能夠通

過對外貿易得以實現,2005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鐵礦砂、氧化鋁進口第一大國和原油

進口第三大國。由于進出口的良性運作,不僅彌補了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結

構失衡,提高了總產出水平,而且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增強了

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四是促進資本積累,提升規模效益。

多年來,我國貨物貿易的順差一直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來源。2001年底

我國的外匯儲備剛剛超過2000億美元,2006年底突破1萬億美元,同期貨物貿易順

差累計達到3675億美元,相當于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43%。貿易順差為企業的資本

積累提供了資金來源,提高了生產廠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刺激了投資需求,提升

了企業的規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國內就業。外向型經濟的日趨活躍,帶動

了國內就業水平的提高。據有關專家分析,200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0%左右

,有效帶動了國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184萬人,是近年來新增就業人數最多

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積極作用。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更具開放

性,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更大,多年來無論進口還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長

。據有關專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

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復蘇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貿易順差是我國積極利用外資政策和特有貿易結構的必然結果,也是國內

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展的正常表現

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近幾年世界經濟全面增長,

為我國積極利用外資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要

貿易方式、以外商投資企業為進出口主體的我國特有的貿易結構。這是我國對外貿

易長期保持順差的主要因素。

一是加工貿易發展勢頭迅猛。一方面,我國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廉價勞

動力,加速全球制造業向我國轉移。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貿易實行保稅政策,對于

外資投入加工貿易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長期以來,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外貿的

“半壁江山”。加工貿易是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產生貿易順差。2006年我國

貿易順差總額為1775億美元,其中,進出口為逆差的貿易方式有:外商投資企業設

備進口逆差278億美元,保稅區、保稅倉庫進出口逆差600億美元,還有其他貿易方

式有部分逆差;進出口為順差的貿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貿易進出口順差831億美元

,而加工貿易進出口順差則高達1889億美元,超過了貿易順差總額。由此可見,當

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持續增長。2006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

630億美元,已經連續3年保持在600億美元以上的水平,其中近7成投入到了制造業

中。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全球500強已有480多家在華投資,我

國已成為一些重要工業品全球制造業的中心。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

位日益鞏固。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面向國內市場生產,替代了部分進口需求。鋼

材、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尿素等產品進出口態勢已經發生

了明顯變化。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市場有限,外商投資企業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

求。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

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態勢。

除上述兩個長期因素外,我國貿易順差問題也與下面三個短期因素有較大關系

一是部分企業在出口退稅率調整前突擊出口。近兩年,國家對“兩高一資”(

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相繼調低或取消出口退稅率。企業往往根據政策調

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擊出口。如2006年鋼材、服裝等產品集中突擊出口現象較為明

顯。

二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促使企業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

匯率相比匯改前累計升值幅度已達6%。從長遠看,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

規模大、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將會帶來好處,而對以出口為主、

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