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怎么做出口貿易生意(自己想做出口外貿生意該怎么起步)

时间:2024-06-01 11:03:12 编辑: 来源:

貨物的價值 + 國內運雜費 如約定在上海港口交貨,就叫做FOB SHANGHAI 在這種條件下,除了貨物本身的價值以外,還要加上把貨物運到上海碼頭的運費和報關出口手續費,以及在上海碼頭上產生的亂七八糟的雜費。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2、CNF。即在外國碼頭交貨。CNF = FOB + 遠洋運費 如約定在美國紐約港口交貨,就叫做CNF NEW YORK 這種條件就是FOB價格之外,再加上貨物運到美國紐約的海洋運雜費。

3、CIF。也是在外國碼頭交貨,只不過給貨物買了保險,途中損壞可索賠。CIF = FOB + 遠洋運費 + 保險費。或者 CIF=CNF+保險費。

因為貨物的類別和交貨地點不同。保險費也略有不同,保險費的多少由保險公司來定,保險的種類也有幾個,但我們通常都用一切險:無論出什么事情,都由保險公司都替你扛著。因為我從未出過事情,不知道保險公司是不是真的肯為你扛。保險費不算高,為了安全第一還是買吧。在CIF條款中,租船訂艙和保險是賣方(也就是你啦,老外是買方,你是賣方)的責任。保險最好逐筆投保。 三,運費和雜費 那么運雜費有多少呢?這就要去向貨代(貨物運輸代理公司)買粉絲了。

在外貿出口中,貨代是個重要角色。它可以做不少事情呢。可以幫你做貨運,可以幫你報關,可以幫你代辦保險。貨代在服務上也有好壞,他們的運費和雜費的報價也各有不同,你可以多找幾家比較一下,找家價格公道,配合默契的最好了。 對于外貿新人,你一定要向貨代問清楚這些運雜費都有那些名目,費用是多少等等,做到心中有數,它直接影響到你的報價。你把貨物的類別、體積、重量、運輸的目的地、大致的發貨日期告訴貨代,他就會幫你算出所需要的運雜費。

個人做進出口貿易怎么做

一般來說你必須有自己的公司才能如此操作

。因為你找到了單子,你自己還是做不了!只能放別的工廠里去做,并沒有自己注冊的公司。這樣的話,你只能與供應商談好,你們之間的利潤問題,必須談的清清楚楚。美金自然是打進公司帳號,你自己沒有公司,就只能打進供應商帳號。付款方式如果是信用證,那么就直接開進供應商那里,所有操作就跟他們掛鉤。

所以我覺得個人做外貿很簡單的

其實:讓我們很正確的面對現實,我們不排除你是很厲害的外貿高手.單子手上多的讓人喘不過氣來.也不排除你是特別聰明的人.以下幾點 必須是每個想開自己公司或者單干的人必須去深思考慮的.

1.你手上有單嗎? 有足夠的客人嗎?這些客人有潛力嗎?你能把握好嗎?他們會獨自和你做生意嗎,而不是去選擇和公司做嗎? 單子是一個公司的靈魂,沒單 公司會虧損 所以把握好客源端,掌握并控制你的客人是首當其沖的.有了單子,甩給別人去做,從中做個差價

3.你覺得你可以搞定工廠嗎?你可以安排生產并找到很好的合作工廠嗎? 工廠在里面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你也可以找代理公司去幫你搞定 而且貿易的每個環節都必須把握.如果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出現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定要找一個明白人,去帶著你去做這一塊

這只是其中最重要的幾點.

國內的個人外貿其實并不健全.也不成熟.包括退稅方面和政策支持方面啊.等等,有人帶你的話肯定是好做,.我覺得你可以先去學習,學習所有你應該學會的.和客人建立深厚的友誼并良好的合作關系.穩步發展.這才是求勝之道.這不是幾天,幾個月可以學到。.靜下心來,好好干.好好學習,日后必成大器.你覺得你夠膽 你很有能力.你就去挑戰你自己或者其他人! 當你有目標的時候 就去好好發揮 好好實踐.勇氣來自你自己.成功也來自你自己!

我想做工藝品出口生意 該怎么樣做

想要做這個生意,首先你要有自己的工廠或者供應商,其次你要注冊一個進出口公司或者找一家進出口代理,辦這些手續需要找工商管理部門和外貿部門,這些政府機關都有買粉絲電話的,你問問吧.另外這個市場在愛爾蘭及北歐等地很受歡迎的.如果是做地磚的話,在南美有很大的市場.祝你商場旗開得勝!財源滾滾!

出口陶瓷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歐洲一些國家比較認可,因為我家是唐山的,我們那里主要是陶瓷出口到歐洲,至于手續呢!你沒有進出口權吧!如果沒有進出口權的話,你要找一家有進出權的公司給你做代理,只需要給他一些代理費就行了,還有國外買家是你自己找的!一、外貿第一步:外貿經營權----四招開啟外貿之門

國家規定,只有具備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才能直接經營進出口業務。沒有進出口權的企業則可以采用委托外貿公司代理出口等方式進行。

取得外貿通行證的第一招:企業可以向所在地的外經貿委申請進出口權。自己擁有進出口權當然很好,全套業務都可以自己進行,對外的合同等票據都以自己的名義出具,對企業形象和樹立品牌很有好處。自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家鼓勵企業申報進出口經營權,申辦的手續日益簡單開放。但對企業的規模、生產能力、人員配備等仍有相當的要求。取得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通常也需要接受相對嚴格的政府職能機構行政管理。

暫時達不到申請進出口條件要求,或因地區和行業的限制不便申辦的企業,還有第二招:代理出口。對眾多的民營小企業而言,通過外貿公司代理出口更為簡便可行。所謂代理出口,就是找一家外貿公司或有進出口權的公司合作。與外商的生意你自己去洽談,談定后,以外貿公司的名義與之簽訂合同。根據合同備貨妥當后,由外貿公司代理進行出口事宜,比如商品進出口檢驗檢疫、海關申報、外匯收支等。外商把美金貨款支付給外貿公司,外貿公司再按照約定的比例折合成人民幣,扣除相應費用后支付給你。這樣一來,雖然實質上仍是你做外貿,但操作形式上就變成:你以普通內貿的方式把貨物賒銷給外貿公司,外貿公司自行出口后支付貨款。

代理出口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除了同樣的成本與費用外,還不得不承擔額外的出口代理費----這個費用常常會占總交易金額的1%---2%。其次你不得不把外商資料、交易價格等商業秘密提供給外貿公司。外商貨款直接支付給外貿公司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雖然外貿公司受國家嚴格管理,代理出口的外貿公司賴帳私吞的可能性很小,但占用資金遲遲不轉帳給你的情形卻屢見不鮮,因為在外貿操作中根據資金轉帳的渠道和各個經辦銀行程序的不同,國外支付的款項抵達國內帳戶所需時間差別有時長達一個月,也不容易查詢進展,這就給不良的出口代理商占用資金提供了借口與便利。畢竟代理出口的外貿公司良莠不齊,既有本分經營拿了代理費認真替你做事情的,也有千方百計挖墻腳、克扣挪占貨款的。再者,通過代理出口,所有票據寫著別人的商號名字,對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拓展多少有些局限與影響。

但不管怎么說,代理出口的方式避開了出口權限制,任何工廠都可以做外貿了。而且,只要慎重篩選出口代理,并且自己深入了解外貿操作流程,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事實上,在目前的外貿行業中,工廠與外貿公司順利合作出口的情形尚屬多數。

同樣地,除了工廠以外,普通外貿公司甚至個人都可以通過代理出口的方式從事外貿。實務操作上與工廠無異,只多了一個普通國內進貨的環節以解決貨源而已。

對于個人做外貿還有第三招:掛靠。所謂“掛靠”就是與某個外貿公司達成協議,成為此外貿公司名義上的業務員或兼職的業務員。業務自己做,以外貿公司的名義對外簽合同、交貨、結算貨款,自己則按照約定的比例計提利潤。掛靠的方式多見于有一定的外貿經驗,有自己的進貨和銷售渠道的人。這所以選擇掛靠而不是自己去開公司,主要是借助大型外貿公司的知名度和商業信用,以期在購銷過程中得到優惠便利,并節省辦公費用。在這種情況下,掛靠者甚至不需要到公司上班,在自己家中用一臺電腦即可完成外貿交易----有時甚至是大宗交易。這種自由的SOHO(small-home office)方式頗受有經驗的外貿人的歡迎。不過,做外貿SOHO需要比較深厚的外貿知識技巧,有對進銷兩方面渠道較強的把控能力,因此并不推薦外貿新手去做。

如果交易金額不大,但又不能像網上小店那樣可以用“國際快遞+網上支付”方式簡易操作外貿的,還可以選擇個體工商戶外貿備案。自2004年新版《對外貿易法》出臺以后,放開了對個體工商戶進行出口業務的限制,理論上個人也可以申請外貿經營權了。申請上也沒有資金限制,具體步驟是:

1.在工商局辦理個體工商戶注冊。

2.到外經貿委作個人外貿經營權登記。

3.到海關辦理“中國電子口岸”入網手續。

4.到外匯管理局辦理“對外付匯進出口單位名錄”或者出口收匯核銷備案登記手續。

5.在銀行開立個人對外貿易結算帳戶,辦理外匯收付。

個人申請外貿權雖然并不困難,但因為是個體工商戶身份,在經營中承擔無限責任,風險較大。加上個人的商業信用畢竟有限,即便取得了外貿權,實際操作中也很難運用各種基于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的結算工具等,因此目前而言還只適合特定產品或小額交易。

有了自營進出口權、代理出口、掛靠、個體工商戶外貿備案四招,

外貿之門為虎添翼此敞開。

接下來的問題是,面對無限廣闊的全球市場,選擇什么樣的經銷產品去闖天下呢?國際買家喜歡什么樣的產品呢?

二、外貿第二步:選擇受歡迎的經銷產品

在經銷產品的選擇上, 我們首先要避免常見的三個誤區:

1.品質越高越好

絕對不是。記住你的買家也是商人,并不是最終消費者。商人關心的永遠是利潤。假如一個低品質的產品比它同類的高品質產品利潤空間大的話,國際批發商會更樂意選擇前者并努力去推銷它。畢竟質優價高是基本常例,高品質產品,利潤高、資金占用量大,可市場相對較窄、訂量小。大部分的國際商人會根據他當地市場的接收程度在品質和價格間尋求短暫的平衡點。市場的構成則通常是金字塔成橄欖形的,在實際的外貿中,中等或中下等品質反倒是主流。對初入行者來說,資金不多,行情不熟,中間及大路貨反倒是比較易于上手的選擇。等發展到站穩根基尋求突破的階段,從競爭與搶占市場的角度再考慮高端產品不遲。

2.價格越低越有競爭力

同樣不是。一分價錢一分貨是商界永恒的真理,有經驗的國際買家不會忘記這一點。在與外國人談生意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討價還價:“某某工廠的價格比你的低許多”----對這樣的表述不要太當真,更不要因此亂了陣腳而放血賤賣你的產品。假如價格越低就越有競爭力的話,客戶這時就該扭頭就走去與低價者簽約才是。除去技術革新的因素,同一時期同一產品的生產成本相差不會太大,不顧一切去壓縮成本的話,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偷工減料了。作為國際買家,很難知道生產商的成本底線,為防范風險,最常見的就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外于中間價位的競爭者往往更受買家重視。

3.關心產品是否屬于朝陽產業

排除對高品質、超低價、新潮朝陽產業等的迷信,心態就平和了,對產品的選擇面也可以更廣了。那么,如何選擇產品呢?

本身就是生產廠家的,自己已有的行業產品當然是首選。因為你了解工藝生產,有條件自己去調整產品控制成本,這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不過,把現有的產品直接出口多半不行,因為內銷和出口在品質、外觀、功用等方面常常會有差異,國內暢銷的商品,不一定符合國外消費者的習慣與喜好。因此,剛開始的時候不妨模仿。向同行業中有出口業務的工廠學習,刺探軍情,分析他們的產品,以了解其中差異。特別留意那些出口量大,客戶多次訂購的產品。一旦有機會,甚至不妨爭取與同行工廠合作,不掙錢也替他們分包一些生產任務,以求實際操作經驗。跟在別人

搜索关键词: